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436363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发邪恶魅力的吸血鬼漫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上帝遗弃我们却又要给黯淡的月照亮世界要我们无尽又无情的繁衍看爱过的人一一告别做过的梦一一凋谢只留下我独自残喘的千年夜访吸血鬼五月天神马是吸血鬼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嗜血、吸取血液的怪物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在西方有着大量的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吸血鬼的起源莉莉斯(Lilith)。莉莉斯是巴比伦女妖莉莉图(Lilitu)的前身,莉莉斯是该隐的妻子,是坠天使,本来她的翅膀是纯洁的白色,追落后沦为魔道,变成了黑翼天使,就变成众妖魔鬼怪的女王(也是撒旦

2、的情人)。她吸食婴儿的血,会让熟睡的年轻男子丧失生气。撒旦:他之前是天界的天使叫路易法安琪儿,后来因带领众天使叛逆于上帝被打入魔道。该隐(圣经,创世纪4:116),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他是亚当和夏娃的大儿子.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门徒,后来因为后悔而自杀(圣经,马太福音27:35)。传说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罚他。所以,现在的吸血鬼,都须保持神秘,永远孤独。吸血鬼的特征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也没有呼吸,没有体温,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

3、能。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长而尖利的犬牙吸血鬼之于文学作品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种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以及美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吸血鬼之母的安妮赖斯所写的夜访吸血鬼,吸血鬼莱斯特,吸血鬼女王,肉体窃贼,恶魔迈诺克,潘朵拉,吸血鬼阿曼德,吸血鬼维托利奥,梅瑞克,血和黄金,布莱克伍德庄园,血颂。同时,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热夜之梦也被称为吸血鬼题材小说中的里程碑。吸血鬼文学的三个人物布莱姆斯托克代表作德古拉安妮

4、赖斯代表作夜访吸血鬼斯蒂芬妮梅尔代表作暮光之城布莱姆斯托克生平:1847年11月8日1912年4月20日国籍:爱尔兰出生地:都柏林简介:斯托克1847年出身于都柏林郊区克隆塔夫(Clontarf);大学毕业后,进入演剧界。1897年出版了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Dracula(德库拉)并因此成名。爱尔兰的小说家及短篇小说家,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德库拉又名德古拉之吻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德古拉之吻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之吻也许是发表过的最著名的恐怖小说。布莱姆斯托克曾经目睹了一艘俄罗斯双桅船“迪米特里”号在惠特白港外沉没。结合这次经历和镇上的氛围,他完成并在1

5、897年发表了这部充满了性压抑和中世纪式恐怖的小说,它给人的冲击至今无与伦比。德古拉之吻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恐怖小说。那种由蝙蝠变成人再变回来的本领,至今仍吸引着老老少少,并使他们感到不寒而栗。就是这种既让人恐惧又吸引人的本领,让这部小说成功的走上了银幕。故事梗概德拉库拉原是特兰西瓦尼亚的伯爵,领兵出城与土耳其人作战,将新婚爱妻留在城堡中。土耳其人为动摇城中军心,向城中谎称伯爵已经战死,其妻闻之,信以为真,乃自杀殉情。不料伯爵战胜归来,惊闻爱妻已死,痛不欲生。此时城中教会人士却向伯爵表示:夫人既系自杀而死,就违背了教义,故她不能得到教会的祝福。伯爵闻之悲愤已极,怒火上冲于天,他质问道:难道这就

6、是我为之战斗、并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的教会吗?!他发誓从此要与教会为敌,于是他变成了永生的吸血鬼之王。历史上的德古拉德古拉,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依罗马尼亚语发音)是弗拉德则别斯塔古拉(VladTepesDracula)。1431年生於今罗马尼亚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Dracul)当时被纳为“龙骑士”组织的成员,受罗马尼亚地区希其蒙(Sigisuund)国王任命为川索凡尼亚的总督军。据罗马尼亚语来分析,“塔古勒”来自“龙”的意思,表示被纳入龙骑士的尊荣,“德古拉”则是“龙之子”。後来罗称号传遍欧洲。他最後死於布加勒斯特近郊战场,1476年冬,以己

7、身微小军力在无外援之情形下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大军战至最後一兵一卒。土耳其军队後来将德古拉的形体四分五裂,首级被远送至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灵魂。它守护着罗马尼亚。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时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1462年的战役,此战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众,并被活活的穿插於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从嘴部或臀部刺进的棒子四处林立,乌鸦和秃鹰不断的啄食这些死尸,使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

8、臭味,仍然向前直进的土耳其军队,目睹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为之心胆俱裂,了无战斗意志只得撤离。诸如此类的故事,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军队使得诸基督教国家免於回教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古拉公爵见血发狂之名不胫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称号传遍欧洲。把吸血鬼形象标准化,后世对吸血鬼形象的描述都来源于此使得吸血鬼由传统意义上的凶杀、暴力、邪恶、恐怖等形象提升到拥有感情、内心活动复杂的新的高度第一次在西方掀起了迷恋吸血鬼的热潮是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德古拉的影响安妮赖斯原名霍华德.爱伦.奥布里安,1941年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1976年创作夜访吸血鬼(并在接下来的25年间接连创作了吸血鬼莱斯特、被诅咒的女王、偷

9、尸贼的故事、恶魔迈诺克、潘朵拉、吸血鬼阿曼德、吸血鬼维多利奥、梅瑞克、血和黄金、布莱克伍德庄园、血之颂歌以其非凡的想象力构建起一个吸血鬼族的史诗。被誉为“吸血鬼之母”1976年美国女作家安.赖斯(AnneRice)发表吸血鬼访谈录之后有十多部较有影响力的吸血鬼小说相继问世,在英美掀起了又一股吸血鬼热.这股畅销文学潮中较有知名度的作家有斯蒂芬.金、切尔茜.昆.亚布若、苏姬.麦基.查尔纳斯等,多为女性,作品以叙述情感关系为主.而其中,安.赖斯的作品最具代表性.赖斯作品与德古拉的对比德古拉是个充满恶意的魔鬼,是故事中的反角,而路易斯与莱斯塔均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正面人物.杀人、吸血和繁殖对于德拉古拉伯

10、爵不仅是出于生理需求,更是征服人类、报复人类的一种手段.他计划将老窝从中欧山间移至伦敦,以期在大都市繁衍扩充吸血鬼队伍,最终征服人类.这一巨大工程以及人类对此的反抗构成了小说的主线.评论界普遍认为德古拉中人与吸血鬼间的斗争象征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垂死的旧贵族与资产阶级婚姻关系间的最后较量,也是人们潜意识中永无休止的非法欲望与清醒的自我之间的斗争.德拉古拉显然代表着与基督教信条和价值相逆的力量:他能给予人们躯体上的永生,但其躯体必须同灵魂分离.整部小说弥漫着对这个吸血鬼伯爵的憎恶与恐惧的描写.同时,小说对德拉古拉未作任何心理描写,读者只能通过作者对其言行的描述揣测其思维与意向.对于读者而

11、言,德拉古拉是个地道的另类之物.赖斯小说中的吸血鬼则不然.这些人物都是年轻英俊的男子,对人类和其他吸血鬼都有无穷魅力.其次,这些吸血鬼虽然也必须杀人吸血,但完全出于生存需要而非恶意.令德拉古拉望而却步的十字架因此对他们并无任何威慑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吸血鬼形象在很多方面与人类几乎没有区别:变成吸血鬼并未使其丧失凡胎俗骨,他们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知爱能憎.赖斯对她笔下的吸血鬼明显深怀同情之心,这一点与斯托克的作品截然不同.原因很简单:这两种吸血鬼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群.前面提到,德拉古拉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没落、垂死的旧贵族,而当代通俗小说中的吸血鬼则大多代表西方受排挤、

12、压制的弱势、另类社会群体.赖斯的非传统叙述方法也使小说中的吸血鬼更加人性化.与此前的吸血鬼故事不同,赖斯的小说由吸血鬼本人叙述,这不仅使此类传统上阴险神秘的形象向人们敞开了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并理解另类人群的边缘化处境,想像与体会这些受排挤的人群为常人所难以想像的孤独、脆弱、哀伤与恐惧.赖斯的小说鼓励人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传统上业已盖棺定论的事物,甚至去质疑西方现有的文化系统.赖斯小说的影响叛逆在赖斯的小说里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政治口号,也不是自暴自弃式的颓废,而是认真的思考和苦苦的追寻.这种描写鼓励人们改变习惯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世界,去面对我们在平日里惯于巧妙躲避的一

13、些终极问题.因而赖斯小说的畅销也就不仅归功于人们对怪异与另类的好奇,它更体现了20世纪后期西方人潜意识中对社会秩序和规范的破坏欲斯蒂芬妮梅尔1973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就读于斯科茨代尔的恰帕罗高级中学(ChaparralHighSchool),是个各方面皆优的学生。毕业时获得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NationalMeritScholarship)。后进入普若佛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YoungUniversity),并在1997年获得英国文学文学士学位。斯蒂芬妮梅尔本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全职主妇,没有丝毫的写作经验。2003年的一天,她做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梦:

14、一位少女和一个英俊迷人的男子坐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谈情说爱。这个梦最终成了她第一部小说暮色中的一个章节。暮色出版后,梅尔又写了新月、月食、破晓,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该系列以贝拉和爱德华一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则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用作者自己的偶像作家奥森斯考特卡德的话说:“爱情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人生的指引者。”2008年5月,斯蒂芬妮梅尔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暮光诞生暮光之城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

15、列小说的销量就已经超过5000万册,全球销量则突破了8500万册。暮色封面那双修长苍白的双手代表着爱德华捧着贝拉这样一颗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苹果,仿佛珍宝一样,appleofmyeye即翻译为我的掌上明珠。而苹果则代表圣经旧约第一卷书在创世记中那个被夏娃吃下的那个禁果,意思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当然是禁忌之爱;新月封面,象征贝拉与爱德华的爱情像血一般的凋零红白郁金香残忍地飘落一地,它代表了贝拉因为失去爱德华的陪伴,没有了生存目标,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月食封面平滑撕裂缎带仿佛一拉就断,象征着贝拉、爱德华、雅各布三角之恋随时可能崩坏,以及贝拉不知该将心归向何者的飘舞的心绪;破晓封面以两只西洋棋

16、棋子隐喻贝拉在整个系列的进步:白色是最强的皇后,红色是最弱的兵,当某方的兵走到对方的底线(即最远离某方的一行)时,玩家可选择把该兵升级为车、马、象或后,但不能变王也不能不变。意思是说贝拉一开始是最弱小的人物,但是经过人生的历练及经验的迭加,她最终成为一举定乾坤的人物。18(1)凸显出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宛如简奥斯丁的小说;(2)作品中隐现恐怖悬疑文学的魅力,惊险刺激;(3)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超自然的元素令人心醉神迷。暮色特点在斯蒂芬妮梅尔的暮色里面,贝拉和爱德华的之间的爱情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心骨,也可以说是构成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之外,还交互着一些看

17、似无关但是却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几条副线:爱德华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与高中同窗同学之间的疏离感;贝拉父亲与狼人家族之间的深厚友谊;狼人家族与吸血鬼卡伦家族之间虽然格格不入,但是却互相遵守协议,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狼人少年雅各布对贝拉的喜爱和对爱德华的敌意;吸血鬼卡伦家族为保护贝拉而与食人吸血鬼间的斗争,等等。这些副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都为主线的发展埋线伏笔,制造出高潮迭起的冲突与矛盾,让读者们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想要了解事态的发展。他们为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而揪心,同时也被他们洋溢着青春的纯洁爱情所感动,再加上超自然元素的魔幻作用,让读者们感受到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内容暮色的意义一部好

18、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带给读者们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应该让读者们从心底深处得到震撼。暮色中结合了校园青春爱情,吸血鬼和狼人故事,还添加了恐怖和冒险等吸引人的元素,这些都是它获得成功的关键,其中纯洁的爱情让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得到洗礼,呼唤人性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就像作者梅尔说的:“我的故事其实有一种寓意。不管一个人在生命中遇到什么困难,不管你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事情,你总能有别的选择,总有别的出路。只要自己的信念不变,真心地相信自己,一定会拨开乌云见太阳。”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有多么复杂的生活经历,在心底深处,总是对美好的东西存在向往,唤起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吸血鬼小说,其实大

19、部分可将它归入恐怖文学类。其源头则可以归入哥特小说。最早的时候,“哥特”被用于文学流派,主要因为这种流派的主题是探讨极端感情以及一些黑色话题,并且哥特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哥特式的:废弃的摇摇欲坠的城堡,阴暗的修道院。这个流派关注哥特式的相关建筑,艺术,诗歌甚至园艺。其模式特征是,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的年代和荒僻的地方,人物被囚禁在狭窄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物内,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惯常的悬疑手段有神秘的继承权、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等等。到最后,悬疑解开,歹徒暴露,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扫除。不过,这种爱情有别于言情小说里的爱情。两者的区别是:哥特式小说通常描写神秘冒险故事

20、,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歹徒;而言情小说描写家庭平凡琐事,其爱情障碍往往来自男女主人公本身。探究吸血鬼体裁吸血鬼形象的魅力吸血鬼形象的魅力首先,吸血鬼小说的源头其实是哥特小说。其实,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ronmanticism)。所谓的“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他浓墨重彩的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上,它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表达理想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这两点也正是吸血鬼小说的重要特点。其实,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特殊

21、流派,评论家们称之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ronmanticism)。所谓的“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他浓墨重彩的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上,它不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从正面表达理想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这两点也正是吸血鬼小说的重要特点。吸血鬼小说长盛不衰还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那就是它能激起恐惧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美国现代著名哥特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说:“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18在此我们可以把吸血鬼小说同哥特小说的美学基础“壮美”联系起来。与古典主义奉行的以“秀美”为基础

22、的美学原则不一样,哥特艺术是产生超验感受的“壮美”。释放紧张。阅读经验可以证明,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紧张的人,阅读恐怖小说时,注意力会紧紧为小说的情节和氛围而吸引,心中牵挂的日常生活种种俗务忘得一干二净,本来紧张的心理状态由于阅读中的释放而变得轻松。宣泄恐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原始的、根深蒂固的、无法消除的无名恐惧。它们一般和关于死亡、死后的归宿、报应、黑暗、邪恶、暴力和毁灭等等念头密切相关。于是人受到一种来自本能的、无意识的驱策,总是要设想一些更加可怕得多、更加凶险得多的事物,以此来寻找心理上的平衡。人们阅读恐怖小说时,既在感受恐怖,同时也在宣泄内心潜藏的恐惧。恐惧的魅力与第二点密切相

23、关,即感受安全。读完之后从小说的情境中走出来,恐惧宣泄了意识到“自己”的“平安无事”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快意与幸福感油然而生。说明白点,即人从对他人的死亡与磨难的“观赏”中宣泄了自己的“恐惧”感受了自己的安全。它锤炼、磨砺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使其变得更为坚韧、坚强。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体验了远远超出日场经验的恐怖,心理压力短时间内大大增强,内心体验也大大丰富。见过了文学艺术中的恐怖与惨烈再看日常中的恐怖心里则会有所准备。结果是读者在承受恐怖事物方面的心理素质大为提高。开拓、丰富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创造者必需的,其实对于欣赏者同样是一种必需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才可能进入并领

24、悟文学世界的种种美妙与乐趣。从根本上讲,文学阅读就是借助于想象力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思维过程。其实是一种整体效果,那就是获得“快感”。它与以上诸点都有关系,只不过我们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强调。多国恐怖小说的人大都会有“轻松”、“长出一口气”的心理舒慰感。只是审美的愉悦(快感),二审美愉悦是人在精神不断文明化的成长中变得越来越饥渴的重要需求。最后,吸血鬼形象的魅力正是在于“吸血鬼”这一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本身。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吸血鬼在夜晚光顾沉睡的人,吮吸他们生命的精髓,致使他们慢慢死去。我们是通过小说和电影熟悉了这个据说畏惧大蒜和十字架的人物。这个活死人害怕日光,当太阳高照,他就躲在棺材或装满坟地泥土的箱子里。他躺在里面睁眼睡觉,由老鼠护卫着他,不让人靠近,吸血鬼是名副其实的活死人,他皮肤苍白,犬齿尖锐,嘴唇猩红,指甲很长;他的双手冰冷,极有腕力。当他离开巢穴,狗吠狼嚎;当他潜入民居,守夜人立刻昏昏入睡。有的认确信,它能摇身变成苍蝇、老鼠和蝙蝠,他装成这些动物的样子去偷听追寻他踪迹的人的交谈。它还能通过心灵感应于同类取得联络。他甚至能像蜥蜴一样在古堡上飞檐走壁。虽然他非常恐怖,但是却神秘而新奇,因此更具有魅力。影视作品中的各色吸血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