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832768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如何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丞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 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与年龄教育相符等等。近年来,心理健康普遍发展。在欧美等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产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人们对传

2、统心理咨询感到不满之后, 力求改革、提高的产物。西方学者认为心理咨询只是提高治疗, 忽视了发展;只为少数产生了问题的学生服务, 却忽视了大多数“正常”的学生。 心理咨询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的发生之后去补救,却不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与欧美西方等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 我们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 因而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时, 我们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智、体、美、劳诸学科进行比较,学者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以上各学科有着部分重叠和相互交叉的关系,认为德、智、体、美、劳诸教育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各育都可被视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

3、础;另一方面,对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安排心理辅导活动等内容, 又都是其他各育无法取代的。 而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容易混淆, 在这一点上, 也可看出我们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出。因此, 对西方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根据我国国情与教育实践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近年来,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 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 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 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 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 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 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 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 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

5、、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 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 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 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

6、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治疗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

7、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本质上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 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 但是, 如前所说,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

8、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 稍不如意就发脾气, 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 报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 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有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 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 事实上,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

9、以及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 可以有效的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 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 并将之很快上升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 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只是他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 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 更多地给这位学生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

10、的好孩子。相反, 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 这位学生很容易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 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 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 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 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 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的心理需要; 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 而是从一种人性的角度起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 “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 理

11、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近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 处理好日常表现出的心

12、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 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 这时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 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 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 父母的责骂、老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 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 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 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

13、机会给他, 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 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同学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 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白出关于偷钱的问题, 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的影响, 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 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 所以,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2、重视心灵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时代越发展,人们就越疑惑,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现在的孩

14、子怎么了?盲目反抗, 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的攻击性,小皇帝脾气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 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诱导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我们对孩子的关怀太少了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 以至于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驾御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兴奋时机。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 他们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 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 如果我们加以把握, 往往可以由孩子的兴奋点来

15、激起他们很强的向上的驱动力, 或能使某些比较消沉的孩子一时有不兴奋为转机, 从此改变自己, 发生很大的变化。激情时机。 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 他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验与反映是多方面的, 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 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情感又是驱动孩子努力进去的必要条件,能够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当他们的各种情感表现出来时, 正是他们对某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最积极的时候。他们的各种表情都是有情而发,抓住他们“有感”的时候,正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时机。求异时机。孩子的思想活动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一致的, 他们喜欢

16、求新求异,也容易产生逆反倾向,这种求异与逆反倾向,无论处于什么原因,都是他们思考判断的结果。 从思想的活跃性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此也是一种有利我们教育的时机。殊遇时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遇到一些特别的矛盾, 经历一些特殊的遭遇。学生生活并不那么复杂特殊的遭遇或境况并不多见, 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特殊的严峻情况, 思想上的震动就会相当大。 我们在这时机要对学生特别的关怀和理解,同时利用这种时机,教育孩子正视各种矛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疑俱时机。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产生惧怕心理, 特别是犯了错误,会使他们疑虑重重, 思想上产生很大的压力。

17、 这种思想矛盾和压力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孩子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 却会感到相当的沉重,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荣辱时机。荣辱也是一种情感的反映, 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感反映。 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批评、处分、羞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况,甚至会觉得难以抬头,形成较大思想压力。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小事, 而丢掉教育孩子的时机。我曾经在一本教育杂志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教师连续三年教的是毕业班, 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后进生。 三年中,他的每一次生日都不请亲戚朋友, 却邀请班中的教育对象共度,或联欢或野餐,使他们觉得老师的确视他们为

18、好友,亲近感由然而生。在平时,这位教师与这些后进生很接近, 还鼓励他们到家做客, 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招待,甚至与他们玩上一会。当他有事甚至有些个人的事时, 也特意与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能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 建立了特别的感情纽带。 当一次学生传闻这位老师要调到县城工作,竟挂出了“老师,您别走”的标语。他们说“您若走,我们跪着求您!”过去曾经打架而名列全校最差的一位学生居然流着泪问: “老师,您不管我了?”这种特殊情感使这位老师的工作十分成功,好几位后进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见, 我们无论多

19、忙也应该与孩子多活动, 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情感, 互相信任。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才能够影响孩子,成功的教育才能启动。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 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 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 因

20、此,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 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 同时会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为此,我们

21、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办不到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我们要多跟这些孩子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 要帮助其发现固有的而又没有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慢慢地,使其对自己产生自信, 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 还有的孩子一直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 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们就要巧妙地通过种种手段创设环境, 让他们投身其中,并期待他们上场试一试,一旦他们尝到了参与的甘甜, 他们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

22、个别孩子还会爆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对于孩子来说,有事让他们做,他们是很乐意的。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蕴涵、 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 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主动意识,提高参与质量, 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 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

23、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的人, 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可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 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 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 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 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