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830758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思考之一:如何把握科学探究与实验验证的关系?思考之一:如何把握科学探究与实验验证的关系?案例一案例一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课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课1、引入课题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随即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几幅彩色图片:图片(1):灯光阑珊的城市夜晚,几柱彩色光柱划破夜空,交相辉映。图片(2):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一束红色激光贯穿了大部分画面。图片(3):海底世界中,一位潜水员头盔上的灯光,射向远处。2、新课教学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画面中看到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沿直线传播(齐声回答)。教师开始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分别观察镭射笔射

2、出的光在空气中、水中和水果冻中的传播路径。评析教师在教学的逻辑关系处理上出现了失误。 首先出示课题“光的直线传播”,这不是明白无误地直接给出了结论吗?接着,教师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几个实例画面,又恰恰为刚才的结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学生随后进行的实验只能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性探究,本质上来说,是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相同的,都是在各自未知领域中对事物的一种研究活动。探究的前提是问题性,即首先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再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然后是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出示,会使得探究活动失去问题性,再去探究光

3、是如何传播的,又从何谈起?因此,实施探究性教学,首先要明确科学探究和实验验证的逻辑关系。思考之二:如何把握自主探究和课堂秩序的关系?思考之二:如何把握自主探究和课堂秩序的关系?案例二案例二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片段: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片段:学生几人一组,围成一圈进行实验。器材有:激光笔、蜡烛、火柴、一瓶水(略加牛奶)、蚊香、玻璃瓶、易拉罐、塑料薄膜和三张纸片(中间带有小孔)等。学生开始动手实验: 有照激光笔的、 有点燃蜡烛的、 有点燃蚊香的教室里很是热闹。教师:请哪一组同学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在实验中的发现?一位女生起立回答,可是其他同学的声音盖过了她的发言声。教师立即击掌示意大家

4、安静,但同学们兴致正浓,大部分依然我行我素,讲着、做着靠窗的几位同学还正在用蜡烛熏易拉罐,不时发出嬉笑声评析: 课堂秩序问题带有普遍性。原因有两条:一是平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机会不是很多,学生习惯于看老师做,听老师讲,偶尔有机会自己动手、小组合作,就显得格外兴奋,甚至有点忘乎所以了;二是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探究活动在程度上应有个分层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现在质疑“课堂纪律”、“教学常规”的报道常见于媒体报刊,那种出于教师管理考虑、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纪律和秩序却应在摈弃之列,但如果着眼于保障学生自由学习的

5、纪律和秩序,则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切实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思考之三:如何把握合作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思考之三:如何把握合作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案例三:案例三:实施“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探究性研究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列举如下:讨论 1看了手影表演后,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来一起研究?讨论 2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光在空气水中和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讨论 3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讨论 4路灯下,人行走时地上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讨论 5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呢?评析:小组讨论特别多,许多问题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6、和回答,学生特别忙,看起来也很热闹。笔者心存疑虑:这么多的问题真的都需要讨论吗?两三分钟内学生如此忙碌的讨论有多大效果呢?时下评课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那就是看上课热闹不热闹,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多不多。诚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学习团体,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讨论、互助共享,可以激发起思维碰撞,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我们切不可由此而产生片面认识,曲解了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含义。一个问题下来,教师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学生又有多少深入思考呢?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不少“热闹”与“活跃”是以遏制学生的独立思

7、考为代价的,对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十分不利的。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对教师的依赖性,尊重并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1、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性学习和训练性教学相比较,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把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物

8、理课程改革实验的起步阶段,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这更说明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在探索与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内在的教学规律。2、学生探究能力上逐步发展的,探究性教学的组织应该循序渐进。探究的环节可不必追求完整,应该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的培养过程。3、探究性教学本身没有固定的、刻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探究课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掌握科学探究中相关因素之间的排列顺序,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方式。4、探究性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所有物理知识时,都要去探究,那是荒谬的。即使是探究性的教学,课堂也应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同样还不能支干不分。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应重在方法培养、精神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