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上传人:七彩****3 文档编号:56844027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12024 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树木丛生,_。(曹操观沧海)2._,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3.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 渡荆门送别 中的诗句“_,_”。(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 5-10 题(22 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

2、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隐微之过者。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长良苗者必芟稂莠,任正士者必绝邪人。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不然,害滋大矣。”乃命中书省黜之。(选自典故纪闻)【注释】:陶安:字主敬。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蟫蠹(yn d):此处泛指蛀虫。芟(shn):铲除。稂莠(lngy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为力:奏效。5.【甲】文出自_。(1 分)6.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6 分)(1)及其家穿井_(2)国人道之_(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_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3 分)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B.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C.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D.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9.听到传言后,【甲】文中“国人”与【乙】文中“御史”相似的做法是(1)_(用自己的话概括)。对于这种做法【甲】文作者借由“(2)_,(3)_”一句表明了态度。【乙】文中“太祖”则反思

4、自身行为,认识到御史这样做也有君主的问题:(4)_(用自己的话概括)。(6 分)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乙】两文都警示我们尽快远离奸佞之人。B.【甲】【乙】两文都详细描写了传言产生的过程。C.【甲】【乙】两文都分析了传言产生的根本原因。初中2D.【甲】【乙】两文都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二、现代文(3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6 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空间却逐渐窄化,再加上知识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等种种原因,使得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是人们的共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品质持续

5、走低。所以今天重谈经典阅读是十分必要的。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也就是说经典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们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由媒体、网络建构出来的生活世界,常常只是世界的表象,不足以映现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没有经典的烛照和指引,它们完全可能被人表现得毫无真实感可言。阅读经典还能帮助人关照自我。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有这样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的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而,人最难做到的恰恰是了解自己,正如范仲淹于岳阳楼记之抒怀:“微斯人,吾谁与归”。阅读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判别什么是假真,什么是伪善,从而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原谅别人的不足。那么,如何阅读经典呢?牛

6、津大学的社会学家经过 20 年的调查,确认阅读对人职业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音乐和社交,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读书。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特别带劲。但遗憾的是,今天许多人读书只是为了符合别人的愿望,从生活中换回一些东西,比如学位、晋级。须知读书不能总讲有用没有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事,不是有用和没用可以一言道断的。阅读经典要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量。阅读经典还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静下心来慢阅读,这里的“慢”不仅指时间,更指心态,这样才能造就一种“品质阅读”。经典往往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能指引人找

7、到自己的路。但阅读经典是一件乏味的甚至艰苦的事情,你只有捅破这个乏味、艰苦的表层,进入到它的内里,才能感觉到一个无穷的世界在等着你,这个时候,你才会渐渐地喜欢上它。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凝神静气,耐得住寂寞。另外,面对众多经典,即使读不完也没有关系,因为从读过的经典中,你已学会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获得了智慧,这是最重要的,又何必求快呢?古人言:修身莫若养性,至乐莫如读书。虽然当下经典阅读越来越边缘化,但是经典的魅力从来没有消退。所以我们依然要读好书,读经典。(有删改)11.从语言严密性的角度来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可以删去的一项是()(3 分)A.常常只是世界的表象B.人最难做到的恰恰是了解自

8、己C.须知读书不能总讲有用没有用D.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1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8 分)初中313.第段画线句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5 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9 分)蔡爷蔡爷教英语。叫蔡老师“蔡爷”一点儿都不矫情,人家活到 95 岁才仙逝。这岁数可不就是爷爷辈吗?蔡爷是湖北人,但是长得很“东北”。高个儿,红脸膛,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声音洪亮,走路大步流星,呼呼的,夹着一股风。蔡爷是校长捡的“宝”,确切地说,是顺来的“宝”。蔡爷原来的工作单位在北京,他在政府部门上班,做法语翻译。据说他家在新中国成立前经营钱庄,手下有好几个分号。二十世纪七十

9、年代,正当他在工作岗位上春风得意时,出身问题被翻了出来。他被调派到了东北的一个空调机厂。我们校长不知道在哪儿听到了消息,第一时间到火车站去接蔡爷。蔡爷下了火车,糊里糊涂被我们校长请上小车直接拉到我们学校。据说,那天蔡爷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西装、白色衬衫,脚蹬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精气神十足。校长把蔡爷安顿好,对他说:“您就在我这儿教学吧。法语眼下用不上,您教英语吧。等过段时间,把家属也接过来,就在东北安家。”蔡爷被校长求贤若渴的心情感动。这真是人在难处拉一把,雪中送炭啊。更何况能继续从事喜爱的专业,何其幸哉!蔡爷自然很乐意听从校长的安排。我是蔡爷的英语课代表,蔡爷对我也格外偏爱。但我对他又敬又怕,只

10、要瞄着蔡爷的身影我就立马绕着走。任谁第一眼看到蔡爷都会被他震慑住,用我们物理老师的话说,蔡爷气场强大。他那眼睛巡视一圈,就把每个人都纳入眼球里了,谁也别想漏网。上他的课,我们不敢有丝毫分神。蔡爷讲课有三快:板书快,语速快,提问快。你要充分预习和复习,要是没有做到这些而跟不上,蔡爷会不高兴的。蔡爷不高兴就会拿眼睛瞪着你,让你浑身像被刺猬扎了一样难受。蔡爷教外语有他的秘籍。他教单词、分析语法,至于课文,自己背去吧,仿佛那不是蔡爷的事。而分析语法他竟然全都用英语。那两年,我们班经常有外校老师观摩听课。这是蔡爷显摆我们的时候。当我们用流利的英语分析复杂的英语句子时,那些听课的老师往往目瞪口呆,蔡爷则一

11、脸得意地昂着头,间或微微冲我们笑一下,表示很满意。别说,跟蔡爷学英语,我的汉语语法也大大提高了。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蔡爷中学毕业后家里是准备让他接手家族生意的,可蔡爷想读书。蔡爷的父亲开明,同意了,但也有条件:“儿子,你要考上国家一流学府就接着念书,否则就给我回家老老实实做生意。”那年蔡爷 22 岁,是成年人了。他憋着一股劲儿,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老爷子没话说了,眼睁睁看着他儿子兴高采烈离开家门去京城初中4读书。蔡爷考上北大是 1947 年,当年全国仅招收 24 名学生。西语系考试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不及格的学生被淘汰出局。四年后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班只制下蔡爷和一名女同学了。蔡爷同时

12、又修了第二门外语,英语。蔡爷毕业证上有马寅初校长的大印。11 你得承认,蔡爷是个爷们儿。(有删改)14.第段中加点词“矫情”在文中的意思是_。(2 分)15.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突出了蔡爷衣着考究,生活很阔绰。B.表现出蔡爷遭逢变故,却精神不垮。C.暗含了对蔡爷当时穿着打扮的艳羡。D.强调了蔡爷当时是十分有个性的人。16.请根据第、段内容,推断第段画线句中“我”对蔡爷又敬又怕的原因。(4 分)(1)_(2)_17.第段中加点字“显摆”有“炫耀”之意,用在此处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4 分)_ 18.第、段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6 分)_三、综合运用(20 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9-22 题(20 分)学校公众号推出“经典阅读系列”专栏,本期准备介绍的是七、八年级的读书分享活动。请帮助小新完成采编任务。【七年级】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主题: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9.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下列表述不正确需要修正的一项是()(3 分)A.阅读朝花夕拾让我了解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我喜欢五猖会,它把淳朴善良却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阿长写得活灵活现。C.阅读朝花夕拾我发现原来印象中犀利的鲁迅先生也有温情与童趣的一面。D.阅读藤野先生让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温暖和鲁迅贯穿始终的爱国之情。20.活动结束后,小新对本场活动策

14、划者王老师进行了采访。请将下列采访片段补充完整。(3 分)【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主题: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21.为完成深度报道,小新准备参加该活动,并进行读书分享。以下是他引用的书本内容: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初中5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1)联系本书的目录,以上引文最有可能在第_篇中

15、找到。(2 分)(2)请结合本场活动主题,根据提示内容,帮助小新完成对引用语段的分析。(6 分)提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品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也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_ 22.本期栏目最后需要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编者语”。请以“阅读经典能_”为主要观点,结合阅读朝花夕拾或红星照耀中国的体会加以阐释。(6 分)_四、写作(60 分)23.“不可或缺”意思是不能有一点点缺失。不可或缺的可能是某个人,可能是某种精神或品质,也可能是其他。请以“生命中的不可或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

16、袭。初中620242024 长宁区语文一模参考答案长宁区语文一模参考答案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一)默写与运用(1313 分)分)1.百草丰茂2.河汉清且浅3.千里共婵娟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 5-105-10 题(题(2222 分)分)5.吕氏春秋(1 分)6.(4 分)(1)等到(2)讲述(3)除去7.(3 分)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从井中得到一个人。8.(3 分)A9.(1)道听途说/信谣传谣/以讹传讹(2 分)盲目听信(1 分)(2)求闻之若此(1 分)(3)不若无闻也(1 分)(4)之前对这个人所说的话直接听信。(2 分)10.(3 分)D二、现代文(3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11-13 题(题(1616 分)分)11.(3 分)B12.(8 分)(1)阅读经典的意义/价值/为什么要阅读经典(2 分)(2)阅读经典能帮助人了解世界(2 分)(3)阅读经典要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量/阅读经典要出于爱好(2 分)(4)当下,我们依然要阅读经典(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