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41657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服饰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魏晋南北朝服饰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魏晋南北朝服饰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魏晋南北朝服饰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魏晋南北朝服饰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服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服饰(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舞红袖传飞鸿莫言深闺空寂寞魏晋南北朝服饰一、历史背景l政治更迭政治更迭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2年孙权称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魏晋南北朝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l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特点 南南北北经济趋于于平平衡衡。江江南南迅

2、迅速速开开发,中中原原发展展相相对缓慢慢。黄黄河河流流域域是是中中国国经济发展展的的中中心心,秦秦汉时期期,南南北北方方经济发展展差差距距很很大大。到到魏魏晋晋南南北北朝朝时期期,由由于于大大规模模的的战乱乱多多发生生在在北北方方并并且且时间持持续很很长,使使得得北北方方经济遭遭到到严重重破破坏坏。而而南南方方则相相对稳定定,使使得得南南方方经济得得到到迅迅速速发展展。这样南南北北经济开始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格局开始改变。 士士族族庄庄园园经济和和寺寺院院经济占占有有重重要要地地位位。由由于于士士族族制制的的发展展和和统治治者者崇崇信信

3、佛佛教教,导致致地地主主庄庄园园经济和和寺寺院院经济恶性性膨膨胀,造造成成土土地地和和劳动力力的的大大量流失。量流失。 商商品品经济总体体水水平平较低低。由由于于战乱乱,不不少少城城市市遭遭到到严重重破破坏坏,加加上上南南方方刚刚开开发,商品,商品经济发展展缓慢。慢。 各各民民族族经济交交流流加加强。由由于于民民族族融融合合的的加加强,魏魏晋晋南南北北朝朝时期期各各民民族族之之间的的联系系密密切切,并并逐逐渐融融合合为一一体体。各各族族相相互互学学习,取取长补短短,促促进了了经济的恢复和的恢复和发展。同展。同时也也为隋唐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 科

4、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这一时期的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思想l三教互相渗透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没有中断,有了较大的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

5、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学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佛佛教教盛盛行行与与服服饰饰发发展展有有密密切切关关系系,一方面国人将当时服饰风尚加于佛像身上,这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雕

6、像中即可看出。一方面随佛教而兴起的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世人衣服面料或边缘装饰上,给服饰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气息。再加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往来,也传入中国一些异族风采。如“兽王锦”、“串花纹毛织物”、“对鸟对兽纹绮”、“忍冬纹毛织物”等织绣图案,都是直接吸取了 波 斯 萨 桑 朝 及 其 他 国 家 与 民 族 的 装 饰 风 格 的 。社会背景对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相对偏多,朝代更替频繁,各小国领土你进我退,你攻我守。国换其君,城易其主,是为常事。使得错杂迁居之中,各民族服饰风格屡屡发生变化。民族间战乱频繁,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魏

7、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 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教育,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孝文改制”史实,而且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杂居对汉族服装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从一定角度上使国人接触到服饰美学问题。诸如新款式流行之始,当为“著者少,不著者多”等,对今日研究服饰心理学有一定参考价

8、值。 魏晋南北朝服装特点概述l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l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

9、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二、魏晋南北朝的服饰l汉族男子的衫汉族男子的衫l汉族男子首服汉族男子首服l汉族男子的冠汉族男子的冠l汉族男子的帽子汉族男子的帽子l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l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汉族男子的衫汉族男子的衫l魏魏晋晋男男子子服服装装以以长长衫衫为为尚尚。衫衫与与袍袍的的区区别别在在于于袍袍有有袪袪,而而衫衫为为宽宽大大敞敞袖袖。衫衫有有单单、夹夹二二式式,质质料料有有纱纱、绢绢、布布等等,颜颜色色多多喜喜用用白白,喜喜庆庆婚婚礼礼亦亦服服白白,白白衫衫不不仅仅用用作作常常服服,也也可可权权当当礼服。礼服。l由由

10、于于不不受受衣衣祛祛限限制制,魏魏晋晋服服装装日日趋趋宽宽博博。上上至至王王公公名名士士,下下及及黎黎民民百百姓姓,均均以以宽宽衣衣大大袖袖为为尚尚,只只是是耕耕于于田田间间或或从从事事重重体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l褒褒衣衣博博带带成成为为这这一一时时期期的的主主要要服服饰饰风风格格,其其中中尤尤以以文文人人雅雅士士最为喜好。最为喜好。l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大袖衫汉族男子的巾l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l纶纶巾巾:原原为为幅幅巾巾中中一一种种,传传说说为为“诸诸

11、葛葛巾巾”。三三才才图图会会衣衣服服一一记记:“诸诸葛葛巾巾,一一名名纶纶巾巾。诸诸葛葛武武侯侯( (亮亮) )尝尝服服纶纶巾巾,执执羽羽扇扇,指指挥挥军军事事。”苏苏轼轼念念奴奴娇娇赤赤壁壁怀怀古古中中也也曾提到曾提到“羽扇纶巾羽扇纶巾”之服。之服。汉族男子首服汉族男子首服汉族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汉族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戴幅巾的人物 戴纶巾的诸葛亮 汉族男子的冠l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l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l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

12、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戴小冠、穿窄袖襦裙的男子戴梁冠、穿大袖衫的文吏(顾恺之列女图局部)戴梁冠和漆纱笼冠、穿大袖衫的男子(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漆纱笼冠戴笼冠、穿大袖衫的舆夫汉族男子的帽子l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白纱高屋帽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宴见朝会。黑帽黑帽:以黑色布帛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仪卫所戴。大帽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缘,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遮阳挡风。戴白纱高顶帽的皇帝(唐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形象)n履式

13、履式 魏魏晋晋男男子子的的除除采采用用前前代代丝丝履履外外,盛盛行行木木屐屐。宋宋书书武武帝帝本本纪纪写写其其性性尤尤简简易易,常常着着连连齿齿木木屐屐,好好出出神神武武门门。在在服服饰饰习习俗俗中中,访访友友赴赴宴宴只只能能穿穿履履,不不得得着着屐屐,否否则则会会被被认认为为是是仪仪容容轻轻慢慢,没没有有教教养养。但但在在江江南南一一些些地地区区,由由于于多多雨雨,木木屐屐穿用范围可相应广泛。穿用范围可相应广泛。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l魏魏晋晋妇妇女女服服饰饰多多承承汉汉制制,一一般般妇妇女女日日常常所所服服,主主要要为为衫衫、袄袄、襦、裙、深衣等。襦、裙、深衣等。 深深衣衣:男男子子已已

14、不不穿穿的的深深衣衣仍仍在在妇妇女女间间流流行行,并并有有所所发发展展,主主要要变变化化在在下下摆摆。通通常常将将下下摆摆裁裁制制成成数数个个三三角角形形,上上宽宽下下尖尖,层层层层相相叠叠,因因形形似似旌旌旗旗而而名名之之曰曰“髾髾”。围围裳裳之之中中伸伸出出两两条条或或数数条条飘飘带带,名名为为“襳襳”走走起起路路来来,随随风风飘飘起起,如如燕燕子子轻轻舞舞,煞煞是是迷迷人人,故故有有“华华带带飞飞髾髾”的的美美妙妙形形容容。汉汉书书 司司马马相相如如传传上上记记有有“蜚蜚 垂垂臂臂”。东东晋晋大大画画家家顾顾恺恺之之列列女女图图中中更更是是留留下下了了可可贵贵的的视视觉觉形形象象(如如图

15、图)。南南北北朝朝时时,有些将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有些将曳地飘带去掉,而加长尖角燕尾,使服式又为之一变。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女子大袖衫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n裤褶: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衣裳分制的服装。 n裤褶图裤褶是以缚裤及褶衣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套服饰。n缚裤:缚裤: 宋书隋书中讲道,凡穿裤褶者,多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成为既符合汉族“广袖朱衣大口裤”特点,同时又便于行动的一种急装形式。穿裤褶、缚裤的男子n裲裲裆:裆: 所所谓谓裲裲裆裆,也也就就是是我我们们说说的的背背心心或或坎坎肩肩的

16、的意意思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裲裲裆裆铠铠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戴兜鍪、穿裲裆铠的武士戴兜鍪、穿筩袖铠的武士三、通过服饰能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怎么样的社会现实?1、宽袍大衫与潇洒脱俗的士大夫气质 将着装与人生体验相结合,使服饰成为人的精神风貌的一种外化。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萌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服饰美学思想,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着装时尚。 例如在南京西善桥发现“竹林七贤”的砖用壁画

17、,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壁画中的“竹林七贤”都穿戴不整,宽大的衣衫,或敝胸露怀,或披衫在肩,其中7人赤脚,1人散发,3人梳丫髻,4人裹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级潇洒脱俗的气质与放荡不羁的品貌。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风气,受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玄学影响,对人才基本看法、善恶区分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产生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务实精神的深入人心,儒家鼓吹的仁义道德因其空洞无物而逐渐失去了人心,代之而来的是对人的才情品貌、言谈风度、智慧见识等富有灵性的精神品质的注重与考究。 正是在这样一种注重人才的才智品貌的社会氛围中,才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和隐士。他们以才智、风度、见识、言

18、谈等内在之美见长,并不刻意讲究穿戴和修饰,追求一种自然天成,随意和谐的仪表风度。在有意无意之中将道家清淡脱俗的生活观念当作了自己的生活准则。由于才智出群,加之“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的社会审美环境的肯定,他们又对自身的才情品貌乃致服饰穿戴抱有高度自信,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喜欢通过富有个性特点的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内在涵养。于是民间便出现了谈起诸葛亮,人们便自然地想了他的“羽扇纶巾”,“羽扇纶巾”也仿佛成为诸葛亮的代名词,在人物的内在美与外在服饰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同形用构的微妙关系。2、杂裾垂髾服与女装的飘逸之美 受当时士大夫阶层潇洒脱俗,蔑视礼规的风气影响,魏晋时期的妇女在服饰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创

19、造力,崇尚褒衣博带,宽袖翩翩,其华丽之状堪称空前。其中最能代表这种倾向的服装要首推杂裾垂髾服。这种服装上还配有各种彩色飘带,以为装饰,由于飘带拖得较长,走起路来如燕子飞舞,如彩链飘飘,极具动感。另外,穿着这种服装的女子一般都梳有十分讲究的头饰,这些头饰使女性的身体增高,再与身上的彩带垂髾相呼应,使女子从上到下的服饰构成极强的线性特征。 如曹植洛神赋中关于洛神外在美的一段精彩描写,更给我们想象当时女性服饰所达到的美学境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浓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铺承权; 镶恣艳逸

20、,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这里尽管掺有不少作者的美好理想,但是,也极其细腻地刻画出了魏晋时期的女性服饰在体现整体美方面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追求一种从头到脚全位方修饰的服饰美学境界。这种服饰美学境界所体现的已经不只是局部的,纯形式的美,而是一种带有某种律动的韵味之美。 我国服饰形式上的男女分野大体形成于汉代。但是,从局部的形式上的区别逐渐过渡到全部的带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却是魏晋时期的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对形神问题的重视。形神问题是先秦以后各派思想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到了魏晋时期这个问题才被赋

21、予了美学的意义,逐渐地同文论、画论、书法理论等联系了起来,成为中国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这一时期的各种艺术创作,并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包括服饰在内的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仔细观察魏晋时期的女性服饰,那褒衣博带、大袖翩翩、高髻魏峨、粉黛施面的全方位修饰,恰恰能够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女性以“柔”为特征的体态和精神气质,在服饰领域将“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践。3、刚柔相济的服饰审美追求 纵观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时尚,我们在看到男子的宽衫大袖、纶巾裹头,女子褒衣博带、高髻步摇的一般情况外,还能看到另外一种服饰时尚:男女同服同饰。这种时尚首先是从头部开始的。 魏晋时期大量的

22、官方人物不戴帽而裹巾,起到了某种榜样的作用,对社会影响很大的宋书礼志称:“巾以葛为之今国子太学生冠之,服单衣以为朝服,执一卷经以代手板。居士野人,皆服巾焉。”的确,像诸葛亮的“羽扇纶巾”,陶渊明的“漉洒巾”等,都是名人带巾的最好例证,也能说明魏晋时期官员扎巾风气之盛。 在男子以巾饰头的同时,妇子扎巾现象也不少见。今天,我们仍然能从山东沂南汉墓、魏墓出土的石刻,河南洛阳晋墓出土的陶俑身上看到纶巾束首的男女形象。 魏晋时期男女同服的情况,是在男女服饰的各自特征趋于明显,男刚女柔,男简女繁的服饰风格趋于完备与成熟的大背景下出现,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这种情况归结为服饰上的复古倒退。

23、这里有战乱造成的民族大溶合的影响,也与儒家思想衰退后所出现的活跃局面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强烈冲击下所产生的服饰美学时尚的改变在男女服饰不同发展中追求一种新的结合点,在男女服装对立统一中试图创造出一种刚柔相济的美,对纯男姓服装的简捷和纯女性服装的飘逸都做了较大的冲淡和中和。因此也就具有更加广阔的适应范围。可以说,这些男女都喜欢穿的服饰,集中体现的是中国古老的以“和”为内容的美学思想。 把互相排斥对立的因素恰当的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和谐体,这不但是魏晋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美学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了解了这些,对于我们从美学的角度领会魏晋时期在男女服饰特征趋于明显的

24、情况下又出现了的男女同服现象,领会那些既溶汇着男性服饰特征,又孕藏着女性风格的中性服饰的美学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外,魏晋南北朝服饰美学思想之所以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文文化化上上的的解解放放:争脱了汉儒那种把社会伦理放在至高无尚位置的思维模式,勇敢地把个人需要和意志推上了社会舞台的重要位置。历来的统治者特别是汉儒都非常重视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和顺从,个体的价值仿佛只有在这种依附和顺从中得到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不是这样,人们不但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轻蔑和反叛,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重新确立个体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设定出新的价值取向。 从思想解放的意义来说

25、,魏晋时期出现的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服饰行为,出现的刻意修琢,宽衣博带的侈华与艳丽,出现的一反传统的“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思想的男女同服,都是对儒学所强调的“非礼勿动”教条的有力否定。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仍然不能脱离封建的基本体系,必须依循血缘宗亲关系的原则来处理各种事情,因此,对个体的强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儒家的君臣等级关系,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从最初的追求绝对个体自由,转入到作裸体之饮等病态的欲求满足,形成的是自我放弃的最终结局。但是,在动乱的年代里所奠定的一系列以“人的觉悟”为中心的魏晋服饰美学思想,不但成为唐代服饰走向空前繁荣的重要基础,也在中国古代的服饰美学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