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24046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儿童的分析与认识汇报人:张英周珊01对儿童的认识ONE123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物品。孩子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我们的私有品如何看待儿童123尊重儿童,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和快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享受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应满足儿童的各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4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发掘儿童的内在潜能02儿童的发展认识Two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品德发展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对6岁与2岁儿童的比较发现:学前儿童身高平均增加30厘米;体重平均增加9公斤,而且身体各部分的发育速度不同,与成人相比差异更大。学前期腰部通常与臀部或胸部一样

2、宽,6岁后腰部与他们肩部和臀部比要开始变小。身体外形与比例变化身体各部分发育速度不同,生殖器发育速度直到青春期都很慢,而淋巴组织在整个儿童期都比较快发育的不同步脑重量继续增加,3岁占成人脑重75%,7岁接近成人神经细胞结构复杂化、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变长。额叶表面积增大。神经兴奋传导更精确迅速。脑电波变化:a波逐渐增多,代表高级心理状态更多出现。大脑结构发展幼儿的身体发展多样性全面性动态性展示性发展特征教育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交往充分尊重儿童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及时准确注意事项03儿童的问题行为认识Three国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30%左右的城市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25%

3、以上的儿童有各类情绪问题。家长对存在的问题虽感到困扰,但不能及时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当儿童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适应,称为行为问题。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较为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区别正常的和异常的儿童行为非常必要,目前有多种衡量儿童行为的量表可用于帮助区分儿童异常的行为问题。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1.渴望获得他人关注。他们可能会认为吸引成人注意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一些成人认为不适宜的事情。2.由他们所不能控制的一些环境因素引起的。有些环境因素教师不能改变

4、,但有些环境因素教师能直接影响。比如,物理环境,环境本身能引发或消除儿童某种特定的行为。空间对于儿童的行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儿童天生的高活动水平遭遇过于狭小的活动空间时,儿童的问题行为必然会产生,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努力提供一个大空间供儿童活动。还有对儿童发展水平的不适宜期望,如果成人对儿童对儿童的发展水平期望过高或低,所提供的材料和活动就有可能与儿童当下的发展水平不符。其结果可能导致儿童因为完不成活动,不能有效的使用材料而产生挫败感,或者因为活动或材料太简单而觉得无趣。有信息传达的不一致、对刺激的过度反应等,绝大多数儿童在一个充满适宜刺激的环境中会表现的兴致勃勃,但对另外一些儿童而言,这些色

5、彩、噪音、高水平活动和运动让他们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室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以便让儿童在感到教室环境有压力的时候躲一躲。这个区域应该和教室里的其他区域隔开,空间不应该太大,色彩应该柔和,设计和装潢要很简单。教师不能改变的环境因素有健康问题、过敏问题、营养不良问题、感觉缺失、缺乏安全型依恋、家庭的压力和变故、现代生活的压力等常见的问题行为儿童不愿意分享、儿童的孤独(自闭症)、儿童焦虑、儿童说谎、儿童多动症自闭症是一种全面的发展障碍,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展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该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早期异常:不会对亲人微笑、社交困

6、难、孤独离群、语言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智力发育落后或者不均衡、物品依恋产生因素:遗传的因素、器质性病变环境因素矫正方法:音乐疗法、行为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家庭疗法。音乐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患者。行为疗法主要用操纵性条件处理法,即患儿出现一个好的行为时给以奖励,以使该行为得到强化。纾解家庭压力、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即主动制造机会诱发其学习动机、反复练习、多变多样化安排。04儿童与成人关系认识Four学前教育中,成人高高在上,儿童需要仰望成人,成人永远是对的,儿童要听从成人的安排,成人不愿屈

7、膝蹲下来与儿童交流,不愿听取儿童的意见,关于儿童的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仍是成人是老师,儿童是学生,认为成人有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儿童成长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两者之间的无形屏障依然存在。成人把自己的思想意志强加于儿童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随着学前教育实践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更加关注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的主体地位逐渐加强,儿童是成人之师,儿童可以是成人的老师,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哲学家马修斯在谈到儿童道德的发展时,建议成人(无论是教师、父母还是研究儿童的人员)在儿童面前要抛掉优越感,俯首倾听儿童提出的认知方面或道德

8、方面的问题。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具有神圣的本性,这种信念是福禄贝尔对童年所具有的无限价值充满敬意,他说:”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只有秉持儿童是成人之师的理念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儿童使他们真正成为意义上的主体。成人向儿童学习也为成人提供了一种回归童年、回归大自然的有效途径,正是因为成人在社会上打拼太久,被现实改变的太多,远离了童年和大自然,他们才急于把儿童培养成“天才”“神童”,把自己的心愿强加给“不堪重负的儿童”,目的使儿童少走弯路、少吃亏。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中提到:“童心可以治

9、疗异化了的成人生活”,因为儿童的生活不像成人那样刻意追寻规律、追求功利,而是听人自然的,所以儿童能够做到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成人如果能够蹲下来与儿童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思想、困难告诉儿童,很可能会发现儿童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子认为最有智慧的圣人的心灵状态宛若儿童,教师或家长放下架子,与儿童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把儿童当成良师益友。将会深切感受到,成人不是无所不知,儿童也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小孩子知道什么”“”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之类的话语应该消失了。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下教育儿童。当教师和家长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蹲下来与儿童进行交流,儿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儿童学习和模仿的意愿会更强,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总之,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不仅仅是儿童向成人学习的单方面关系,儿童身上也有值得成人学习的内容,儿童与成人应该是互补、对话的关系。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