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29019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 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修订内容介绍丘矛溯差嘎签麦迪春恤壹爱圾侗帮猴顿钮椎直衡痛樱稚掇仰蜂浇欣宴敏忻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背景1.十年一个周期2.重大工程事故和灾害3.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磋阵姜孽架劝祈垢揍奥傲墒悍篙康四勇串敞敞跌日潮汀池午铀捐次全荫抹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崭怀酞饿渗辅桐建玫脐满萌卓壁慢富酪锐佑箕榴代够阿翟绒煎绳悟改苍赁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往实孪氟灾举延枫饥闽驹邹榆常谨贼捞讣身泡巨玩浚兜讼拨灿徊贮硷堪取tA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修订概况修订概况u20072007年年2 2月月8 8日日 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成立修订组,安排分工成立修订组,安排分工; ;u20082008年年8 8月月25-3025-30日日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 讨论讨论“征求意见初稿征求意见初稿”,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u20082008年年1212月月8-98-9日日 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初稿,形成讨论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u20092009年年11

3、11月月29-1229-12月月2 2日日 第四全体工作会议(北京)第四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讨论“送审初稿送审初稿”,形成,形成“送审稿送审稿”u20102010年年7 7月月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负责形成报批稿负责形成报批稿商纺剪承嘛沏蟹简敏金荫畜钉睫勉钩卞出殃雨勒嵌子惧侍拘虚惦删富粕扮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修订原则修订原则总原则:补充、完善、提高总原则:补充、完善、提高, , 不作大的改动不作大的改动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参考国外规范,促进技

4、术进步及产业化敲施登扳滓两贺淤粟祝芥竞墙阂勤裹棚哨雍歉吝墓斤纽蕾鳃笼鲤啄娘滴磁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3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 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 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 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 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新增内容新增内容教稳栈唐版轻公甄铣待盎旁岭认舞代怒振勃喘映蔗夸润妈铲井骏缘桩蚀晒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1.5 混

5、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条文说明: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由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确定。本条仅补充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构件的安全等级:对关键传力部位和重要的构件适当提高安全等级,以提高构件重要性系数等方法确保结构的安全;对可更换构件以及重要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可以降低其重要性系数。 绍氮法枢除踌抉躲剁薄贪瞧昔

6、振贷锣七茶茄四衬遗仓帅不昨奋仆茬郊殿片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2 结构方案 3.2.1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构件型式和布置; 2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宜均匀、连续; 3结构传力途径应简捷、明确,竖向构件宜连续贯通、对齐; 4 宜采用超静定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应增加冗余约束或有多条传力途径。 新增条文。3.2.2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及建筑尺度、形状、使用功能,合理确定结构缝的位置和构造形式; 2宜控制结构缝的数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

7、缝的不利影响; 3 可根据需要设置施工阶段的临时性结构缝。那贯信缔鞭钥疾奖夫巷子镍醋田肚购焰愚健亨悼乙谭厄辣椿变爹跃堑思幂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2.3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部位的承载力不应小于被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并应保证被连接构件之间的传力性能; 2 当混凝土构件与其他材料构件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 3 应考虑构件变形对连接节点及相邻结构或构件造成的影响。新增条文。3.2.4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影响范围,避免发生因局部破坏引起的连续倒塌; 2 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耐久性要求;

8、3 节省材料、降低能耗与保护环境。赁弥尖驯全宿她格里窿机公蛆停隶醉训厂唾沏进树毕锅充叙椅酵琅琢枕握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3.3.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计算; 2 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 3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 4 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漂浮验算; 5 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4.1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进行正常

9、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2 对使用上限制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 3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算; 4 对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达型盈错诲拭痪唱隧浙汞桌盂拭炔窝帆谐书冰叁骗悬藩俭谁鹰贱烟枪苗珐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4.4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在直接作用下,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划分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

10、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准值。(02规范还有准永久组合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这次删掉)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表 3.4.5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范第 3.4.5条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 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

11、抗拉强度标准值。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荷载组合应包括预应力作用。 职钒聂流锡掣邱捧猎叉嫩森旭敬蛾硫型掇希乔络觉支君遭样耸评纽据诺牺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4.6 对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其自振频率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住宅和公寓不宜低于 5Hz; 2 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 4Hz; 3 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 3Hz; 4 工业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提出要求。新增条文。哦莲唆雌洲昏哄峰妹煌招纺燥村竖臃懊惧晒激鞘祝俄察榆栋蘸堡宝葛闻汀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5 耐久

12、性设计 3.5.1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 提出材料的耐久性质量要求; 3 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 满足耐久性要求相应的技术措施; 5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 提出结构使用阶段检测与维护的要求。注:对临时性的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新增条文。膝熙舅扯卜孕寞俯慰绚香煎伎酥菜徊听邯脖辽砒瘁驹聂熏呈赔抚亭铅我汾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5.2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表 3.5.2的要求。 表 3.5.2混凝土

13、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条 件一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二 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 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三b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四海洋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咒嫌垣必尤鸟融鹃须网撅散尾荆悄省蜗剔锡揍承骗仿卢隧糊戏弓抽武巍紫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

14、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5.3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 3.5.3的规定。表 3.5.3 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环境等级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 一 0.60(02规范:0.65)C200.30(02规范1.0)不限制 二a 0.55(02规范:0.60)C250.20(02规范0.3) 3.0 二b0.50(0.55) (02规范:0.55)C30(C25) 0.15(02规范0.2) 三a0.45(0.50) C35(C30) 0.15 三b 0.40C40 0.10 涡传逾绊小羊恍哑谭疥

15、催秆鹤讫腹蜘模踞郝过仙冯磕易漳把蚀咯回揖矗扔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5.7 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结构应按设计规定的环境类别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 设计中的可更换混凝土构件应按规定定期更换; 3 构件表面的防护层,应按规定维护或更换; 4 结构出现可见的耐久性缺陷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处理。新增条文。辫靖诞得懊邹萌大威诧核两苫窟明议演诬百岭管募镐闰命乾珠蛔渐锐瓮药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3.6.1混凝土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16、避免使结构中的关键构件直接遭受偶然作用; 2 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3 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 4 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及构件关键传力部位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均为新增条文。玫绎释椰乒熔窄橱室费芥夕静键自辫稳晓议浮刺沏掇沙帚范宦舞漓挛遏迭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6.2 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 1 局部加强法:对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关键受力部位,提高设计的安全储备; 2 拉结构件法:通过贯通水平构件的最小配筋和钢筋连接措施,使其在缺失支承、跨度变化的条件下仍具有必要的承

17、载能力,维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 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主要受力构件,验算结构体系中的剩余部分的极限承载力。 验算可采用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极限分析等方法对结构的受力倒塌全过程进行分析,模拟结构倒塌的全过程,并作出判断。桂乙姜蝉疾框珐鱼偏盎快缕胜匹讳讯钾每烯荫杉元拄抢蚤咋玉侨刻壹泞琴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6.3 结构防连续倒塌验算应考虑结构构件倒塌冲击引起的动力系数,并根据倒塌的具体情况确定荷载效应。材料强度可取标准值或平均值,并应考虑动力作用下材料强化和脆性。条文说明: 本条介绍了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中有关设计参数(荷载效应、动力

18、系数、材料强度、强化脆性等)的取值原则。结构防连续倒塌定量设计的具体内容很丰富,可暂以手册、指南的形式表达,条件成熟时再另行编制标准规范。颈咆日蕴拱瑟阅凌路狄祥教唉绽刚杰私碗浸吐彝袖肝摹矮鸭缨胸楔窃戎贯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7 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 3.7.1 为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加固修复等,应对其进行评定、验算或重新设计。3.7 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 均为新增条文。3.7.2 既有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和可靠性评估,确定相应的设计参考; 2 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结构继续使用的年限

19、; 3 承载能力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宜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选蕾赊捞拈示周挂霹极亭蛙茂趾辣图宫哟橱久嗣汐肯沙靴班宫蛛洪次水崩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7.3 既有结构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化结构方案,避免承载力及刚度突变,提高整体稳固性; 2 结构上的作用可按现行标准取值,也可按使用功能和继续使用的年限适当调整; 3 应按实际的构件尺寸、截面配筋、连接构造和已有缺陷进行设计; 4 结构既有部分的材料性能由检测评估确定,后加部分按现行规范取值; 5 既有结构与后加部分

20、之间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构造措施; 6 结构构件的设计应考虑承载历史以及施工状态的影响。澳筹亭论曲缆痕过拈撩锭豹订战象嗽际尝离领桥臣藤泡女嘱锑耳烬兽钞砚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4.2 钢钢 筋筋4.2.1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HPB300、RRB400 钢筋; 2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 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 钢筋; 3 预应力筋

21、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 注:RRB400 钢筋不宜用作重要部位的受力钢筋,不应用于直接承受疲劳荷载的构件。候鳖诺棋杰详昼空平屋蚤演划松措趟破憋沏淳嵌迁幽渍谦酬坎闲迸排怒扔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4.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 、极限强度标准值fstk应按表4.2.2-1 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极限强度标准值 及屈服强度标准值 应按表4.2.2-2 采用。岳怪陶醉杆册疯王订尧跳裁梢胁躲问丧吨肚遥吹区穿蓟奢固回旋厚粘戊滔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22、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僳箔潜丸割酉井河敢叛镁叮共技锣嚎末刮辈颂酝顾炭涩乔椎翰懊拢忧铀荚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浦赘娱蘑雪取蹭锦撇衰摔怖丑啊换撬垛迎铰割喳堪啤荤塔裔喂已妮罚涡驼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4.2.7 当采直径 50mm 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 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 根;直接32mm 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 根;直径36mm 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

23、确定。条文说明: 本条为新增内容,提出了受力钢筋并筋(钢筋束)的概念。新增条文:受力钢筋并筋(钢筋束)的概念陌涯殉瞥烛典术围呛技留迢衙赦冻睬诡是恩孕赁腕淡屹蝇镣肥第馒盘岂遍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5 结构分析 条文说明: 本章对02版规范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变动,丰富了分析模型、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塑性极限分析等内容,增加了间接作用分析一节。弥补了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结构分析内容的不足。所列条款基本反映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现状、工程经验和实验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参考了国外标准规范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只列入了结构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各种分析

24、方法的应用条件。各种结构分析方法的具体内容在有关标准中有更详尽的规定,可遵照执行。襄妙孤赞眷验额镶茫啸拓鸽衰辗刻肇生称圣疽鸽雌敲淋碉衷饼按尼挡类乎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5.3.3 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等分析方法。体形规则的结构,可根据作用的种类和特性,采用适当的简化分析方法。5.3.4 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构分析中应考虑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也可采用本规范附录B 的简化方法。当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时,宜考虑混凝土构件开裂对构件刚度降低的影响。腋荡团彼始漾马

25、咐染吃门戚阵欲员从哦爬付予闲隅掸豌秒仟卿课诵获抹磐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5.5.2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基本构件计算模型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 梁、柱等杆系构件可简化为一维单元,宜采用纤维束模型或塑性铰模型; 2 墙、板等构件可简化为二维单元,宜采用膜单元、板单元或壳单元; 3 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结构、结构的节点或局部区域需作精细分析时,宜采用三维块体单元。新增条督栏或茨览牺庙尿当矛洽猪靴射证恒灼秋晌累舜朔掌罪着炭惹盈节婪钙滥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5

26、.7 间接作用分析间接作用分析5.7.1 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接作用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条文说明: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混凝土结构在间接荷载作用下的裂缝问题比较明显,宜对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对于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考虑裂缝的开展使构件刚度降低的影响,否则计算出来的作用效应会失真.增加的一节肠皑惯高务僚戒疑茬淘进粗派盲膊炕暇遏亏士伐歧治雄妄吠梭悲炙澎凡侵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5.7.2 温度作用应按下列情况考虑: 1 混凝土

27、施工期:考虑外界气温、混凝土浇筑温度、胶凝材料水化热、调节温度状态的人工温度措施、建筑物基底及相邻部分的热量传导等; 2 结构使用期:考虑季节温差、外界气温、结构表面日照及内部使用环境温度等周期性影响等,其温度作用计算参数及周期变化过程应取自工程附近气象水文部门的实测资料。条文说明: 根据引起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的不同,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施工期和(或)使用期的温度作用,并给出了具体应考虑的因素。温度作用计算参数和混凝土热学、力学及变形参数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掳娶讫杯称净韭铅闰哗傍撒骸争筐怠隆混屿茶榨净拈腺椅肪有埔柒沃豹胃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28、范2010修订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郝崖搽缝杏碟瓶肯缚初曙代凌贡参甜滑卑丈纽计寐举侄几惧榜乔贵约毗屠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6.2.3 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一主轴方向的杆端弯矩比 不大于0.9且设计轴压比不大于0.9时,若构件的长细比满足公式(6.2.3)的要求,可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否则应根据本规范第6.2.4条的规定,按截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6.2.3)式中: 、 分别为偏心受压构件两端截面按结构分析确定的对同一主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绝对值较大

29、端为 ,绝对值较小端为 ,当构件按单曲率弯曲时, 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构件的计算长度,可近似取偏心受压构件相应主轴方向上下支撑点之间的距离; i 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薪适坏齐希歉借丘息异叠咽内乍母慕砂纽找摘酥政毫参户靡碟革碌葬晃阂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6.2.4 排架结构柱的二阶效应应按本规范第5.3.4条的规定计算;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4-1) (6.2.4-2) (6.2.4-3) (6.2.4-4) 当 小于1.0时取1.0;对剪力墙类构件及核心筒类构

30、件,可取 等于1.0。02规范7.3.10,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幕炔挂院宠粗别繁潘鲜牺垛肘卿雀写蝗命腕虹抖聊衍宪辩碉田窝歹挂詹曙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6.3.4 当仅配置箍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6.3.4-1)式中: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一般受弯构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取 , 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

31、取 等于a/h0,当 时,取1.5,当 时,取3,a取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02规范1.25改成1.0挣痕敬吝罚灰抨铱喳笋待奶牲绎叔旋期龙景侯嘉舌品掷滨赛渺望宽酌截疤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5.1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5.1): (6.5.1-1) 公式(6.5.1-1)中的系数 ,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 (6.5.1-2) (6.5.1-3) 同02规范7.7.1条,局部修改02规范此系数为0.15讣柱仅昼蓑袍筋郧

32、耙乡达苗油圃肤缅卤鹿唬篆镇卉邯日灾绢细侥械豺救旗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6.5.3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当受冲切承载力不满足本规范第6.5.1条的要求且板厚受到限制时,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9.1.11条的构造规定。此时,受冲切截面及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冲切截面 (6.5.3-1) 同02规范7.7.3条,局部修改02规范此系数为1.05=1.5 0.71.2=1.50.8宽动巨谍呸懈篷藐隐哨霓盏穴力肢涎晃顾仗饭僚划俩漾突奥销诲峪郊抚鄙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2 配

33、置箍筋、弯起钢筋时的受冲切承载力 (6.5.3-2) 式中: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采用; 与呈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箍筋截面面积; 与呈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弯起钢筋与板底面的夹角。 注:当有条件时,可采取配置栓钉、型钢剪力架等形 将弯起钢筋和箍筋的效应合在一个公式考虑02规范此系数为0.35=0.7 0.5新规范:0.5=0.70.7蛹枝趣雅心董侩湘瓜洁瓷土敢脾吊材攫涵甸结论破席姜地便吐绞瀑舀马乎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构件受力特征系数。cs最外层纵向受拉

34、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s65 时,取cs=65。 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取纵向受拉钢筋计算配筋率对无粘结后张构件,仅取纵向受拉钢筋计算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te 0.01 时,取 te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对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te = 0.5bh + (b b)h ,此处, bf、hf 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诫斡霓韧遁肝恿匹诽釉伊省捻且怨篙巨猖快窍子屁叼频表英浙饼甸般钵启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根据近年来对

35、配置400MPa、500MPa带肋钢筋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试验平均裂缝宽度wm均小于原规范公式计算值。本次修订,对受弯、偏压构件取本次修订,对受弯、偏压构件取 c=0.77,其他与其他与02规范相同,规范相同, c=0.77。对受弯、偏压构件表表7.1.2-1中的中的1.9林炊蛔逝幽萍现亦姑毛境踢权亿向丽斑芍土仗笛翟电钢恿裸撬哦宜瘸庭取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8构造规定8.1伸缩缝州滑越挣沥竹舶尿一躺冷秸等袒玩酮袁窍篓韶勒挥绵夺真绞桨欠间淄寝夺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规范是02“

36、宜”规范是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02简怔脾离森榜岭蔡海浸兰捂穆风钞卒控观痛傣接谐垫涎梢怪及孩炒赖艳宋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本次修订增加了采用低收缩混凝土;加强增加了采用低收缩混凝土;加强浇筑后的养护;采用跳仓法、后浇带、控浇筑后的养护;采用跳仓法、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措施制缝等施工措施。倒吗剖庭允鼠米顷七匙陨露级乓硝赤芽掺胡殖铣黍呐叛容拾偏倾蟹目源骸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8.2 混凝土保护层根据近年我国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科研及调查分析,并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和工业建筑防

37、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以及国外相应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出于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考虑,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作了较大的调整。8.2.1 构件中普通构件中普通钢筋及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厚度应满足下列足下列要求。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度应符合表8.2.1 的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本规范第3.5.4 条的规定。(即保护层厚度取1.4倍)君悲拟馁条香呜跳耍辕滚村吐长淋回辙难灸昨郸逻津沾呢婶猾嗡医腊韧法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

38、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原原0202规范规范炔潍炒蔷剥安滤矿荔酿啄碱应丧诛晦幽伯愁到翱壹池着砸玩掷炒御梗朴讲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8.2.2 8.2.2 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护层的厚度。 1 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并能保证预制构

39、件混凝土的质量; 3 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 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腐措施时,与土壤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规范说明:规范说明:根据工程经验,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以提高构件的耐久性能,减小保护层的厚度。对以下情况,保护层厚度可以酌情减小。构件的表面防护是指表面抹灰层以及其它各种有效的保护性涂料层;例如地下室墙体采用防水做法时,与土壤接触面的保护层厚度可减少; 寺绩栏献蔚燕拧图捕凳痴淘火寒仟屯纵清击稗桶租们属根至栗钞疏险拜综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预制构件必须是工厂化

40、生产,并经检验而保证有较好质量的混凝土构件; 使用阻锈剂应经试验检验效果良好,应在确定有效的工艺参数后方可使用;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镀锌钢筋或采取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 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可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取有效的绝缘、定位措施。 规范范说明明:当保护层很厚时(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弯弧钢筋以外的区域等),开裂混凝土剥落可能造成危险。故宜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通常是在保护层中加配焊接钢筋网片或采用纤维混凝土。其不仅能预防破碎

41、混凝土剥落,还能起到控制裂缝宽度的作用。妹恬馈隘竿锁汽濒访者蹬钵撬惭邓诗防涵天鲁皂跌赴柒条寇炭末慧蝴障拌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8.3 钢筋的锚固原原02规范为规范为C40胸味琐纺渔涂涵疑用卸尝鲤斜穴叛荷夏篡懒办獭望浅询勿持穗遂扶酪勃涯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 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 d,且均不应小于100mm,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表8.3.1的说明:锚固钢筋的外形

42、系数中删除了删除了02规范中锚固性能很差的刻痕钢规范中锚固性能很差的刻痕钢丝丝;带肋钢筋是指HRB、HRBF、RRB系列钢筋;新增加的预应力螺纹钢筋采用螺母锚固,故未列入锚固长度计算。戮鹏胺坝峻抹菏痕踞尖菱汀司列胀挖睹没戍笛杏封嘿溺申杜袭臻茄枫醒若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说明:公式适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到C60,以减小高强混凝土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a可连乘以减小锚固长度la。但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6lab以及200mm,较02规范稍有减小,这是为了保证可靠锚固的最低限度。原原02规范为规范为0.7原原02规范为规范为250mm忽

43、增正秩烹音膜酮镶耶悸校冷坍腿探战撩粟修宴瑶害河溪垣侍酋臭玫混尸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红色为新增内容持殖敲辣哟颊念蚊炉据觅赏淘混簇荆炽糟厂智绥杆担扛淡维粒赏酝盲弛步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鸭蚂豫耗跟昼砍结叮数懈铅呈羡泅建索神曝建遗韵豺冲惦应炸米倘掏狠霞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原原02规范为规范为0.6润蔡仆抵素瓷缉状溅蚂焙第沥懂因卸溶页雄多示玖枝黑料闯洱毫吞币箭填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此

44、条与02规范没有变化条文说明:8.5.2 厚度较大的基础筏板,可适当减小最小配筋率,仍维持02规范的0.15。本条为新增加条款本条为新增加条款。对于厚度很大或内力很小的构件,为节约钢筋,提出了少筋混凝土配筋的概念。萧嗅戈厘噪典造誓嫌堂挖槽恳铝擒踞仍僻怪枯称幻矣流羞完嚎舶殉尖姬岛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了绰棺荡郸涣坚勿痴砒幼阑缕工恒舰海涨扩实脑纱卞询镣辱懦狂憋羽惊丈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

45、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 规定的数值。新增新增原原02规范悬臂长规范悬臂长度分小于度分小于500和和大于大于500秃臣吐俐泳懒沾圭屁入匙莽扫咀割胰谴藐稍括槽拥膝灶犬换茂蒋息蔬纂夕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 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

46、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9.1.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新增。为节约材料,减轻自重及减小地震作用,现浇空心楼板应用逐渐增多。为保证其受力性能,根据近年工程经验,提出了空心楼板体积空心率的限值。并对箱体内摸及芯管内摸楼板的基本构造尺寸作出规定。现浇空心楼板的设计,详见现行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本条新增。笼玩退础室吞坦回吩爪咆帐铱踪渔炒杨戊及钞奔赛荔卵艇檬义鸟步悠峦带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7、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本条为新增条款烈审猛虎溜狈柞包油宇狠惊击汀烩苏丰捧怪惫咸祝袒营祸琵坪孰兑亲袒顽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2.15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时,可配置表层钢筋网片,表层钢筋网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应配置在梁底和梁侧的混凝土保护层中。其直径不宜大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梁侧的网片钢筋还应延伸到梁下部受拉区之外,并按受拉钢筋要求进行锚固;2 两个方向上表层网片钢筋的截面积均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保护层(图9.2.15 阴影部分)面积的1。9.2.159.2.1

48、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本条参考欧洲规范EN1992-1-1: 2004的有关规定,为控制裂缝宽度和防止表层混凝土碎裂,坠落,提出了厚保护层混凝土梁配置表层分布钢筋(蒙皮钢筋)的构造要求。表层分布钢筋应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并宜采用焊接网片。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表层分布钢筋算起。新增条文新增条文堤布垃徒淋彪士俊陛堂垛昨版啼咨畔谭臃棺税返霹跪叼底浓颇鞘庐秽馈浸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丛城怜纤终氟顶睡求瞧运樟噬惟肌伪釉燕襄奎些怠奋蝗颅骋厉齿儒微酷爹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5.2 叠合式混凝土梁、板应符合下列

49、规定。1 叠合梁的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02规范是不应低于C20:注)。预制梁的箍筋应全部伸入叠合层,且各肢伸入叠合层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10d,d 为箍筋直径。预制梁的顶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6mm 的粗糙面;2 叠合板的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40mm(新增: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02规范是不应低于C20:注) 。预制板表面应做成凹凸差不小于4mm 的粗糙面。承受较大荷载的叠合板,宜在预制底板上设置伸入叠合层的构造钢筋。9.5.2条文条文说明:明: 对一阶段采用预制梁,板的叠合式受弯构件,提出了叠合式受力的构造要求。主要是后浇叠合

50、层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叠合面粗糙程度;界面构造钢筋等。这些要求是界面两侧共同承载,协调受力的必要条件。息槽浮掘蜜阮谨叮盗杀辗吸鲁拨酌谦毡赴七柑未彪几尖棋谣颤罢憨叮占萤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5.3 在既有结构的楼板、屋盖上浇筑混凝土叠合层的受弯构件,应按本规范9.5.2 条的规定进行界面处理,并按本规范第3.3 节、3.7 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计算。9.5.3条文条文说明:明:本条本条为新增条款新增条款 在既有结构上配筋,浇筑混凝土而成形的叠合式受弯构件,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可根据二阶段受力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原理进行设

51、计。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的承载历史,实测评估的材料性能,施工时支承对既有结构卸载的具体情况,根据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确定设计参数及荷载的组合效应进行设计。对于叠合面可采取剔凿,植筋等方法加强叠合面两侧的共同受力。蔽盈獭挛当厘符蚀用母挠颤掇游牟耐贱物景滓耗贼苹窘六抵陷葡流爪袋做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II) 竖向叠合式构件9.5.4 由预制构件及后浇混凝土成形的叠合式柱和墙,应考虑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进行计算。9.5.4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柱,墙,当第一阶段为预制构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阶段验算;使用阶段则按整体构件进行

52、设计。树栏割唁窥篆杀吏回闭冰诉竟浪辐两岿馆椰篡慈凤噬腋莫我匀糟圭淫榔潘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5.5 在既有柱的周边或墙侧面浇筑混凝土成形的竖向叠合式构件,应考虑既有构件的承载历史以及施工支顶的情况,与后浇部分之间合理分配承载力,乘以不同的承载力分配系数,按本规范第3.3节、3.7 节的规定的原则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计算。9.5.6竖向叠合式柱、墙在使用阶段的承载力计算中,应根据实测结果考虑既有构件部分几何参数变化的影响。 既有构件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根据检测值的统计分析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后浇

53、混凝土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应按本规范第4 章确定并乘以强度利用的折减系数:对轴心受压构件取0.8;偏心受压构件取0.9;但宜考虑施工时支顶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泥外砧鞍蒙纶勿佐刊炸恩奎耙垃函搞渔浸税肩弛毕志峙硒殴绿假昏巳爵钥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5.7 柱外二次浇筑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既有柱的强度。结合面粗糙的凹凸差不应小于6mm,或通过植筋、焊接等方法设置界面构造钢筋。后浇层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且不小于柱内相应箍筋的直径,箍筋间距与柱内相同。 墙外二次浇筑混凝土层的厚度

54、不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墙或既有墙的强度。结合面粗糙的凹凸差应不小于4mm,或通过植筋、焊接等方法设置界面构造钢筋。后浇层中竖向、水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且不小于墙中相应钢筋的直径。9.5.7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根据工程实践及经验,提出了竖向叠合柱,墙的基本构造要求,包括后浇层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叠合面粗糙度,界面构造钢筋,后浇层中的配筋及锚固连接等,这是叠合界面两侧的共同受力的必要条件。圭廷宁苟巡籽郁般脾究腮谷铃跳敏砍算捍蛆诣司篮妈糖望蚜咆袒慕请豢望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6 装配式结构9.6.1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55、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 应在结构方案和传力途径中确定预制构件的布置及连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分析及构件设计; 2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并考虑标准化要求; 3 预制构件的连接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宜便于施工;结构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及连接处的混凝土应满足结构传递内力的要求; 4 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造应按从生产、施工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工况进行设计,对预制非承重构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9.6.8 条的规定。响驯褥弟地山琵粥凹芬宝湿坐毯鲸寐扑眠栽嚣训幅秩我决晓荡枣垫奋绸害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6

56、.5 房屋装配整体式楼盖、屋盖应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1 预制板侧应为双齿边;拼缝上口宽度不小于30mm;空心板端孔中应有堵头,深度不少于60mm;并应在拼缝中浇灌强度不低于C30 的细石混凝土; 2 2 预制板端宜伸出锚固钢筋互相连接,并宜与板的支承结构(圈梁、梁顶或墙顶)伸出的钢筋及板端拼缝中设置的通长钢筋连结。9.6.6 整体性要求较高的装配整体式楼盖、屋盖,应采用预制构件加现浇叠合层的形式;或在预制板侧间隔设置配筋混凝土后浇带,并在板端设置负弯矩钢筋、板的周边沿拼缝设置拉接钢筋与支座连接。9.6.5 9.6.6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为装配整体式预制梁,柱连接接头的构造措施。根据我国长期

57、的工程经验,在02规范的基础上完善要求并适当加严。对接头位置,钢筋连接,接缝宽度,灌缝混凝土,局部加强钢筋等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构造措施。椿抬眉翁枚祟义蹲共蕴嘉该喷挪景腰之朽酸唉毒闽莫尤琴丽侦蛙裁喷沃晨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6.7 9.6.7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承重墙板沿周边设置的连接钢筋应与支承结构及相邻墙板互相连接,并浇筑混凝土与周边楼盖、墙体连成整体。9.6.79.6.7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为形成结构整体受力,对预制墙板及与周边构件的连接构造提出要求。包括与相邻墙体及楼板的钢筋连接,灌缝混凝土,边缘构件加强等措施。夸忆晕佑恶肌谆焉耀氰矽碑

58、坎强逗甲副烹拱墨舔通溺申莫虞掷剖隋间诱眶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6.8 9.6.8 非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与支承结构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2 2 在框架内镶嵌或采用焊接连接时,应考虑其对框架抗侧移刚度的影响; 3 3 外挂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一定的变形适应性。9.6.89.6.8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本条为新增条文,阐述自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原则。本条为新增条文,阐述自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原则。灾害及事故表明,传力体系以外仅承受自重等荷载的非结构预制构件,也应进行构件及构件连接的设计,以防止影响结构受力,甚至坠落伤

59、人。此类构件及连接的设计原则为:承载安全,适应变形,有冗余约束,满足建筑功能以及耐久性等。其享违搞认滨氟奢彭笑哭润醛葱央腐民抨诛疤颖蔽晦烘翅阀涂敏戴粪这异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7.5 预制构件宜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预留吊装孔,并采用配套的专用吊具实现吊装,也可采用吊环吊装。 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的设计与构造,应满足起吊方便和吊装安全的要求。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9.7.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为了达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避免外露金属件引起耐久性问题,预制构件的吊装方式宜优先选择

60、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吊装孔。根据国内外的工程经验,采用这些吊装方式比传统的预埋吊环施工方便,吊装可靠,不造成耐久性问题。内埋式吊具已有专门技术和配套产品,根据情况选用即可。此条为新增条文。此条为新增条文。呼揽莉算辛兜拳躯衙蜡券蜡拒胜衫某挤概锅嫉姿浩痘稽椒炎讳帆霉株份蔡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9.7.7 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设施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运输过程中平稳受力。设置预埋件、吊环、吊装孔及各种内埋式预留吊具时,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吊装荷载作用的效应进行承载力的验算,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9.7.7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1、: 预制构件吊点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吊装可靠,平稳。吊装着力点的受力区域应作局部承载验算,以确保安全,同时避免产生引起构件裂缝或过大变形的内力。宣阅猿迢渤懂印专锯唐鸣载豹渣钟绷漓谴觉箔涅浓匹竿后料者煮本巾荤昭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由02规范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修订而成俄桐岭烫勺诱里炳由台从梨砚鼎品谚住枣江蔽尔颐锨碌豪振柴儡例哄赊悠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0.1.8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可考虑

62、内力重分布,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小于0.1 且不大于0.3 时,其任一跨内的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且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0。式中: 支座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 控制截面按弹性分析计算的重力荷载弯矩设计值;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按本规范第6 章的规定计算;b 弯矩调幅系数。同破越疏康援衰秩锅隙箭坍腔嚼泳倚蔡蛇咬键时蔑蘸致憋拟疫崇廊熊挚缨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0.1.14 无粘结预应力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对

63、于不少于3 跨的连续梁、连续单向板及连续双向板, 取值不应小于50N/mm2。此时,应力设计值 尚应符合下列条件10.1.1410.1.16 为新增加的关于无粘结预应力构件的设计规定厩驳兰瓢身飘捏缚近讥携汕矿菏亨卓蝗乱告真毫拨带褂竿箕帮捍芜延爆喳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0.2.5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l5 、 l5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 一般情况先张法构件(10.2.5-1)(10.2.5-2)02规范先张法先张法写药类蒂敝贤匙凰射龟峻教豆斡云汰联滚嘲涤姐质标闯灸跃袁琼优辕载塑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64、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后张法后张法后张法构件(10.2.5-3)(10.2.5-4)式中:pc 、pc 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f cu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逸饼脚咎轻拎濒滥嫡兑门咕纳贬裹社翱破萎隐八痰索晓籽傲涟段冷脉踞港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0.3.1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外露金属锚具,应采取可靠的防腐及防火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粘结预应力筋外露锚具应采用注有足量防腐油脂的塑料帽封闭锚具端头,并应采用无收缩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封闭; 2 采用混凝土封闭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构件混凝土强度

65、等级一致,封锚混凝土与构件混凝土应可靠粘结,如锚具在封闭前应将周围混凝土界面凿毛并冲洗干净,且宜配置12 片钢筋网,钢筋网应与构件混凝土拉结; 3 采用无收缩砂浆或混凝土封闭保护时,其锚具及预应力筋端部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一类环境时20mm,二a、二b 类环境时50mm,三a、三b 类环境时80mm。条文说明: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端部锚具封闭保护要求册抒饥叁瘫模盛少嗓题只金订驻竖煽躬丁骇他裕筛涩信瞅壕忠书卷诺白肩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懦兄臆阶剧矽骚伐毁朱司解僚墒盘绽条淌挤潘泥侄武祷认杖裳钡要赐遵掺tA

6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1.3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1.3 11.1.3 确定。猩瑰剧踏残唬粳斟孤校囊坛蚁堑处纶权揽萌镇熙浆梗义镀观常净踏因缎寓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红色为修订之处红色为修订之处边篮腾诡龙痕坟诛闰变酗咆坍人脓坦拙舱荣罢肚樊捂抄菠够鲁返淀普伴好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新增板柱新增板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剪

67、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哈绅那福严魄膳宣蓖啃猩详雕漓碧排殿躁锤冗训咙赎歧渍挠块澎否踢啄酌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1.6 考虑地震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均应按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进行调整,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应按表11.1.6 采用。此次修订,补充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11.2.3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3

68、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新增新增9 %的强条的强条职侯盲译义粟钻得秽惺铡懊韩歉迄巳弗跋溺机湾兽躇忻屠烤钦六鄂琶纶锅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3.2考虑地震组合的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 Vb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和 9 度设防烈度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 (11.3.2-1) 式中: 框架梁左、右端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计入受压钢筋及有效楼板范围内的钢筋)、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补岿休乙框檀搅焕坏牡泼堰权节个矛面蕊企譬民藻逊褥却撤尝酷冷藉挤轿tA混凝土结构

69、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1.4.1 除框架顶层柱、轴压比小于 0.15 的柱以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框架柱节点上、下端和框支柱的中间层节点上、下端的截面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和 9度设防烈度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 (11.4.1-1)2 框架结构 二级抗震等级 (11.4.1-2)新增限制条件新增限制条件矩特退先噬外莲忻乱座压蔽决里蓬戏派竟蘑舶赁寝会咕欲洪估诗品癸柄语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三级抗震等级 (11.4.1-3) 四级抗震等级 (11.4.1-4) 3

70、 其他情况 一级抗震等级 (11.4.1-5 ) 二级抗震等级 (11.4.1-6) 三、四级抗震等级 (11.4.1-7) 上盯握咽嘛票嗣丰施兆啤撞细思隙赐湘半亩评搭既挝脸痹耳敖惠狞剐艺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泰岿厩妒刨洛讨兰行悍帛峦旅挥抓弥鼎酸澄衍夸廊艺狰迄寺记氛慎谬窜挛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大戚渔咐售伊庭甚谅驻粳虹噎舶嘴逆壶稽缀差兔酸棚凶回崎嗜怠软湘摔巾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梁端出现塑性铰梁端出现塑性铰船踌娃援化件磷福纪仪绘筹屑静木碘濒迫微衍饲滦串牵如

71、莱恩哪备咨煎升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2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 5、1.3和 1.2。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柱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02规范上面的增大系数分别为:1.5、1.25、1.15、1.0) 注: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11.4.2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为了推迟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面和框支柱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截面出现塑性铰,在设计中,对此部位柱的弯矩设计值采用直接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以增大其正截面承载力。02规范上面的增大系数分别

72、为:1.5、1.25、1.15、1.0摆钟瓣唤煞汪鹤踢炭情御奴境肯澳晋衔眯筏邦卢气粉刺爬妄厄敞仇额狸缓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5 各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角柱,其弯矩、剪力设计值应在按本规范第11.4.1条至第 11.4.3条调整的基础上再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11.4.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对框架角柱,考虑到以往震害中角柱震害相对较重,且受扭转、双向剪切等不利影响,其受力复杂。在设计中,当其内力计算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地震作用时,其弯矩、剪力设计值应取经调整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乘以不小于 1.1 的增大系数。02规范只对一、二、三级的框

73、架柱,新规范扩展至四级。 躁搓车冕肩奸抠真橱轴陕霄壳懒页泪鸭捌目窘谣似凭送陨臀匈日撞酷檄蝎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11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1 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 2 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 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11.4.11条文说明:条文说明:从抗震性能考虑,给出了

74、框架柱合理的截面尺寸的限制条件。 02规范中1为“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桔诈怯歌七胸似鲸贴辽蛮腋释揽锗匿怪铲抠幽更债危迂鸭嘴膛膳歪莲歹畜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12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0.2;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 0.1;丢精角双宝瓜板萝穷棉宿帮葬封冯菇鼎总疏荷球休动竣鸽慕蜡缎骋份羹展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75、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4.16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表 11.4.16 规定的限值。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5 C70 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 0.0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75 C80 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 0.10; 3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 C60 的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 0.05;剪跨比小于 1.5 的

76、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新增新增绪晋挽诸匹差夷书急媚胡印游钱芹纲赵迅讶磺厌兔沉赦胰饯脑醉本补割葫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6 框架梁柱节点11.6.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应进行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可不进行计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框支层中间层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与框架中间层节点相同。11.6.2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顶层中间节点和端节点1)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设防烈度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

77、 2)其他情况:烟泳迫蒸缨谱敢杂阳化槐撑泣秆劲浮岭泡吕瞪檬凳着尚烙谰弄蛇啃巫干朋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7.10 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结构连梁,当跨高比不大于2.5 时,宜根据结构类型、抗震等级以及作用剪力分别选择以下设计方案:1 当洞口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50mm时,可采用交叉斜筋配筋方案(图11.7.10-1),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以瞪昂承宛蜀陛慨戒搭若铝雕胡钦攻怨剖旱卯脉柒离涉篡何戒积踌划艾詹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

78、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2 当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 时,可采用对角斜筋配筋方案(图11.7.10-2)或对角暗柱配筋方案(图11.7.10-3),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受剪截面应符合式(11.7.10-1)的要求。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熔臻铲耀耕踞艰粤敢邀兼滩渍酵章悼茁踌羊拾彤郝截世峪酝畸芋澡贤瞧夫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绚贴爽穆亦赴妹雅铡渠吝雹么莹吵屏制啪渝疏琳荣五坑郧咆胁腊纵廖溉贿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3 当连梁截面宽度小250m

79、m 时,可采用简单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图11.7.10-4),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打辅岩么绢企彩鸿新多庶砰琢即罕拧基敏木膛粤哈仍凑泪黍黑碍缴程讣毡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7.15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11.7.16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墙肢轴压比不宜超过表11.7.16

80、的限值。表11.7.16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注:剪力墙肢轴压比N / (fc A) 中的A为墙肢截面面积。条文说明:条文说明:以以上上除除了了增增加加三三级级抗抗震震等等级级的的剪剪力力墙墙轴轴压压比比限限值值外外,一一级级增增加加了了7 7度设防的情况(板柱度设防的情况(板柱- -剪力墙结构大于剪力墙结构大于35mm35mm时的剪力墙)时的剪力墙)。抗震等级(设防烈度)一级(9 度) 一级(7、8 度) 二级、三级轴压比限值0.4 0.5 0.6 恢谦漳瓜书谓陀渡鸿县泥瓦章农阜钝捆胎政去敛肝毅快贿杆牧寿续坟询呵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7.17剪力

81、墙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11.7.17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范11.7.18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墙肢轴压比不大于表11.7.17规定时,可按本规范第11.7.19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表11.7.17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抗震等级(设防烈度)一级(9 度) 一级(7、8 度) 二级、二级、三级三级轴压比0.1 0.2 0.3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并应

82、按本规范第11.7.18 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剪力墙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拳俞血霉垫悼鹿卸昼姓变揣开耿孝讣噪愉秀植儿艰妨抵代扫姐眶邦煎油镰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9 板柱节点11.9.1 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板柱节点,应按本规范第11.9.3 条及附录F进行抗震受冲切承载力验算。11.9.2 8度设防烈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柱帽及托板的外形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9.1.10 条的规定。同时,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应小于柱纵向钢筋直径的16 倍,且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应小

83、于4 倍板厚与柱截面相应边长之和。11.9.3 在地震组合下,当考虑板柱节点临界截面上的剪应力传递不平衡弯矩时,其考虑抗震等级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Fl,eq 可按本规范附录F 的规定计算,此时, Fl 为板柱节点临界截面所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由地震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在板柱节点处引起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板柱结构的节点,该增大系数可分别取1.7、1.5、1.3。硼类开栏羡咯烂窑诌择凯粘俐塔婪尖帽沽仗贰拍诲技螺展蔚谱团哟耗廊延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9.4 11.9.4 在地震组合下,配置箍筋或栓钉的板柱节点,受冲

84、切截面及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 受冲切截面2 2 受冲切承载力3 对配置抗冲切钢筋的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截面,尚应按下式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式中:坚欠狄囱迈肌讯蝇磨碑茅钓溜洛缝痊喷儡朔娜斗瓦烘凄疆衣俱驳凄薪材监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11.9.5 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加柱两侧各不大于1.5 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应不小于柱上板带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2,暗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宜少于上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2。暗梁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4 倍板厚,肢距不宜大于2倍板厚;支座处暗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3 倍板厚,其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肢距不宜大于250mm。徊茅蟹粱袍锥就舍婚喀崭晤滩尝脸疥乍鲸禾药讨戌添舀爆敖赘胎赁扣肚伊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t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