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004916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336533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教案0049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案00491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我的母亲胡适(投影)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 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朗读散文: 母亲 2、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

2、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下面让我们伴着 沉默的母亲 这首歌来欣赏一组画面,然后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或说你的感受,或说说图片都引起了哪些回忆? (学生谈感受) 3、教师导入语: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 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 4、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 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了解胡适及他的

3、母亲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 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 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 23 岁。通过介绍,我们可以感知到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很传统的中国妇女,年轻守寡,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这样一个女人要承受的苦痛和压力是很难得一想象的。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翳(y)病 绰(chu)号 庶(sh) 吹笙(shng) 掷(zh) 作好作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学生

4、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2.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投影) 3.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待人仁慈、 温和, 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三、拓展探究: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

5、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四、小结: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5 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及对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朗读课文 二、 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第一部分: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 (2)写自己爱学习

6、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写两次失去发展的机会。 (4)自然过渡。 第二部分:写母亲。 (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 ” (A、罚跪严师 B、治眼疾)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A、对大哥 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总结全文。 三、合作探究 1. 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先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第 14 段) 。 第 1 段: 开头写道: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这两

7、句交代了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的原因和母亲的原因。 (投影)正是这两个原因,养成了“我总是文绉绉的”性格。在这样的性格的基础上,再加上“社会环境”对我的认同和期望,更加强化了我要“装成先生的样子” 。文中写道: “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 ,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 野了。 ”其中写了一件“掷铜钱”的事,很好地表现了孩童在受到大人调侃时的心理反应。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用了“野蛮”这个词,并无贬意,“野蛮的孩子”主要是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 第 2 段: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这一段,通过具体的几件小事,既写出了自己爱学习

8、的性格,也写出了孩童时代对游戏的向往。 这一段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 (投影)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思考:传统的教育希望孩子是怎样的?你认为好不好?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不需要有标准的答案。 (可以联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私塾教育对孩子的天性无疑是一种压抑式的教育,因为这那个时代里,只有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考科举,才是读书人的正途。但是如鲁迅,胡适这些经历私塾教育的学者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所以要指导学生辨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我们今天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今天的教育应该要能够发现并激发

9、人的优点。 ) 第 3 段 主要写作者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 (投影)一次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一次是在“大骂” 、 “撕毁”的遭遇中“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写这两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叹惋之情,是否也透出一点“关于一个人孩提时代的教育与他未来发展关系”的思考?作者写失掉音乐和做画家的机会,是以教育家的视角来写的。细想起来,耐人寻味,对今天的教育也应该有所启迪。 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 枯燥无味、 没有乐趣,

10、 不快乐, 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三、 拓展探究: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 那你的呢?让学生谈童年的趣事 四、小结: 全文用 3 段文字写童年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往事,突出表现的是,在九年的孩童生活中,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交代了这些内容之后,作者笔锋一转,但又水到渠成地把“母亲”推到了文章的中心: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11、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 ,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投影 58-60)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 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

12、珍贵,让我永铭于心, 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一个原因是, 这篇文章选自 四十自述 ,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 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二、分析主体部分: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

13、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句子分析: (1)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这一段在全文中既起过渡的作用,又起点明题目的作用。 “究竟”是“到底,毕竟”的意思,在这里强调了母亲对作者在品行方面的教育让作者感到弥足珍贵,作者将这一点铭记在心。母亲既是“恩师”又是“慈母” , “恩”与“慈”字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2)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看过作者的身世,我们知道胡适先生三岁多时父亲就去世了,只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并没有对他娇惯,而是担任起子“严父”的职责,对儿子管束得近乎苛刻

14、, “每天天刚亮,我母亲就把我喊醒”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对我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虽然母亲对作者管束非常严厉,但是她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她管束孩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她是希望孩子能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在孩子得眼翳病时, “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深。 因此,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3) 、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 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儿子那时还年纪尚小,做母亲的受尽了人生痛苦和折磨,也无

15、从诉说。所以作者说“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 、 (4)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 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五、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邹韬奋。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

16、七、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付林)、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八、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绉绉” 、 “眼翳”等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2、能梳理文中记述的关于母亲的几个事例,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体会“我”对母亲的尊敬、怀念和感激之情,学习母亲宽容、温和等优秀

17、品质。 一、巩固 积累 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穈先生(m) 广漠(m) 捞着(lo) 嬉戏(x) B、掷铜钱(zh) 厌恶(w) 摹画(m) 管束(s) C、眼翳病(y) 抽屉(t) 容忍(rn) 泡茶(po) D、文绉绉(zhu) 绰号(zhu) 牢骚(so) 锁匙(sh)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3、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两遍 4、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打我

18、一下。 我做错了事, 她只对我一望, 我看见了她的_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我,然后_, 或罚跪, 或拧我的肉, 无论怎样重罚, 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刑罚 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

19、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 二、阅读 感悟 实践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 ,遂叫我做“麇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 ,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 “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

20、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文绉绉: 庶祖母: 8、第一段画线句中, “我” “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9、第二段中说“我一生

21、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10、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11、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 ,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巩固 积累 运用 1、D 2、A、下流。 B、眼翳。 C、文绉绉。 3、略。4、B 5、C 6、 “野蛮”一词,在文中并无贬义。 “野蛮的孩子”主要指那些身体健康、淘气、敢于冒险的孩子。 阅读 感悟 实践 7、文绉绉: (言谈、举止)文雅的样子。 庶: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8、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9、不

22、矛盾。因为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之意,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10、 “居然” 写出了儿童的天性不可泯灭, 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 “活泼”一回。 11、表明了“我”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有对往事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作铺垫。 情况反馈: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重

23、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散文,饱含着诗人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更须让学生自主体悟,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 了解 “第一本书” 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设计 一、第一本书,激趣引读。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

24、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2、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似 掺(chn) 脊(j)背 枉(w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3)请列出人物,并

25、简单地复述相关的故事。简单示意: “我” 父亲 第一本书 乔元贞 人性善 “弄不成” 人情美 生活艰辛 读书乐趣 生活与命运 2、60 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 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谁能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3、谁能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走进书本。 设置问题情景一: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设置问题情景二: 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设置问题情景三: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 父亲也认为他比

26、 “我” 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 :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四、语言揣摩,体会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 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27、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文本 (一)感动温情 1.作者的第一本书承载着一段苦难的历史,这让他心情沉重,但作者却又说这第一本书“值得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为什么? 2.父亲的慈爱、同情心、乐于助人等也让人感动。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当父亲看到“我”那本凄惨的课本时,愣了半天, 翻来覆去看。 当问清原委后, 父亲并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的叹着气。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这深深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又有对儿子同学生活贫困的深深同情。 3.当时乡村邻里之间的友好淳厚的情义也让人感动。“我”和狗引得十几个学

28、生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达理的父亲的面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尽管有失老师身份,但却表露了邻里间的友好。 4.还有那人与狗的故事也令人忍俊不禁, 让我们被作者儿童时代的童趣深深感动。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乐趣,那是他童年生活艰辛沉重。但童年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狗在一起,回到大自然,都是快乐的,而且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是在学习条件极其恶劣、生活处境如此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苦中求乐,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二)认识生活,思考人生 没有

29、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 :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在感悟了第一本书承载的苦难生活和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之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生活的人生的感悟。 例如:1、知识改变命运。 2、 生活是薄荷糖,含在嘴里品味时透着一股清凉;生活是加糖的咖啡,苦亦甜。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3、生活感动我们,我们感动生活。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 20 世纪初中国

30、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 感受苦难, 我们心情沉重; 体验温情,我们不觉感动。在感受苦难体验温情中,严肃地思考生活和人生,从而得到了一次情感上的熏陶。 三、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 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当“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

31、?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模拟进行一段对话。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2、课外延伸: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