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34091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哲学第二单元导学.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要求)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要求) 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于它的物质性? 1、什么是物质? (P29)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P28-30)

2、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P30)二、如何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二、如何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什么是运动?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P31)2、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P32)三、怎样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三、怎样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其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即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P34)3、怎样理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坚持按规律办事?(p33-34) 即规

3、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是什么?误区指正误区指正 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著的变化) 2.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注意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3. 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是客观实在的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是客观实在的。(注意

4、:客观实在是一。(注意: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注意:。(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 5.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

5、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注意:运动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6.运动是相对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注意注意:颠倒颠倒了二者。了二者。) 7.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昼夜循环,苹果落地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属于自然规律。(注意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8.人们可以发现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也可以制定,废除废除,创造创造,消灭消灭和改变规律。和改变规律。(注意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规律不

6、可以制定,废除废除,创造创造,消灭和改变。消灭和改变。) 9.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注意:对传统观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 10.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11.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万古不变的。(注意注意:任何事物运动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

7、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12.规律有好坏的规律有好坏的。(注意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无好坏之分。) 13.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14.规律是无条件的规律是无条件的,

8、是永恒不变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但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把规律看作永远不 ) 探究一探究一、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

9、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轰鸣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象,人可以主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和自然应该和谐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哪些哲理

10、?展体现了哪些哲理?探究一解析:探究一解析:本题为限制型问答题,要求在本题为限制型问答题,要求在哲学的辩证唯物论范围内回答。哲学的辩证唯物论范围内回答。 材料设置了从古代到现代,人与自然关材料设置了从古代到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系的变化: 由古代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到近代人主宰由古代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到近代人主宰自然,再到现代人认为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自然,再到现代人认为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些启示人们这些启示人们: 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探究一答案探究一答案: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先于人和自然界的

11、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承认自然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问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12、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之路。 探究二:探究二: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风吹又生。”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以上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以上白居易和陈与义的古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什么哲

13、学思想?探究二答案探究二答案: (1)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白居易的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转移的 (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战胜旧事物,也可) (2)陈与义的诗说明陈与义的诗说明“静静”是运动中的是运动中的“静静”,并不是并不是“不动不动”;“动动”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是相对于静止来说的“动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

14、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静止的统一。探究三探究三: 材料:材料:2008年年5月月12日,我国四川汶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川发生8.0级大地震。级大地震。 2010年年8月月8日,日,我国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我国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灾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灾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探究三答探究三答:(:(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客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客观规

15、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观点。(2分)分) (2)“天灾不由人天灾不由人”即天灾是客观的,不是由人即天灾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人们不可能改变自然现象中的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人们不可能改变自然现象中的天灾,如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天灾,如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3分)分) (3)“抗灾不由天抗灾不由天”即抗灾的成败不是由天意决即抗灾的成败不是由天意决定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对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定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对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的。(3分)分) (4)人们在尊重实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人们在尊重实际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6、,通过顽强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是可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顽强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战胜困难(天灾)的,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以战胜困难(天灾)的,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体现了“抗灾不由天抗灾不由天”。(3分)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纲要求)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纲要求) 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意识一、意识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2、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论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论要求?(怎样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要求?(怎样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决定意识?)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2、方法论:、方法论:3、如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五课探究题:第五课探究题: 探究一探究一.A地区

18、地区:这里是一片河谷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这里是一片河谷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不受台风的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南,不受台风的影响,亦无寒潮侵袭,常年花开果熟,茂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密的森林中有象群出没,孔雀啼鸣,金丝猴追逐,居民住宅宅 高竹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高竹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 B地区:地区: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这里是一块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经过以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形成了一批企业,并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往的开发,已形成了一批企

19、业,并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系。 (1)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这一要求,请你从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这一要求,请你从A、B中选择一个地区,就其发展谈谈设想。中选择一个地区,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2)指出其唯物论方面的依据。指出其唯物论方面的依据。探究一答案探究一答案: (1)、A地区: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作物基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作物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发展运输业,利用热带风光和地、绿色食品基地;发展运输业,利用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注意综合开发,防止生民族风情大

20、力发展旅游业;注意综合开发,防止生态被破坏等等。态被破坏等等。B地区: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采矿、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采矿、冶金、化工等第二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冶金、化工等第二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将产品推向市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工业污将产品推向市场;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工业污染等等。染等等。 (2)、“设想设想”主要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主要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五课探究题第五课探究题探究二探究二.(17

21、分分)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

22、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贫致富的道路。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

23、致富的原因。探究二答案:探究二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7分分) (2)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筑公路,调整

24、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5分分) (3)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5分分)探究三探究三.(15分分)(2009山东高考山东高考)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释放出

25、“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的基调(结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结合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的哲学依据。探究三答案:探究三答案: (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针对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

26、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5分分) (2)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行结构性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5分分) (3)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行结构性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分分)误区指正误区指正1.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注意:

27、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人脑特有的机能。)2.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注意:内容是客内容是客观的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观事物的反映。)4.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推动作用。(注意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

28、也不能直接作用。接作用。)5.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作用。)6. 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注意:要看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7.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注意:不一定是正不一定是正确反映。确反映。)8.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办事情的出发点。(注

29、意注意:客客观实际是出发点。观实际是出发点。)9.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素。(注意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0. 因为规律是正确的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的向导。(注意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11. 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12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

3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功。(注意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3. 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注意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14.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一、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

31、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那两层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那两层基本的含义本的含义?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实践具有三个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三、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有哪几种?三、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有哪几种?四、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

32、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什么是真理?怎样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五、什么是真理?怎样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和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含义和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六、怎样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和坚持在实践中不六、怎样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和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断追求真理?误区指正误区指正 1. 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注意:实践是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33、。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决定于认识。(注意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3. 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注意: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4. 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注意注意:不论不论认识正确与否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都来源于实践。) 5.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注意注意:根本动力。根本动力。) 6.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

34、加实践。(注意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7.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注意注意:唯一来源。唯一来源。) 8.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注意注意:实践是主观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9. 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注意注意:并非人的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10. 客观

35、世界是真理的标准。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注意注意: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 11.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注意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 12. “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

36、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准。(注意注意:“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13. 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注。(注意: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意: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

37、在少数人手中。) 14.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注意:。(注意: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5、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

38、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6: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17: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9、。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8: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于真理的认识有可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于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能成为谬误。) 19: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径: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径: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

40、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 20: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会有(实践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事物,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一类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一类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促

41、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将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而盲目的实和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将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而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第 六课探究一、六课探究一、.(12分分)(2010南京模拟南京模拟)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

42、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划(初稿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2009年年7月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文化产业

43、振兴规划兴规划的形成过程。的形成过程。第第 六课探究一答案六课探究一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和挑战,促使规划规划的出台。的出台。(8分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规划是通过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多次地方调

44、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 求意见、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4分分) 第第 六课探究二六课探究二.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自上世纪中的焦点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们的关注。对公平和效率

45、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十五大认识的过程,从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大到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再到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针对我们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演化过程,针对我们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第第 六课探究二答案六课探究二答案:(1)真理是

46、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受主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改变。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人而改变。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人们不能随便去改变条件而改变真理。真理是具体范围,人们不能随便去改变条件而改变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47、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我们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演化过程,说明追我们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演化过程,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和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和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所以笼统地说所以笼统地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是不全面的。是不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