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429662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方剂配伍与阴阳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调整阴阳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浅论调整阴阳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摘要:摘要: 人体的阴阳处于相对的协调平衡, 是人体的生理健康状态,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治疗时可通过遣药组方将不同性味功用的药物进行配伍来调整阴阳, 以恢复阴阳的平衡状态,在一些典型方剂的配伍中则体现了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本文从“损其有余” 、 “补其不足” 、 “阴阳相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调整阴阳关键词:调整阴阳方剂方剂配伍配伍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处于相对的协调平衡, 是人体的生理健康状态。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人体的阴阳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失调,形成了阴阳的偏盛、偏衰,使阴不制阳、

2、阳不制阴,甚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对于阴阳的偏盛偏衰,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可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使阴阳恢复到相对的平衡状态。 此外,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的阴阳不仅存在对立制约的关系, 还相互依存、 相互资生, 正所谓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需通过“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调整阴阳,促进阴平阳秘,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遣方用药将不同性味、归经、作用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后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可以通过组成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来矫正疾病过程中的阴阳失

3、调, 从而解决内在阴阳失调的矛盾,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笔者依据教学实践, 体会到在方剂配伍中体现了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对于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 临床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疗。阳盛则热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如治疗阳明气分热盛的白虎汤,用石膏为君,取其辛甘大寒,制约内盛之热,配以苦寒的知母助石膏清热。而治疗外感风热证之“辛凉平剂”银翘散中则重用辛凉之银花、连翘为君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的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则以大苦大寒的龙胆草为君, 既泻肝胆实火又利肝经湿热, 并配伍苦寒的黄芩、 栀子共

4、同清泻肝胆实热。 另一方面, 阴盛则寒的实寒证,则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如治疗寒积里实证之大黄附子汤,其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又配以辛温之细辛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虽配以寒性之大黄,但取“制性取用”之意,其寒性被附子、细辛制约而存泻下之功,故全方仍以温下为主。以麻黄汤为例,本方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方中用辛温之麻黄既能发汗解表, 又能祛风散寒,又配以温经散寒的桂枝为臣以增强散风寒解表之功。阴阳偏盛虽有表里之分, 但阳偏盛则以寒凉之品以制其阳, 以寒治热,而阴偏盛则以温热之品以制其阴,以热治寒,体现了通过“损其有余”以调整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2补其

5、不足补其不足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一方不足的病证,如阴虚、 阳虚或阴阳两虚等,均可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唐代王冰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治阳虚则寒的虚寒证要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 补阳以制阴,而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 比如治中焦虚寒之理中丸, 方中用辛热之干姜温助中焦阳气,人参甘温补中益气,温补结合共同发挥温中祛寒之功。而治阴虚则热的虚热证则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阴以制阳,而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方如六味地黄丸,用治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脾益肾,共奏“三阴并补”之效。若属阴阳两虚, 则应阴阳双补。 以地黄饮子为例, 方中

6、四味君药,其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补阴与补阳并重,体现阴阳并补。由上而论,无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用“补其不足”之法来恢复阴阳的平衡。3 3阴阳相济阴阳相济应当注意的是,阴阳还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阳生于阴, 阴根于阳,阴阳之间关系密切,相反相成。故阴阳偏衰亦可出现互损最终导致阴阳两虚,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为防止出现阴阳两虚,还须“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故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如温补肾阳的

7、代表方右归丸主治命门火衰证,在肉桂、附子、鹿角胶、菟丝子等补阳药的基础上,配以熟地黄、山茱萸等滋阴填精药,正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另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左归丸主治真阴不足,在熟地黄、山茱萸、龟板等填补真阴药的基础上,配以鹿角胶、菟丝子温补肾阳,正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另外,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失调加以概括, 故而表里出入, 上下升降, 寒热进退, 邪正虚实,以及营卫不和,气血不和等等,均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包含了广泛的意义,如解表与攻里、升清与降浊,以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平调寒热等治疗方法,亦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故

8、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 气虚宜掣引之”, 正是指出了调整阴阳这一法则的具体应用。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最基本原则。在研究方剂组方中,药物配伍变化无穷,药物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通过合理的配伍及组织,就会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徐灵胎所说:“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从以上方例中可以看出,依据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进行临床方剂配伍及运用, 能够深入认识配伍机制,对临床遣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