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33649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 类过去和现有 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的中心,它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

2、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以及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较,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的过程。环境规划的重要工作是组织规划的实施,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追踪的发展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

3、特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二)综合性 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反映在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和部门协调复杂。图(三)区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所谓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同,控制方案评论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同,各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律、程序和方法必须融人地方特征才是有效的。图 (四)动态性 环境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 ,

4、无论是环境问题(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随时间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动。 (五)信息密集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是环境规划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环境规划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需要收集、消化、吸收、参考和处理各类相关的综合信息。规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搜集的信息是否较为完全,能否识别和提取准确可靠;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并很好地利用 (参考和加工)。 (六)政策性强 政策性强也是环境规划的一个特征,从环境规划的最初立题、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策分析,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经常会面临从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完成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有关

5、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二、环境规划的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4)坚持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5)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建立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的环保战略,合理开

6、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目标应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规划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7)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充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一、环境规划的任务一、环境规划的任务 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地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 全面

7、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在搜集整理资料过程 中,必须对 本地 区的资源作全 面分析与评价。所谓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通过对本地区的资源分析与评价,以便进一步制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性质、任务和方向,确定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的内容与途径,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工业合理布局是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对工业分布的现状进行分析,揭露问题和矛盾,以便从根本上去解决。其次,要根据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结合地区经济、社

8、会、历史以及地理条件,将各类工业合理地组合布置在最适宜的地点,使工业布局与资源、环境以及城镇居民点、基础设施等建设布局相协调。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与土地的开发利用,关系特别密切,发展农业,就要结合农业区划提供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用地;加强城郊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妥善解决工、农业之间以及农业与各项建设之间在用地、用水和能源等方面的矛盾,做到资源利用、配置合理,形成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污染工业的合理布局是 区域环境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应主要抓好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 (1)对区域内污染工业的分

9、布现状进行分析,揭露矛盾 ,以便在今后调整和建设过程中逐步改善布局。 (2)对于国家计划确定的大型骨干工程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选厂定点,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该工程投产以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保护措施,以期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 (3)在新开发的工业区,要形成“工业生产链”,以便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图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全国及各地区的资源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在对比中弄清长处和短处以及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以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十分有利的。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

10、环 区域环境规划应力求减轻或免除对 自然的威胁 ,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使大自然的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进一步改善和美化环境。对局部被人类活动改造过的地表进行适当修饰,搞好大地绿化和重点园林绿地规划,丰富文化设施,增加休憩和旅游的活动场所。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强调要制定统一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用以指导制定环境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既要和有关方面、有关行业的技术经济政策相协调,又要从环境保护战略全局的需要加以统筹安排,起到横向综合与协调的作用,体现控制环境质量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当前我国环境规划基本任务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形势对环境规划的任务提出了

11、更高的要求。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 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3. 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4. 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 人和公众参与 4项制度二、环境规划的类型(一)按规划期划分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 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 ,并纳入其中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 的年度安排 ,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

12、 ,也可以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1经济制约型 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为解决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2协调型 协调型环境规划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3环境制约型 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是从充分 、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出发,同时防止在经济发展 中产生环境污染来建立环境保护目标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 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是在城市或城市中

13、的小区进行。其主要内容是对规划区内的大气污染控制,提出基本任务、规划目标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2 水污染控制规划 水污染控制规划包括区域 、水系、城市的水污染控制。具体地讲,水域 (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规划区内水域污染控制,提出基本任务 、规划目标和主要防治措施。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是省、市、区、行业和企业等的规划,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综合利用进行规划 。 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一般指城市、小区、道路和企业的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

14、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以上各类规划构成一个多层次结构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层次结构见图1一1。国家环境规划部门行业环境规划省,市,自治区环境规划地。市,环境规划省,市, 区部门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计划单列式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城市综合整治规划重点污染源治理规划(五)按性质划分 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分,有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1生态规划 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

15、虑经济因素,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既能促进和保证经济发展,又不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也称之为污染控制规划 ,是当前环境规划的重点。按 内容可分为工业 (行业、工业区)污染控制规划、农业污染控制规划和城市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 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

16、 自然保护规划虽然广泛,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和地貌景观等。我国幅员辽阔,不但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可更新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特殊价值的保护对象也比较多,迫切需要分类统筹加以规划,尽快制定全国自然保护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保护区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规划类型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研究。三、环境规划工作程序(一 )规划的编制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上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下达编制

17、规划的任务,提出主要要求、时间进度,下一级环境保护部门代表同级政府组织规划编制,编制工作计划和规划大纲。也可由政府下达编制规划的任务,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规划编制组。编制组一般分为: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二)规划的审报与审批1.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2.终级申报与审批(有修改的)3.环境规划文本1)指将规划过程所收集的背景资料调查信息规划编制过程的技术档案或记录进行整理而成的背景材料文本。2)环境规划文本:正式文本3)环境规划报审文本:正式文本的缩编。二、环境规划工作程序 1.1.规划的编制规划的编制(2)(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规

18、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 、环境规 划的 目标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既体现了环境规划的战略意图,也为环境管理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管理依据。 环境规划目标应体现环境规划的根本宗旨,即要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因此,环境规划目标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而要恰如其分,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环境规划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才能使环境规划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可能。 环境目标类型1.环境目标的层

19、次总目标、单项目标(某项)、环境指标(单一因子)2.环境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目标、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管理目标。2)从时间上:短期、中期、长期3)从空间上:国家、省、县市、经济区等。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运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由一系列环境指标构成。三

20、、环境规 划指标的类型 目前 ,环境规 划指标主要采用按其表征对象 、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I.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 、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图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 ,其 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 ,是 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

21、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系是将 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采用。 环境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人环境规划 中。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第四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 、环境评 价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

22、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它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评价以了解区域环境的特征、环境的调节能力和承载能力,并找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发生原因、地域分布 。 (一)环境调查-环境信息采集 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不仅在编制规划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要经常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以调查规划或采取应变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信息和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是贯穿于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采集方法:1、收集文献资料2、座谈会3、实地调查( 二)环境现状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23、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一般应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水体环境污染现状、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噪声污染现状和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图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区域相关的经济因素 主要是指与环境规划内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着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所以,在进行区域环境规划时,需要考虑这些相关的经济发展状况。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意识状况的分析。另外,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 、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 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

24、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 齐齐哈尔(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1污染源调查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作用,选出地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图 2.监测项目的确定 在主要污染物地球化学性质分类 的基础上,确定何类污染物为本区的监测项目 3监测网点的布局 根据工、农业和城市各物质要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条件,规划合理的监测网占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采集代表性样品,设计样品前处理方案测试,获得可靠数据: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

25、算,合理叠加,用作图方法显示评价区环境质量综合污染状况 日本遗留齐齐哈尔化学弹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7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 、环境预 测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

26、描述和分析。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1环境规划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个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所以这种环境预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且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展 目标)作为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 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通过环境评价探索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建立环境规划的预测或决策模型奠定基础 。 3。村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等有关资料都是环境预测的依据资料,例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型煤、煤气化、绿化和建污水处理厂等,都直接关系未来环境的状

27、况,这些数据资料都是环境预测所不可缺少的。(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是影响预测的重要因素 。 3突出重点 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不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境预测涉及面 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三)预测的类型 进行环境预测时,根据预测 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按预测 目的可

28、分为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导向型(理想型)预测和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四)预测的主要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规划期内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思想、环境意识等各种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 、消费倾向和对环境污染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查、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基础、经济规模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社会 发展预测重点是人 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部门产值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

29、境质量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环境污染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的预测;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的贮量、消耗量、地下水位等,城市绿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化趋势等;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农业耕地数量和质量,盐碱地的面积和分布,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分布;此外还包括区域内的森林、草

30、原、沙漠等的面积、分布以及区域内的物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的变化趋势。6、经济损失预测 (五)预测方法的选择 1 基本思路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其技术关键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规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目前,有关环境预测的技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 定性预测技术 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1、,在某种意义上跟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定量预测有时相当复杂,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只要能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一些有用信息,便可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预测工作。由于环境规划是要达到合理投资、使用与支配环境保护资金的目的,所以应尽可能使预测定量化。但这类技术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效。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2) 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以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础,对于定量分析环境演变 ,描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系比较有效。 (六)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对预测结果

32、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目的是找出主要环境间题及其主要原因,并由此规定环境规划的对象、任务和指标。预测的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规划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源供求矛盾,并对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说明。同时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作为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环境规划区功能的重要依据。 2. 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 明确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源 、污染地域或受污染的环境介质。明确大气、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指出其 与功能要求 的差距 ,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必要时,可定量给出污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等 ,以此加强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和说服力。 3. 环境风

33、险分析 环境风险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指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或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一旦发生会造成全球或区域性危害甚至灾难 。另一类是指偶然的或意外发生的事故对环境或人群安全和健康的危害。 第五节 环境功能区划 一 、环境功能 区划的含义与目的 (一)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二)环境功能区划的 目的 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为了合理布局,二是为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三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对于未建成区或新开发区、新兴城

34、市等来说,环境功能区划对其未来环境状态有决定性影响。图 齐齐哈尔市图二 、环境功能 区划的依据和 内容 (一)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 2依据 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依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或河流及其岸带、海域及其岸带等。图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 如新经济开发区、绿色食品基地、名贵花卉基地和绿地等。 图片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 、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和经济开发区等。(图) 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

35、 行政辖区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有时不仅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合理性,而且亦便 于管理。 6 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一般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 甘南镇卫星图依安镇卫星图(二)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侧控制点位。(图) 2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 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

36、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建华区中华西路(三)环境功能区划的类型 1按其范围可分为城市环境规划的功能区和区域 (省区)环境规划的功能区 2按其内容来分 (1)综合环境 区划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 、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2)部门环境功能区划 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噪声功能区划 。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

37、程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一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的中心,与确定目标一样都是工作重点。它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 2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1)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2)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3)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3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 (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2)分析预测的结果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 。 (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 向、重点、主要任

38、务和步骤。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运用各种方法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如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措施、调整生产布局措施、土地规划措施、城乡建设规划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 1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内涵 环境规划方案是指实现环境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力争投资少效果好。在制定环境规划 时,一般要作多个不同的规划方案,经过对比各方案,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满足环境 目标要求的几个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方案,供领导决策。方案优化是编制环境规划的重要步骤和内容。方案的对 比要具有鲜明的特点 ,比较的项 目不宜太多,要抓住起

39、关键作用的因素作比较。对比各方案的环境保护投资和三个效益的统一,达到投资少效果好的目的。 2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步骤 (1)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为实现预定环境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2)对所有拟定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分析。 (3)分析、比较和论证各种规划草案,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总体方案。 (4)预测评价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5)概算实施区域环境规划所需的投资总额,确定投资方向、重点、构成与期限以及评估投资效果等。 (三)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 1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

40、划方案、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方案、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2按规划性质可分为生态规划方案、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方案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 (一)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系统 1环境规划方案决策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一定时期的环境目标,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较,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的过程。 2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犹如一般的控制系统 ,评价决策系统也具有输人、处理 、输出 、调节及控制反馈的过程 ,其系统模式如图 3一1和图 3一2所示。 评价决策方法输入反馈调节输出图3-11.

41、技术经济评价2.决策技术输出(满意解)调节 (合理选择系统行为)反馈(是否达到要求)输入(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图3-2下面根据图 3一1对各部分进行分析: 输人:实际上是运用定量和定性得出的实现各规划指标所必须的各项信息。 处理模块:包括建立评价决策模型并利用电子计算机求解。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可采用不同的评价决策技术。各种评价决策模型、电脑和人构成了评价决策系统的处理模块。 控制反馈:对于处理结果,在获得承认以前应征求意见,以便使结果不断趋于真实。不满意则再次进行评价,直至取得满意结果。此即控制反馈过程。 调节:其作用是合理选择 系统自身的行为,即对评价决策方法的合理选用 。 输出:满意的结果

42、一向是作为评价决策 系统 的输 出。一方面,它为某一系统扩展提供了决策信息;另一方面它为更高层次的工作做准备。(二)环境规划方案决策步骤 1 目标制定阶段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现实存在的或潜在 的环境问题性质 、走向、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各方面加以研究,并进而根据社会经济水平提供的可能 ,提出环境决策所要达到的 目标 。 2,信息调查阶段 搜集决策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 。 3 方案设计阶段 分析与实现目标有关的各种因素,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考虑,拟定各 自所能达到目标的方案。 4 方案评估阶段 对制定出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 、比较 ,作出评估 。 5方案选定阶段 在

43、确保能实现环境决策 目标的前提下 ,选择一个现实社会经济技 术条件能接受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6反馈调查阶段 在出现所有可能的方案均不能为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所接受的情况时,环境目标加以修正或调整。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 一、环境规 划的实施 (一)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1环境规划纳人总体规划 2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3 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4实行环境保护 目标管理 (二)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1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 (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 在规划部门内部有各专项规划单位,因此环境规划应首先和这些专项规划相协调 。 (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 环境规划涉及到的部 门,包括

44、规划实施部门、政策法令制定部门及投资部门等等,要根据本部门的需要对规划提出调整意见。 (3)与区域周 围邻近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 环境规划的地域性决定了其在实施过程 中,必须对环境功能相近或不同的行政区划范围的规划内容进行协调。 (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与这个层次协调的目的在于和国家的规划相统一,以便使国家对该区域的资源分配、经济发展速度和环境质量 目标有统筹的安排。 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 (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国家标准委员会同有关部委合作负责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划标准以及名词解释的工作,使资源利用有章可循,使资源管理规范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或减少排放量,利于环境规划目标实

45、现: (2)统计报表制度 对污染物治理和生产废物的综合利用实行统计报表制度。表格和指标统一规定 ,这样为次年的规划提供了依据,并奠定了基础,也可使国家及时掌握资源和环境污染物治理的变动情况。 (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环境法规的实施,使协调发展 的体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为环境规划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 (1)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环境规划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来,给规划方法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了保证环境规划的有效实施,应采用综合集成技术把大规模系统优化理论应用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使环境规划更切合实际。 (2)生态工程工艺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方面的研究是制定和实施

46、环境协调发展规划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之一。 (三)实施环境规划应完成的功能 1完成综合机能 根据区域性环境规划,为综合地、系统地、有力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建立综合、合理的推行体制,同时也应考虑建立与市、省、国家有关机关协作的推行环境规划功能。 2完成诱导机能 区域性环境规划,作为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应进行广泛的宣传、指导并得到广大居民、企业家的参与与协助,努力贯彻实施环境规划的 目标和任务。 3完成科学的 、合理的机能 为迅速准确地掌握区域环境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要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 。 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 当规划区域实施个别开发项目时,为实现环境规划的内容,根

47、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利用内部调整的条件,从环境方面求得适当的控制。同时,根据大量确凿的事实,对其他的规划,从环境方面进行充分调整是极其重要的。 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为保证 区域环境质量,掌握各种实施政策执行状况及规划进展状况,必须确保各种实施政策的必要资金。但是为了推行更具体的、个别的实施政策,制定个别实施规划是必要的。 (四)实施环境规划的形式 1综合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是综合地、系统地完成了环境规划的实施政策,谋求实施政策相互间适 当的调整及有效的执行。 2指导方针型 指导方针型适用于环境实施政策的进行。在指导人们进行与环境有关活动的规划中,将实施政策调整为指导方针型。 公害防治规划型及

48、特定项目实施规划型 这类规划是防治公害的项目,也是区域最重要课题的项目及区域环境特定项目实施政策的规划。另外,这个规划抓住当前特定的课题中要解决的重点,是具有预见性的中长期规划。因而容易掌握规划实行中的情况,并不断对规划进行重新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管理 (一)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1动态追踪管理 在环境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在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动态追踪监控行为使规划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动态变化要求,并在区域发展的某些未曾预测到的环境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环境规划目标得到顺利实现。(图) 2动态追踪干扰因素作用管理 在环境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在各种干扰因素的

49、作用下 ,环境规划不仅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通过会诊、会鉴、检讨、纠错和置换等追踪控制行为,使其本身仍能保持其完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发挥环境规划功能与作用的同时,使环境规划本身不断得到更新、完善和发展。 讷河老莱镇3 环境追踪技术的可操作管理 在环境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规划实施准则及技术上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通过动态追踪监控过程 ,可及时掌握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对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可接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根据承受和控制力的动态变化特点,调控规划实施的追踪监控强度,进而调控、修编、校正已编成的环境规划方案,使规划方案得以实施。 4动态追踪的定量化管理 在环境规划实施管理过程

50、中,在规划的战略纲要与宏伟蓝图指导下,为便于环境规划实施追踪监控行为的顺利进行,要求规划对实施的指导应该落到实处。力求能够从量上予以确定,但这种量的规定性,不能全都是固定且惟一的,应有适当的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能适应不同环境功能区、不同时间和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 (二)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控制管理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全过程控制管理,是使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相结合,使规划目标及其变化方向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环境质量变化特点,符合人们的预期目标并沿正常的轨道运行。 1环境规划空间控制 环境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是 由一个集 中控制机构来执行 。在集 中控制基础上,建立相对独立的几个二级机构,对

51、环境规划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进行评估和决策 。2环境规划的时间控制 环境规划的时间控制是指环境规划信息反馈时间和反馈回路控制。 3时空偶合的全过程控制 这里针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空间和时间控制管理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通过信息反馈、资源共享等协调途径,化解时空控制管理的冲突,达到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控制管理。 (三)环境规划的组织管理 1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的组织机构 环境规划的实施管理主要依靠现已建立的环境管理组织 系统,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专 门的机构来负责规划 的组织实施。规划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的分解、执行、检查、考核、协调和调整。 2形成完善的环境规划管理手段 (1)环境

52、规划的行政管理 在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组织系统要按层次和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共同管理。 (2)环境规划的协调管理 协调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以及必不可少的思想协调工作,要依靠各级环委会进行组织协调,其总的目的是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环境规划 的制度管理 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8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构成以控制新污染源为主、兼顾老污染源治理的环境管理体系。8项制度围绕着一个中心,并用一根主线串

53、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中心就是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一根主线就是环境规划。因此,环境规划是 8项制度的先导和依据,而8项制度是环境规划的实施措施和手段。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程序尚未统一,但其编制的基本内容有许多相近之处。主要应该有:环境规划目标确定,制定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环境现状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详见图 3一3。规划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调查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社会,经济,能源,水资源发展利用预测环境规划区域预测环境预测技术方法确定原则,目标和类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目标初步可达分析指标结构,功能和效果分析指标类

54、型及选取区域基本依据环境规化功能区别功能区划类型专家支持系统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决策风险与时效分析国家,省管理政策环境规划方案审批投资估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动态追踪控制管理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可否通化市环境规划目标分析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常规(传统)因子环境质量得到基本改善,全面控制工业污染。改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提高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重点城镇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要求,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保持稳定,村庄环境

55、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为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1、水环境分析 水污染治理水平及水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趋势有所缓解。全市COD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10%,重金属、总氮(磷)等区域性总量控制因子排放总量比2010年有所减少。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强度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7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出

56、水水质实现12项指标全部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80%来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0%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类以上水质标准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重金属污染指标全面达到类松花江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类以上水质标准所占比例达到90%跨国界河流达功能区要求断面达90%以上,源头区水质稳定保持在类水体标准以内2、大气环境分析继续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深化烟尘污染防治,整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5%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90%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级标准的天数

57、超过300天,且环境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的比例达到100%3、土壤环境分析重点区域、典型类型污染土壤初步得到修复,初步建立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无害化、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单位面积农田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左右4、固体废物分析完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水平,固体废物利用、处理、处置设施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明显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30%,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负荷率达80%危险废物贮存量比2010年减少60%,年产生总量比

58、2010年减少1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5、生态和农村环境分析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启动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国家级自然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60%。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比例达到25%城镇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及日常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逐步完成水源区划工作,污染防治及日常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现象有所遏制。农村环境有所改善。6、环境监管能力分析初步形成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建成较为

59、完备的常规环境和辐射环境监测任务、监测技术和保障体系,做到市级测得准、县级测得出。基本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高。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通化市及各地方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监测、执法监察、宣传教育、环境信息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建成并完善通化市及各地方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和国控网络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并完善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污染负荷大于80%的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实现100%。污染负荷大于80%的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第三章到此结束,您可以:返回目录进入下一章跳转到上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