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22137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7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文【篇一:小学语文特岗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教案本人参加特岗教师考试面试时用的教案,面试成绩本人参加特岗教师考试面试时用的教案,面试成绩 8989 分,仅供参考!分,仅供参考!傻瓜式试讲教案傻瓜式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自己改动,现在用的都是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自己改动,现在用的都是三维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 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初步认识分号。 3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

2、诵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1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三、课前准备:三、课前准备:1 1、教学挂图。、教学挂图。 2 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排:2 2 课时课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

3、秀美。山有奇山,水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吧!吧!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6 6 页,自由朗读一遍课

4、文,把你认为优美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生:“ “人们都说: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哪位同学知道师:哪位同学知道“ “甲天下甲天下” ”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生:生:“ “甲天下甲天下” ”就是就是“ “天下第一天下第一” ”的意思。的意思。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 “甲甲” ”就是就是“ “第一第一” ”的

5、意思,的意思,“ “甲甲天下天下” ”就是就是“ “天下第一天下第一” ”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句话。生:生:“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写大海和西湖呢?大海和西湖呢?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师:这

6、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漓江水的

7、美。江水的美。生:生:“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块无瑕的翡翠。” ”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生:用到了排比和比喻。生:用到了排比和比喻。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了漓江水静、清、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绿的特点,同时用到了比喻来突出了漓江水的绿。把漓江的水比作了的特

8、点,同时用到了比喻来突出了漓江水的绿。把漓江的水比作了什么?对,无瑕的翡翠。(板书:翡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什么?对,无瑕的翡翠。(板书:翡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翡翠的意思?课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翡翠的意思?生:非常绿的玉。生:非常绿的玉。师:对,那么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板书:无瑕)师:对,那么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板书:无瑕)生:没有斑点的玉。生:没有斑点的玉。师:师:“ “瑕瑕” ”是玉上的斑点,是玉上的斑点,“ “无瑕的翡翠无瑕的翡翠” ”就是没有斑点的玉,作者用就是没有斑点的玉,作者用“ “无瑕的翡翠无瑕的翡翠” ”比喻漓江的水,更加突出

9、了漓江水的绿。在这句话中,比喻漓江的水,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在这句话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没学过的标点符号:分号我们发现了一种没学过的标点符号:分号“ “;” ”。板书:分号,。板书:分号,“ “;”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同学们齐声朗),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在感受美丽的漓江水的同时,领悟一下分号的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在感受美丽的漓江水的同时,领悟一下分号的用法。用法。生:生:“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10、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师:同学们读的越来越好了,看样已经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美丽。这师:同学们读的越来越好了,看样已经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美丽。这一一段中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段中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生:看到一道道水纹,才感觉得到船在前进,说明了

11、漓江水的生:看到一道道水纹,才感觉得到船在前进,说明了漓江水的“ “静静“ “。师:回答的很好。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在读的同师:回答的很好。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时,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字词,看看这一段的句式,写作方法和第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字词,看看这一段的句式,写作方法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师:同学们读完了么?好,先来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这一自然师:同学们读完了么?好,先来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段和第二自然段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这位同学你说。和第

12、二自然段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这位同学你说。生:这一段的开始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到了泰山,香山,生:这一段的开始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到了泰山,香山,然然后突出了桂林山的与众不同。在描写山的特点的时候,同样运用了后突出了桂林山的与众不同。在描写山的特点的时候,同样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桂林山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桂林山 “ “奇奇” ”、“ “秀秀” ”、“ “险险” ”的特点。的特点。师:回答的真棒,不仅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还回答出了桂林师:回答的真棒,不仅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还回答出了桂林山山的三个特点,同学们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带着感情齐声朗读一

13、下第的三个特点,同学们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带着感情齐声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板书:奇、秀、险)三自然段。(板书:奇、秀、险)生:生:“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想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秀啊,想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

14、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在读这两段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在读这两段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觉呢?生甲:我也想去那看一看。生甲:我也想去那看一看。生乙:写的很美,读的时候,仿佛我们已经在桂林游玩似的。生乙:写的很美,读的时候,仿佛我们已经在桂林游玩似的。师:概括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感受就是如临其境,作者在描写桂林山师:概括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感受就是如临其境,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水时,运用了排比

15、、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山水水写的活灵活现,让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山水水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上几句我们感觉身临其境。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上几句话呢?拿出你们的练习本,看着课本中的插图用话呢?拿出你们的练习本,看着课本中的插图用“ “像像?像像?像像?”?”写写上一段话。上一段话。师:同学们写的都很不错,我来读一下这位同学写的句子,师:同学们写的都很不错,我来读一下这位同学写的句子,“ “桂林的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有的像美丽的仙女,有的像拿着拐杖的老翁,有山真是形态万千,有的像美丽的仙女,有的像拿着拐杖的老翁,有的像献

16、桃的猴子。的像献桃的猴子。” ”这位同学写的很好,我们要学会这样的描写方法,这位同学写的很好,我们要学会这样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写作当中加以利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第四自在今后的写作当中加以利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第四自然段。然段。师:同学们读完了么?谁来说说最后一段描绘了什么?师:同学们读完了么?谁来说说最后一段描绘了什么?生:描绘了桂林山水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描绘了桂林山水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师:这一段即写了山,也写了水,山水交相辉映,山间绿树红花,师:这一段即写了山,也写了水,山水交相辉映,山间绿树红花,江江上竹筏小舟,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上竹筏小舟,仿佛一幅美丽的画

17、卷。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 ”。同学们,这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呢?(板书:画中游)。同学们,这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呢?(板书:画中游)生:首尾呼应。生:首尾呼应。师:对,我们快速的浏览一下全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是师:对,我们快速的浏览一下全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是用用什么结构安排材料的?这位同学你说。什么结构安排材料的?这位同学你说。生:生:“ “总总分分总总” ”的结构方法。的结构方法。师:对,课文开头写到师:对,课文开头写到“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文章最后

18、写了荡舟在山水间的感受。全绍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文章最后写了荡舟在山水间的感受。全文用了文用了“ “总总分分总总” ”(板书: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桂林的山(板书: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桂林的山水。同学们,桂林的山水美不美?水。同学们,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篇二: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一、设计理念:一、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种葫芦,不知道叶子

19、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

20、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1、认识、认识“ “葫、芦、藤、哇、盯、邻葫、芦、藤、哇、盯、邻” ”等六个生字词。等六个生字词。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气。 3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三、教学重点

21、和难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 (一一) )激趣引入激趣引入, ,揭示课题揭示课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出示红

22、红的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苹果图)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 ( (出示没叶的苹果图出示没叶的苹果图) )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 ?想知道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

23、误吗他犯了什么错误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414 课我要的是葫芦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板书课题书课题) ) (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1. 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2.2. 检查识字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开火车开火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蜜蜂引路教师资格证

24、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蜜蜂引路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 “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思考” ”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

25、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规律:“ “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小房子” ”,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通过通过“ “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 ”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 “疑难问题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 ”的道理。的

26、道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学会、学会 9 9 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成的词语。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

27、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法学法教法学法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一、读题导入。 1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 2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 1、自读课文,

28、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乡下人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范文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乡下人家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

29、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 1 1、通过预习,自主认识、通过预习,自主认识 5 5 个生字,会写个生字,会写 14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个生字,正确读写“ “棚棚架、风趣架、风趣” ”等词语等词语; ; 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

30、点重点难点重点: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重点: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布置生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圈点出疑难之处,同时写下读文课前布置生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圈点出疑难之处,同时写下读文后的感受后的感受 ( (一一) )开门见山,点出课题开门见山,点出课题 ( (二二) )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 1 1、导入:昨天请大家回去熟读课文,你们都读了

31、吗、导入:昨天请大家回去熟读课文,你们都读了吗? ?今天有没有信今天有没有信心在课堂上读好心在课堂上读好? ?接下来就请你们来展示风采了。接下来就请你们来展示风采了。 此处激励士气此处激励士气 2 2、学习、学习 1 1、2 2 两段两段 (1) (1)自告奋勇读自告奋勇读 1 1、2 2 两段,请其他学生说这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他两段,请其他学生说这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他一些好建议。一些好建议。 (2) (2)这两段话描写了什么场景这两段话描写了什么场景?(?(可联系插图可联系插图) )师生小结板书:瓜藤攀檐师生小结板书:瓜藤攀檐 鲜花绽放鲜花绽放 雨后春笋雨后春笋( (联系课文具体句子,联系课

32、文具体句子,读之,简之读之,简之) ) (3) (3)闭目想象场景闭目想象场景 让学生学会大方地展示自我,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养成习惯。让学生学会大方地展示自我,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养成习惯。要让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并提出善意的建议要让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并提出善意的建议 2 2、学习、学习 3 3、4 4 两段两段 (1) (1)自告奋勇读课文自告奋勇读课文 3 3、4 4 两段,读后自评,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与两段,读后自评,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与自我评价,你有什么想对他说吗自我评价,你有什么想对他说吗? ? (2) (2)这段话又写了什么场景这段话又写了什么场景? ?小结板书:鸡鸭觅

33、食小结板书:鸡鸭觅食 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总结经验,这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总结经验,这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松鼠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松鼠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在这组说明性文章在这组说明性文章” ”中中,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 ,选编这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

34、觉性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

35、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 (又称科学小品又称科学小品) )。本文侧重于介。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认识生字,正确读记“ “驯良、勉强驯良、勉强” ”等词语。等词语。 2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的人文情怀。 3 3、比较鲸的说明

36、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

37、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

38、生比较感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目的。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语文经典说课范文跨越百年的教师资格认定:小学语文经典说课范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篇文章重要赞美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力,以及她得到这篇

39、文章重要赞美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力,以及她得到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优美每每只是临时,但外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优美每每只是临时,但外表原来就优美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逾越时表原来就优美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逾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久优美。空,在人们的心中永久优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会写会写“ “埃、伦、藤埃、伦、藤” ”等等 1414 个生字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肃然无声、卓有肃然无声、卓有成效成效” ”等词语。等词语。 (2) (2)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

40、得的辉煌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就。 (3) (3)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句子含义的能力。 (4) (4)真正理解真正理解“ “美丽美丽” ”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工作,提炼出镭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工作,提炼出镭; ;拒绝拒绝追慕,静心苦读追慕,静心苦读; ;青春换镭,意义重大青春换镭,意义重大; ;成就显赫,精修细研。四

41、个方成就显赫,精修细研。四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通过认识和理解居里通过认识和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夫人的人格美,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难点: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使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难点: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使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教法学法教法学法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实行

42、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实行 “ “自主一合作一探究自主一合作一探究 ” ”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遵循遵循“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 ”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尽量讲得少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些。同时指

43、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教材展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教材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是一种“ “思维知觉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

44、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下: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范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范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

45、强烈的爱国热情。的爱国热情。【篇三:面试教案材料之小学语文】面试教案材料之小学语文面试教案材料之小学语文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一)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二)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二)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三)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

46、媒体课件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 1.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介绍背景。(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

47、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 3.揭示题目: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 4.据题质疑:据题质疑: (1) (1)理解理解“ “偶书偶书” ”,这里的,这里的“ “偶偶”“”“书书” ”各是什么意思?各是什么意思? (2) (2)看了题目

48、,你想知道什么?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 2.检查反馈:(课件)检查反馈:(课件)(1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齐读生字新词。(2 2)指名读诗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范读(出示课件

49、),生画节奏分组读诗分组读诗齐读齐读古诗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 1)指名读。)指名读。(2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衰)(3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班交流)(4 4)师归纳,生质疑:)师归纳,生质

50、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生 1 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生 2 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 “从乡音无从乡音无改改” ”与与“ “鬓毛衰鬓毛衰” ”这两个词中体会。这两个词中体会。(6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

51、,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悦心情?(指名读、齐读)(7 7)总结学法:)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 2.学习第二句:

52、(课件出示第三四行)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 结合结合看图看图 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生:(略)生:(略)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师:你能

53、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3 3)指导朗读古诗)指导朗读古诗 3.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串讲诗意,体会情感:(1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2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3 3)小结:是啊,)小结:是啊,“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 ”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

54、,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 “乡音无改乡音无改” ”,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4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

55、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的想

56、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吗?) 1. 1.(1 1)分角色试练表演。()分角色试练表演。(2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3 3)师)师模仿模仿“ “记者记者” ”,采访,采访“ “贺知章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

57、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生谈) 2.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 2 2 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 1. 背诵并默写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 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