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本经济概述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7.01KB
约20页
文档ID:568436145
日本经济概述_第1页
1/20

第五章 日本经济•概述•发达的工业•日益衰落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与对外经济联系•地域经济特点和差异 第一节 概述•海岸线总长3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各地方距海很少超过100千米,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地表崎岖,多火山、地震,山脉纵横是日本地形的基本特征平原狭小,分布零散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本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分布零散,开采条件也差人口众多,分布疏密悬殊.日本人口图\人口.shs 第二节 发达的工业•工业分布地域的临海性工业分布地域的临海性日本人口图日本人口图\工业地带分布图工业地带分布图.shs 战后工业集中分布在三湾一海地区,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沿骏河湾—名古屋—大阪、神户,再沿濒户内海沿岸,直达北九州,达约1000千米,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区,略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称为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50年代末,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百分之百建在填海新陆区日本工业经过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呈饱和状态,带来了工业分布“过密”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60年代中期,提出了重新布局工业向原有工业地带周边及外围内陆地区延伸,或向边远地区移动,建立地方性工业据点 能源工业能源工业日本人口图\石油加工与钢铁分布图.shs•(一)石油(一)石油 炼油工业十分发达,是在进口大量新设备和原油的基础上发展的炼油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第三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炼油工业全部布局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区的港口占84%京滨工业地带是全国最大的炼油基地 •(二)煤炭工业凋落二)煤炭工业凋落主要从澳加美中进口•(三)电力工业(三)电力工业 战前水力发电为主;目前火电发电量2/3;核电站和地热电站28% 钢铁工业钢铁工业 二战后,钢铁工业是重点投资部门次于机械工业的第二大工业部门 1992年由于苏联解体,其产量升为首位,1996年被中国超过退居第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总消费量次于中、美居第三位近20年来, 由于世界钢铁生产萧条,日本钢铁工业处于停滞状态 钢铁工业现代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超过欧美等国,钢铁生产的能耗量和焦比也是最低的 钢铁联合企业除室兰外,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带状工业带内,在该地带有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钢铁工业基地 机械工业机械工业 日本最大、战后发展最快的部门。

以汽车、造船最为发达近年电机与信息有关的电子工业发展很快,已居机械工业首位 汽车工业从业人员占制造业的一半;近年来大规模向海外生产据点扩建 造船工业是工业化的先驱部门,战后迅速发展,从1956年起牢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历年产量的1/2 电机工业是高技术产业的火车头,家电是重要部门 纺织工业是工业化最早发展的部门,战前占工业的1/3和出口值的58%,战后发展缓慢,生产地位下降 造纸、印刷、陶瓷、水泥和食品工业也很发达 第三节 日益衰落的农业•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特点1.经营规模小,以个体经济为基础,进行现化代商品生产;2.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的投入量与产值均高于欧美,而劳动生产率低于各国 ;3.以水利化、化肥化为先导,逐步实现机械化; 4.在农地中以耕地为主,且水田多于旱田•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传统的水稻生产国战后发生巨大变化目前,种植业约占3/4,近年果、菜、花成为农业主体(合占37.2%〉,与水稻(27.1%〉、畜产业(25.4%)构成农业三大支柱养蚕业、渔业也较发达 •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 水稻是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0%,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除北海道北部和东部外,遍布全国,稻米自给有余•水果与蔬菜种植业水果与蔬菜种植业 60年代以来成为农业支柱。

最近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放,蔬菜量和水果量进口急速扩大•畜产业畜产业 从60年代开始从无畜国家发展到畜产业成为农业三大支柱之一1991年畜产品市场开放,畜牧业出现萎缩•渔业渔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渔业国之一,鱼产品为居民重要肉食来源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铁路从60年代开始修筑高速铁路,称为新干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与海平线平行:东海新干线(东京—福冈),山阳新干线(大阪——博多),东北新干线(大宫—盛冈)上越新干线(大宫—新瀉),全国有九个城市有地铁•海运是对外联系的主要方式,有1000多海港,神户与横滨为主要贸易大港,还有东京、名古屋、千叶、大阪、四日、川崎等,海运发达,1992年货物吞吐量次于美国居第二,卸货量居第一,1993年商船总吨位次于希腊居第二世界航空枢纽之一,日本航空公司创建于1953年,东京和大阪是两大国际航空门户,东京成田、羽田机场是著名国际空港客运多为长途旅客,货运多为高附加值产品有发达的公路交通网,是交通运输的骨干,日本汽车拥有量约占世界汽车拥有量的10.1%,居世界第二位,被称为“汽车社会” 第五节 商业与对外经济联系•商业活动商业活动。

店家、从业人数零售业多于批发业,销售额批发业多于零售业日本商业的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零售更甚 ,100人以上的大店只分别占0.2%和0.8%•批发业集中分布在东京(化工、钢材服装为主)、大阪(纺织品居压倒优势)、名古屋(汽车及零部件占首位)三大城市批发业以重化工业原材料与机械品为主,而零售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品为主 •零售业从业人数与人口所占全国比例基本是一致的,零售店的密度与人口密度极为接近日本人口图\零售店密度.shs •对对外外贸贸易易二战前,日本出口以棉织品、生丝等为主,进口中纺织原料占40%战后随着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出口中重化工业产品占86.8%, 进口主要是工业原料、燃料和食用农产品近年来进口中原、燃料比重明显下降;由于在国外投资建厂的汽车、家电、服装等返销,使机械类和轻工产品进口大增•二战前,主要是掠夺和剥削亚洲各国,战后初期过分依赖北美市场,目前,形成亚洲、北美、西欧三大贸易市场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对外外投投资资从70年代日本始有海外投资,近年来国际收支经常出现盈余,积累大量资金,与美欧贸易磨擦日益加深等不利于商品出口,而有利于海外投资。

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资本输出方式采取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和贷款三种,以贷款份额最小;投资部门以第三产业为先,次为制造业,在中国大陆以制造也为主•1975年以前投资多在亚洲和拉美建立以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工业中心,70年代后半期转向重化工业,80年代投资重点转向北美,目前形成亚、北美、西欧并重的地域格局•海外投资增加、地域结构变化的原因(1)经济金融实力增强(2)汇率变动(3)美国贸易壁垒(4)美国投资条件 第六节 地域经济特点和差异地域经济特点和差异 •(一)南南关关东东地地区区——京京滨滨工工业业地地带带日日本本人人口口图图\京京滨滨工工业业地地带带.shs 南关东是日本经济最发达,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自古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战后政治、经济地位更加突出京滨工业地带是关东地区的核心,日本最大的工业地带,近年来禁止在东京建厂和部分工厂向外地转移的工业分散政策使其地位呈停止和下降趋势发展为最大经济区的条件(1)首都政治中枢的作用(2)京滨背负全国最大的关东平原(3)开发历史悠久(4)劳动力充足(5)濒临东京湾,水深港阔(6)人口众多,全国最大消费区 东京古称江户,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交通通信、商业、金融、外贸中心。

日本人口图\东京地图.shs ((二二))近近畿畿地地区区—阪阪神神工工业业地地带带 亦亦称称关关西西日日本本人人口口图图\阪神工业地带阪神工业地带.shs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代经济发达目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位,仅次南关东居全国第二位, 阪神工业地带是本区经济的重心,是西日本的经济中枢战后以来,阪神工业地带呈下降趋势 资源密集型工业占1/3以上,钢铁、金属加工的比重高;纺织等轻工业比重高;机械工业比重低,家电与车床生产占全国重要地位,汽车工业十分薄弱,这是发展速度低于中京工业地带的主要原因许多尖端技术产业的开发研究依靠京滨工业地带 大阪、神户、京都是日本三大著名城市 (三三)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中京工业地带中京工业地带日本人口图日本人口图\中京工业地带中京工业地带.shs 位于东西日本的接触带上,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位,处于本州岛最高最宽的地域,有“日本屋顶”之称中京工业地带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核心曾是全国第三大工业地带近些年受益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1988年工业产值超过阪神工业地带跃居第二位近年在日本三大工业地带中,仅中京工业地带的地位处于上升的态势。

名古屋市,中部地区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介于东京与大阪之间,有“中京”之称 (四)山阳(四)山阳—濑户内工业地带濑户内工业地带 60年代以来,濑户内海沿岸发展成为新兴的重化工业地带,称濑户内工业地带 发展条件(1)区位优势(2)方便廉价的内海水运(3)沿海易于填海造路(4)地震台风灾害少(5)劳动力资源丰富 (五五)北关东北关东—京滨工业地带的外国地区京滨工业地带的外国地区 60年代以来,随着京滨工业的空间外延,促进了北关东工业迅速发展它由一个农业区发展成为具布中等水平的工农业区 以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家电、汽车为主,多沿高速公路与铁路线分布 (六)北海道地区(六)北海道地区—新兴的经济区域新兴的经济区域 地处北部边陲,地广人稀,每平方千米只有73人,是日本人口最稀疏地区 开发历史短暂,经济发展迟缓经济以农业为主,东部是日本主要畜牧业基地,渔业、林业亦居重要地位 •(七)九州地区(七)九州地区—工矿业的衰退与工矿业的衰退与IC工业(微工业(微电子工业电子工业)的兴的兴 起起 在掠夺中国和朝鲜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掠夺中国和朝鲜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从此成为四大工业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从此成为四大工业地带之一,战后资源来源中断,地位下降地带之一,战后资源来源中断,地位下降 70年代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年代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成为日本的成为日本的“硅岛硅岛”,工业部门结构以生产和,工业部门结构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研制阶段多集中于京滨和京阪神组装为主,研制阶段多集中于京滨和京阪神日日本人口图本人口图\九州微电子工业分布图九州微电子工业分布图.shs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