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841171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XXXX830134145970(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观察、人员活动、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等作为依据。1有关安全术语(一)安全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2有关安全术语(二)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G

2、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即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缺陷。3如何准确、完整的辨识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一定包含着识别危险源对象和确定危险源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危险源对象有两种:根源,即能量物质或载体;状态,即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例如例如,一带电导线可以视为根源危险源,而带电导线外部的绝缘层破损可视为状态危险源。无论是根源或状态,都要针对组织的具体工作场所或工作活动识别其存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特性。实际的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可通过确定系

3、统中存在的能量物质或载体识别根源危险源对象;通过确定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识别状态危险源的存在。但无论如何不能缺少对危险源对象的特性确定,即识别的危险源对象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 4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

4、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5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变电所里面的各种带电设备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机械、变电站架构、横梁、杆塔、二层以上室外走廊、阳台等。能量载体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组合电器等设备。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容易发生静电蓄

5、积的装置、场所等。危险物质:除了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有害物质外(如CO),也包括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例如当充有SF6(六氟化硫)气体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SF6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炸药的生产、加工、储存设施,化工厂等。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例如: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等(伤及动脉,有生命危险)。6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性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情况: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的释放量。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如可燃性大小、毒性大小。

6、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影响范围越大,可能遭受其作用的人或物越多,事故造成的损失越大。7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失效,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限制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四个方面的问题。8人的不安全行为1)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例如,运行人员发生“误操作事故”,检修人员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操作等。人的不安全

7、行为,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事故。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10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的不合安全要求的状态。例如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直接使控制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事故发生。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物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有时会诱发人的因素

8、问题;人的因素问题有时会造成物的因素问题,实际情况比较复杂。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表所示。12作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潮湿的环境会使绝缘体的绝缘强度下降;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的失误。13管理上的缺陷由于管理上存在失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主要表现为:工程设计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未达到质量要求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

9、确或贯彻不力。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常无人负责。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对职工不进行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松弛。忽略防护措施,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安全信号失灵,通风照明不合要求,安全工具不齐备,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消除。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程序,用人不当。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流于形式,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彻底,没有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故应急预案不落实,对事故报告不及时,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等。14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

10、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失控。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15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一)1、物理性危险源、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11、。(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设备传动链条无防护罩、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

12、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

13、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6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二)2、化学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2)自燃性物质;如:煤。(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4)腐蚀性物质

14、(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

15、因素。17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三)5、行为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源。6、其它危险源、其它危险源(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18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一)共分为20类:1、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

16、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4、起重伤害、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5、触电、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害;6、淹溺、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7、灼烫、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

17、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19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二)(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杆塔、构支架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11)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

18、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12)透水: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5)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

19、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20危险源的辨识1、危险源

20、的辨识内容: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场区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4)工作流程: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生产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机械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运行及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

21、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变电站场区带电装置、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办公楼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1危险源辨识准备危险源辨识准备(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各级生产骨干、各级技术骨干、安全专工、调度员、一线操作人员;(3)识别和

22、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班组的所有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4)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班组安全具体要求;(5)资料准备齐全;(6)首先确定业务活动内容及活动场所,然后开始对危险源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辨识。22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常见的几种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如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每一种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范围,每一种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

23、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询问交谈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能直接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可以初步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二类危险源。现场观察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较全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查阅有关记录查阅曾经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档案、职业病记录等。获取外部信息查阅系统内兄弟单位的有关文献资料。工作任务分析分析每个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危害。需要有较高的综合安全素质和实践经验。安全检查表(Safetychecklist,缩写为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23危险源辨识中的要点危险源的辨识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时的危险因

24、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3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约束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两种活动: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机械、电气、化学、辐射、热能、生物、人机工程;七种环境因素: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废物、资源和能源、其他。24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一)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3)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人

25、性化),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引入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达到本质安全;(8)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急预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量与监测工作。25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二)2、危险源控制控制危险源主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前者在于约束、限制系统中的能量,防止发生意外的能量释放;后者在于避免或减轻意外释放的能量对人或物的作用。显然,在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时,我们应该着眼于前者,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

26、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其他事故(二次事故),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管理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全管理活动,控制系统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以有效地控制危险源。26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三)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实施按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应该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危险源评价,根据危险源危险性评价的结果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实际工作中,这三项工作并非严格地按这样的程序分阶段独立进行,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进行的。(如图)27小结如前所述,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按定义都可被看

27、作是危险源。实际上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把其中一部分危险性达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全因素当作危险源来处理,忽略危险性较小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危险性评价,以判别被考察的对象是否是危险源(不可忽略的、必须控制的)。在选择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时,需要对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选择最有效的控制措施。这种评价通常是通过对比控制前和控制后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的。在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时虽然可以控制原有的危险源,危险源控制措施本身却又可能带来新的危险源和危险性(如接地线作用)。因此,在进行危险源控制时,仍然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28危险源辨识调查表29危险源登记表30危险源管理责任分解表31危险源检查表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