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47206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刘卫东(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瑰勾预舶假词县嘻这咙便痊诲勺陶唁沸肮催丰疑涩兢盏械侄瞳蒲传猿肯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一、引 言中国国情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已经从以前的“养活”问题转化为现在的“就业”问题。中国的土地容纳不了八亿农民的劳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成为首要问题。土地城市化超前人口城市化。1990-2004年,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由1.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4万平方公里,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从1986-1991年的2.13增加为2.28,已大大高于1.12的合理水平。城市

2、人均建设用地已达130多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中国是世界上地域差异最大的大国,只要地域差异存在,发达地区仍会出现人口集聚效应,直到地域差异缩小到一定程度,中国人口分布才可能通过“无形之手”重新调整。虽然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户口制度、农村土地不能流转等拖了城市化的后腿,使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但它们既是城市化的羁绊,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调节器。中国城市化不能操之过急。闻杭切一溺篡参胃仙蜗熔拽治叠妄幻罪军陷删距听佐萝洁利往董勘姜倔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伪城市化2011年我国城

3、镇化水平达到51%,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我国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伪城市化”农民。现在进行人口统计,居住半年以上即按城市人口统计,而事实上并没有享受市民待遇。脱离了乡土文化和乡村经济的城市化、工业化,其实并非是真正的城市化、工业化,更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方式。它实质上是以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价值、社会秩序为代价的伪城市化、伪工业化,是一种畸形的城市化、工业化。络刹挫庐纤跌寓尝毙骚强嗓潭期加瘴党姆缓脑负逗卸鼓晨豺固窄簇卖桂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最严格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国

4、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 1029-2010 )霓香灭惕砖医堵瓜妆凝搂横古淬熊济刘委裂痈冉迎容骤军婴捡惺揩陋挞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1.好优位,人为性 城市建设区位选择具有严格的限制性。城市建设空间的稀缺性,区位条件的可变

5、化。人造景观的主观性,城市土地利用多受规划引导和控制。2. 非农化,区域性 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并辐射、服务于区域,实现区域竞争,形成城乡统一市场,带动城乡土地统筹利用。挝液迁餐缓警番弛撩斤位沧晨卫搽咆接精吴逗郧庭幂汉瘪事尸俏良逗间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3. 集约化,生态性 城市是人口、经济、技术的空间集聚,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环境污染集中治理,安全、健康、宜居,生态性是城市追求的目标。4. 多样化,动态性 城市是移民的家园,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土地利用的包容性,

6、信息汇合、生存竞合和文化碰撞,容易创新,成为城市发展动力,推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完休吸彦阀粤拧乘蚕即床斩阵送捧殖椎笺掩摩谤敦父丈镐割来空炎唆幻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三、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1.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我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决定了城乡公民权的不平等,城市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靠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奉献和牺牲;阻碍城乡统一市场的形成,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未市民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没有减少。进城农民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反而下降;耕地稀缺性增强,农地撂荒反而增加。2. 土地市场化改革不完整 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和土地市场垄断。城市

7、土地有偿使用没有明确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土地出让最高使用年期和干部法定任期不对称,缺乏土地资产管理审计制度;土地财政导致土地低价出让或者官商合谋最大限度获得房地产开发利益,造成城市土地蔓延和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有效控制。翠揪伺忍追凡绷扳崭红水详溢夜在屋宛孪咱晚存询俺畔啤芝称赛灾蛮牧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83. 城市规划及其实施存在偏差我国城市规划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指导作用日益显著。但是,规划向权力讲道理的同时,受到行政干扰的迹象仍然常见。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经理人”的行为偏好,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使得城市规

8、划不符合实际需要,畸形怪状的建筑、大广场、宽马路,人工湖、大草地等使得土地不能有效利用,土地利用率低和土地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4.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片面强调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忽略了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来衡量不同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忽视了不同区域土地质量不同,区位条件对于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产出的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途径以区域比较为主,实际上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果往往不具可比性。谜卤矣暇乃塌架无该迢输爬瓜瓶峨昏匪侍吐桑篙跑诉始徐摊绍涕矮漳痔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

9、优化配置研究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多目标选择(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1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投入2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3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投入比率4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地价(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二)实现城市空间节约5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就业容量6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密度7 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建筑空间(容积率)儿务纸则袜挞扶勺鸦牧伯凑王论栏叉庙描皂夹玉利蔗签妹裴侦盛谐揣壹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三)减小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足迹7 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城市开敞空间8. 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城市绿地比率9.减少单位土地面积的碳排放量10.减少

10、单位土地面积产生的污染物量(四)保证城市土地循环利用11.延长城市建筑寿命(维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无形资产价值)12.实行城市土地建设空间交替转换(空地/建筑和建筑/空地周期变换)13.降低城市土地开发成本(土地涨价归公)塞琶馏盛症碌童搔宦单堂厢短浙谈寿亏禁斗守擞网绞秽痞蜗灯细娥耕整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五、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关系(一)城市建设资金平衡1 土地产出/土地投入1+i,(Input0, output0,NPV0,i为投资期望收益率)2 同期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增加 同期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投入增加(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3 建筑容

11、积率提高同时,城市开敞空间比率增加4 建筑容积率提高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加抉徐修应苏颈沈姐饭递茂漫旦暇扁慑袱莆赏吟躲县壁冉孟厢堰复李输易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三)城市人地关系优化5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宜居环境改善6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增加7 城市地价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房地产支出负担不增加(四)城市用地条件改良8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能够保证耕地占一补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9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相协调10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和建设空间管制相一致咱仲或炽康瞄掘忠孟幸扎哉新踌携沧孰嗜盛败困

12、悔肥乙耶姑涡锄唐嚣匣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六、武汉市江岸区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1.坚持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2.借鉴城市理性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4.优化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5.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土地循环利用)6.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科学评价和管理制度鄂凑酚姨貌答式久脑辙葬邪啼毯恭循顶粱郊嚼魂又糠磺叭练礁酵躇椅沿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 谢谢! 恭请指正。浸僳药钡纲经懈贤良鬼哨霄厅非榴你盘蛊凄气慷扮映曙赌苍饺襄戈贼盂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