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24702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个考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幼)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中小幼)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6060 个考点个考点幼儿园幼儿园考点 1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考点 2 成熟势力说考点 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考点 4 认知发展理论考点 5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考点 6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考点 7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考点 8 幼儿注意的发展趋势考点 9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考点 10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趋势考点 11 记忆的种类考点 12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考点 13 幼儿想象的种类考点 14 幼儿想象的特点考点 15 幼儿空间关系的掌握考点 16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考点 17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

2、的作用考点 18 学前儿童言语的种类考点 19 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考点 20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考点 21 幼儿园的任务考点 22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考点 23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考点 2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考点 25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考点 26 幼儿游戏的种类小学小学考点 27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 28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考点 29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考点 30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考点 3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考点 32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考点 33 问卷设计的结构及基本原则考点 34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考点

3、35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考点 36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考点 37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考点 38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考点 39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考点 40 情绪的 ABC 理论考点 41 班级管理的模式考点 42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考点 43 组织竞赛型活动的注意事项中学中学考点 44 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考点 45 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考点 46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考点 47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考点 48 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考点 49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区别考点 50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考点 51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步骤考点 52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

4、因素考点 53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考点 54 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评价的特点考点 55 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考点 56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考点 57 课堂纪律的类型考点 58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考点 59 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考点 60 马勒斯等人提出的职业倦怠的表现幼儿园考点 1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客观因素( 1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

5、提。 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2. 主观因素(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考点 2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

6、的主要动力。 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考点 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 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至一岁或一岁半)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3. 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至五六岁)考点 4 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 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

7、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 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 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以后) 。考点 5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 1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4. 差异性考点 6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1. 从简单到复杂。(

8、 1 )从不齐全到齐全; ( 2 )从笼统到分化。2. 从具体到抽象。3. 从被动到主动。( 1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2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考点 7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考点 8 幼儿注意的发展趋势1.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考点 9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1.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2

9、. 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 )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 2 )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 )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 )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考点 10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趋势1.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婴幼儿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3.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考点 11 记忆的种类1. 根据内容不同,

10、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1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 )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2. 根据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头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感觉记忆的特点是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 1 秒钟,它按刺激的物理特性以感觉形式进行编码,而且其信息容量很大。( 2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不超过 1

11、 分钟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 2 个组块。( 3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超过 1 分钟,乃至一生的记忆。考点 12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2.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3. 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1 )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2 )幼儿的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在不断发展。4.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5.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考点 13 幼儿想象的种类1

12、.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 )无意想象; ( 2 )有意想象2. 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 )再造想象; ( 2 )创造想象考点 14 幼儿想象的特点1. 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 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 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 )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 )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考点 15 幼儿空

13、间关系的掌握一般来说, 3 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4 岁能正确辨别前后, 5 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 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 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考点 16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01 岁)( 1 )新生儿期( 01 个月) 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2 )婴儿早期( 16 个月) 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主动招人。 开始认生。( 3 )

14、婴儿晚期( 612 个月)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言语开始萌芽。 依恋关系发展。2. 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 13 岁)( 1 )言语的形成( 2 )思维的萌芽( 3 )自我意识的萌芽3.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36 岁)( 1 )幼儿初期( 34 岁)的心理特点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爱模仿。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 )幼儿中期( 45 岁)的心理特点 爱玩、 会玩, 活泼好动。 思维具体形象。 开始接受任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 )幼儿晚期( 56 岁)的心理特点 好学、好问。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考点 17 思维在幼儿心理

15、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3.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4.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考点 18 学前儿童言语的种类1. 外部言语( 1 )对话言语; ( 2 )独白言语; ( 3 )初步的书面言语。2. 过渡言语3. 内部言语考点 19 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1. 婴儿言语的发生( 01 岁)( 1 )发音的准备 前言语阶段 言语发生的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A. 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B. 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前言语阶段

16、的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段(出生 3 月) 。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 48 月) 。模仿发音 学话萌发阶段( 912 月) 。2. 婴儿言语的形成( 13 岁)这一时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 )不完整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 11.5 岁) 。 双词句阶段( 1.52 岁) 。( 2 )完整句阶段( 2 岁以后) 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词汇量迅速增加。考点 20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1. 情绪的社会化2.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 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4. 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考点 21 幼儿园的任务1. 幼儿园具有双重任务第一,幼儿园要向幼儿进行体、智、德、

17、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第二,幼儿园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 “保教结合”是保证幼儿园任务完成的首要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该原则表现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表明了幼儿园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区别, 幼儿园担负着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考点 22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1 )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可概括为: 自我活动; 强调游戏的价值; 社交活动。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

18、形式的表现,是有内在的动机支配的。 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生命发展的障碍, 让自我得到发展。 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发展是无效的, 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发展。( 2 )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根据直观性、 自我活动与社会参与的思想, 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唱歌、表演和讲故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恩物”和“作业”。 “恩物”是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幼儿游戏或是进行其他活动时使用的玩具,在家庭和幼儿园都可以使用。“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 也是幼儿园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通过作业可以对幼

19、儿进行初步教育。考点 23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 )儿童的自我成长的能力蒙台梭利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 一个是在母体里完成 “生理胚胎期” ,另一个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完成的“精神胚胎期” 。( 2 )儿童成长具有敏感期,强调感官训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 5 岁是感觉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是 14 岁, 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 2 个月到 8 岁,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 6 岁。( 3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关键。 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考点 2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普及幼儿教育,开拓

20、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2. 重视培养儿童创造力。3. 生活是教育的核心。4. 创立培养幼儿师资的好方法 艺友制。考点 25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1. 强调研究儿童心理,并以此作为科学教育儿童的基础2. 创立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体系首先,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教育内容可称为“五指活动” ,取意为幼稚园内的各项教育内容就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手指头, 是可以活动、相互联系的整体。 其内容如下:( 1 )儿童的健康: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及散步等。( 2 )儿童的社会:包括各种纪念日、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3 )儿童的科学:包括植物培植、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研讨及认识当

21、地自然环境等。( 4 )儿童的艺术: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 5 )儿童的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及谈话等。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其核心是要让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手脑并用。同时,陈鹤琴提出“整个教学法” ,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考点 26 幼儿游戏的种类1. 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1 )感觉机能性游戏; ( 2 )象征性游戏; ( 3 )结构性游戏; ( 4 )规则性游戏。2.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1 )独自游戏; ( 2 )平行游戏; ( 3 )联合游戏; ( 4 )合作游戏。3. 依据幼儿游戏内容与性质分类( 1 )创造

22、性游戏; ( 2 )规则性游戏。小学考点 27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考点 28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 )素质教

23、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考点 29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考点 30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

24、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考点 3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

25、 1 )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2. 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26、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考点 32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 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实践性知

27、识指的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 如一般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指的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考点 33 问卷设计的结构及基本原则( 1 )问卷的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2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第一,将为调查对象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第二,保证问卷的适当性。 如研究目的(理由)的充分性;问题对于调查目标的适宜性;问题对调查对象的适当性。第三,对于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包括主观障碍(如:畏难情绪、顾虑重重、漫不经心、毫无兴趣)和客观障碍(如:阅读能力的限制、理解能力的限制、表达

28、能力的限制、记忆能力的限制、计算能力的限制) 。考点 34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 )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它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先天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能力的形成。( 2 )早期经验的影响早期经验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3 )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除与自然素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和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个人勤奋的影响后天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固然起主导作用, 但没有个人的努力和勤奋,要获取事业成功同样是不可能的。考点 35 小学生注

29、意发展的特点( 1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考点 36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 )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 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 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

30、境而抽象存在的, 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在学生观上,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师需要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世界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3. 建构主义知识观( 1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2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 )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 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

31、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考点 37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课堂中正确引导。( 3 )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7 )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考点 38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

32、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2. 德育过程的顺序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考点 39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1. 导向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33、)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3. 知行统一原则及其贯彻要求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34、,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4.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 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35、)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考点 40 情绪的 ABC 理论情绪的 ABC 理论又称理性 - 情绪疗法或合理情绪疗法。 该理论要点是: 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又被称作 ABC 理论。ABC 来自 3 个英文的首字母。 在 ABC 理论的模型中, A 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 ) ;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Beliefs ) ,即他对这一事

36、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 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Consequences )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 A 引起的。 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 B ,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考点 41 班级管理的模式( 1 )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 )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 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

37、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 )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 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 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 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考点 42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1 )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 )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3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

38、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考点 43 组织竞赛型活动的注意事项( 1 )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考点。( 2 )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 3 )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 4 )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 5 )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关系。中学考点 44 课程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1. 社会中心课程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是

39、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代表人物有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 批判理论的代表金蒂斯、 布厄迪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 为此,该理论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 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 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2. 活动中心课程论及其主要观点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

40、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 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考点 45 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 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 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考点 46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

41、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考点 47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 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本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的特征:( 1 )认识命题之间关系。( 2 )进行假设 - 演绎推理。( 3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考点 48 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1 )合理宣泄法。 当人受到不良刺激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应让不良情绪充分得以宣泄,通过合理的宣泄来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平静。( 2 )转移注意法。 当人受了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应尽可能离开不良刺激的环境,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环境和新事物上去,避免不良情

42、绪性的蔓延和加重。( 3 )意志调节法。 意志调节也称升华作用。 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4 )幽默法。 幽默法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5 )补偿法。 补偿法指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代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考点 49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区别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 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 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

43、,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 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考点 50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 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 个。 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素, 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的特质,往往只

44、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考点 51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步骤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 (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 ;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 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 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 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考点 52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 1 )自身成败经验;( 2 )对他人的观察;( 3 )言语劝说;( 4 )情绪和生理状态。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考点 53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 4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 )价值辨析。考点 54 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评价的特点( 1 )由甄别走向发展。 新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2 ) 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 )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在新课程中,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做出不同的评价,使评价具有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