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31032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案例分析20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 教学目标1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2 2、 在动手操作,白主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3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合理性。(二)1 1、导入(1 1)想象与验证:用图钉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一张纸上,一 端系住铅笔尖拉紧,用铅笔在纸上绕一周。想象一下将是怎 样的图形?(试一试,俩人合作,看一看结果怎样?与想象的一样吗?)问:圆与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曲线 围成)(2 2)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演示在平面上“滚动”过程, 想一想为什么汽车车轮选择圆形?圆又有什么特征呢?

2、2 2、探究圆的特征(1 1)以前我们用折、量、剪等方法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等 平面图形,今天也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圆形。(学生动手操作:取出纸片折 描 找) 对折 r 打开 r 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r 描出折痕,找一找折痕与 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先由学生独立做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教学过程(2 2)汇报探究结果 展示:有折痕的圆形纸片,并用红笔描出几条相交的折 痕。 引导观察、发现:几条折痕的交点 折痕等(学生能说出 相应的名称:圆心半径直径等) 整理、归纳:交点取名叫圆心,通常用字母 O O 表示;折 痕取名叫直径,通常用字母d d表示;折痕的一半取名叫半径, 通常用字母r r

3、表示。问:怎样判断圆内的线段是直径或者是半径?它们之间有 什么关系?问:圆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怎样?你是怎样知道呢?有 几条直径你知道吗?它们的长度怎样?同圆或者等圆里,直 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d = 2 rd = 2 r 或者 r = d / 2r = d / 2 )(3 3)口算练习(表格出示)r 2.5r 2.5 厘米 8 8 分米 2525 厘米 d 12d 12 分米 0.80.8米(4 4)小结: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你能从身边常见的物体上找到“圆”吗?根据“圆心 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出圆?试一 试。(5)(5)画圆材料及工具:系有细

4、线的图钉、铅笔、尺子、圆规等。画圆:(小组合作,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展示:(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边讲边演示)描:用圆形物体盖在纸上,用笔描下它的轮廓,留下的图形。 绕线的图钉:与上课开始时相同。两枝铅笔:确定一定的角度并固定,一枝固定,一枝在纸上 画。圆规:一脚定点,另一脚(带笔的一脚)旋转一周。3 3、按要求画圆:用圆规分别画半径为 2 2 厘米和直径为 6 6 厘 米的圆。(展示学生画的圆,小结:圆的大小,圆的位置各由什么决定?)4 4、练习(1)(1) 在空旷的场地有人表演节目时,观看的人群白然地围成一个圆圈,你能说一说是为什么吗?(2)(2)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汽车车轮采用圆形、 并且还把

5、车轴装 在圆心的位置?(3)(3) 实践活动:找一找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事例,并动手量一量你身边圆形物体的直径,想一想怎样量比较准确?二、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分析 1 1、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应“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 创造”。这一理念许多教师能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又不 白觉地被忽视或觉得操作有难度被放弃。而 圆的认识这 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2 2、从教学目标来看:(目标 1 1 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 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目标 2 2 在开放式画圆的活动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目标3 3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的合理性。) 体

6、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 相比较,我们更强调思维方法的学习,即应该以帮助学生学 会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作为数 学教育的主要目标。3、从教学设计看:整堂课都围绕“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 求创造”这一主导思想。课的开始,老师就让学生想象、验 证来初步感知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学生白主学习 圆的特征,没有象以往上课那样,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 解圆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根据学生掌 握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学生白己折圆、描圆、画圆等途径 来让学生感知、了解圆的特征,这符合新教学理念中的构建 主义的学习观: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

7、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白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白己动手折一折、描一描、找一找,认 真观察、积极动脑思考来探究圆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兴趣。经过反馈,学生得到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亲身体验 到探究成功的喜悦。这一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教学画圆这一 环节,教师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学生充分探究的情境:小组 合作,根据已有的工具、材料,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方法越 多越好) ,教师对这一内容用时占的比重较大,有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最后探究出圆的几种画法(描 圆、两枝铅笔画圆、圆规画圆 ),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这些画圆的方法,归纳出适合于学生的画圆方法。

8、纵观整节课,教师较好地发挥了 “引”的作用,而学生则在 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不断探究、主动 学习,从而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 “在学习中 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造”这一新课程教育理念。三、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形式上看是放手让学生白己去探究,如果从深层 次去理解和观察还是放得不够,还是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 如探究过程中,教师统一要求用“折”、“描”等方法去探究 圆的特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途径,如果学生不受 方法的限制可能情况又不一样。 又如当学生通过白己的探索, 找到了画圆的方法,老师又去给予归纳小结,在很大程度上 对学生白主探索的积极性有所损伤,学生可能会认为方法老 师总会告诉我们的,何必费力又费时去探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