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25990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与可画筼筜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与可画筼筜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与可画筼筜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文与与可可画画筼筼筜筜谷谷偃偃竹竹记记 苏苏 轼轼文同墨竹文同墨竹海南岛东坡书院海南岛东坡书院东坡笠屐图东坡笠屐图写写 作作 背背 景景 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本文属于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厚情意,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文与可(10181079),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

2、途)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偃竹图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深意切,悲恻动人的优秀散文。全全 文文 结结 构构第一段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

3、的体会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一层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第二层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第三层第三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第二段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一件第一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第二件第二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 的美学观

4、点的美学观点第三件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饭第三段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 亲密无间亲密无间 此文作为纪念亡友的文章,对文与可表达了此文作为纪念亡友的文章,对文与可表达了什么一种感情?又通过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什么一种感情?又通过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 对他的艺术造诣表示钦敬之情,对他的为对他的艺术造诣表示钦敬之情,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享乐表示称赞,而对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享乐表示称赞,而对他的去世则表示了极大的悲痛。作者的这种感他的去世则表示了极大的悲痛

5、。作者的这种感情主要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借助对二人情主要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借助对二人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零碎的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琐事趣事,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琐事趣事,在在“乐乐”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个系,而这个“乐乐”又与失友的又与失友的“悲悲”形成了反形成了反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同时作者还借助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抒发感情,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典故抒发感情,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直接抒发感情。思,直接抒发感情。本

6、文反映了苏轼散文的什么特点?本文反映了苏轼散文的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这篇文章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凝练、生动。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凝练、生动。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情的抒发较为含蓄,叙事描写语和说理。情的抒发较为含蓄,叙事描写语言明快、活泼、幽默,对诗、赋、文及典言明快、活泼、幽默,对诗、赋、文及典故的引用自然、贴切,如信手拈来,挥洒故的引用自然、贴切,如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诙谐、睿智与达自如。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诙谐、睿智与达观,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其观,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其高雅的品位。本文正是他高雅的品位。本文正是他

7、“随物赋形随物赋形”“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典范之作。的典范之作。 松、竹、梅合称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岁寒三友”,始见于南宋(林景熙:,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霁山集五云梅舍记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题文与可画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中国古代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中国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称帝王和贵族男子为君子,后泛称德才兼备的人。“四君子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是

8、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予以人格化。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岁寒三友岁寒三友” 与与“四君子四君子” 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中华民族虚怀

9、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的象征。“未出土时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诗便这两句诗便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梅兰竹菊高贵梅兰竹菊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中华民族美学思想思想的内涵。的内涵。 “岁寒三友岁寒三友” ” 与与“四君子四君子”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大半是在贬官和流放中度过的。他生平爱竹,度过的。

10、他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医”,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所以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湖州竹派”的重的重要人物。由于画家个性不同,画竹时的神气各异,要人物。由于画家个性不同,画竹时的神气各异,画的墨竹也就各具风格了。李景黄在画的墨竹也就各具风格了。李景黄在似山竹谱似山竹谱指出:指出:“画竹三昧,神气二字尽之。有气斯苍,有画竹三昧,神气二字尽之。有气斯苍,有神乃润。文之檀栾飘举,其神超也。苏之下笔风雨,神乃润。文之檀栾飘举,其神超也。苏之下笔风雨,其气足也。其气足也。”

11、由此可见,文同的由此可见,文同的“胸中成竹胸中成竹”,主,主要是指要是指胸中具有竹子的神气胸中具有竹子的神气。文人画竹,如果胸中。文人画竹,如果胸中没有竹子的神气,也就没有竹子的神气,也就“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画不出气韵生动的竹子了。,画不出气韵生动的竹子了。 苏苏 轼轼 与与 画画 竹竹 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米芾曾讲到苏轼画竹:“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竹生时何尝逐节生?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一瓣香。” 明末清初的石涛

12、则说:明末清初的石涛则说:“东坡画竹不作节,此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石涛石涛作为明朝遗民,归顺清朝后,文人的名节问题一直作为明朝遗民,归顺清朝后,文人的名节问题一直令其苦恼,故尽管自己的名节很成问题,但画起墨令其苦恼,故尽管自己的名节很成问题,但画起墨竹来,不像苏轼那样放达,再怎么写意,也不能废竹来,不像苏轼那样放达,再怎么写意,也不能废了竹节。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明证。了竹节。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明证。 苏苏 轼轼 与与 画画 竹竹 “

13、为为”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今画者乃节节而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为之之(动词,描画,勾勒。(动词,描画,勾勒。名词代词前,后无动词)名词代词前,后无动词)2.子由子由为为墨竹赋墨竹赋以遗与可曰以遗与可曰(动词,写(动词,写作)作)3.余余为为徐州徐州(当、做,可译为(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到某地做官)4.而予而予以为以为有道者(有道者(动词,认为动词,认为)5.吾将吾将以为以为袜(袜(以之为,把以之为,把当作当作 ) 其它重点掌握词语其它重点掌握词语1.为为墨竹赋墨竹赋以以遗遗与可:给与,馈赠。与可:给与,馈赠。2.投投诸诸地而骂:兼词,之于。地而骂:兼词,之于。3.以为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14、:话柄。4.而读书者而读书者与与之:许可,答应。之:许可,答应。5.余因而余因而实实之:证实。之:证实。6.月落庭空影月落庭空影许许长:形容词前,如此的,这长:形容词前,如此的,这样的。样的。7.近近语语士大夫:读玉音,对某某说。士大夫:读玉音,对某某说。8.因因以所画以所画筼筜谷偃竹筼筜谷偃竹遗予:副词,就。遗予:副词,就。9.而余亦载与可而余亦载与可畴昔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戏笑之言者:从前。 练习三翻译答案练习三翻译答案1.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的竹子呢

15、? 2.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理。 3.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4.我认为是深知道理的人的认识,难道不是我认为是深知道理的人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吗? 练习四答案要点练习四答案要点总:抓住动人的细节,用极精练的语言总:抓住动人的细节,用极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描绘人物动作和情感。形象生动描绘人物动作和情感。1.1.喷饭句:形象的说明了两人之间思想喷饭句:形象的说明了两人之间思想的一致和情感的默契,表现了苏诗的幽的一致和情感的默契,表现了苏诗的幽默诙谐的艺术魅力,写往昔二人从友情默诙谐的艺术魅力,写往昔二人从友情中得到的快乐,正是极写现在失去挚友中得到的快乐,正是极写现在失去挚友的悲痛。的悲痛。2.2.曝画句:借助动作含蓄的两曝画句:借助动作含蓄的两人真挚、深厚的情谊。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