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30760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2 水的组成》PPT课件 5(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组成说课程序说课程序说课程序说课程序教教教教 材材材材 分分分分 析析析析 学学学学 法法法法 指指指指 导导导导教教教教 学学学学 程程程程 序序序序 教教教教 学学学学 反反反反 思思思思板板板板 书书书书 设设设设 计计计计教教教教法法法法 应应应应用用用用本课题是粤教版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四章本课题是粤教版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本课题先介绍水的物理性质,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第二节,本课题先介绍水的物理性质,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象的讨论和分析

2、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氢气的概念埋下伏笔。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氢气的概念埋下伏笔。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种类不变。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3、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本课题的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得出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是难点。得出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是难点。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

4、器、电解用水、火柴,木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九年级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且我带的两个九年级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且我带的两个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其不均。根据实际情况,我先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其不均。根据实际情况,我先创设学习情景创设学习情景,将所有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进,将所有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进行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共同,共同验证实验验证实验,使知识有说服力。最后,使知识有说服力。最后进行进行讲解总结讲解总结,关注差生,将

5、重要知识直观化,系统,关注差生,将重要知识直观化,系统化。化。教教 法法 应应 用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引导下,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引导下,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结论,取长补短,印象更深刻。讨论总结出结论,取长补短,印象更深刻。学学法法指指导导2讨论交流合作法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论的方法。先请同学们看

6、一些图片。先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让学生体会到有水。让学生体会到水离我们多么近,关水离我们多么近,关系多么密切。进而问系多么密切。进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水的学生想不想知道水的组成啊!组成啊!(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引起学生的注意,切入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水虽然是学生求知识的欲望。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

7、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以缩小学生对化学现象出发,以缩小学生对化学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水的组成探究交流与反思交流与反思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设计并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猜想猜想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科科学学探探究究下面我们就沿下面我们就沿着前人的足迹着前人的足迹去追寻吧去追寻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的组成究水的组成究竟怎样呢?竟怎样呢?18世纪末以前世纪末以前水被看作是由

8、一种元素组成的水被看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 ?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我们这节课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水的组成。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我们这节课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水的组成。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水的电解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实际做实验。让学生对水的电解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实际做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先让学生观察,

9、并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自己不明白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先让学生观察,并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上,得出现象: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的。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10、体积比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约为1:2。假设与结论假设与结论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设计并验证实验设计并验证实验电解水的实验电解水的实验(二)实验探究过程(二)实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中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是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中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而实际而实际实验中为什么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小于实验中为什么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小于1:2?先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往后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往后学。然后让学生回忆氧气的溶解性,进而解答上面的疑问,然后让学生回忆氧气的溶解性,进而解答上面的疑问,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大于氢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大于氢气的,所

11、以实际实验中氧气的,所以实际实验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之比会小于与氢气的体积之比会小于1:2,并告诉学生还有其它的原,并告诉学生还有其它的原因,等我们的化学知识多了,自然就会知道了。激发学因,等我们的化学知识多了,自然就会知道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的求知欲望。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并进行检验。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并进行检验。学生讨论共同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讨论共同得出以下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12、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谐音记住简称负氢(谐音记住富亲戚富亲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识的印象。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 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气体体积比为;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三三)验证实验验证实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四) )讲解总讲解总结结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电解属于分解反应。水电解属于分解反应。( (四四) )讲解总结讲解总结

13、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水由水由 两种两种元素组成。元素组成。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水水氢气氢气+氧气氧气通电通电H2OH2O2实验原理表示:实验原理表示: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这个过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这个过程,我采用一个动画模拟水分解程,我采用一个动画模拟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让学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对微观粒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生对微观粒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回忆起绪言中的原子分子论。进而回忆起绪言中的原子分子论。进一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进一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另外用多媒体出示氢气和氧气的另外用多媒体出示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14、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密度、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比。启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水的比。启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水的化学符号为:化学符号为:H2O启发了学生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思维,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水分子分解(图解)OHHOHH水分子水分子水分子分解(图解)OHHOHHOHHOHH水分子水分子氢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氧分子(五五)实验拓展实验拓展【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装置的改进】告诉学生,以前有很多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后对水的电解实验进行告诉学生,以前有很多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后对水的电解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多媒体出示几个改进后的装置。让学生比较一下各个装置了改进。用多媒体出示几个改进后的装置

15、。让学生比较一下各个装置的优缺点,并激发学生课后也可自己去改装实验,生活中处处留心学的优缺点,并激发学生课后也可自己去改装实验,生活中处处留心学化学,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化学,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动画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的自主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学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总结出知识,使学生把感性认总结出知识,使学生把感性认

16、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培养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维。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无色、无味B能够燃烧能够燃烧C难溶于水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密度很小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的()A、2LB、1LC、4LD、无法确定、无法确定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电解水电解B水结冰水结冰C水沸腾

17、水沸腾D水挥发水挥发4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水元素组成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气组成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5鉴别鉴别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选用(、空气四种气体最好选用()A观察其颜色和状态观察其颜色和状态B嗅其气味嗅其气味C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1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正极正极负极负极2产物检验:产物检验:正极正极-氧气氧气负极负极-氢气

18、氢气3表示:表示:4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水的物理性质一、水的物理性质4.2水的组成水的组成二、水的构成二、水的构成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颜色颜色无色无色气味气味无味无味状态状态液体液体密度密度4时为时为凝固点凝固点0沸点沸点100总之,我这节课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总之,我这节课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直观的实验探究得出水的组成,突出了问题的能力。运用直观的实验探究得出水的组成,突出了重点,利用多媒体对大量的信息优化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重点,利用多媒体对大量的信息优化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生活实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在教学中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在教学中没把探究实验放开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水电解后的产物,亲自把探究实验放开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水电解后的产物,亲自得出水的组成,而是引导式的得出结论的。得出水的组成,而是引导式的得出结论的。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安全小贴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