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840797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7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课标理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ppt(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课标理念 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阅读教学的尴尬:我们的语文老师心里 不太清楚要教什么 不太清楚为什么教 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 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思考:语文教育能否重披传统的“长袍马褂”v平平淡淡教语文v简简单单教语文v扎扎实实教语文v轻轻松松教语文 杨再隋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含量 吴忠豪阅读教学的三个原则 华中师范大学 夏家发 语言思想语言 整体局部整体 语文生活语文刚刚结束的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标准有四:v吃准目标v夯实基础v指导学习v鼓励创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崔峦学教导指导引导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崔峦 v“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

2、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v“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的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v“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v“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

3、,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v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v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校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

4、功。v3、要改造“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导,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好的。 最关键的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

5、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体教师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际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学科品性:模糊凸显“必须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语言文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可以“不求甚解”,有时需要“咬文嚼字”。v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重点要落实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不同板块、不同课文的讲解和处理要详略有度,避免按部就班,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v祥则 细嚼慢咽v略可 一带而过如何细嚼慢咽?v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味。v2、加强对布局谋篇的领悟。v3、加强对时代背景、作者写作风格或类似文章的了解,适当拓展阅读。v4、强化背诵积累。如何一带而过?v1、读读课文。v2、自学生字。v3、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或教师答疑)。v4、重点讲解一两处。(普遍问题或重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