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321653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生 发热(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 述病因和发生机制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时主要功能和代谢改变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讲述内容Normal body temperature (BT)Body Temperature is kept constant in a very small range. The average normal BT is 37 C, core BT is maintained within a range of 36.2-37.8 C. The temperature varies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ime of day.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自

2、主神经性体温调节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调定点学说ThermoregulationThermoregulatory center: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ThermostatSet point hypothesis调定点(Set point, SP)是指体温调节的参考信号 。 SP is constant, but sometimes shifts.POAHT37T37体温正常体温正常散热散热产热产热产热产热散热散热调定点调定点37The elevation of BTQuestion ?病

3、理性病理性 生理性生理性发发 热热概念:概念: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度),称为(度),称为 feverfeverfeverfever 。过过 热热 ( (hyperthermia)hyperthermia) 概念概念:由于体温失控或调节由于体温失控或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散热障碍: 产热器官功能异常:产热器官功能异常:调节性调节性被动性被动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有有 (低于低于41 C)无无 (通常超过通常超过42 C)

4、热限热限有效有效无效无效中枢解热中枢解热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调定点正常调定点正常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常产热器官功能异常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有有无无致热原致热原发热发热过热过热发热与与过热的比的比较 患者男性,患者男性,1717岁,近两天发热、头痛,岁,近两天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来院就诊。门诊以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来院就诊。门诊以“ “发热待查发热待查” ”收入院。收入院。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T 39.4T 39.4T 39.4T 39.4,P 100P 100P 100P 100次次/ /分,分,R 20R 20R 20R 20次次/ /分,分,

5、BP 100/70mmHgBP 100/70mmHgBP 100/70mmHgBP 100/7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稍粗糙,但未闻及音稍粗糙,但未闻及啰啰啰啰音,心率齐,腹软,音,心率齐,腹软,肝脾未触及。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WBC 19.310WBC 19.310WBC 19.310WBC 19.3109 99 9/L/L/L/L,中性粒,中性粒细胞细胞83%83%83%83%。大便黄色糊状,未发现蛔虫卵。大便黄色糊状,未发现蛔虫卵。尿量减少,其他正常。胸透无发现异常。尿量减少,其他正常。胸透无发现异常。 入院后抗生素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出入院后

6、抗生素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寒、发抖、烦躁不安,测体温现畏寒、发抖、烦躁不安,测体温 41.941.9,心率心率120120次次/min/min ,呼吸,呼吸 2020次次/min/min,浅快。,浅快。 立即停止输液,肌注异丙嗪立即停止输液,肌注异丙嗪 1 1 支,并支,并用乙醇擦浴,头部置冰袋。次日,体温渐降,用乙醇擦浴,头部置冰袋。次日,体温渐降,患者精神萎靡,出汗较多,继续输液及抗感患者精神萎靡,出汗较多,继续输液及抗感染治疗。染治疗。 3 3 天后体温降至天后体温降至 3737,除感乏力,除感乏力外,无自觉不适。住院外,无自觉不适。住院 6 6天后痊愈出院。天后痊愈出院。 案例案例

7、6-16-1思考题思考题1 1入院时的发热是怎样引起的?入院时的发热是怎样引起的? 2 2输输液液过过程程中中出出现现畏畏寒寒、发发抖抖、体体温温升升高高()等属于何种反应?为什么?)等属于何种反应?为什么? 3 3该该患患者者的的一一系系列列临临床床表表现现,如如头头疼疼,烦烦躁躁不不安安,食食欲欲减减退退,出出汗汗较较多多,脉脉搏搏、呼呼吸吸、心心率率等改变是否与发热有关?等改变是否与发热有关? 4 4为什么对病人采用乙醇擦浴,头部置冰袋?为什么对病人采用乙醇擦浴,头部置冰袋? 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产产EPEP细胞细胞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发热中枢介质发热中枢介质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发热发热

8、一一. . 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 凡是能够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凡是能够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pyrogenic activatorpyrogenic activatorpyrogenic activator (一)(一)微生物微生物1.1. 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内毒素(ET)(ET)(ET)(ET),脂多糖,脂多糖(LPS)(LPS)(LPS)(LPS)2.2. 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如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如链球菌如链球菌 肺炎球菌、葡

9、萄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 ET) ET) 活性成分:脂多糖(活性成分:脂多糖(LPSLPS) 特点:特点:耐热(耐热(160160C干热干热2 2h h) 血液制品和血液制品和输液液过程中的主要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染物 有耐受性有耐受性 分子量较大(分子量较大(1-21-2百万)百万)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4.4.螺旋体、真菌、疟原虫螺旋体、真菌、疟原虫流感病毒SARSSARS麻疹病毒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3.3. 病毒病毒流感病毒 SARS病毒 麻疹病毒(

10、二)(二)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四)类固醇(四)类固醇(三)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三)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手术后吸收热就是指无菌手术后38度以内的轻度发热。主要是无菌性炎性渗出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案例分析感染性发热,引起患者入院时发热激感染性发热,引起患者入院时发热激活物很可能是致病微生物的活物很可能是致病微生物的菌体颗粒菌体颗粒、释放的释放的毒素毒素或或代谢物代谢物等。第二天输液等。第二天输液时的反应可能是由于污染了时的反应可能是由于污染了内毒素内毒素所所致的发

11、热反应致的发热反应二二. . 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 由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由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放的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EPEPEPEP又称为:致热性细胞因子 (pyrogenic cytokine)二、内生致二、内生致热原原(一) 主要内生致热原种类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小剂量呈单峰热,大剂量呈双峰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12、 )TNFIL-1IL-6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其他其他IL-2 、MIP-1、CNTF、IL-8、内皮素、内皮素内生致内生致热原原(二二) 产内生致内生致热原原细胞的活化方式胞的活化方式产内生致内生致热原原细胞的种胞的种类单核巨噬核巨噬细胞胞内皮内皮细胞胞淋巴淋巴细胞、胞、星形胶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胞、小胶质细胞胞肿瘤瘤细胞胞 (三)(三)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NF-KBEP三三. . 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一)(一)下丘脑终板血管器下丘脑终板血管器OVLTOVLTOVLTOVLT(二)(二)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三)(三)迷走神经

13、传入纤维迷走神经传入纤维视神经交叉视神经交叉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视上隐窝视上隐窝OVLT区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EP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POAH神经元神经元POAH神经元神经元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无论无论EPEP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提示提示EPEP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发热。发热。EP调定点上移中枢调节介质重置体温调定点体温调节中枢 1.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2.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 (MAN)腹中膈 (VSA)弓状核 (ARC)四四. EP. EP引

14、起引起“调定点调定点”上移的机制上移的机制四四. EP. EP引起引起“调定点调定点”上移的机制上移的机制(一)(一)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PGEPGEPGEPGE2 22 2cAMPcAMPcAMPcAMPNaNaNaNa/Ca/Ca/Ca/Ca2 22 2CRHCRHCRHCRHNONONONO如何证明如何证明PGEPGE22、cAMPcAMP是正调节介质?是正调节介质? PGE2主要依主要依据据nPGE2注入脑室注入脑室nPGE2合成抑制剂合成抑制剂但仍有许多资料不支持这一说法但仍有许多资料不支持这一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n发热时血浆或脑脊发热时血浆或脑脊 液(液(CSF)中

15、中 PGE 水平水平n体外实验体外实验:ET和和EP 能刺激下丘脑释放能刺激下丘脑释放 PGE2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 cAMPnDb- cAMP + -n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激活剂激活剂(尼克酸尼克酸)n发热期间发热期间,CSF中的中的cAMP明显明显 而过热时而过热时, CSF中的中的cAMP物明显改变物明显改变nET和和EP双相热期间双相热期间,CSF中的中的cAMP与体温与体温 同步呈双相变化同步呈双相变化,下丘脑下丘脑cAMP也在两个高也在两个高峰峰 期明显期明显国内学者国内学者认为认为cAMP是是主要中枢主要中枢发热介质发热介质! Na+/Ca2+比比值nNa+ /EG

16、TA(降钙剂)降钙剂) Ca2+研究认为研究认为: EPNa+/Ca2+比值比值 cAMP 调定点上移可能是引起发热的重要调定点上移可能是引起发热的重要途径途径 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CRH)CRH)IL-1,IL-6IL-1,IL-6刺激下丘脑释放刺激下丘脑释放CRHCRH,中枢注入中枢注入CRHCRH引起动物体温升高引起动物体温升高CRHCRH抗体或抗体或CRHCRH受体拮抗剂,抑制受体拮抗剂,抑制IL-1, IL-1, IL-6IL-6等致热性等致热性主要依主要依据据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 NO通过作用于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

17、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导致产热增加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放机制机制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 热限:体温随致热原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一定水平时,被限制于某一高度,再增加致热原剂量,发热反应也不再增强,这种现象称为热限 AVPAVPAVPAVP-MSH-MSH-MSH-MSHannexinAannexinAannexinAannexinA1 11 1(二)(二)负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1. 1. 激活物的作用激活物的作用发热激活物产内生致热原细胞EP迷走神经血脑屏障

18、OVLTPGE、cAMPNa+/Ca2+CRH、NOAVP-MSHLipocortin-1冷敏神经元兴奋热敏神经元抑制调定点上移2. 2. 中枢调定点上移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POAHPOAHPOAHPOAH3. 3. 发热效应阶段发热效应阶段运动神经交感神经骨骼肌活动血管收缩产热散热发热发热激活物产内生致热原细胞EP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血脑屏障血脑屏障OVLTPGE、cAMPNa+/Ca2+CRH、NOAVP-MSHLipocortin-1冷敏神经元兴奋冷敏神经元兴奋热敏神经元抑制热敏神经元抑制调定点上移运动神经交感神经骨骼肌活动血管收缩产热散热发热体温调节中枢一一. . 体温上

19、升期体温上升期(寒战期)(寒战期)1.1. 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发冷、恶寒发冷、恶寒“ “鸡皮鸡皮” ”,皮肤苍白,皮肤苍白寒战寒战2.2.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体温体温调定点调定点产热产热散热散热体温体温二二. . 高温持续期高温持续期(高峰期)(高峰期)1.1. 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体温体温调定点调定点2.2.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产热产热散热散热体温体温 三三. .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退热期)(退热期)1.1. 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皮肤潮红、出汗皮肤潮红、出汗体温体温调定点调定

20、点2.2.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产热产热散热散热体温体温 39C)(39C),肌肉,肌肉酸痛酸痛感明显增强,伴感明显增强,伴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高热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高热、咳嗽、流涕咳嗽、流涕、肌痛等,多、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死亡。 病病 毒毒H1N1H1N1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潜伏期潜伏期新型新型HINIHINI病毒可能在人体潜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伏7 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天后才表现出病症。流感的潜伏期为流感的潜伏

21、期为1-41-4天,平均天,平均为为2 2天。天。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6.77%6.77%可以致死,但死亡率较低。可以致死,但死亡率较低。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发热咳嗽流涕) )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注意个人卫生,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避

22、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发热,咳嗽,流涕等) ),应立即就医,应立即就医( (就就医时应戴口罩医时应戴口罩) ),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Case study病史:病史:患儿,男,患儿,男,3 3岁,岁,1 1天前出现发热,体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温39, 39, 咳嗽,无痰,无呼吸困难。于入咳嗽,无痰,无呼吸困难。于入院前开始抽搐,两眼向上凝视,四肢抖动,院前开始抽搐,两

23、眼向上凝视,四肢抖动,持续持续1 1分钟后自行缓解。分钟后自行缓解。体检:体检:神志清楚,体温神志清楚,体温3939,心率,心率100100次次/ /分,分,呼吸呼吸3030次次/ /分。咽部充血、双扁桃腺分。咽部充血、双扁桃腺II肿大。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水泡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水泡音。 化验:化验:WBCWBC:13.31013.3109 9 /L /L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6%16%、中、中性粒细胞性粒细胞 83%83%。问题:问题:该病人体温为什么升高,其机制是什么?该病人体温为什么升高,其机制是什么?该病人为什么出现惊厥?该病人为什么出现惊厥?对该病人应怎样处理和护理?对该病人

24、应怎样处理和护理? 高热惊厥为高热惊厥为6 6个月个月3 3岁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岁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发全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发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 保持保持安静安静,侧卧位侧卧位,防防止呕吐物止呕吐物误吸、吸氧误吸、吸氧、用、用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防止舌咬伤、物理降温,重者药物降温、抗惊厥物理降温,重者药物降温、抗惊厥:首选首选地西地西泮泮( (安定安定0.3mg/(kg0.3mg/(kg次次),),口服或静脉注射。亦口服或静脉注射。亦可用可用5%5%水合氯醛水合氯醛1mL/kg,1mL/kg,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苯巴比妥苯巴比妥, ,预预防惊厥时防惊厥时,2,23mg/(kg3mg/(kg次次),),口服口服; ;止抽时止抽时,5-,5-7mg/(kg7mg/(kg次次),),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