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401075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第十讲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明朝方志编修的新发展一屡修总志一屡修总志 明政权建立不久,朱元璋为光耀明政权建立不久,朱元璋为光耀统一的功绩,便仿唐宋修总志的旧例,统一的功绩,便仿唐宋修总志的旧例,率先倡导纂修方志。洪武三年率先倡导纂修方志。洪武三年(1370),下令将天下州郡地理形势、),下令将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类编为书,十二月书成,这降附始末类编为书,十二月书成,这就是全国地理总志就是全国地理总志大明志书大明志书。 由于大明志书过于简略,既不足以由于大明志书过于简略,既不足以反映本朝大一统之盛况,又不足以供后世了反映本朝大一统之盛况,又不足以供后世了解海内古今之实迹,因而成祖决定重

2、新编修。解海内古今之实迹,因而成祖决定重新编修。为了编好一统志,曾诏令各地先编纂郡县志为了编好一统志,曾诏令各地先编纂郡县志书。由于工程太大,书未成而人先故,从而书。由于工程太大,书未成而人先故,从而中断。中断。景泰六年景泰六年(1455)代宗代宗下令继续编纂下令继续编纂此书,次年五月乙亥,成书一百一十九卷,此书,次年五月乙亥,成书一百一十九卷,名曰名曰寰宇通志寰宇通志,由大学士,由大学士陈循陈循等进呈,等进呈,景泰帝为作序文一篇。书成之后藏于秘府,景泰帝为作序文一篇。书成之后藏于秘府,并颁行天下。并颁行天下。 英宗复位后,又嫌其书去取失当,英宗复位后,又嫌其书去取失当,繁简失宜,遂命儒臣李贤

3、等重修,并于繁简失宜,遂命儒臣李贤等重修,并于天顺五年(天顺五年(1461)四月成书九十卷,)四月成书九十卷,命名命名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 几番修志皆表明,明代统治者对于几番修志皆表明,明代统治者对于一统志的编纂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目一统志的编纂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目的在于宣扬大一统志之盛,教育其子孙的在于宣扬大一统志之盛,教育其子孙记住祖宗开创之功来之不易,要世世代记住祖宗开创之功来之不易,要世世代代谨慎地保住大明江山。代谨慎地保住大明江山。 二二.订立凡例以明著书之宗旨和原则订立凡例以明著书之宗旨和原则 与宋元两代相比,明代修志之中一与宋元两代相比,明代修志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便是许多方志

4、开始订立凡个突出的变化便是许多方志开始订立凡例,以明著书的宗旨和编纂原则。它是例,以明著书的宗旨和编纂原则。它是方志编修体例上的一个新的贡献。宋元方志编修体例上的一个新的贡献。宋元所修方志,今存的很少设有凡例,惟所修方志,今存的很少设有凡例,惟淳祐玉峰志有凡例五则,很简单,淳祐玉峰志有凡例五则,很简单,仅在所写范围上立了几项原则。仅在所写范围上立了几项原则。 明洪武九年,诏天下州郡县纂修志明洪武九年,诏天下州郡县纂修志书,十一年,又有旨令天下郡县纂修图书,十一年,又有旨令天下郡县纂修图志。永乐十年,朝廷为修一统志而志。永乐十年,朝廷为修一统志而颁降修志凡例颁降修志凡例16则,这是迄今发现则,这

5、是迄今发现最早由朝廷颁布的修志细则。兹录全文最早由朝廷颁布的修志细则。兹录全文如下。如下。 v建置沿革、分野建置沿革、分野 v凡各布政司及各府、州、县治囗,自凡各布政司及各府、州、县治囗,自禹贡、周职方及历代相承建置禹贡、周职方及历代相承建置废兴所隶之分,古今名号之更易,以及废兴所隶之分,古今名号之更易,以及国朝之初叛乱僭据,归附先后,俱各详国朝之初叛乱僭据,归附先后,俱各详述始末,仍载天文所属之次。述始末,仍载天文所属之次。v疆域、城池、里至疆域、城池、里至 v凡府、州、县所隶地理之广袤,所到疆凡府、州、县所隶地理之广袤,所到疆域界限之远近,城池之大小高深,及历域界限之远近,城池之大小高深,

6、及历代修筑之由,俱合详载。至于里至所到,代修筑之由,俱合详载。至于里至所到,旧志多止本府、州、县所极之处,今合旧志多止本府、州、县所极之处,今合备载本处地理所至南京、北京之远近,备载本处地理所至南京、北京之远近,及各府、县四至八到,与邻境州、县之及各府、县四至八到,与邻境州、县之相接,而路可通者载之,仍具各府、县相接,而路可通者载之,仍具各府、县城池、山川图。城池、山川图。 v山川山川 v古志所载诸处山川,有与今图册所载名古志所载诸处山川,有与今图册所载名号差异者,或前代所载小山、小水之有号差异者,或前代所载小山、小水之有名,而所收有未尽者,当据见今名目补名,而所收有未尽者,当据见今名目补收之

7、。或古今名人有所题咏,并宜附见。收之。或古今名人有所题咏,并宜附见。v坊郭、乡镇坊郭、乡镇 v据见在所有坊巷、街市、乡都、村镇、据见在所有坊巷、街市、乡都、村镇、保社之名收载之。若古有其名,而今已保社之名收载之。若古有其名,而今已无者,则于古迹下收之,仍要见其今在无者,则于古迹下收之,仍要见其今在某处。某处。 v土产、贡赋土产、贡赋 v凡诸处所产之物,俱载某州、某县之下,凡诸处所产之物,俱载某州、某县之下,仍取禹贡所赋者收之。有供贡者,仍取禹贡所赋者收之。有供贡者,则载上供之数。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则载上供之数。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无者,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皆据实无者,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

8、皆据实备载之。若有所赋田亩、税粮,以洪武备载之。若有所赋田亩、税粮,以洪武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黄册田赋、贡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黄册田赋、贡额为准,仍载前代税额,以见古今多寡额为准,仍载前代税额,以见古今多寡之数。之数。v土产、贡赋土产、贡赋 v凡诸处所产之物,俱载某州、某县之下,凡诸处所产之物,俱载某州、某县之下,仍取禹贡所赋者收之。有供贡者,仍取禹贡所赋者收之。有供贡者,则载上供之数。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则载上供之数。或前代曾有所产而后遂无者,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皆据实无者,或古所无而今有充贡者,皆据实备载之。若有所赋田亩、税粮,以洪武备载之。若有所赋田亩、税粮,以洪武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黄册田

9、赋、贡二十四年及永乐十年黄册田赋、贡额为准,仍载前代税额,以见古今多寡额为准,仍载前代税额,以见古今多寡之数。之数。v风俗形势风俗形势 v凡天下州、县所定疆域、山川,既有间凡天下州、县所定疆域、山川,既有间隔,习尚嗜好,民情风俗,不能无异,隔,习尚嗜好,民情风俗,不能无异,宜参以古人之所论,与近日好尚习俗之宜参以古人之所论,与近日好尚习俗之可见者书之。若其形势,如诸葛亮论金可见者书之。若其形势,如诸葛亮论金陵云:陵云:“钟山龙蟠,石城虎踞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类。之类。 v户口户口 v取前代所载本处户口之数,国朝洪武二取前代所载本处户口之数,国朝洪武二十四年黄册所报,至永乐十年见在十四年黄册所

10、报,至永乐十年见在书之。书之。 v学校学校 v前代建设学校,兴废不一,须考旧志所前代建设学校,兴废不一,须考旧志所载,其始因何人而立,后因何而废,及载,其始因何人而立,后因何而废,及今之见立者在某处。如有名人贤士碑记今之见立者在某处。如有名人贤士碑记所存,则备录之。或学所出有何人物,所存,则备录之。或学所出有何人物,与其学之规模、制度、斋堂、射圃,并与其学之规模、制度、斋堂、射圃,并收录之。收录之。 v军卫军卫 v据见今治所在某郡县某处,创始于何年、据见今治所在某郡县某处,创始于何年、月、日,中间有无更改,及前代并国朝月、日,中间有无更改,及前代并国朝守御将臣攻战勋绩之显著者,俱要收录。守御将

11、臣攻战勋绩之显著者,俱要收录。其有演武之处,亦宜详载。其有演武之处,亦宜详载。 v廨舍廨舍 v自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盐运司、府自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盐运司、府州县及市舶司、馆驿、巡检司、仓场、州县及市舶司、馆驿、巡检司、仓场、库务、河泊所等衙门,及坛场、铺舍皆库务、河泊所等衙门,及坛场、铺舍皆是,据今始于何年、月、日,起自何人,是,据今始于何年、月、日,起自何人,在郡邑某处,凡更易制度,俱宜详载。在郡邑某处,凡更易制度,俱宜详载。其有前代已废而不存者,俱于古迹下收其有前代已废而不存者,俱于古迹下收之。古今碑记有存者,亦详录无遗。之。古今碑记有存者,亦详录无遗。 v寺观、祠庙、桥梁寺观、祠庙

12、、桥梁 v天下寺观、祠庙、桥梁,兴废不一,囗天下寺观、祠庙、桥梁,兴废不一,囗遗迹、故址及见存者,宜详考收载。其遗迹、故址及见存者,宜详考收载。其有碑记亦囗囗之。有新创建者,则载其有碑记亦囗囗之。有新创建者,则载其始自何人、何时。其寺观洪武年间有并始自何人、何时。其寺观洪武年间有并归丛林而后复兴者,亦详载其由。归丛林而后复兴者,亦详载其由。 v古迹古迹 v城郭故址、宫室、台榭、囗墓、关塞、城郭故址、宫室、台榭、囗墓、关塞、岩洞、园池、井泉、陂堰、景物,旧志岩洞、园池、井泉、陂堰、景物,旧志图册所载有未尽者,并收录之。有虽载图册所载有未尽者,并收录之。有虽载其名,而无事实及无其地者,须询究其其名

13、,而无事实及无其地者,须询究其详收录。详收录。 v宦绩宦绩 v自郡县建设以来至于国朝,宰佐、贰幕,自郡县建设以来至于国朝,宰佐、贰幕,官居任而有政绩及声望者,后或升擢显官居任而有政绩及声望者,后或升擢显要,为郡邑之所称颂者,并收录之。其要,为郡邑之所称颂者,并收录之。其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盐运司等衙门,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盐运司等衙门,官有善政者,亦宜收录。官有善政者,亦宜收录。 v人物人物 v凡郡、县名人、贤士、忠臣、孝子、义凡郡、县名人、贤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文人、才子、科第、仕宦、夫、节妇、文人、才子、科第、仕宦、隐逸之士,仗义以为保障乡间,尝有功隐逸之士,仗义以为保障乡间,

14、尝有功德于民者,自古至今皆备录其始末。其德于民者,自古至今皆备录其始末。其有虽非本处之人,后或徙居其地者,亦有虽非本处之人,后或徙居其地者,亦附收之。附收之。 v仙释仙释 v凡自古所传神仙、异人、名僧、高道、凡自古所传神仙、异人、名僧、高道、方俗之流,及有奇术、异行显迹可见者,方俗之流,及有奇术、异行显迹可见者,或非本处之人,而尝游历止息于此,时或非本处之人,而尝游历止息于此,时有显验可证者,皆备录之。有显验可证者,皆备录之。 v杂志杂志 v如山林、岩穴、物产、祥瑞,及花木、如山林、岩穴、物产、祥瑞,及花木、鸟兽、人事、幽怪之类,乡人所传诵,鸟兽、人事、幽怪之类,乡人所传诵,有征验者,并收载之

15、。有征验者,并收载之。v诗文诗文 v自前代至国朝词人题咏山川、景物,有自前代至国朝词人题咏山川、景物,有关风俗、人事者,并收录之。关风俗、人事者,并收录之。 本凡例规定志书采用平目体,本凡例规定志书采用平目体,一般并列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一般并列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里至、山川、坊郭、乡镇、土产、贡赋、里至、山川、坊郭、乡镇、土产、贡赋、风俗形势、户口、学校、军卫、廨舍、风俗形势、户口、学校、军卫、廨舍、寺观、祠高、桥梁、古迹、宦绩、人物、寺观、祠高、桥梁、古迹、宦绩、人物、仙释、杂志、诗文等仙释、杂志、诗文等24门,强调各门类门,强调各门类既叙发展演变,更要重现状。永乐十六既叙

16、发展演变,更要重现状。永乐十六年,朝廷诏天下郡县卫修志,对原颁年,朝廷诏天下郡县卫修志,对原颁凡例稍事修订,调整门类,重新颁凡例稍事修订,调整门类,重新颁布,令各地遵行。布,令各地遵行。 这两个修志细则的颁布,目的在于这两个修志细则的颁布,目的在于控制地方志编纂,改变洪武间志书杂乱控制地方志编纂,改变洪武间志书杂乱之弊,划一各地志书的体例。时人明言,之弊,划一各地志书的体例。时人明言,“敕内臣分行天下,颁降凡例,监敕内臣分行天下,颁降凡例,监督郡邑纂修志书,要在详悉,以成一代督郡邑纂修志书,要在详悉,以成一代之令典之令典” 。自此诸府、州、县志书。自此诸府、州、县志书“悉依今降条例书之悉依今降

17、条例书之” ,或略作变通。,或略作变通。三三.地方志编修兴盛地方志编修兴盛 由于皇帝相继倡导修志,明代修志成风,由于皇帝相继倡导修志,明代修志成风,到万历年间,便出现了到万历年间,便出现了“凡郡国县道,靡不凡郡国县道,靡不有志有志”的局面。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都有的局面。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都有志书,除称通志外,有称总志的,如万历志书,除称通志外,有称总志的,如万历湖广总志、四川总志,有单称为志湖广总志、四川总志,有单称为志的,如成化陕西志,有称为书的,如何的,如成化陕西志,有称为书的,如何远乔的闽书。有些省区的通志一修再修,远乔的闽书。有些省区的通志一修再修,贵州就有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四

18、种志书,贵州就有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四种志书,山西通志于成化、嘉靖、万历三次纂修,山西通志于成化、嘉靖、万历三次纂修,广西通志则于弘治、正德、嘉靖修了三广西通志则于弘治、正德、嘉靖修了三次。次。 至于府州县志的编修次数就更多了。如,至于府州县志的编修次数就更多了。如,浙江萧山县志于永乐、宣德、弘治、正浙江萧山县志于永乐、宣德、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共修七次,杭州府德、嘉靖、万历、天启共修七次,杭州府志则在洪武、永乐、正统、景泰、成化、志则在洪武、永乐、正统、景泰、成化、万历六次编修,徽州府志则于洪武、景万历六次编修,徽州府志则于洪武、景泰、成化、弘治、嘉靖五次纂修。泰、成化、弘治、嘉靖

19、五次纂修。 明代方志数量相当可观,但流传下明代方志数量相当可观,但流传下来的则不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来的则不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粗略统计,今存明代方志尚有九百九粗略统计,今存明代方志尚有九百九十二种,如果加上山、水、寺庙、名胜十二种,如果加上山、水、寺庙、名胜等志则超过千种。其中嘉靖所修有三百等志则超过千种。其中嘉靖所修有三百四十种,万历所修三百五十八种,主要四十种,万历所修三百五十八种,主要原因是这两代皇帝在位时间长,嘉靖原因是这两代皇帝在位时间长,嘉靖45年,万历年,万历48年,社会也相对稳定。年,社会也相对稳定。 四四.重视军事志书编修重视军事志书编修 朱元璋以兵马定天下,革元旧

20、制,朱元璋以兵马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于都司,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卫所为军事单位卫所为军事单位,但在辽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卫但在辽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卫所大多既管军事,又兼营地面,实为一所大多既管军事,又兼营地面,实为一种行政区划。明创修卫所志,由卫所长种行政区划。明创修卫所志,由卫所长官或兵部官员编纂,其内容主要是兵事、官或兵部官员编纂,其内容主要是兵事、武备。武备。“卫志之作,一以国朝兵制为主卫志之作,一以国朝兵制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有明一代修有卫所志据不完全统计,有明一代修有卫所志53种,分布于今

21、天津、上海、河北、辽宁、种,分布于今天津、上海、河北、辽宁、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湖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市)。边关志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市)。边关志多由镇将守臣或兵部职方官纂修,以边关要多由镇将守臣或兵部职方官纂修,以边关要塞、重镇为记载范围。其内容、体例与一般塞、重镇为记载范围。其内容、体例与一般的州县志差异不大,但侧重军备、险要、兵的州县志差异不大,但侧重军备、险要、兵火,其他内容皆围绕这一中心而载述。明代火,其他内容皆围绕这一中心而载述。明代边关志约有边关志约有27种,以(永乐)辽东志为种,以(永乐)辽东志为最早。最早。 明

22、统治者重视边关、卫所志书,目明统治者重视边关、卫所志书,目的是为了的是为了“尽知天下阨塞,士马虚实强尽知天下阨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弱之数”,因而促进这两种军事性志书,因而促进这两种军事性志书创修和发展。创修和发展。 鉴于明代边患连年,出于边防的需要,鉴于明代边患连年,出于边防的需要,因此对于边防上的重镇、关口、卫所,以及因此对于边防上的重镇、关口、卫所,以及沿海要地亦多修有图志。这说明,地方志的沿海要地亦多修有图志。这说明,地方志的编修和发展,编修和发展, 完全是了为适应当时政治、完全是了为适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九边图志、九边图志、四镇三关图志、山海关志四镇

23、三关图志、山海关志等都是为等都是为了适应军事和边防所需而撰写的。终明之世,了适应军事和边防所需而撰写的。终明之世,山海关志编修达五次之多。山海关志编修达五次之多。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正德大同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正德大同府志时说:府志时说:“其别立峰堠一门,又卷其别立峰堠一门,又卷首图说中有车营战车诸图,为他志书所首图说中有车营战车诸图,为他志书所无之例。盖大同在明代为严边,故尤详无之例。盖大同在明代为严边,故尤详于武备云于武备云”。 五五.乡镇志转盛乡镇志转盛 乡镇志是一乡、一镇、一里之志,乡镇志是一乡、一镇、一里之志,具有具体而微的特色,是商品经济发展具有具体而微的特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乡镇

24、有志始于宋代常棠澉水的产物。乡镇有志始于宋代常棠澉水志,凡四种,元代一度沉寂,没有发志,凡四种,元代一度沉寂,没有发现。现。 明代经济文化大发展,经济、文化型市明代经济文化大发展,经济、文化型市镇勃兴。市镇的兴起,促使了乡镇志兴盛。镇勃兴。市镇的兴起,促使了乡镇志兴盛。明代最早的乡镇志为洪武时曹宗儒所纂贞明代最早的乡镇志为洪武时曹宗儒所纂贞溪编。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共撰成乡镇志溪编。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共撰成乡镇志49种,其中江苏种,其中江苏23种,浙江种,浙江13种,上海种,上海6种,种,山东山东3种,河北种,河北1种,陕西种,陕西1种,安徽种,安徽1种,福种,福建建1种。以年代计,洪武种。以年

25、代计,洪武1种,宣德种,宣德1种,天种,天顺顺1种,成化种,成化1种,弘治种,弘治1种,正德种,正德2种,嘉靖种,嘉靖6种,隆庆种,隆庆1种,万历种,万历10种,天启种,天启2种,崇祯种,崇祯8种,年代不详者种,年代不详者15种,以嘉靖、万历间发种,以嘉靖、万历间发展幅度较大。展幅度较大。 这些乡镇志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这些乡镇志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及运河沿线。这种分布不平衡性是由各及运河沿线。这种分布不平衡性是由各地开发早晚、政治地位高下和经济与文地开发早晚、政治地位高下和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诸因素决定的。化发展程度诸因素决定的。 乡镇志有:张泽志、朱泾志乡镇志有:张泽志、朱泾志、重辑枫泾小志

26、、周庄镇志、重辑枫泾小志、周庄镇志、震泽镇志、常棠澉水志、南震泽镇志、常棠澉水志、南浔镇志、西干志、岩镇志草、浔镇志、西干志、岩镇志草、杏花村志、天津杨柳青小志等。杏花村志、天津杨柳青小志等。 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乡镇志专辑六六.志书类型的多样化志书类型的多样化 明代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明代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因而乡镇发展很快。为了适应这种地方经济因而乡镇发展很快。为了适应这种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也编修了志书,这是明代的发展,许多乡镇也编修了志书,这是明代方志编修中一个新的变化,并且进而向专志方志编修中一个新的变化,并且进而向专志的方向发展,如山水、书

27、院、寺庙、古迹等的方向发展,如山水、书院、寺庙、古迹等也都编修了专志。于是方志的编修,随着社也都编修了专志。于是方志的编修,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内容的不断增多,又逐步由会的向前发展,内容的不断增多,又逐步由合而走向分的专志编纂发展。合而走向分的专志编纂发展。 七七.体例勇于创新体例勇于创新 在志书种类方面,省志普遍称为通在志书种类方面,省志普遍称为通志,创修卫所志、边关志、州志。在类志,创修卫所志、边关志、州志。在类目方面,明志增设许多新门类,如成化目方面,明志增设许多新门类,如成化新昌县志新立新昌县志新立“氏族氏族”,弘治抚,弘治抚州府志置州府志置“版册版册”、“文教文教”、“幽幽怪怪”、“

28、兵氛兵氛”,正德中牟县志增,正德中牟县志增“乡保乡保”、“镇集镇集”、“村寨村寨”等等。等等。 在体例方面,弘治、正德年间,周在体例方面,弘治、正德年间,周瑛纂兴化府志、漳州府志,创瑛纂兴化府志、漳州府志,创立立“政书体政书体”。该体志书以。该体志书以“吏、户、吏、户、礼、兵、刑、工礼、兵、刑、工”分类,下统纲目。其分类,下统纲目。其内容以载典章制度为主。内容以载典章制度为主。 嘉靖二十九年,陈棐纂广平府志嘉靖二十九年,陈棐纂广平府志,创,创“经纬体经纬体”。志以经纬分体,经。志以经纬分体,经集集“皆形质疑定之目,所列者在物,乃皆形质疑定之目,所列者在物,乃主也,静也主也,静也”,包括封域志、

29、郡邑志、,包括封域志、郡邑志、山川志、建置志、学校志、版籍志、坛山川志、建置志、学校志、版籍志、坛宇志、古迹志;纬集宇志、古迹志;纬集“皆运动推行之号,皆运动推行之号,所取者在事,乃宾也,动也所取者在事,乃宾也,动也”,包括官,包括官秩志、选举志、宦业志、贤行志、列淑秩志、选举志、宦业志、贤行志、列淑志、思泽志、经历志、风俗志。先静后志、思泽志、经历志、风俗志。先静后动,先主后宾,故经先纬后,间以图表。动,先主后宾,故经先纬后,间以图表。 万历初,唐枢纂湖州府志,以万历初,唐枢纂湖州府志,以孟子所云诸侯之宝有三:土地、人民、孟子所云诸侯之宝有三:土地、人民、政事为总纲,创政事为总纲,创“三宝体

30、三宝体”。 在笔法方面,方志历来隐恶扬善,在笔法方面,方志历来隐恶扬善,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至明中叶,部分修寓褒贬于记述之中。至明中叶,部分修志者将史家褒贬笔法运之于方志,褒贬志者将史家褒贬笔法运之于方志,褒贬并用,善恶皆书。如并用,善恶皆书。如“奸雄奸雄”、“罪放罪放”、“贪酷贪酷”等门。弘治中都志人等门。弘治中都志人物设有物设有“酷吏酷吏”门。门。 八八.体例结构完整体例结构完整 方方志志的的体体例例结结构构是是随随方方志志本本身身的的发发展展,不不断断汲汲取取历历史史书书、地地理理书书及及其其他他著著作作的的优优点点而而逐逐步步形形成成、完完善善的的。其其基基干干乃乃“横横排排门门类类,纵

31、纵贯贯时时间间”。明明志志体体例例多多种种多多样样,有有纲纲目目体体,分分以以政政区区为为纲纲式式、以以事事类类为为纲纲式式、以以事事类类和和政政区区为为纲纲的的混混合合式式,在在明明中中前前期期较较为为流流行行。有有纪纪传传体体以及新创的三宝体、经纬体、政书体等。以及新创的三宝体、经纬体、政书体等。 志志书书的的结结构构相相当当完完整整,不不仅仅有有序序、目目录录、图图、正正文文、跋跋,而而且且有有凡凡例例、修修志名氏、大事记等。志名氏、大事记等。 凡凡例例规规定定志志书书编编纂纂细细则则与与方方法法,除除朝廷所颁外,基本上每部志书都有凡例。朝廷所颁外,基本上每部志书都有凡例。 大大事事记记

32、当当时时多多称称“事事纪纪”,或或“郡郡邑邑纪纪”、“世世历历纪纪”、“历历代代年年表表”,年经事纬。年经事纬。 有有些些志志书书还还附附“前前委委原原委委”、“修修志志本本末末”、“序序志志”,考考旧旧志志之之得得失失,叙叙本本志志编编纂纂始始末末。志志书书中中舆舆图图分分量量也也明明显显增增多多。(万万历历)绍绍兴兴府府志志有有图图多多达达101幅幅。正正文文纪纪、志志、书书、考考、类类、谱谱、表表、部部、传传诸诸体体并并用用,统统括括纲纲目目,层次明晰,结构严谨。层次明晰,结构严谨。九九.明代方志的尚繁型和尚简型明代方志的尚繁型和尚简型 明代除地方官绅外,还有许多文人明代除地方官绅外,还

33、有许多文人学者参与编修,因他们的身份不同,学学者参与编修,因他们的身份不同,学识眼光各异,对志书的性质、源流、体识眼光各异,对志书的性质、源流、体例、作用、编纂方志等各有看法,因此例、作用、编纂方志等各有看法,因此修成志书的体例和风格也不相同,形成修成志书的体例和风格也不相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和派别。不同的类型和派别。 尚繁型尚繁型一般是指卷帙较繁、门目较一般是指卷帙较繁、门目较多、篇幅较大的志书。多、篇幅较大的志书。所谓繁,就是极所谓繁,就是极为详尽地记载一个地方疆域、沿革、山为详尽地记载一个地方疆域、沿革、山川、建置、城镇、乡里、物产、财赋、川、建置、城镇、乡里、物产、财赋、户口、兵事、民情

34、等内容,纤细毕举,户口、兵事、民情等内容,纤细毕举,无所不载无所不载。主繁者认为:。主繁者认为:“古史之失在古史之失在略,而今志之得在详略,而今志之得在详” ;“事贵详,事贵详,详则后有考焉详则后有考焉” ;“志而不详,曷以志而不详,曷以志为?志为?” 。 尚繁型志书载述详博,资料丰富,尚繁型志书载述详博,资料丰富,卷帙多,一般通志达六七十余卷,府志卷帙多,一般通志达六七十余卷,府志三四十卷,县志二三十卷,大都多达几三四十卷,县志二三十卷,大都多达几十万言。其分目也细,有多至数百目者。十万言。其分目也细,有多至数百目者。繁型志书有不少佳作,繁而不乱,详而繁型志书有不少佳作,繁而不乱,详而不芜。

35、不少纂修人要求不芜。不少纂修人要求“纪述必详,去纪述必详,去取必当取必当” ,且在求详中做到求实求工。,且在求详中做到求实求工。“夫志欲详,弗详弗备;志欲实,弗实夫志欲详,弗详弗备;志欲实,弗实弗信;志欲文,弗文弗工也弗信;志欲文,弗文弗工也” 。 尚繁型代表作有:卢熊(洪武)尚繁型代表作有:卢熊(洪武)苏州府志、朱昱(成化)毗陵志苏州府志、朱昱(成化)毗陵志、夏时正(成化)杭州府志、周、夏时正(成化)杭州府志、周瑛(弘治)兴化府志、陆釴(嘉靖)瑛(弘治)兴化府志、陆釴(嘉靖)山东通志(山东通志(40卷)、周希哲和张时卷)、周希哲和张时彻(嘉靖)宁波府志(彻(嘉靖)宁波府志(42卷)、牛卷)、

36、牛若麟王焕如(崇祯)吴县志(若麟王焕如(崇祯)吴县志(54卷)卷)等。等。 尚简型尚简型志书,一般内容简要,篇目简略,志书,一般内容简要,篇目简略,份量轻,卷帙较少。份量轻,卷帙较少。它们简要记载一个地区它们简要记载一个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文献、人物等方面的主要情况,而不面会、文献、人物等方面的主要情况,而不面面俱到,事事详载面俱到,事事详载。据称:。据称:“志者记也,记志者记也,记其地之沿革、风俗异宜,与政教、文献之大其地之沿革、风俗异宜,与政教、文献之大略尔略尔” ;“其旨主简核其旨主简核”;“宁简勿蔓,宁简勿蔓,宁严勿滥宁严

37、勿滥” ;“备则诬,诬则疑;略则实,备则诬,诬则疑;略则实,实则信实则信” ;“繁之得者,遇简之得者,则繁之得者,遇简之得者,则简胜简胜” 。 明代简型志书甚多,著名的有:明代简型志书甚多,著名的有:无名氏(洪武)无锡县志、徐无名氏(洪武)无锡县志、徐一夔(洪武)杭州府志、万廷一夔(洪武)杭州府志、万廷谦(万历)龙游县志、韩邦靖谦(万历)龙游县志、韩邦靖(正德)朝邑县志(正德)朝邑县志(2卷)、卷)、黄润玉黄溥续(天顺)宁波府简黄润玉黄溥续(天顺)宁波府简要志(要志(5卷)等。卷)等。 康海康海(正德)(正德)武功县志武功县志是明代是明代尚简型志书的代表代,分地理、建置、尚简型志书的代表代,分

38、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七门,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七门,记上下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二万余字。记上下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二万余字。其载述之简明,文笔之精炼,素被推崇。其载述之简明,文笔之精炼,素被推崇。清人石邦教称其清人石邦教称其“文简而明,事核而要,文简而明,事核而要,且义昭劝鉴,尤严而公,乡国之史莫良且义昭劝鉴,尤严而公,乡国之史莫良于此矣于此矣” 。 清清王士祯王士祯赞其赞其“文简事核,训词尔文简事核,训词尔雅雅”,“志以简核为得体,康德涵武志以简核为得体,康德涵武功志最称于世功志最称于世”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八称:卷六十八称:“体例谨严,体例谨严,后来

39、后来志乘,多以康氏为宗志乘,多以康氏为宗”。清人张洲誉其。清人张洲誉其为为“志乘之标则志乘之标则”。孙景烈赞曰:。孙景烈赞曰:“斯斯诚邑乘之极则诚邑乘之极则” 。民国寿鹏飞称。民国寿鹏飞称“文文字虽简,而体用悉赅字虽简,而体用悉赅” 。 有些简型志书过于刻意求简,以致有些简型志书过于刻意求简,以致无甚内容,降低了方志的实用价值。无甚内容,降低了方志的实用价值。栗栗永禄(嘉靖)寿州志永禄(嘉靖)寿州志9卷卷,记舆地、,记舆地、山川、建置、食货、官守、礼制、人物,山川、建置、食货、官守、礼制、人物,“文字过求简约,征引或未及赅洽文字过求简约,征引或未及赅洽” 。王士性撰豫志仅。王士性撰豫志仅1卷,卷,5000余字,余字,30条,记河南一省之山川、吏治、风俗、条,记河南一省之山川、吏治、风俗、商旅、生产,极其简略。商旅、生产,极其简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