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334562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16185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2. 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背诵全文。 一、作家作品 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

2、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2.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

3、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另一类如咏荆轲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3.陶渊明今存诗歌 125 首,其中四言诗 9 首,五言诗116 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 12

4、篇,其中辞赋 3 篇,韵文 5 篇, 散文 4 篇, 篇数不多, 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 ,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 405 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惟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 “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 “来” 、 “兮”都是语助辞。 三、文章题旨 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

6、富有抒情意味。 四、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 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 1、2、1、2 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在第 2 段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 押 ui 韵, 韵脚有 “归”“悲”“追”“非” 。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

7、因。 “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 全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 “熹微” ,押 i/ui 韵,韵脚有“衣” “微” ,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 韵,韵脚有“奔” “门” “存” “樽” ,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押 an 韵,韵脚有“颜” “安” “关”“观” “还” “桓” ,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 实际抒情, 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8、 第三段用一韵, 押 ou 韵, 韵脚有 “游” “求” “忧” “畴”“舟” “丘” “流” “休” , 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 “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 “舟” “丘” “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 I 韵,韵脚有“之” “期” “耔” “诗” “疑”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

9、档!应读得“气中声硬” 。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五、关于辞 1.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

10、),吾将/上下(而)/求索。 2.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 “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六、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1. “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 , 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 ,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3

11、.“程氏妹丧于武昌” ,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 “性本爱丘山” ,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七、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1.叙事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2.的情感: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

12、何度过余生 八、深化理解 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 既然如此,何

13、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 何必不伸张心志, 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九、名句分析 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 2、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 用 “无心” 、 “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

14、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 3、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感慨。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 快然自足, 读之 “素怀洒落, 逸气流行” 。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 十、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

15、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 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 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十一、涉及到的几个典故 1.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 : “使于四方。 ”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2.眷然有归与之情: “归与” ,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 。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

16、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4.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 诗经陈风衡门 :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 、 “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5.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 6.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

17、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 韩诗外传 : “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 7.复驾言兮焉求: 驾言, 指处游,诗经 :“驾言出游” 。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十二、课后思考 1.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义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喻义何在。 点拨: “松菊犹存”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2.如何评价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1.“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

18、,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 “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 “忆矣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 “真我” ,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