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8319894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课件 苏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一)渔家傲1.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3.3.熟读并背诵课文。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

2、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请对词的上阕进行简要的赏析。请对词的上阕进行简要的赏析。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

3、迥然不同,别具特色。“异”字统领全词。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 2.谈谈你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的理解。 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3.“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说明。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

4、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渔渔家家傲傲秋秋思思 上阕写景上阕写景雁去边声孤城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长烟落日渲染荒凉渲染荒凉萧瑟气氛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下阕抒情异异家万里家万里归无计归无计羌管悠羌管悠霜满地霜满地燕然未勒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抒发思乡报国之情国之情泪泪借景借景抒情抒情苍凉悲壮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沉郁雄浑 (二)(二)天净沙 秋思“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元代的新诗体“元曲元曲”剧曲(杂剧)剧曲(杂剧)散曲散曲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小令

5、:只有一支曲子 我国诗歌的发展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体式, ,如如唐诗唐诗、宋词宋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形式, ,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杂剧和和散曲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小令和和套数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叶儿”, ,每首能独立每首能独立,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 ,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叫叫曲牌曲牌, ,表示

6、不同的表示不同的谱式谱式, ,规规定着不同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牌表示曲调曲调, ,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 ,即一首小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令一个曲牌, ,但也有例外的。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属属于散曲中的小令。于散曲中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划分节奏划分节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

7、匹疲惫的瘦马驮着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漂泊在天涯。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马致远马致远枯藤枯藤/老树老树/昏鸦,昏鸦,小桥小桥/流水流水/人家,人家,古道古道/西风西风/瘦马。瘦马。夕阳夕阳/西下,西下,断肠人断肠人/在在/天涯。天涯。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

8、择了“枯藤枯藤”“老树老树”“昏鸦昏鸦”这三个各自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渲染,突出它们的,突出它们的“枯枯”“老老”和和“昏昏”,烘托烘托出一个完整的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萧瑟荒凉的意境。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幽远恬静的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屋外。这是伏笔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起到强烈的反衬反衬

9、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与前二句相呼相呼应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

10、,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愈加孤独,思乡之情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就是自己的家啊! !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

11、怪要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悲痛欲断肠了。了。1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3 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抒情的语、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抒情的语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有什么作用?学习思考学习思考侧面:侧面: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

12、瘦马夕阳西下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正面正面: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简约与深细细相依细相依静景与动景静景与动景景相映景相映景色与情思景色与情思思相融思相融写作手法写作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