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43634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社区发展运动和中国的社区建设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全球化背景下社区发展实践与研究的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个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可以被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社会联系的加强。”全球化不仅是跨越国界的竞争性经济的发展,而且是跨越国界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全球化的趋势对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社会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既导致了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也导致了微观社会管理结构的变化。而促进社区发展,重构国家与社区的关系,则是这种变化中一个突出的趋势。 因此,现实的社区发展与管理研究也必须具有国际

2、视野和新的视角。 1.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 1887年, F滕尼斯 (Ferdinand T6nnies,18551936),发表了社区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社区”概念由此问世,以“社区”和“社会”相区分的理论,阐释了当时德国正在发生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滕尼斯关注工业化社会中社会生活的重组及其后果,正是“社区”研究出现的历史动因。 当代社会转型国家的社区研究与实践正是社会转型的需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社会关系的重构,新的社会问题显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挥“大型城市社会”中社区的功能。2.“国家替代” 与社区发展 70一8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盛,要求

3、市场化与私有化,反对福利国家制度,主张以社区照顾替代国家照顾,重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90年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起,虽然对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社会政策作了调整,不否认国家承担的福利责任,但提出要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型,仍强调社区在社会政策实施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3.社团革命与社区发展 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个“全球社团革命”浪潮。非政府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勃兴,社会企业和组织从事的“以市场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的社会经济兴起,跨国非政府组织活跃于国际舞台。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服务与活动,主要面向社区,以社区为平台。非政府组织倡导的各种“社会运动”也需要深入社区,进行社会号召和动员。上述三种趋势导致了世

4、纪之交的“社区复兴”社区实践与研究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问题社会组织的发育与功能问题二、国际社区发展运动二、国际社区发展运动及其若干模式及其若干模式 1.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 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运动,开展社区发展运动的国家与地区根据自身的社会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和丰富了社区工作新的实践模式,这些模式特点鲜明,适合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及地区,是现代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成果。 联合国为了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联合国195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报告书提出了社区发展运动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在当代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中已经被

5、普遍接受,联合国提出的这十项原则是:(1)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需要及根据人民的愿望,来拟订开始的工作计划。诸如土地分配、改良产品、就业、灌溉及饮用水问题、修筑道路、卫生服务、学校与教育设备的改进及充实等,社区居民所急需解决的问题。(2)应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及均衡地推行社区发展工作。(3)在推行社区发展的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4)促使人民热心参加社区工作,共同为地方建设而努力,是社区发展之最大目的。凡是社区各种计划的拟订、执行、都要由社区人民共同参加,这样才可使社区进步。(5)地方领导人才的选拔与训练,是任何社区发展计划最基

6、本的工作,因为只有本地方的居民才能深刻地了解其社区的背景,居民的需要,才能成功地与当地居民产生互动,而使工作的推行不致遭受太多的阻力。 (6)发动并组织妇女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由于青年和妇女对社区及家庭影响力之大,人尽皆知,因此改善家庭生活,消除社区问题,必须有青年及妇女的赞助与参加,才能获得成功。(7)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予以重点及全面的积极协助。因为当社区居民感到需要而自动地提出各种改进方案时,如果政府不适时予以经济及技术的协助,很可能使此计划无法实现,进而使社区居民减低兴趣,而影响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8)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及完善的行政组织,并

7、应同时注重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训练,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 (9)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0)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 。 社区发展的一般运作模式A.建立社区中心,推动社区发展:以学校、祠堂、寺庙为平台或政府投入建立社区中心,吸引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活动。埃及、泰国、菲律宾等B.培育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发展:以村社协会、合作社、妇女协会等社会团体为核心,推动社区发展。以色列、泰国、斯里兰卡等C依托政府的社会改革和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发展:公路、水利工程,土改计划推进社区发展。韩国、

8、墨西哥等D.结合社会文化建设开展社区建设:配合成人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开展社区建设。印尼、巴基斯坦等2、世界社区发展的若干世界社区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典型模式社区服务的福利模式英国的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来的。最早起源于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看护和对50年代医疗护理机构化的改进。1963年社区照顾的对象,扩展到了老人和儿童等。至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因福利负担沉重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同时社会福利管理上的漏洞和低下的福利服务质量,受到了国民的强烈批评。为此英国政府于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社区照顾计划。社区照顾成为政府推行福利服务

9、市场化、社会化新政策的重要手段。 1987年,英国政府发表公众照顾白皮书,提出“社区照顾是指为那些年长的、有精神疾病的、智力残障的人们提供服务与支持,使他们尽可能独立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庭或家庭所在的社区。”社区照顾分为“社区内照顾”( Care in the oarniry )和“由社区照顾”(Care场the comreunity)。 社区内照顾是指需要照顾人士在社区内的小型服务机构或者住所中,获得专业工作人员的照顾社区内照顾属于正规照顾的范畴。社区内照顾旨在去除院舍照顾的不足,将原本由院舍提供的专业服务转而由社区提供,改善需要照顾人士的生活环境。由社区照顾是指社区内的人士,如家人、亲友、邻居

10、或者志愿者等,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的照顾。需要照顾人士也可以为他人提供照顾。由社区照顾属于非正规照顾范畴。社区照顾并不单纯强调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也注重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居民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全面性照顾的服务体系。 英国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1)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中心设有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学龄前儿童服务项目,服务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工作人员大都是政府雇员,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基本上属于无偿服务。 为老年人的服务主要包括为本社区内居住的老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那些行走不便的老人则由中心定期用车接送到中心参加活动。对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有康复性的

11、训练、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手工劳动等。对儿童的服务主要是对社区居民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学习环境,中心备有大量儿童玩具,并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幼教老师。这些老师不仅组织儿童做游戏、上课,而且辅导儿童家长如何培养、教育儿童。(2)开办社区老年公寓。这是政府为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设施。其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于政府发给每个老人的养老金。(3)家庭照顾。这是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留在家庭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由家庭成员进行照顾,但政府发给适当的津贴。 (4)设立短期护理暂托处。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家庭有事外出或离家度假而得不到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的问题。暂

12、托处的照顾服务可以是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或两个星期。 (5)上门服务。医疗工作者、照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身心残疾者提供上门服务和支持,包括上门送餐或做饭、洗衣、洗澡、理发、打扫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接受服务和支持的对象尽量独立地生活在自己住所或社区内“具有家庭气氛”的设施中;社区照顾还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家庭、亲属进行照顾。(6)开办社区老人院,集中收养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庭照顾的老年人。 自治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代表美国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 美国的社区工作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区建设也成为美国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

13、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城市宪章中,对各种社区的建立以及社区组织机构的组成及权限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且有相关法律保证。 美国的社区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组织来联系并具体实施的,大体上按照管理和服务分为两类。(1)社区管理组织。主要是社区委员会和社区顾问团等。随着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合作和相互融合,社区委员会组织已经成为政府介入社区工作的一种重要社区管理组织形式。(2)社区服务组织。主要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如社区发展合作组织、各类慈善组织、各类基金会、各种志愿组织等等。他们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的捐助、私人捐款以及所收取的服务费等。 美国的社区委员会是半官方

14、组织。每个社区委员会一般由50名不领工资、经区长任命的委员组成,任期两年。委员会成员采取选举任命制,其中至少25名成员须由区议员按本区人口比例提名并选举产生,区长确认其资格后,予以任命。其余成员由区长任命,市政府官员也可以成为社区委员会成员,但数量不得超过四分之一;所有市议员都是他们所代表的社区委员会的当然成员,但他们没有表决权;委员会成员的罢免必须有正当理由,如连续六个月未能参加委员会会议。委员会成员是无报酬的,但可以报销参加委员会会议时支付的一些必要花费。社区委员会主要履行议事决策职能,主要职责包括:考虑本社区的各种需要,增进本社区的福利;促进社区内外交往和沟通;参与编制预算、拟定资金使用

15、计划和本社区发展规划;监督和评估社区服务质量;选聘委员会职员,分派社区主任和专业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并分别向市长、区政府和议会递交年度报告。社区委员会选聘一名社区主任和若干专职社工职员,主要承担具体的管理服务事务。社区服务顾问团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代表、社区主任及市议会中本社区的代表组成。 社区委员会和社区顾问团是政府和市民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社区发展的各项服务性工作一般由社会组织具体操作实施,居民通称这些组织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很注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优惠。据统计,150多万个非政府非营利组织遍布全美各地,服务领域涉及到社区服务、文化、教育、治安、卫生、就业等居民需

16、求的方方面面。其组织结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1)直接从事公共福利工作的服务机构;(2)专门以资金支持服务机构的赠款机构。服务机构是赠款机构的项目市场,赠款机构是服务机构的资金市场。在美国,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它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技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关爱和奉献,或实施与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救助。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社会工作者、社区委员会、学校、教区、居民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它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广泛,既包括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活动、各种义务教育活动,也包括居民所需的各种生活服务,甚至住房、就业服务;另

17、一类是由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性服务组织,他们大多是由各种专业机构的志愿者组成,是依社区需要产生的服务团体,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形式灵活多样,如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帮助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为失足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义务服务等。 参与式社区发展的范例韩国的新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韩国是个地处东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世界第三,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19671971年韩国的工业年增长率为10.5%,而同期农业的年增长率仅为2.5%。再加上美国农产品的大量倾销,韩国农民收入低微,生活艰难,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不断降低。工农业增长的巨

18、大不平衡,进一步造成了农村的凋敝。20世纪60年代末,政府开始觉察到农业的缓慢增长和农村形势的恶化已成为影响工业生产和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于是韩国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村经济开发计划”,决定开发农村。70年代韩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的社区重建运动。“新村运动”,是以“村”为单位开展的社区发展运动,“勤奋、自助、合作”是运动的口号。这个口号强调在自助基础上的勤奋和为着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它体现的正是现代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与精神,运动所追求的这种精神,在韩国称为“新村精神”。“新社区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11973年为运动的初

19、起阶段,1971年政府决定免费平均地向全国33267个村子提供335袋水泥,这些水泥不得私分,只能用于村民意见一致基础上的公益事业。此计划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这既符合当时农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愿望,环境的具体改进又有利于吸引农民的广泛参与。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集体协作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如建立清洁水供应系统,改进旧有的排污设施,建立村民会议馆,兴建公用井、桥梁,拓宽乡间道路等等;为了鼓励先进,刺激后进,内务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民参与程度和发展水平,从低级到高级将村分为基本村、自助村和自立村。对其中16600个反应积极并成功完成政府推荐项目的村子又额外提供500袋水泥和1

20、吨钢筋作为基建的基本资财,政府的支助优先给予自助村和自立村。 在保持原由政府任命的村长不变的情况下,另由群众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具有责任感,创造性和奉献精神的新村领导人(初为一男性村民,后又选出一女性村民专门从事妇女工作)来负责协调、推动新村项目的推展,并向村民宣传、灌输新村精神。这些新村领导不拿薪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办法,如当他们遇到特别的问题时,可直接与省长、部长交流,一旦作在突出成绩可得到政府奖励甚至总统的表扬,并有可能进入政府部门,使他们有种社会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从1972年开始对新村领导人进行培训教育,以后培训范围扩大到社会各阶层精英,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从第一阶

21、段的进程来看,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发达的村仍占农村的半数以上。1974一1976年为运动的第二阶段,政府确立了一个到1981年平均每户农民收入140万韩元(约合3500美元)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以津贴、贷款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广泛的援助,重点向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项目倾斜。通过尽快提高村民的收入,继续保持村民的参与热情,实现发展农业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项目主要包括两类;(1)是建立生产基础设施,如农田灌溉排水系统,农业机械的运用等;(2)是收入增长计划,如高产作物的栽培、规模性经济作物的引进和生产、科学发展畜牧业等。鼓励村民组成各种“新村互助组”,打破原来分散单干的局限

22、,如1020人为水稻生产一起合作,建立公共育苗床,选种、施肥、杀虫、除草、灌溉等也采取联合行动。支持村民组织建立“新村信用社”,提倡大家勤俭、节约,引导每个农民在“新村信用社”里存有一笔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生产性投入。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不发达的基本村仅剩l,比较发达和发达的村各占54和45。19771981年是运动的完成阶段。进一步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力增加村民在农业以外的副业及销售方面的收入,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达成了户均收入140万韩元的目标。同时运动的精神传播到了城市、工厂、学校,出现了城市新村运动、工厂新村运动、学校新村运动,运动发展成了全民族的振兴运动。“新社区运

23、动”全面展开,取得了精神启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全方位的成就。“新社区运动”的影响波及到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认为“新社区运动”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模式。到1983年,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派出2万多人次到韩国参观考察。1978年泰国总理本人三次赴韩考察,印尼、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也纷纷派人来学习取经。有的国家还派人到“新村运动”中央本部接受培训。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曾向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宣传和介绍“新社区运动”及其成功经验。三、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创新 1、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

24、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在民政部的倡导下,全国各地城市普遍开展了社区服务活动。 90年代初期,根据中国城市社区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借鉴国际“社区发展”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路。伴随着全国性社区建设的兴起,民政部开始启动社区建设实验区活动。1999年上半年,民政部确定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卢湾区、南京市鼓

25、楼区、11个城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同年1012月间,民政部又增加南京市玄武区等15个城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 在此基础上,民政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年11月19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意见就中国城市社区的基本概念、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建设的组织体系、社区的队伍建设等作了明确的阐述。 2001年,全国人大第一次将社区建设纳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推进社区建设

26、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外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比较分析共性:主体: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目标:经由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差异:中国政府行政推动力强,社会组织发育弱,国际上社会组织作用显著。中国社区建设政治功能明显,国际上社会功能突出。中国通过体制和日常运作机制建设推动社区发展,国际上重在依托项目和运动,实现社区发展目标。2、在社会建设中深化社区建设、在社会建设中深化社区建设.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 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体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社区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

27、的支撑点。深化社区建设需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深化社区建设需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1)、健全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健全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体制机制A.加强社区党建,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B. 健全自治组织,扩大社区直接民主选举,发挥居民代表、议事会成员作用,配齐居民组长、楼长,形成自治组织网络体系。C.建立健全青、妇、老、残等群团组织的社区机构,发挥其作用。D.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适当降低登记注册条件,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及时登记备案。在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E.探索业主自治与居民自治有效衔接,促进物业机构参与社区管理和服

28、务。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社会管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治安综治责任制2).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A.依托社区服务站,将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全程委托代理。B.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居家上门照料,日间社区托老,机构长期住养相结合,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C.推进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3一5年内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10%。D.结合慈善事业的发展,为低保、残疾、优抚对象及留守儿童等做好福利服务。E.实施“便利消费进

29、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鼓劢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为居民提供就餐送餐、日用品修理、剩余物资调剂利用,家政服务等。F.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为社区居民服务。3)、繁荣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A.社区文化设施建设B. 加强社区群众性文化队伍建设,引导社会文化资源进社区C.丰富传统民俗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楼栋嘉年华、睦邻体育竞赛等睦邻文化活动D.建立社区心理咨询站,开展心理咨询E.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社区,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造就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F.大力开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居民体质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公民道德建设3.广州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新探索广州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新探

30、索 2011年7月19日,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讨论稿)在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做起草说明。10月,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经广州市委、市政府同意并下发各部门。办法要求,到2011年年底,广州市所有条件成熟的街道要开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到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指街道设置的一个服务平台,接受区(县级市)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根据区域服务需求实际情况,以家庭、青少年、长者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科学设置服务项目,面向

31、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优质的社会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常开展的服务以无偿为主、低偿为辅。开展低偿服务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无偿服务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开展;所得收益必须全部用于拓展和加强家庭综合服务,不得用于分红。 由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基本以无偿服务为主,为了保障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行,办法明确提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要纳入常态化财政预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购买社会服务及评估经费按照市、区(县级市)财政分担比例共同资助。市财政将按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200万元的项目购买经费预算来预留市的分担比例预算。区(县级市)财政按辖内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数量预留区(县级市)的分担比例预算

32、,并预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点的项目购买经费。广州鼓励和引导各类基金会、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机制,发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一点、社会支持一点、机构自筹一点”的方式组织各类社会资源的投入。为保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办法规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与承担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必须签订合约,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一年一签,每年均进行末期评估,末期评估合格后续签,评估不合格的不予续签,三年期满之后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程序重新确定运营机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在合约签订生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拨付55%;年度中期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拨付40%;年度末期评估合格后拨付5%。承接运营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须根据服务项目设置及购买服务经费情况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每10万元购买服务经费须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总数的2/3以上为社会服务领域相关专业人员、1/2以上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目前广州的一百三十二个街道已全部建立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全年政府投入2.6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