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41186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低压电网供电系统一、低压电网供电系统1 1、低压供电系统、低压供电系统低压供电一般采用三种供电系统:TT 系统、TN C 和 IT 系统三种。1TT 系统将配电变压器中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 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 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作单独的或成组的保护接地。 在这种系统中, 除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外,引出的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 且与相线保持相等的绝缘水平。 此供电系统适合农村用电特点。如幻灯所示。2 TN C 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网络中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 PEN 相连接。其特点适用城镇供电,可单、三相混合供电。如幻灯所

2、示。3IT 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 PEE 单独接在接地极上。采用该系统供电时,必须满足下述要求:1不得从变压器低压侧中点引出中性线,进行单相供电;2要求网络有良好的绝缘水平,再正常情况下对泄露电流不应大于30mA;严禁网络内带电导体接地;3不宜实施分级保护。适用范围:动力网,安全性高。如幻灯所示。4注意事项:同一电网中不能同时共存两种系统,也不能相互代替。2 2重复接地的作用重复接地的作用1保护接零的目的所谓 TN-C 系统实际上就是常说的保护接零系统, 其目的是:当受电设备的外壳漏电时, 相线经过设备外壳中性线构成回路,

3、 因此形成单相短路。 当设备距电源很近时, 线路的阻抗小,单相电流很大,继电保护动作。2 重复接地的作用未经重复接地的网络,当线路末端设备漏电时,因距离长,阻抗大电流小, 故障不能迅速切除;重复接地后,增加了重复接地电阻,增大了短路电流,易使保护快速动作;未经重复接地电网,假设中性线断线,只要有一台设备碰壳,其余壳体均带电电压近于相压;重复接地后,可降低对地电压。重复接地后电阻应小于10。二、通信站二、通信站( (局局) )交流输入标准交流输入标准为了保证通信基站(局)设备的安全工作,尽量独立变压器供电。交流的接入交流的接入1交流输入线材和线径的选择A、导线材料的选择:通信电源系统导线要选用铜

4、芯BV 线B、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一般情况下, 根据导线的允许载流量、 线路的允许电压损失值、 导线的机械强度、 环境温度、散热条件、敷设方式。并且随着通过导线电流的增大,其载流量会逐渐下降。当导线所通过的电流小于 40A 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 45A 每平方毫米;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为41100A 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23A 每平方毫米。2交流输入防雷交流传输线绝大部分是架在空中, 容易将雷电干扰传送到受电设备上, 所以交流输入高压侧和低压侧必须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否则当雷电来临时就会对电源设备造成消灭性的破坏。3交流输入开关的选用及连接线的连接交流输入开关必须采用空气开关, 不得使用闸刀开关;

5、 零线上不能使用任何开关装置或熔丝。导线和空气开关相连的漏铜部分要长短合适, 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空气开关固定连接线的螺钉务必拧紧,使用螺栓固定之处必须使用铜鼻子进行连接。4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人身安全和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交流配电部分尽可能加装漏电保护器。5安全要求当专用变压器安装在局站院内时,应将变压器的接地体与大楼或基站的接地体连通;交流供电线中的无流零线和中性线在近端低压变压器处,可以出自同一接地体,但是接入大楼或基站后,远端无流零线应与接地总汇流排线相连,中性线则不能与大楼接地系统相连接。 交流保护接地线应从接地汇接线上专引,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为交流保护地线。三、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三、

6、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1 1雷电来源雷电来源雷电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820ms通过电流大2000A20000A,它的形成是由雷云大量集聚带电粒子,当电场强到达 2530KV/cm 时,就开始放电而形成雷电。雷云的放电有两种:一是云间放电;二是对地放电。2 2防雷措施防雷措施通过下面四种方式通过接地体将电流泄放到大地;分流:利用避雷针通过铜芯线引入到大地;屏蔽:通信大楼接地,机房接地;限幅:用避雷器OBO、压敏电阻、放电管对雷电电压进行限制;均压:平衡各处电位,提高抗雷能力。1接地电阻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称为接地。 接地电阻的阻值要求愈小愈好,不能超过规定值。对于移动基站来

7、说接地电阻应小于4。2联合接地所谓联合接地就是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均来自同一地网。原理: 当强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大地时,大地的电位随即升高, 因所有地线都连接在一起, 设备的地电位跟随大地一起升高,地与地之间不存在电位差,不会因雷击还击而损坏设备。2联合接地联合接地地网的连接体应为网络状分布,最好构成立体网状,才具均压、等位作用。首先接地体必须做成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 防雷接地排、保护接地排、工作接地排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点与接地体相连到达联合接地的要求。 联合接地并不是将防雷地、 工作地、保护地用导线连到一个接地排上,它是以接地体为参照的。四、通信局站接地要求四、通信局站接地要求1 1、采

8、用联合接地方式、采用联合接地方式使通信系统的地之间形成等电位,以保护电源和通信设备。2 2、铁塔防雷接地、铁塔防雷接地铁塔是雷电引入的主要渠道, 必须进行重点防护。 铁塔上必须安装避雷针, 另敷设一条扁钢作避雷针的引下线,下端与铁塔地网连接,不得依靠铁塔体作为引下线。 铁塔与地连接最少两处以上焊接,接地极向四周延伸。3 3、天线的馈线接地要求、天线的馈线接地要求馈线是和铁塔上的天线相连接的,也容易将雷电干扰引入通信设备。故馈线要求两次接地,在上端天线 1 米处接地一次,馈线进入机房的入口处接第一次。4 4、两兆线的防雷接地、两兆线的防雷接地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引入基站的两兆线须加装专用的

9、避雷器, 避雷器的地线要引出一个合适的导线黄绿线到联合接地排的保护地上。5 5、机房内走线架的接地、机房内走线架的接地机房内走线架往往和机房的墙壁连接在一起, 墙壁上在雷电到来时也很容易感应到雷电的能量。所以走线架必须好接地,走线架间连接之处也必须用10 平方毫米的黄绿线连接起来,从走线架上引出一条接地线到保护接地排上。五、通信局站接地地网的要求五、通信局站接地地网的要求1 1、通信电源的接地、通信电源的接地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工作地、 保护地、 防雷地。 工作地和保护地必须分别从电源系统中引出,工作地引线的截面积和最粗的负载线相同,颜色和负载线相同 红色; 保护地和防雷地一般情况下在系统内是连

10、在一起的, 用黄绿线引至保护接地排上, 截面积不小于 16 平方毫米。2 2、接地线的要求、接地线的要求防腐处理是保证接地系统可靠的重要环节。 深埋地下的接地体难免要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 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材料。 裸露在空气中的引线都要涂抹两层以上的沥青或缠以麻布条后再浸沥青或以水泥包封。4 4、接地体、引入线材料选用的要求、接地体、引入线材料选用的要求接地体、引入线一般采用镀锌材料, 接地体规格要求:钢管壁厚应不小于;角钢应不小于 50505mm;扁钢应不小于 404mm;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引入线宜采用404mm 或 505mm 镀锌扁钢。5 5、汇流排引出线、交流保护接地线要求、

11、汇流排引出线、交流保护接地线要求引入线引入基站机房内时,可换成截面积为50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再接至汇流排;也可以直接与汇接排连接。两种材料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法, 不得用螺钉或缠接的方法连接, 且采用防腐措施。 由汇接排到以下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不小于以下截面的铜导线,不得使用铝材。24V、48V 直流配电屏或电源系统设备为95 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自动长、市话交换机室和微波室为95 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总配线架为50 平方毫米;移动基站的电源系统设备为50 平方毫米。交流保护地线最小面积:当相线截面 SS16 平方毫米,保护线Sp=S;当相线截面积S 1635 平方毫米时,保护

12、线 Sp1/2S。六、通信局站接地地阻测量六、通信局站接地地阻测量测量要求测量要求地阻测量均采用地阻测试仪, 现在常用的是采用摇表进行测量, 测量时需将两条较长的线拉直,并置于同一条线上,打下铁桩,另一条短线与被测的地线相连。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测量时,至少采取两个方位,取其平均值。2被测量点最好在电源系统的保护地母排上,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3需要将地线和设备断开测量。七、通信局站接地系统的维护七、通信局站接地系统的维护1 1、地网的主要检查项目、地网的主要检查项目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及易遭物理性损伤的跨接线的状况;所有的机械连接点必须再进行抗氧化处理;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查,因为任何接地电阻的增大说明接地系统的退化;如果接地电阻测量值有增大, 可通过分别测量各子系统来定位产生问题的部位。 这些子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引出线,接地汇流排组件等。2 2、接地系统的定期检查时间、接地系统的定期检查时间在接地工程刚结束或刚完成改造时检查 6 个月后检查每年雷雨季节前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