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戏剧创作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44269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的戏剧创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的戏剧创作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剧戏曲话剧歌剧戏曲方面,直接秉承40年代延安戏剧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挖掘、整理、改编并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作品,丰富了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 话剧创作继续保持三四十年代曹禺、夏衍、田汉、陈白尘等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着重反映新的时代、新的人物,出现了两次创作高潮。歌剧创作发扬兼收并蓄的精神,在民族和西洋两条道路上,积极地吸收一切艺术营养,培养了两种歌剧模式(话剧模式和西洋歌剧模式),创造了一些流传甚广的优美的唱腔唱段。 一、戏曲改革1、戏曲改革是1950、60年代最重要、最突出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之所以重要和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2、,一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二是毛泽东亲自提倡,三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和思想政治斗争的需要。戏曲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熟悉的文学艺术形式,但传统的戏曲往往存在许多文化垃圾和精神糟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此非改革不可。早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就提出过戏曲改革“推陈出新”的问题;1944年,他在看了杨绍萱、齐燕铭新编的逼上梁山之后,又提出了“旧剧革命”的问题;1951年,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指导整个戏曲改革工作。1950年代,是一个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刚刚开始的年代。要想教育农民,破除农民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思想,就必须从他们熟悉的领域入手,展开教育活动,而农民比较熟悉传统

3、戏曲,毛泽东看准了这一点,就首先在戏曲创作中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改革活动。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曾明确指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 2、戏曲改革的过程与成就1950、6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949年至1957年间,第二次发生在1958年至1966年间。第一次是将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第二次是集中创编现代戏剧剧目。第一次戏改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整理、收集即将湮没的传统戏曲,让它们重见天日;二是剔除传统剧目中的封建性糟粕,对其进行去芜存菁的筛选,将一些露骨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伦理观念以及含有凶杀、色情

4、方面的内容清理出舞台;三是利用现代戏剧理论对传统戏曲注入新的基因,改变戏曲普遍存在的人物形象“脸谱化”、类型化、理念化,情节结构拖沓、松散、随意,戏曲过分重视形式美而忽视内容美的审美倾向,提高戏曲的艺术生命力。经过广大戏曲文艺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收集、改编,抢救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昆曲十五贯等。对昆曲十五贯的改编,意义格外重大,不仅拯救了这出剧目,更重要的是拯救了昆曲这个剧种。当时,这出戏在京、沪等大城市演出时,出现了“满城争看十五贯”的盛况。人民日报1956年5月18日发表社论,称赞它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周恩来称赞十

5、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这些戏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十五贯是昆曲的代表性作品,在戏曲改革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此剧原为(清)朱素臣所著,由陈静根据原剧以及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而成,由浙江昆苏剧团在1956年首演。基本剧情:明朝年间,无锡有一屠户叫尤葫芦,从亲戚家借得十五贯钱,诓其继女苏戍娟说是卖她的身钱。苏戍娟不愿为婢,连夜出走。就在这天晚上,地痞娄阿鼠摸进尤家,不仅偷走了十五贯钱,还杀死了尤葫芦。第二天清晨,邻居发现尤被害,连忙报官,追查凶手。恰在这一天,苏戍娟问路,遇上赴常州办货的一个客商的伙计熊友兰,而熊友兰正好又带了十五贯钱,于是被官府一同抓获,被知县过于执

6、主观臆断为是通奸谋杀,畏罪潜逃,定为死罪。临行刑前,州知府况钟发现冤情,连夜晋见巡抚,请求宽限几日,查明案情。况钟亲临现场勘查,终于将真凶娄阿鼠逮住,为苏、熊二人平反昭雪。这出戏,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常成功。不仅歌颂了况钟注重调查研究、重事实、重证据、秉公执法的优良作风,而且揭示乐封建官场草菅人命的黑暗腐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同年,十五贯被拍成彩色戏曲故事片。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

7、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白蛇传的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

8、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第二次戏曲改革发生在1958年至1966年间。这次改革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及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上。它使京剧现代戏作为戏曲的一种新样式得到观众的承认,并最终确立了自己在新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理所当然的地位。这次戏改的高潮出现在1964年。1964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九个京剧团演出了三十六出现代京剧,将现代京剧戏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其中革命自有后来人(即革命自有后来人(即后来的红灯记)、芦荡

9、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智取威后来的红灯记)、芦荡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节振国虎山、奇袭白虎团、节振国等,无论从思想上来说还是从艺术上来说,都是上乘的。由于这些京剧现代戏多表现的是革命斗争历史,所以通常被称为“革命现代京剧”。 京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从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京剧正式诞生算起,到新中国成立时,京剧已有150年的历史了。一百多年来,京剧发展成了一门伟大的艺术,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演出模式和演艺特征:1)在演员演出方面,形成了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行当的表演体制;2)在音乐方面,形成了以曲联体或板腔体为主要形式的音乐体制;3)在文学创作

10、方面,形成了以不分场及空间不固定为主要原则的文学体制;4)在布景制作方面,形成了以“随意赋形”为基本观念的舞美体制。可以说,上述传统京剧的各种演艺形式在长期的传承中已经日趋稳定,并最终走向了凝固,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而这种超稳定的状态势必会对现代生活内容产生一种极强的反作用力,也就是约束力和排斥力,使它们不容易产生融合。因此,由传统京戏改革为现代京剧,最为关键的是如何突破传统演艺形式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与障碍。而不能克服有效这种障碍,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便难以在戏曲舞台上站住脚。这也就是为什么近现代屡次“戏改”而屡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1960年代的“京剧革命”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吸

11、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增强现代性内容的同时,对传统戏曲的演出形式也进行了大胆谨慎而全面的革新。当然,我们从中也应该看到政治干预的强大力量 。京剧现代戏(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写实布景。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第二,实行了分场分幕制。随着写实布景的采用,使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使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第三,突破了脸谱的限制。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刻画人物,并突出他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使生、旦、净、丑等行当不得不打破,脸谱不得

12、不取消。这种现代人物的描写方法与写实布景相结合,自然不能不引起对程式化动作的重新选择或创造,从而使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第四,增加了新的音乐元素。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被引进,西洋乐器被融入,于是创造出了更具表现力的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原来“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看待京剧现代戏(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京剧的改革1)京剧现代戏内容与形式上的重大突破和相互作用,不仅使中国戏曲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也使中国人传统的戏曲审美观念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正是京剧革命现代戏、乃至整个戏曲现代戏能在戏曲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2)京剧现

13、代戏革命(“京剧革命”)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话剧观念的引入,虽然增强了戏曲的写实性和现代性,但未能很好地把握好“虚”、“实”的合度与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所以难以完全避免“话剧加唱”的弊病。3)整体而言,京剧现代戏的创作是非常成功的,它凝聚着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的心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文革”中由于江青的插手和政治的介入,使京剧现代戏迅速“样板化”并一统天下,不仅违反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也使京剧现代戏在“文革”中沿着“三突出”的荒谬原则走向了极端和僵化,最终成为江青等人阴谋政治的炮弹,使京剧改革遭受到了重大挫折。4)京剧现代戏在内容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

14、工农兵英雄形象,这是以往任何时代的戏曲都未曾有过的。但是那些形象后来都因为打上了“三突出”的深刻烙印,过重地突出了阶级意识、革命意识、政治意识,从而影响了艺术生命力。现在人们正在做着正本清源的工作。 二、话剧创作1949年7月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实现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话剧艺术工作者的大聚合。会后,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戏剧家田汉被选举为主席。从此,话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中国的话剧创作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话剧创作离不开各级话剧艺术团体的鼎力支持。它们不仅创作话剧作品,而且培养演员,实现舞台演出。重要的话剧团体有: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于1949年4月。北京人民艺

15、术剧院,成立于1950年1月。中央戏剧学院,成立于1950年4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成立于1953年5月。这些艺术团体的成立,为新中国的话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0、60年代的话剧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序曲,两次高潮,一个插曲。序曲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处。准确地说,在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中,话剧是最先涌现的。1949年7月,为了庆祝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戏剧界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仅演出话剧就达10余台。其中,既有来自解放区的红旗歌、喜相逢、反“翻把”斗争等,也有来自国统区的南下列车等。这些剧作,奠定了新中国话剧的基础。其中,由刘

16、沧浪等集体创作、鲁煤执笔,反映工厂工人生活的红旗歌(马芬、张大梅),反响最好。 1950年,胡可又创作了反映军人成长题材的战斗里成长(4幕话剧,赵石头、爷爷、父亲赵铁柱(赵钢)、杨姓地主)1951年,老舍创作了龙须沟(3幕话剧,程宝庆、赵老头、丁四嫂)红旗歌、战斗里成长、龙须沟,这三部作品向来被誉为是新中国话剧的三部“开山之作”,它们开启了新中国话剧创作的先河。 1953年1957年间,围绕着1956年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话剧创作迎来了第一次高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话剧作品。其中,反映工业领域的夏衍的考验、艾明之的幸福、崔德志的刘莲英、杜印的在新事物面前;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安波

17、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孙芋的妇女代表、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反映革命斗争历史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陈其通的万水千山、宋之的的保卫和平、打击侵略者、胡可的战线南移等;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曹禺的明朗的天;揭露官僚主义和庸俗作风的何求的新局长到来之前;还有张天翼的儿童剧大灰狼,任德耀的儿童剧马兰花;老舍的历史剧茶馆等,是本时期涌现的重要话剧作品。“第四种剧本”是第一次高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它指的是50年代中期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中,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之外的另外一种剧本。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题材上突破了“工农兵”题材的限制,主要反映干部、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和感情

18、生活;二是创作思想上突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尖锐地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具有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倾向;三是人物塑造上突破了“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深入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批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代表作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揭露了以权谋私)、海默的洞箫横吹(批判合作化中的虚假典型)、岳野的同甘共苦、赵寻的还乡记等。在1957年的“反右派”事件中,“第四种剧本”无一例外都受到批判,作者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第四种剧本”的出现,与1956年发表的“双百方针”有关,也与当时文学界出现的反对话剧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有关。1959年,文化部举行了庆祝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演出活

19、动。1962年3月,在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期间,在广州又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这一切都为话剧繁荣带来了契机。于是,话剧创作在1959年1963年间迎来了第二次高朝。这期间,出现了刘川的第二个春天、胡万春的急流勇进(工业领域)、王炼的枯木逢春、胡可的槐树庄、江文的龙江颂、蓝澄的丰收之后、张仲明的青松岭(农村现实生活)、马吉星的豹子湾的战斗、于伶的七月流火、赵寰的南海长城、贾六的雷锋、傅铎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王树元的杜鹃山、所云平的东进序曲、白刃的兵临城下(革命斗争历史题材或部队现实生活)等优秀剧作。“社会主义教育剧”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指的是对青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20、的剧作。主要有沈西蒙、吕兴臣、漠雁合著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陈耘的年轻的一代(萧继业、林育生)、丛深的千万不要忘记(又名祝你健康) 等。霓虹灯下的哨兵(9幕)艺术地再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人民军队拒腐蚀、永不沾的光荣革命传统,塑造了陈喜、童阿南、鲁大成、路华、春妮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结构上,突破了“一根故事线,两个对立面”的陈套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处理,也很到位。 在1958年至1962年间,也就是在两次话剧创作高潮的中间,出现过一个历史剧创作的小高潮。历史剧的集中涌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1957年反右派运动和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躲闪。在当时出现的

21、历史剧中,比较成功的有四类,一是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二是发掘历史精神,以鼓舞今人的,曹禺的胆剑篇;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警示后人的,朱祖贻、李恍的甲午海战;四是歌颂历史上的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这四类历史剧有一个共同的创作特点,那就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让今天的人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古鉴今,借古喻今。 (1894年)三、歌剧的发展歌剧是一种舶来品。但自从1945年贺敬之、丁毅创作了白毛女,歌剧逐步实现了民族化、本土化。1950、60年代的歌剧有两种模式:一是倾向于话剧的模式,其特点是歌唱和说白交替出现,将

22、西洋歌剧的一些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戏曲表现手法相融合,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特色;一是西洋歌剧模式,说白极少或干脆没有,以唱为主,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都比较接近西洋歌剧,力求音乐的完整性和形象性。 本时期涌现的优秀歌剧有湖北省实验歌剧院集体创作的洪湖赤卫队、阎肃的江姐、 广西歌舞团集体创作的刘三姐、田川等人的小二黑结婚、于村的刘胡兰、石汉的红霞、赵忠等人的红珊瑚等。这些作品经久不衰,已经成了歌剧经典。其中有一些唱段异常优美,经常被人演唱,如“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等。 四、1950、60年代戏剧的整体缺陷“十七年”的戏剧创作,有成就,有缺陷。缺陷在于:1)人物塑造上,有故意拔高英雄人物、丑化反面

23、人物的现象,“三突出”开始出现;2)人物的感情处理上,有有意淡化人性、人情、强化人的阶级感情、民族感情的趋向;3)情节处理上,有程式化、模式化倾向;4)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时,有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扩大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第二节茶馆一、老舍建国后的戏剧创作老舍(18991966、8、24),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建国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有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著名作品。建国后致力于话剧创作,在“十七年”,写下了茶馆、龙须沟、方珍珠、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等23部剧作,为当代话剧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后老舍为何舍小说而写话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想

24、使文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曾说:“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所以,“我”就“不大写小说,而写剧本”。老舍创作上的这种转向,虽然体现了老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体现出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威力。 二、戏剧主题及龙须沟简介“多写点解放后的光明”,老舍话剧创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建国后创作的所有的话剧作品中,他一改过去小说作品中偏重于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弱者的同情所造成的郁闷、低沉、压抑、缺乏理想的基调,变为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新生活的歌颂,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欢快、明亮和暖色的调子

25、。因此,他的绝大多数的话剧作品,是颂歌性质的话剧。龙须沟龙须沟是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部3幕话剧,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北京市人民政府首先整治龙须沟的事件,歌颂了人民政府爱人民、共产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时代主题。通过主人公程疯子旧社会由好人变疯、新社会由疯人变好的经历,折射出了龙须沟的变迁。剧中程疯子程疯子的一段顺口溜很鲜明地表现出了此句的主题:“请诸位,想周全,东单、西四、鼓楼前;还有那,先农坛,五坛八庙、颐和园;要讲修,都得修,为什么先管龙须沟?都只为,这儿脏,这儿臭,政府看着心里真难受!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三、不朽的剧作茶馆在老舍所有的剧作中,茶馆茶

26、馆无疑是最重要的。它不仅代表了老舍剧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当代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史诗型戏剧的典范”。1980年秋天,北京人艺在欧洲演出时,曾经谢幕长达三十六次,震动了整个欧洲话剧界,为中国话剧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茶馆写于1957年,三幕剧。它以1898年戊戌变法到1945年抗战胜利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为背景,精选当时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三个时代,通过北京城里一个普通的茶馆“裕泰”茶馆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段黑暗生活,揭露了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唱了一曲旧社会的“葬歌”,反衬出了新社会的光明。老舍

27、在答复有关答复有关茶馆茶馆的几个问题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曾说:我写茶馆的目的,就是“葬送三个时代葬送三个时代”,通过被葬送的三个旧时代,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剧情介绍:茶馆描写的三个时代分别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政府垂死挣扎的时代;民国初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时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动统治的时代。这三个时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黑暗也是最令人诅咒的时代。三个时代虽然反映的是三个不同的政府,但三个不同的政府却有一个共同的实质实质,那就是:黑暗、腐败、黑暗、腐败、丑恶丑恶。 第一幕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黑暗,人民贫穷,国

28、家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洋人在华势力越来越大。地痞流氓借此大耍威风。老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王利发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裕泰茶馆”。虽然他此时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一心想重振茶馆雄风,但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茶馆已经开始显露出衰败相。(庞太监娶老婆)第二幕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尽管王利发苦心经营,但茶馆仍每况愈下。(两个逃兵共娶一个老婆)第三幕第三幕:抗战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残酷统治。人们好不容易盼来和平,却成了一个泡影。北平城内,特务流氓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手段愈来愈露骨和恶劣。裕泰茶馆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但最终还是经不起流氓特

29、务们的盘剥压榨,终于倒闭了。(三个老人祭奠自己)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王利发王利发是一个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象。他聪明、圆滑、势利、自私、软弱、冷酷、谦和、热情,有着一切小商人的性格特征。他秉承父业,信奉父亲教导他的“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的人生信条,苦心经营茶馆,并不断地依据时事变化改良茶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委曲求全的人,所经营的茶馆仍然每况愈下。最后,茶馆生生地被国民党特务霸占了去,落了个人财两空。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以悬梁自杀来控诉那个罪恶的世界。王利发的结局充分说明,在黑暗的旧中国,任何个人的梦想都是难以实现的,改良主义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我

30、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了,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的活着吧!我变尽了办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呢?” (于是之饰王利发)秦仲仪秦仲仪是一个民族实业资本家形象。从年轻时,就幻想走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他走的是一条死胡同。抗战时期,他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工厂,被日本人强行“合作”了过去。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霸占,最终落得个彻底破产的结局。秦仲仪的经历,宣告了“实业救国”道路的失败。常四爷常四爷是

31、一个有强烈的正义感的满族旗人。他耿直、刚强、疾恶如仇、不畏强暴、有同情心、爱国心,好打抱不平。年轻时,出于对大清朝腐败的痛恨,说了句“我看大清国要完”,而被逮捕入狱,失去了吃皇粮的特权。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运动。但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只盼“国家象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负”的硬汉子,却空怀有一腔爱国热血,到头来一事无成。晚年,竟成为一个提着篮子沿街卖花生米度日的孤苦老人。常四爷的经历,形象地说明:个人奋斗也是没有出路的。 艺术成就1、茶馆的艺术构思精巧独到,表现出了一种超浓缩的艺术特征。1)三个时代的精心选择,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2)茶馆地点的选择,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典型化原

32、则。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3)出场人物的精心安排,打破了传统话剧“一人一事”为主线和以制造悬念和矛盾冲突为模式的情节结构,变成了一种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作是“人像展览式人像展览式”或或“图卷戏图卷戏”。其主要方法是: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其他人物招之即来、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其他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每个人只说自己的事情挥之即去;每个人只说自己的事情。它突破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和“三个整一”的传统戏剧理论的限制,是老舍为当代戏剧做出的一大贡献。2、戏剧语言精练传神,富有个性化

33、、幽默感和北京地方特色老舍曾说,戏剧语言要做到“话到人到”、“开口就响”、“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能“问其声知其人。” “使用语言的原则,应是一要通顺,二要精辟,”“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第一幕: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 二德子:喳!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第二幕: 秦仲义:轰出去! 常四爷:要两碗烂肉面,带他们到门外吃去 王利发:您是积德行好,赏给他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

34、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周扬曾评价说:“老舍先生写出了真正生动的、经过提炼的、性格化的、有思想的语言。” 第三节关汉卿一、田汉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早期音乐和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前著有名优之死、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剧作,并写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由聂耳作曲。在第一次文代会后,田汉被选举为中华全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此后一直在文化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组织并领导了戏曲改革工作。工作之余,继续

35、勤奋写作,陆续写出了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三部历史剧,并成功改变了白蛇传、西厢记等一批传统京剧剧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了戏改工作。 “文革”中受到严酷迫害。二、关汉卿及其关汉卿关汉卿写于1958年,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而写的。在这部剧作中,他以丰富的史料作基础,艺术地再现了这位我国历史上盛传千古的大戏剧家形象,塑造了一位“为民请命”的文人英雄形象。关汉卿(约生于公元1229年1241年间,卒于公元1300年前后),大都人(一说解州人,今运城)。元代著名杂剧家。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流传到现在并有较大影响的有八部,它们是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

36、会、拜月亭、蝴蝶梦金线池、玉镜台。另外,关汉卿还写有一部自传性质的散曲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在这些作品中,依稀透露出了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等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特征。三关汉卿的创作特色主题:表现关汉卿为民请命、响当当的“铜豌豆”精神。戏剧结构:戏中戏,其中穿插着窦娥冤的写作、演出、遭遇。窦娥冤(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关汉卿(朱小兰、歌妓朱帘秀、阿合马、叶和甫)围绕关汉卿写作和演出窦娥冤展开剧情,主要描写了三次大的戏剧冲突:写不写和演不演;改不改和逃不逃;不为金钱所动、同无耻文人叶和甫进行的斗争。 艺术特点:“以诗入剧”、“话剧加唱” ,增强了戏剧的抒情性。缺点:关汉卿的形象过于政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