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316455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人教版专题检测卷(六)(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分,共共50分)分)1.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据报道某地的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据报道某地的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于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于1 1)。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男性含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活力大于含染色体的精子的活力大于含X染色体的精子染色体的精子 B.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进行非法性别鉴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进行非法性别鉴 定,并对女性胎儿进行流产定,并对女性胎儿进行流产 C.饮食等因素的影响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D.以上解

2、释均不正确以上解释均不正确 解析解析 按照遗传学原理,正常情况下,较大人群中男按照遗传学原理,正常情况下,较大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应接近女性别比例应接近1 1。该地的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该地的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专题检测卷(六)专题检测卷(六) 于于1 1,说明男性出生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说明男性出生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实行非法性别鉴是当地居民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实行非法性别鉴定与流产。定与流产。 答案答案 B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的关系,则物种A与与物种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

3、是() A.信息只能由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传递给A C.A与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物种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答案 C 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为研

4、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列条件进行了A、B、C和和D共共4组实验。用组实验。用1 000 mL锥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据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实验组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培养液

5、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A.D、B、C、AB.B、A、D、CC.A、B、C、DD.C、A、D、B解析解析 表格中数据表明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两个,表格中数据表明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两个,即营养物质和氧气。在容积一定的环境中培养酵母菌,即营养物质和氧气。在容积一定的环境中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限制了酵母菌的营养物质限制了酵母菌的K值;同时酵母菌是兼性厌值;同时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快速繁殖,因此氧气氧型菌,在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快速繁殖,因此氧气含量也限制了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曲线含量也限制了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曲线所示应为营所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

6、菌数量变化,对应养丰富、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B组;曲线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所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母菌数量变化,对应A组;曲线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D组;曲线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变化,对应C组。组。答案答案 B4.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施,

7、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问题。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某草原放牧量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某草原放牧量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 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 B.最合适的放牧量是最合适的放牧量是K/2(K是草原的最大载畜量)是草原的最大载畜量) C.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草原资源,应尽可能多地放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草原资源,应尽可能多地放 养牛羊养牛羊 D.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 解析解析 环境条件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所以草原的最环境条件是处于

8、动态变化中的,所以草原的最大载畜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最适放牧量是最大载畜大载畜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最适放牧量是最大载畜量的量的1/2,所以最适放牧量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所以最适放牧量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不应过度放牧。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不应过度放牧。 C5.(09济南济南4月)下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新环境后,月)下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年时经调查该动物种群量为查该动物种群量为100只,估算该动物在此环境中只,估算该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值)约为() A.100

9、只只B.200只只C.300只只D.400只只 解析解析 题图是种数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题图是种数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10年时为该种群年时为该种群“S”型曲线的型曲线的K/2点,故该动物在点,故该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1002=200。B6.(09广州广州3月)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月)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数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能反映种数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 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

10、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 为调控之下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 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析 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人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生物的容纳量将会增加。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生物的容纳量将会增加。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都置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都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11、法都是用来调于人为调控之下。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度的方法。D7.(09深圳深圳3月)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月)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的是(多选)()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优势取代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 演替现象演替现象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 的抵抗力的

12、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 境的影响境的影响 解析解析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草本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总朝着复杂性强、光能利用能力高的方向演替。群落总朝着复杂性强、光能利用能力高的方向演替。AB8.(09苏州苏州3月)为探究

1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月)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下图。,如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 因素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

14、不同,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组的营养初始供给 最少最少解析解析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b组的发酵进行的最组的发酵进行的最快,所以快,所以b组的温度最适宜。由三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组的温度最适宜。由三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知:该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化曲线可知:该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因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的外界因素。因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的容纳量不同,环境的容纳量不同,b组

15、的环境容纳量最大。因能量影响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因能量影响微生物的繁殖,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其供能情微生物的繁殖,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其供能情况有关,况有关,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自然个体数量最少。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自然个体数量最少。 答案答案 B9.(09广东卷)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广东卷)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

16、最大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解析 据图示知,该食物网有据图示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蓝鲸是地球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属于国家二养级;蓝鲸是地球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渡捕杀。级保护动物,严禁过渡捕杀。答案答案 C10.(09深圳深圳3月)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月)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多选) ( )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B.抗

17、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 会产生抗体会产生抗体 C.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 出生率下降出生率下降D.使用使用DDT杀虫剂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杀虫剂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 高的其他动物高的其他动物解析解析 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抗虫棉虽然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通过自然选侵。抗虫棉虽然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通过自然选择,棉铃虫也会出现明显的抗性。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择,棉铃虫也会出现

18、明显的抗性。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可造成性比失常而导致害虫出生率信息诱杀雄性个体,可造成性比失常而导致害虫出生率下降,下降,DDT杀虫剂不易从动物体内排出,会通过食物链杀虫剂不易从动物体内排出,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富集。答案答案 BC11.(09潍坊潍坊3月)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月)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19、生态系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统的稳定 解析解析 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 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 递,信息不但可以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递,信息不但可以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 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为统一的整体,而且具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为统一的整体,而且具 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

20、与 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答案答案 B12.(09盐城盐城4月)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月)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

21、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 我调节能力我调节能力解析解析 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甲乙。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态系统趋于稳

22、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结果。 答案答案 A13.(09南通南通4月)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月)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 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种群 甲甲 乙乙 丙丙 丁丁 戊戊 能量能量/107 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下图中下图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B.C.D.解析解析 结合表中能量的数值及能级传递效率结合表中能量的数值及能级传递效率(10%20%),可以

23、发现:戊为生产者,乙与丙是),可以发现:戊为生产者,乙与丙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由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由此可以判断出图此可以判断出图和图和图是错误的。根据各生物的营是错误的。根据各生物的营养关系可用能量金字塔养关系可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乙与丙是竞争关系,来表示;乙与丙是竞争关系,可用可用表示二者的数量变化。表示二者的数量变化。 答案答案 A14.(09广州广州4月)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和环境关系的叙月)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和环境关系的叙 述,正确的是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

24、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 问题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允许的种群数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是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是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因

25、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 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得到解决的。D15.(09汕头汕头5月)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月)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的是() 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果

26、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果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 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经过选择作用,增强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经过选择作用,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了害虫的抗药性 A.B. C.D.解析解析 害虫防治常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害虫防治常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如本题中的如本题中的都属于生物防治。推广抗虫棉时,常都属于生物防治。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目的是降低害虫抗性增强的速度。与普通棉间行栽种,目的是降低害虫抗性增强

27、的速度。化学防治有以下缺点:污染环境、杀死害虫的天敌化学防治有以下缺点:污染环境、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了食物链结构)、对害虫进行选择,提高了害(破坏了食物链结构)、对害虫进行选择,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等,所以化学防治不是农业生产上提倡的虫的抗药性等,所以化学防治不是农业生产上提倡的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答案答案 D16.(09黄山一模)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黄山一模)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就越大,原因是()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

28、的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其他生物代替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B.C.D.解析解析 无论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如何,能量流经各营养无论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如何,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都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处于级时,都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就越多,能量就可通过不同的食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就越多,能量就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就物链传递到顶级,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

29、物代替,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和功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答案 B17.(09盐城盐城4月)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月)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有学者的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A.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遗传变异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

30、遗传变异 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C.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D.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解析解析 遗传变异是一切生物的特性。由题意分析,野遗传变异是一切生物的特性。由题意分析,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不是物种多样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不是物种多样性;野生品种水稻存在抵抗该病毒的基因,不是野性;野生品种水稻存在抵抗该病毒的基因,不是野生品种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而是病毒对生品种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而是病毒对野生品种水稻进

31、行了选择。野生品种水稻进行了选择。D18.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是为了保护( () ) A.物种物种B.种群种群 C.群落群落D.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解析解析 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

32、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D19.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酸雨酸雨”、“臭臭氧层破坏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大危机都与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B.“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 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 C.CO2增多一方面导

33、致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另一方面在一一 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 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 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温 室效应室效应”解析解析 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酸雨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酸雨 主主要是硫氧化物增多造成的,要是硫氧化物增多造成的,“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主要是由于臭氧的大量减少所致,所以三大危机都与于臭氧的大量减少所致,所以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存在形式有关。答案答

34、案 B20.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 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 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个, 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和乙之间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与丙可能从图中可以看出

35、,甲、戊都是生产者。与丙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以从乙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辛在食物网中占有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个营养级。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答案答案 D二、非选择题(第二、非选择题(第21、22、23题各题各12分,第分,第24题题14分)分)21.(09深圳深圳3月)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月)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

36、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主要是通过 (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

37、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虫鸟与害虫) (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呈 (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点) 。解析解析 (1)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通过负)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如血糖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如血糖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生分泌调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不同营养级之

38、间的生物数量调节等。(物数量调节等。(2)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是)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调节过程。一种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调节过程。答案答案 (1)负)负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2)正控制含)正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减量使用22.(09深圳深圳3月)深圳福田红树林是湿地自然保护区,月)深圳福田红树林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它由滩涂、红树林、围基

39、鱼塘等部分组成。某中学它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某中学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调研中的有关问题。活动,请回答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应采)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取的调查方法是 , 原因是原因是 。 (2)调查发现大量某种昆虫附着在同一棵植物树干)调查发现大量某种昆虫附着在同一棵植物树干上,这是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上,这是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 分布。红树林分布。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

40、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3)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下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循环图解(如下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C代表代表 ;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中共包;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中共包含了含了 个营养级,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个营养级,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动物处在 (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同学(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鹭增重0.1 kg,至少需要

41、生产者,至少需要生产者 kg。(4)红树林具有明显的净化污水的功能,从生物多)红树林具有明显的净化污水的功能,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看,这是属于样性价值的角度看,这是属于 价值,红树价值,红树林对污水的净化是通过林对污水的净化是通过 、 、和生物吸收等过程来完成的。和生物吸收等过程来完成的。解析解析 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中生物对资源充分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中生物对资源充分利用。在碳循环图解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均有指向利用。在碳循环图解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均有指向分解者的箭头,而分解者只有一个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分解者的箭头,而分解者只有一个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无机环境与生产者之间有双向箭头

42、。图示中的最头。无机环境与生产者之间有双向箭头。图示中的最高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当能量传递效率为高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当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时,黑脸琵鹭增重黑脸琵鹭增重0.1 kg 需要生产者最少为需要生产者最少为0.1 kg53=12.5 kg。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红树林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值。红树林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吸收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学分解、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吸收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 答案答案 (1)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3、许许多海滩沙土中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宜多海滩沙土中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集群)集群 显著提高了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显著提高了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源的能力(3)分解者)分解者 4 F 12.5(4)间接作用)间接作用 物理沉降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微生物分解23.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 (1)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第 营养级的能量。但我国许多草原存在

44、着营养级的能量。但我国许多草原存在着超载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超载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 的减少,长的减少,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导致期发展下去最终导致 。(2)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意义在于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意义在于 。(3)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为。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

45、灭鼠运动。在调查鼠群密度时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运动。在调查鼠群密度时应采取何种方法?应采取何种方法? 。采取该方法时应。采取该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哪些问题? 。当鼠类全部被消灭后,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当鼠类全部被消灭后,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解析解析 人们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人们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肉、奶、皮毛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过的牲畜的肉、奶、皮毛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过度放牧会使牧草大量减少,进而引起草原生态系统的度放牧会使牧草大量减少,进而引起草原生态系统的崩溃。牧草与其他生物间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调节崩溃。牧草与其他生物间进行信息

46、交流,有利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牧草是第一营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牧草是第一营养级,牧畜、昆虫和鼠属于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养级,牧畜、昆虫和鼠属于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对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标志重捕法,但要注对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标志重捕法,但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太醒目、标记物对鼠无伤害、标记物要意标记物不能太醒目、标记物对鼠无伤害、标记物要牢固等问题,以免影响调查结果;当鼠全部被消灭后,牢固等问题,以免影响调查结果;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所获取的能量只能来自食虫鸟。鹰

47、所获取的能量只能来自食虫鸟。 答案答案 (1)二)二 牧草牧草 草原生态系统崩溃草原生态系统崩溃(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E1+E2+E3)/E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标记物不能太标记物不能太 醒目、标记物对鼠无伤害、标记物要牢固醒目、标记物对鼠无伤害、标记物要牢固 E2/2524.(09河源河源3月)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月)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多样性产生灾难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

48、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单位:株/m2)。)。 年份年份植物植物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10.0 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调查的)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是 ,请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通过调查分析

49、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个体为24%;aa个体为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个体为为48%,aa个体为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率 。(填增大、减小、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还应进行 的调查。的调查。(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

50、了数量不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号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荚果数/植株数植株数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对表中数据分

51、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解析 (1)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物种入侵时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很快,呈“J”型曲线。(型曲线。(2)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分

52、析题表信息,还可以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分析题表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发现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 答案答案 (1)C 如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如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2)不变)不变 (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4)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就少 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数减少)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