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30679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七讲 力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用牛顿N两作用形状运动状态大小方向作用点【提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只有速度大小改变;只有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方向作用点大小相互的施力受力弹簧测力计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相反伸长量量程分度值一致摩擦垂直地球吸引地球Gmg1 kg9.8 N竖直向下重心几何中心【提示】(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成垂直向下。(2)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等。(3)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通常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形状运动状态作用点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竖直向下1.5105【例2】 (2016宜宾)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

2、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弹簧对手的拉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点拨】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使弹簧形变的力,即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它们是相互作用力。【答案】B【方法归纳】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弹力作用。【例3】(2016咸宁改编)“不倒翁”是许多同学喜欢的一种小玩具,如图所示的“不倒翁”质量为 0.2 kg。请在图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中点O表示“不倒翁”的重心,g取10 N/kg)

3、。【点拨】先求出不倒翁的重力大小,然后根据力的三要素画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方法归纳】(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按照“重弹摩”顺序找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2)力的示意图要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示出来。力的作用点画在作用处,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作用点可移到重心处。1不能正确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相互作用条件。2混淆“使弹簧伸长的力”与“弹簧的弹力”。3画力的示意图时,忽视线段的长短(力的大小)。【例4】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一定有一个物体受力,另一个物体不一定受力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

4、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点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发生力的作用。【答案】D实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命题点1实验需要的主要器材:_、弹簧测力计;2设计记录表格;3数据处理及实验猜想;4实验时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产生_,出现误差;5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数据归纳法和_;6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比值g是定值为9.8 N/kg。天平偶然性图象法正比【例】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

5、在下面的表格中。(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点拨】(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重力G在数值上是质量m的0.01倍;(2)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5 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示的数字是2,故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3)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分析图象也能发现这两个量是成正比的,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答案】(1)400(2)2(3)如图所示(4)正比(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的值为_。(6)实 验 中 获 取 多 组 数 据 的 目 的 是_。寻找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10 N/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