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40981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其他辨证方法简介第一节六经辨证概要六经辨证的含义: 是将外感病发生、 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 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三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并作为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中, 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一、太阳病证太阳病证是因风寒侵袭人体,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肌肤浅层所 表现的证候,即太阳经证,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若邪气循经入腑,则发 生太阳腑证,包括畜水和畜血。(一)太阳经证含义: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

2、正邪抗争,营卫失和所表现的证 候,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脉证特点: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分类:分为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1. 太阳中风证含义: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使卫强营弱所表现 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鼻鸣,干呕。审证要点:恶风,汗出,脉浮缓。2. 太阳伤寒证含义: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郁,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恶寒, 发热, 头项强痛, 身体疼痛, 无汗而喘, 脉浮 紧。审证要点: 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二)太阳腑证含义: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 证候。分类: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

3、和太阳蓄血证。1. 太阳蓄水证含义: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 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 脉浮等。审证要点: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2. 太阳蓄血证含义: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少腹急结或鞭满,小便白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审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白利,其人如狂等。二、阳明病证含义: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脉症特点: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脉大。分类:(一)阳明经证含义:指邪热亢盛,充斥

4、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 结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身大热, 汗大出, 口渴引饮, 苔黄燥, 面赤, 心烦躁 扰,脉洪大。审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二)阳明腑证含义: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 的证候。临床表现 脐腹胀满疼痛, 痛而拒按, 大便秘结不通, 日晡潮热, 手足汗出,神昏澹语,狂乱,舌苔黄厚千燥,有芒刺,或苔焦黑燥裂, 脉沉实或滑数。审证要点:腹满疼痛,大便秘结,潮热汗出,苔黄厚燥,脉沉实 C三、少阳病证含义:指邪犯少阳胆经,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 称少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嘿嘿不欲饮食,

5、口 苦,咽干,目眩,脉弦。审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四、太阴病证含义: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其病 变特点为里虚寒湿证。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 腹时痛, 食不下, 口不渴, 白利, 四肢欠 温,脉沉弱。审证要点:腹满时痛,白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五、少阴病证含义:是伤寒六经病发展过程的后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现证候 的概括。少阴病位主要在心肾,有从阴寒化、从阳热化两类证候。(一)少阴寒化证含义: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 虚寒证候。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肤冷,下利清谷, 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若阴盛格阳,则见身热反不恶寒,面

6、赤。审证要点:无热恶寒,下利,肢厥,但欲寐,脉微细等。(二)少阴热化证含义: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六、厥阴病证含义: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症。临床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七、六经病证的传变1. 传经:病邪白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 一经病证。其中若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依次相传,称为“循经传” ;若是隔 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

7、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2. 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病。3. 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4. 并病:伤寒病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概耍卫气营血辨证的含义: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 的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 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 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 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气营血与脏腑的关系: 卫分证主表, 邪在肺与皮毛

8、 ; 气分证主 里,病在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入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分,再入营分、血分,提示病情逐渐加重。一、卫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 现的证候。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审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二、气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 热证候。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见症,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

9、数有力。若邪热雍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喘,胸痛,咯痰黄稠;热扰胸膈可见心烦,坐卧不安;胃肠热结可见日晡潮热,腹胀痛拒按,时 有澹语、狂乱,大便秘结。若下利稀水,秽臭,此谓“热结旁流”。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热郁胆经可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三、营分证含义: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 口不甚渴或不渴, 心烦失眠, 甚则神昏澹 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四、血分证含义: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

10、耗阴所表现的证候。 是温病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变累及心、肝、肾三脏。临床表现 在营分证的基础上, 又出现斑疹显露色紫黑, 舌深绛, 以及出血、动风等症状。或见持续低热,五心烦热等阴虚症状。总之,血分证主要表现为热盛动风、热盛动血、热盛伤阴三大类 型。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顺传:从卫分开始,依次传气分、营分、血分。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逆传:指病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分、血分。第三节三焦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外感温热病的证 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展脏腑在温热

11、病过程 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一、上焦病证概念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发热, 微恶风寒, 汗出, 咳嗽, 口渴, 头痛, 舌边尖 红,脉浮数。或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澹语,舌质红绛。二、中焦病证概念 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 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 证候。临床表现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澹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见身热不扬, 头身重痛, 胸月完痞闷, 泛恶欲呕, 大便不爽或潸泄, 舌苔黄 腻,脉洪数。三、下焦病证概念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证侯:身热倾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 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四、三焦病证的传变1. 顺传: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标 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2. 逆传:病邪从肺卫而传人心包。说明邪热炽盛,病情危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