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281233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未来休闲消费前瞻-以城镇居民为例一、休闲消费行为和研究主体休闲消费行为,是指居民在理解休闲功能价值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寻求、购买和使用休闲用品、劳务或服务的过程。休闲消费行为过程既是休闲消费主体的思维、心理过程,也是不断采取行动、产生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目前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城乡分割性。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以及农村的市场风险和气候因素等大量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农村居民在安排休闲等非基本消费时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目前,农村居民无论是休闲消费水平还是休闲质量都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以旅游消费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农村社会经济

2、调查总队实施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1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出游率为 110. 2%,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 3. 74亿人次,国内旅游出游花费为 2651. 68 亿元,游客每次出游人均花费为 708. 3元/人次。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为 4. 10亿人次,出游率为 44. 2%,出游人均花费 212. 7 元/人次,国内旅游花费为 870. 69 亿元。2(P301)尽管农村居民旅游人次比城镇居民多 3600 万,但农村居民 2001 年的国内旅游花费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由于城镇居民休闲频率、休闲花费和休闲质量高于农村居民,因此,就目前而言,研究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更具紧迫

3、性与可预测性。二、 历史回忆:不同阶段中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与内在因表现(一)1979-1991 年的双重体制1979-1991 年,中国开展了由中央政府倡导和控制的经济体制改革 ,由于采取了逐步渐进的改革方式,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存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双重经济体制,中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在这个大的制度背景下 ,具有以下外部环境:1休闲消费主体选择缺乏自由具体表现为:休闲消费品短缺,有些休闲品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无法接触到。 例如,1988 年,我国政府才批准同朝鲜开展边境游,此后逐渐扩大到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缅甸、越南等国家; 1

4、990 年,我国政府才陆续批准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 在这之前,即使消费者有钱有闲,也没有出境旅游的可能。至于国内旅游,我国在这一阶段采取的是“不提倡、不反对”的方针 ,旅游等休闲产品主要面向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面对的是休闲品短缺的环境。2休闲消费品价格逐渐放开1978 年以后,国家逐步取消了价格管制,但消费者还无法完全自由地在休闲市场上选择价格合适的消费品。原因在于旅游等休闲品供应短缺,买方休闲市场尚未形成,饭店价格、景点价格、旅行社价格大多居高不下。3收入约束是现期即时的,时间约束是隐性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 :

5、消费者不受流动约束限制 ,可以跨时计划消费。然而在 1979 年到 1991 年这段时间,该假设显然不成立。虽然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已有了普遍提高 ,但由于持有的金融资产很少 ,休闲消费主体的收入约束呈刚性而且即时。同时,由于消费者的收入较低,除满足基本需要外所剩不多,因而时间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作为资源的意义,休闲消费的时间约束是隐性的。4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小在双重体制下,城镇居民的就业是有保障的,养老、 教育、 医疗等是由国家统包的。因此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不确定性,在当时是基本不存在的。在这一阶段,休闲消费主体的内在因素表现为:4.1休闲消费主体理性化程度偏低受种种外部环境的约束,再加上收入差

6、距不大,导致休闲消费主体只见眼前的现期收入,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预期。换言之,休闲消费主体是近视的、原始的凯恩斯意义上的消费者,其理性化程度低下。4.2追求现期效用最大化双重体制下的休闲消费主体由于金融资产极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选择自由度较小,而且收入约束是现期即时的 ,因此,其追求的主要是现期效用最大化 ,这与新古典理论框架的跨时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追求跨时效用最大化是有较大差距的。4.3无风险预期在双重体制下,住房福利、包就业、包退休等制度使城镇居民形成了对国家的强烈依赖心理,休闲消费主体基本无风险预期。 总之,在双重体制下,由于国家提供了低风险预期 ,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因此,这一时期城

7、镇居民逐渐把休闲纳入消费视野。1990 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为 112. 26元,占当年全部消费支出的 8. 78%。但休闲消费在城镇居民分类消费中的排位还是比较靠后。同时 ,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基本上属于供应约束型 ,休闲消费量、休闲消费结构和休闲消费方式也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二)1992-1999 年底的市场经济体制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整个改革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中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设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对其作简要分析。 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1消费者选择自由度增加1992年后,

8、国家对国内旅游的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1990 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战略的实施 ,使休闲供应大为改善,休闲消费主体选择的自由度因而大大增加。但休闲市场供需错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价格合理的休闲消费品供应仍然不足。因此,休闲消费主体虽有相对自由但未真正自由。2价格充分弹性休闲消费品价格基本上能够随着休闲市场供应和需求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当休闲供应大于休闲需求时,价格下跌;反之,当休闲需求大于休闲供应时 ,休闲价格上升。3收入约束放松,时间约束强化在这一阶段,收入约束仍然存在,但较 1980 年代已大为改善。这主要归功于人均GDP 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极大

9、提高。但随着收入约束的放松,时间逐渐成为显性约束。特别是长途旅游等耗时性休闲品的日益丰富,使我国居民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始于 1999 年。鉴于城镇居民的跨时预算行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到强化的过程,我们将 1979 年以后的休闲消费分三段分别加以研究。第一段是从 1979 年到 1991 年,第二段是从 1992 年到 1999 年底,第三段是从 2000 年至今。 之所以将其在1991年前后分开,是因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及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国改革的趋向明确为市场化,自此中国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发展迅猛,而居民休闲消费行为也与从前有了较大的不同。 之所以把 1999 年作为分界

10、点,是因为自 1999 年 10 月开始我国实行一年三个“黄金周” 。由于放松了休闲时间对耗时性休闲消费活动的约束,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呈现较大的变化。4不确定性增大从上世纪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逐步铺开 ,使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增大 ,而未来收支的不确定使得居民形成较大的风险预期。消费者的内在因素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理性程度有所提高。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预算约束的松动,休闲消费主体日益理性化。但其理性判断受到人性弱点的限制,因而不可防止地产生了从众和攀比的休闲消费行为。二是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这一时期,随着休闲消费者货币收入和金融资产的增

11、加,其预算约束已开始由即期向跨期过渡 ,而其追求则由现期效用最大化向跨期效用最大化过渡。三是出现风险预期和时间偏好。改革(如城市用工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等)措施的推进和通货膨胀的出现,使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休闲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预期行为强化。同时,随着各种金融资产的出现,不同金融资产的利率差异拉开,导致休闲消费者时间偏好心理逐渐增加。综上,由于上述外部环境和消费者内在因素 ,示范效应和攀附行为成为这一时期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集中表达在 1999 年“十一”黄金周的井喷式、排浪式旅游消费上。(三)2000 年至今这一阶段,休闲消费主体所

12、面临的外部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制度变迁正在推进过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约束”逐渐成为显性约束。如前所述,“收入约束”和“时间约束”是休闲消费的重要约束条件。当收入成为显性约束时,闲暇时间就失去其作为资源的意义,此时闲暇越多,时间资源的空耗反而越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节节攀升,休闲消费的 “收入约束” 得到了缓解,而 “时间约束” 逐渐成为显性约束。 我国在 1994 年 2 月颁布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从 48 小时改为 44 小时;到 1995年 5 月又改为 40 小时。直至 1999 年末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与200

13、8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的后,全年(包括双休闲日和所有法定节假日)休闲天数达 114 天,几近全年天数的三分之一。从名义上看,似乎休闲消费的“时间约束”软化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受长期以来 “工作本位”观的影响,我国不少城镇居民选择在工作之余兼职,这势必减少了有效的休闲时间。同时 ,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场所的增多,休闲项目与设施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并非像人们想象那么多。总而言之,“时间约束”的硬度在逐步提高。在这一阶段,休闲消费者是有限理性主体。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攀比性的休闲消费狂潮后,城镇居民更加

14、注重以较少的花费和成本支出去获得消费休闲产品的福利。以旅游消费为例,“黄金周”热点景区的人满为患,使得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选择避开了热点地区而转向消费非热点地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当然,由于受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制约,休闲消费主体对于制度变迁的计算是有限理性的 ,是处于不断变动和调整之中的,其对制度风险的反应既是被动的,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成分。四中国未来继续促进休闲消费的因素:1生产力不断发展,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是休闲消费的时间条件。 休闲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可利用的闲暇时间为基础,而闲暇时间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

15、度。 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休闲时间的差异,赋予了休闲不同的意义。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大约一万年以前,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人类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休闲。在公元前 6000 年至公元 1500 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动力机器,包括原始的蒸汽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而将休闲时间增加到 23%。到 20世纪 90 年代, 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 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到 2015

16、年前后,知识经济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有50%的时间用于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 从 1700 年左右的 72 小时到 1859 年的 69.8 小时,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不到 40 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 30 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 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社会进步使人们的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行各业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生活空闲, 从而使人们渴望更高的生活水准,有更充分的精力去享受各种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与前人相比,人们的休闲潜力在不断增长,多余的时间将被用于最大程度上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2

17、现代化大生产为人们的休闲消费创造了物质条件;科技应用拓展了人们休闲消费的内容现代化大生产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了充裕的物质保障。 现代技术的应用不光是给人们带来了比较多的闲暇时间, 它本身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以、有线技术、卫星为代表的交流技术,以音乐、新闻、电影、录像、 小说为代表的媒体形式等相互结合导致了闲暇利用方式的变革。信息处理技术与交流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电子邮件等;信息处理技术和媒体结合形成了互动式光盘、 虚拟现实等广受青年人喜爱的形式;交流技术和媒体结合诞生了有线和卫星电视产品;而以上三种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在线面

18、对面娱乐、互动可视交流、在线购物、在线信息查询等崭新而时尚的休闲消费方式。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应用为人们的休闲创造了条件,扩展了活动范围,使人们休闲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愿望能够成为现实。3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提高,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了经济支持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一步步增长,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日渐增多, 即使大多数休闲活动都要需要付费消费的情况下,有能力参与的休闲方式仍日趋多样,休闲方面的支出相应增加。4个人从社会体制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随着社会进步, 社会机构对个体生活各个方面的规划和约束趋于弱化,使人们的自由意志得到充分表达,可以有更多的休

19、闲选择。5.消费者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观、价值观等发生改变,为休闲消费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每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财富和闲暇的时候, 享受休闲就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享乐的态度发生转变,追逐快乐成为一种理性选择。消费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受教育程度提高,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等拓宽了视野,日益更新,使人们在消费的内容、方式、时间等选择上更具有感性和自主性,为休闲消费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6.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休闲消费的发展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也推动了休闲消费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到来,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

20、响的范围与深度日渐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休闲价值观、休闲方式等势必会相互影响。一般说来,经济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的休闲消费也相对地发达,在相互交流中, 必然会对相对落后的国家、民族及地区的人们的休闲观念与休闲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以上这些因素促进社会整体的休闲消费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日趋加剧的社会变化使人们疲于应付,在很大程度上也弱化了人们的休闲潜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就业形势严峻,使得人们为了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工作; 再加上当前趋于恶化的生态环境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着人们的休闲消费选择,制约着休闲消费的增长。三、城镇居民未来消费行为趋势特征(一)层

21、级性显著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城镇各阶层在休闲消费价值观、 休闲需要的内容等方面迥然不同。高收入阶层是休闲消费领先者,他们经济实力强,追求休闲生活的高质量,崇尚高档和个性化的休闲产品和服务 ;中等收入阶层是休闲消费居中者 ,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有比较固定的职业,对旅游等休闲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对休闲设施和休闲服务的档次不刻意追求 ;低收入阶层是休闲消费滞后者 ,他们十分注重休闲价格,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花费到达最大的效用 ,因而他们的休闲花费不高,讲究实惠。休闲消费的层级性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正走向多元化。 在多元化休闲消费节制自己的休闲消费行为。(4)攀比性休闲消费行为。时代,城镇

22、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目前,值得关注的休闲消费行为主要有: (1)观望性休闲消费行为。近年来,随着休闲供应范围的扩大及休闲企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逐渐形成了休闲价格下跌的强烈预期。 于是,一部分低收入消费者的休闲欲望逐渐减弱,观望心理逐渐强化,起来越舍不得在休闲商品上花钱。(2)理智性休闲消费行为。 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对休闲价格的涨跌变化已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因而他们能较为理智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休闲商品。以有限的时间和支出换取最大的休闲效用成为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则。(3)谨慎性休闲消费行为。 由于对未来预期收入增加缺乏信心,对未来预期支出增加深感担忧,再加

23、上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心理趋于保守,休闲消费行为十分谨慎。他们崇尚“收支相抵、略有节余” ,忌讳“寅吃卯粮”,因而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后的即期收入成为当前消费的最大极限。为了遥远的未来,他们尽可能地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开始注重休闲生活质量和休闲品位的提高,欣赏交响乐、打高尔夫球、出境旅游等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的休闲消费也开始从千元级向万元级、甚至 10 万元级消费发展。这种休闲消费行为对其他群体起到了示范作用。于是,尽管一部分城镇居民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大额休闲消费,但由于高档休闲消费对他们而言具有象征符号的功能,因此,其休闲消费水平也节

24、节攀高。 这种 “攀附性” 行为加剧了休闲消费中的 “同步共震” 。(二)休闲消费活动的多涵性和特殊性加强1 休闲消费活动越趋多样,内涵更丰富。节假日出境旅游、打高尔夫球、 去乡村俱乐部度假等高消费和集中消费活动当然是典型的休闲消费活动。 工作之余,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去看一场电影或球赛,与三五知己在茶馆品茗小酌,或去酒吧网吧卡拉 OK 厅舞厅咖啡厅放松精神等,也是日常较普遍的休闲消费活动。此外,带着悠闲的心境逛逛商店或公园,吃点点心,也不失为一种休闲消费。甚至,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非正式场合,穿上一套称心的休闲服,配以与之协调的休闲鞋、 背包、帽子及手表等各种饰物,同样可以表达人们轻松、 潇洒的生

25、活态度。据此,一些学者按内容把休闲消费划分为七大类型,即保健性消费、美容性消费、餐饮性消费、娱乐性消费、情感性消费、增智性消费和综合性消费。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品种更加丰富。特别是一些大型主题公园、游乐场所的建设和崛起,国外知名休闲企业的介入和竞争 ,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休闲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从而为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选择空间,进而也不断满足了不同层次休闲消费者的需求。2 休闲消费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正在发展成熟区别于其他消费活动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2.1休闲消费是以精神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消费从大类上划分 ,消费支出可分为基本生活消费

26、和休闲消费两大类。基本生活消费以生存型消费为核心内容,是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进行的消费。 而休闲消费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消费之后发生的一种旨在追求享受和发展的高层次消费 ,并受到预期收入(或永久收入)的限制。当然,休闲消费不会完全超脱于一般的基本生活消费。然而,从消费的导向和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上看,休闲消费确有大不同于基本生活消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重视精神内容、 追求审美体验。 “因为休闲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时间的填补,而是在于充实和满足人生;不在占有个人,而在于使人精神愉快;不在鼓励人们逃避自我,而是在于帮助人们发现自我,肯定自己” 。 由此看来,现代意义上的休闲是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

27、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休闲消费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消费。当然,休闲消费的精神消费特点并不排斥其以物质为载体。正如陈惠雄教授所言,“人类的任何消费活动都是以对一定客观对象的利用、吸收为基础的,一切看似精神性的消费,实际上都是以相应的物质为载体的” 。 休闲消费也不例外。休闲消费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为载体而达于消费者内心的消费活动。2.2休闲消费是一种知识限定性消费。 休闲可以使人怡情悦性,获得生理和心理机能的恢复和发展。但反过来,它又往往以休闲消费者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智为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休闲消费知识化、智能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不少研究说明,休

28、闲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他的休闲能力和取向。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水平也相应较高,因此具有较强的休闲能力,同时还表现出对高层次休闲活动的较大兴趣。 可见,休闲经济是典型的知识支撑型经济,即休闲经济下的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知识限定性特征,将一部分 “无知识”的消费者排除在外。休闲绩效不仅是休闲时间、休闲产品的函数,更重要的是支持休闲活动开展的知识厚度的函数。 “当人们熟练掌握高级的玩儿的技能之后,更容易从高雅的休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这种雅趣将促使人们放弃低级趣味。如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收集珍藏、体育运动、冒险挑战,这些活动将不仅占据人们的闲暇时光,使生活乐趣百生,并能起到怡情养性、磨练品

29、质的诸种功能。 ”2.3休闲消费是一种体验消费。 休闲消费过程,是消费者不断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和互动,并获得心灵愉悦的过程,因而是一种体验消费过程。 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给消费者以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休闲满足 ,是休闲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长久基础。在体验过程中,由于生命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休闲者个体心理的复杂性以及所追求目标的多元性,使休闲消费中的体验内容极其丰富,具有综合性体验的特征。消费者既可以在休闲消费过程中享受世俗之乐,又可以在休闲中欣赏美景,与人交往,享受多彩的人生,获得审美愉悦。 但总体而言,休闲体验是一种以追求愉悦为目标的体验,是一项集自然美、 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

30、。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休闲消费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走过了数量满足时代和质量满足时代,进入到情感满足时代,购买休闲产品更多的是为了一种情感的需要,消费者对休闲产品的总体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为主要内容的感情思考,并得到一种心理体验一种快乐的体验。 从本质上看,休闲消费是一种乐趣导向消费。2.4休闲消费是一种个性化消费。个性化消费首先表现在休闲消费的效果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虽然休闲者进入了同一个娱乐点或景点消费,但其关注点可能截然不同,其评价也可能有天壤之别。这是由休闲消

31、费的特点决定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休闲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就越明显。传统的休闲消费仅限于泡茶馆、看戏、收藏古玩等活动。如今,休闲消费正成为普及的消费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旅游度假、珍品收藏、文化娱乐、美容美饰、健身保健、继续教育等不同形式的休闲活动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个性、经历各不相同的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从消费主体角度考察,休闲消费突出地表现为高收入、高学历、高信息量的消费者掌握了休闲的主动权,他们要求休闲企业按照自己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 ,开发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个性化休闲产品。即使是那些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也千方百计地在休闲中表达自己的独特风格。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越来越多的休闲消费者要求每种休闲消费品都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而定制,每项休闲服务都要根据他们的要求而单独提供。2.5休闲消费是时间约束趋硬化消费。 休闲消费有其特点:个人购买休闲消费品不仅受资金预算的制约,而且,特别受时间预算的制约,即个人购买休闲产品取决于有可能用于休闲的时间。而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时间正成为最稀缺的资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拓展了时间资源的利用,时间的价值在升华,变得弥足珍贵和稀缺。 休闲消费是沿时间轴进行的,消费者需要一定的时间单位来消费。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单位价值越来越高,从而使消费者的时间约束硬化程度大于收入约束硬化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