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464862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

2、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 基本继承

3、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认“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 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法家:韩非思想主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4、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 1000 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价: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 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

5、“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5.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统思想?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稳固国家统一,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 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 兴办太学和

6、地方郡学、 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6.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兴起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7.7. 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

7、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主要内容: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理”表达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历史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

8、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8.8. 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主张男女平等9.9.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10.10.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