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46270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银行监管理论随着历史的开展而发生变化在现代银行监管体系形成的最初并没有运用经济学根本原理来解释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展监管对于银行业监管进展经济学解释是从对其他行业监管的问题引申而来的监管理论起步于社会分析在以公共企业为监管对象的局面下人们使用的“管制一词到目前为止管制理论可以分为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传统理论是在市场的低效率需要政府干预作为既定事实的前提下来研究管制的社会效应管制的现代理论包含两个局部一局部注重分析管制的动态均衡过程分析各利益集团互相作用如何形成均衡的管制体系另一局部则分析管制的经济学依据与手段下面我们对经济学管制理论作一简要回忆一、经济管制理论一社会利益论社

2、 会 利 益 论 亦 被 称 为 市 场 调 节 失 败 论marketfailuretheory 是最早试图说明政府管制合理性的管制理论根据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在严格的市场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同时社会福利到达最大化即到达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到达“帕累托最优状态成立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市场经济并不满足资源配置效率最正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大企业的垄断同时又出现了过度的市.z-场竞争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失去了效率社会消费的公正原则也遭 到 破 坏 即 微 观 经 济 学 常 所 说 的 “ 市 场 失 灵 Marketfailures西方

3、微观经济学把导致“市场失灵原因归结为外部性问题、垄断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等矫正市场失灵的方法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从政府干预经济、也就是对经济活动进展管制所强调问题的不同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把管制的社会利益论分为管制的利益论和管制保护论管制的利益论在于说明为防止 *些产业危害社会利益需要通过管制消除差异价格以到达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对于利益论的解释又可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以市场低效率为前提认为需要通过政府管制来保证市场的效率和公平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放任市场会出现低效率和不公平政府管制的实际本钱为零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应该由政府采取管制行动来弥补市场低效率和不公平的缺陷二是利

4、益集团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政治行为过程中管制当局往往受产业界或其他利益集团的支配所以管制不可能实现公共利益而必定沦落为特定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保护论是从受保护者对管制的实际效果这一角度来分析的根据受保护的对象可以分为消费者保护理论、生产者保护理论和中立论消费者保护论认为管制的实际效果如价格下降、效劳质量提高、差异价格消失、效率提高以及企业利.z-润减少等维护了消费者利益;生产者保护论认为管制的实际效果是现有企业结成卡特尔阻止新企业进入结果反而起到了加强最低程度也是维持产业支配力的作用管制的实际效果保护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管制中立论则认为保护对象依条件不同而不同当 *产业实力大到足以

5、支配管制当局管制对该产业将不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对于管制前是垄断型市场构造的产业来说管制的实际效果是保护垄断如果对管制前是竞争型市场构造的产业来说管制的实际效果就是保护竞争 二 乔 治 &*183;J&*183; 斯 蒂 格 勒GeorgeJStigler的管制理论管制的利益论和保护论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传统的管制理论这种传统的管制理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根本的经济学工具只是根据经历而提出的没有一套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从纯经济学角度也就是从经济学最根本的分析工具本钱和收益角度探索管制问题美国经济学家、1982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183;斯蒂格勒属于这一领域的开创者他以电力等公共企业为对象研究

6、管制的本钱和收益问题他对经济法规如何影响市场作了探索其独特的研究成果使他被公认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斯蒂格勒是采用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方法来探讨管制理论的创始人他研究的是政治市场上的管制问题其分析前提是1国家是强制权的基根源泉利益集团确信国家运用强制.z-权能使该利益集团的处境得以改善; 2政府选择使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性的斯蒂格勒认为政治意志的决定可以被看作是政治产品的生产过程在政治产品市场上产业界是需求者政党是管制政策的供应者政治意志的决定过程即政策的制定具有强制性与经济市场上的意志决定过程完全不同在经济市场上是通过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连续的经济行为使供求围绕价格上下波动产生均衡价格

7、与均衡产量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多数人同时决定的过程利益关系涉及到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政党作为权力的专职代表在了解、掌握选民政治要求的根底上向选民提供效劳其中包括政治恩惠这就形成了政治恩惠的供应作为代价政党则要向选民提供高质量的效劳以获取选票和资金;而产业界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政治恩惠须向政党支付一定的价格提供选票和资金最终在*一水平上达成政治市场的均衡二、 银行监管理论银行监管理论在于说明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原因答复政府有没有必要对银行进展监管现代经济体系中为什么需要并出现了大量的银行监管等问题为了答复这些问题金融理论家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这些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两大类一

8、是建立在正统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根底上的银行管制理论;二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根底上的银行管制论建立在正统经济学根底上的银行监管理论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容1、 金融市场失灵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z-一样将面临市场失灵的问题银行业也会出现大量的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垄断、公共品、规模经济递增以及外部性等问题如果让银行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进展自发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资源将因为金融市场失灵而无法到达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因此为了纠正上述金融市场失灵问题必须对银行业进展管制和监视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市场分割、业务分类、区域划分以及提供金融根底设施等措施纠正这些缺陷2、 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该理论认

9、为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垄断、公共品、规模经济递增以及外部性等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局部“市场失灵而且会导致社会性的“经济崩溃金融系统具有强烈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使它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从而通过干扰国家的货币供应机制和信贷形成机制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并且由于金融系统的放大作用将使这些冲击具有消灭性的副作用因此国家应当对银行业进展全面的管制第一利用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控制和法定准备金制度等工具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控制物价和投资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通过存款保险金制度、资本充足率、银行破产救济以及投资限制等工具维持金融体系的稳

10、健性防止个别金融机构的破产传递金融风险提高存款者的信心减低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崩溃现象的出现.z-金融市场失灵论和金融社会崩溃市场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根本上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来构建的理论并假定了国家和其他监管主体具有监管的能力且它们的目标是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因此这两论构成了主流经济学家银行监管理论的根底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根底上的银行管制论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容1、 政府掠夺论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的上述两种理论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它们都无法解释银行业管制和监管制度的演变和来源不能辨证地处理监管制度动态开展的规律;二是它们都是“天真的新古典主义都天真地假定监管者的目标是社会利益最大化并认为它们有能力

11、实施各种监管工具; 三是它们都只是 30 年代大萧条的理论产物它们只能为大萧条时期改革所实施的大局部管制措施提供理论根底并缺乏以解释 80 年代以来银行业监管的模式和构造; 四是在政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社会利益 麦凯&*183;里德 1999政府掠夺论Roe19901996指出如果通过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清楚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则我们无法了解现代金融管制出现的原因事实上任何管制和监管都是由政府推行的都是政治家一手筹划的因此政府和政治家的行为模式是了解银行业管制出现的关键政府和政治家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社会利益的代表他们有自已的利益和自己的效用函数并.z-且与社会利益有着很大的差

12、异政府之所以要对银行业进展管制其直接的目标不是“金融市场失灵论和“金融市场崩溃论所宣称的那样要控制各种市场失灵、控制物价水平和投资水平为经济增长打下宏观经济根底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为防止各种金融风险的传染保证金融体系的 *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而是自身收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这表达在第一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为了扩政府可支配的资源以利用多发行货币对财政赤字进展融资;第二国家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存款“税收;第三政府实施的其他的管制在于要为政府创造干预经济的借口扩权力的围同时为获取“租金创造时机例如对银行业务和区域的限制以及开业资格的审查都可以为政治家创造向银行获取额外“收益的时机

13、2 、 特 殊 利 益 论 和 多 元 利 益 论 佩 茨 曼1976Stockman1991这种观点是在政府掠夺论的根底上开展出来的它认为政府掠夺论将分析的立足点放在“抽象的政府这个集合上将无法对各种金融管制的产生过程给予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的因此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认为对于银行业的管制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而形成决策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管制和监管的需求者而政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是银行业管制和监管制度的供应者例如特明1991.z-等人就对美国金融归案制和监管制度的演进作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第一美国之所以会对银行业进展区

14、域和行业的反垄断管制关键的原因在于小银行在国会中享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他们是小银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产物第二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寡头为了进展金融掠夺的产物他们想通过存款保险金制度为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开脱把自己本身应当承当的任务让所有的纳税人来承当第三分散化的银行业是分散化的政治格局的产物特别是美国双重监管机制是美国联邦体制的产物是各州与国会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第四 Q 条例和其他利率管制是储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发动相关利益集团进展院外活动的产物在这些例证下特殊利益和多元利益论认为银行业管制工具和监管制度是一个需求和供应不断变化的匹配过程只有把握清楚了各方利益的构造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则我们才能了解这些工具

15、和制度变迁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确定这些工具和制度的效应以及效应的分布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根底上的两种分析方法具有最大的优点就是它通过将政治纳入金融和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分析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把握这些工具和制度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及产生的政治过程虽然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他们的观点与建立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上的理论存在着本质性的对立但是它们在认识金融监管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形成过程上应当是互相补充的.z-如果我们把银行监管理论和经济管制理论进展比照分析可以看出对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研究根本上是把经济管制理论直接移植过来也许是由于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上述银行业监管理论虽然在 *一方面说明对银行业进展监管的原因但是还远远没

16、有到达完备的程度当然人们一直在努力从规的经济学分析角度寻找银行业监管的理由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Dybvig银行挤提模型就是在现代经济学分析根底上运用不对称信息和博弈论分析式研究银行不稳定的在原因得出了政府干预银行经营活动必要性的结论我们认为戴蒙德和戴维格的分析才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的银行监管理论戴梦德和戴维格的银行挤提模型堪称经典我们从上述分析中只能得到关于经济管制的一般理论而对于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展监管这方面的文献十分有限对于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一般的做法是把经济管制理论移植过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银行监管的理由归纳为两个最根本的方面一是防银行业系统风险保持一个稳定和有效率的银行金融体系;

17、二是保持广阔中小储户往往也是知情较少者利益不让其受损害正如卡瑞肯Kareken1986提出银行业监管的“官方理由是需要给银行提供一个“平安网以保护存款者免遭其银行倒闭的风险如果把考虑问题的.z-层次提升到更高的角度则银行监管的目标仍然是一般的公共政策目标的一局部因而也可以概括为经济运行的效率、公平两个方面的问题三、银行管制的“辩证法“金融创新这个词在目前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则金融创新的含义是什么它又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管制的“辨证法理论答复了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不仅存在市场失灵而且也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也就是“管制失灵意即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斯蒂格勒的一篇题为 ?管制者

18、能管制什么电力部门的实例 ?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政府对电力部门管制失灵的结论但是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作为有特定利益目标的监管者来说它不可能自动退出社会舞台而是重新为自己寻找管制的新手段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以加强管制这样被监管者又从管制者制定的新的游戏规则里面寻找破绽从而躲避管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监管者又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更新的游戏规则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相互博弈可以无限期地进展下去把上述思想运用于金融管制领域并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管制的“辩证法首先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183;凯恩1977、1981 年著作作出的他描述了一个在特定经济条件下受到许多旨在限制获利时机的管制的金融体系当经济压力使这些管制措施具有

19、约束力时市场必须设法逃避.z-管制以求得利润这样就会发生市场与管制的冲突从而促使市场金融创新根据凯恩的定义金融创新常常指市场或政府提供的新型金融资产和效劳但是他又强调市场改革常常先于管理者改革而且创新过程常常更是一个市场的现象市场是“创新的而政府却是“防卫的和“被动的金融创新将用于为追求利润时机而形成的市场改革从*种角度来看金融手段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放松的标志因为这些创新局部抵消了政府管制在实践当中随着银行管制的放松发生了更多的银行危机因此一些国家又开场加强银行监管的力度凯恩斯把他的理论作了下面带有浓厚哲学味道的总结市场机构和政治上强加的种种限制以黑格尔的方式不断变形在经济与政治权力两者的斗争中在解决矛盾的同时又挑起一系列新的矛盾这种方式将不断地重复逃避管制或称为寻找漏洞和再管制这样的过程使静态平衡根本不可能实现凯恩的上述思想我们可以从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中得到 *种程度的印证凯恩的管制辩证法的特点是不能获得稳定的平衡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认识到银行监管不是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银行监管制度的设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相应改变在设计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z-另外为了防止监管者滥用监管权力造成监管的有效性降低对监管者进展监视也是十分必要的.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