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42362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文言句式、翻译及断句2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结构、词类活用等方面。词类活用的情况在前面实词中已经详细地讲过了。这一考点一般不单独设题,而主要体现在句子理解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上。 文言句式和用法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成“是”。 “者”或“也”表判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成“是”。 “乃、则、皆、即”等表判断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此则岳阳楼之

2、大观也。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成“是”。 “为、是”表判断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成“是”。 “非”表否定判断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成“是”。 无标志的判断句 1.燕王,吾所立。 2.刘备,天下枭雄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

3、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一般要翻译出“被”或“受”。 用“于”“受于”表被动 1.不拘于时。 2.受制于人。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一般要翻译出“被”或“受”。 用“见于”“见”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一般要翻译出“被”或“受”。 用“为”“为所”表被动 1.为天下笑者,何也? 2.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

4、的句式叫被动句。一般要翻译出“被”或“受”。 用介词“被”表被动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一般要翻译出“被”或“受”。 无标志的被动句1.洎牧以谗诛。 2.兵挫地削。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后。 否定句中指示代词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

5、词或介词的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后。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宾语前置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彼且恶乎殆哉?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后。 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唯利是图。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而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就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中

6、心定语者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而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就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中心词之定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而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就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中心语数量定语 1.李氏子蟠,年十七。 2.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介宾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

7、词短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后,即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介词“于”形成的介宾短语,或者省略了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后置。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介宾短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短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后,即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其放到了主语前,即主谓倒装,但这类句式不多见。 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句式 解

8、释 种类 举例 省略句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 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宾语 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些句式的翻译一般也是固定的。“无以”“有以”译为“没有(有)用来的办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奚以为?”译为“哪用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 句式 解释 种类

9、 举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些句式的翻译一般也是固定的。“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孰与”“与孰”译为“与比,哪个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奈何、如何、若何”译为“对(拿)怎么样(办)” 如太行、王屋何? 句式 解释 种类 举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些句式的翻译一般也是固定的。“之谓也”、“其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办法等)” 师者,所以

10、传道受业解惑也。 1“立足课本,把握课外”。对课文中出现的典范例句,进行完整的分类整理,熟练掌握其基本格式、标志词语、句式特征等,并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将习题例句进行比较、判断,逐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语法规则,灵活运用”。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句式是否存在词类活用、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作答时,可以从两者的不同点出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其句式特点。3“立足语境,文本为主”。准确判断和把握文言句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应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从整体语境中进行揣摩和把握,脱离了语境容易造成

11、误读误判。 “理解并翻译文中画线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以主观题的题型出现,比客观题的形式难度要大。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还要组织语言形成文字。在2010年的18套高考文言文试卷中,只有北京卷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深谙两方面的知识: 文言翻译一方面是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合词,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都有个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是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要遵

12、照原文的风格。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典例【典例1】(2010辽宁高考)(阅读文本见分析综合中的“真题起跑线”)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译文:_(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译文:_【解析】第(1)句,句中的“大言”带有贬意,可译为“高谈阔论”;“意”是“料想”的意思;“戍”是“防守”的意思。此外,“请于朝”这个句子是个介宾结构后置句,应翻译成“向朝廷请示”。(2)句中,三个关键词“环守”“尔辈”“投缳”分别译为“守在四周”“你们”“上吊”。【参考答案】(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

13、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典例【典例2】(2010安徽高考安徽高考)(阅读文本见文言实词中的【典例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译文:_(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译文:_(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译文: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翻译时要注意寻找句子的关键字,(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

14、致”送达之意;(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3)关键字:“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典例【典例3】(2010江西高考江西高考)(阅读文本见文言虚词中的【典例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译文: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译文:_(3)

15、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译文: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翻译时要注意寻找句子中的关键字,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1)句注意“以”“干”“治”。(2)句注意“因”“以为”“宜”“典”。(3)句注意“玩”“好”“以”“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军人敢于倚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文言翻译在试卷中所占分值较高,高考时多加小心,作答文言翻译时,牢记八个字

16、:增强采点得分意识。高考试卷中的采分点主要表现在:采分点一:文言固定格式。比如说:“得、无、乎”,这是采分点。采分点二:特殊句式。翻译中出现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类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宾语前置),定是采分点尤其是文言文大都是省略句,省略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补全。采分点三:实词、虚词。重点实词、虚词,尤其是具有活用情况的词语,定是采分点。采分点四:通顺。翻译前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要翻译的语句,翻译后,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还要看有无自相矛盾、漏译之处。 1对要求翻译的句子作全面的分析,分清句中的实词、虚词,了解句式上的特点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实词、虚词、

17、句式、修辞的不同情况,使用正确的翻译方法。2要牢记翻译的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句式,括号补充。翻译时对每一个字甚至标点都要落实到位,对把握不准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翻译完后,要将翻译的句子再读一遍,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准确、通顺地翻译原文。 3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4重视课内积累。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及时整理或补充文言笔记,做到“前句后连”。力求做到:提到一个常见文言词语或文言现象,就能举出课本中的例子。对课本中的重点语句也要选择一些进行翻译,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六

18、字法宝:法宝 解释 举例 翻译变 根据语境,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多采用组词的方法。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尚且;避,逃避;辞,推辞。 换 将文言词语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替换。 如是而已。 如,像;是,这(样);而已,罢了。 续表:法宝 解释 举例 翻译调 把文言语句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测评要求调整过来,主要针对倒装句。 吾谁与归? 这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先调整为“吾与谁归”,译为:我同谁一道呢? 补 补出文言句中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主要针对省略句。 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介词“与”的宾语,翻译时要补出来。译为:小子不值得与(他)谋划。 续表:法宝 解释 举例 翻译删 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之”“也”都是无需翻译的虚词。 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古今同义的词语也需保留。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秦孝公”是人名,“崤函”是地名,均保留。 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