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800369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地方制度的演变【基础教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列举秦朝郡县制、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清朝边疆政策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苍松优选2苍松优选3苍松优选郡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郡尉(军事、治安)县县县令(最高长官)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县丞(行政、刑狱)县丞(行政、刑狱)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县尉(军事、治安)乡乡三老(教

2、化)三老(教化)三老(教化)三老(教化)有秩、啬夫(司法赋税)有秩、啬夫(司法赋税)有秩、啬夫(司法赋税)有秩、啬夫(司法赋税)游徼(治安)游徼(治安)游徼(治安)游徼(治安)一、秦朝的地方机构一、秦朝的地方机构长官由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加强加强加强加强中央中央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根本性变革根本性变革根

3、本性变革。4苍松优选1、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2 2、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 3、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要意义;4 4、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深远。起到积极作用,影响深远。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5苍松优选(2011年浙江省文综年浙江省文综38(1)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材料一

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而“共主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君主“独制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天下一大变局”。王家王家范范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分)【答案】:(

5、【答案】:(1)西周:)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代贵族政治。(8分)分)6苍松优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1 1)上上图图反反映映了了西西汉汉初初年年地地方方上上实实行行怎怎样样的的政政治治制制度度? ?结合史实说明它存在的问

6、题结合史实说明它存在的问题? ? (2 2)为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 制度:郡县封国并行。制度:郡县封国并行。问题:封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封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史实:七国之乱。史实:七国之乱。 政治上:削藩,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政治上:削藩,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

7、采取了一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种斑马式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的省级组织。”二、汉初的二、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7苍松优选封泥又叫封泥又叫“泥封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汝南郡项县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项长之印”河间王刘河间王刘辟疆辟疆“河间王玺河间王玺”A A实行郡、县两级制实行郡、县两级制B B广泛推行封国制广泛推行封国制C C实行郡国并行制实行郡国并行制D D推行单一

8、县制推行单一县制C8苍松优选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汉代:州的设置(汉代:州的设置(P11、14)1、设置的时间、目的?、设置的时间、目的?2、设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设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州的设置有何作用?、州的设置有何作用?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P16)1 1、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是怎样的?行省与中央的关系是怎样的?3 3、行省制度有何作用和影响?行省制度有何作用和影响?9苍松优选汉代:州的设置(汉代:州的设置(P11、14)1、设置的时间、目的?、设置的时间、目的?2、设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设置的具体

9、内容有哪些?汉武帝在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习惯上称为十三州。汉武帝在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习惯上称为十三州。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时期的汉武帝时期的“州州”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因此因此刺史刺史也不是郡太守之上的地方官,也不是郡太守之上的地方官,是中央派遣是中央派遣的监察官的监察官,代表中央到地方进行监察,其职务性质,代表中央到地方进行监察,其职务性质为为“部部”,故又称,故又称“部刺史部刺史”。刺史到地方上专司。刺史到地方上专司监察,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军权,只有检举弹劾权,监察,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军权

10、,只有检举弹劾权,与地方行政长官没有隶属关系。与地方行政长官没有隶属关系。10苍松优选1 1 1 1、行省设置的原因:、行省设置的原因:、行省设置的原因:、行省设置的原因: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P16)历史原因历史原因: :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训. . 现实原因现实原因: :疆域空前辽阔疆域空前辽阔,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借鉴汉制,适应新形势。借鉴汉制,适应新形势。 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11苍松优选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P16)2 2 2 2、行省

11、的设置:、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全国分设全国分设全国分设全国分设10101010个行省个行省个行省个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 : :即即即即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直辖(直辖(直辖(直辖“ “腹里腹里腹里腹里” ”)和)和)和)和宣政院宣政院宣政院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12苍松优选云贵:云贵:台湾:台湾: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辽辽阳阳行行省省云南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2 2 2 2、行省的设置

12、、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13苍松优选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P16)2 2 2 2、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全国分设全国分设全国分设全国分设10101010个行省个行省个行省个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 : :即即即即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直辖(直辖(直辖(直辖“ “腹里腹里腹里腹里” ”)和)和)和)和宣政院宣政院宣政院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3 3 3 3、行省与

13、中央的关系:、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行省行省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行省官员行省官员行省官员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要定期觐见皇帝要定期觐见皇帝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向皇帝述职。,向皇帝述职。,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采取采取采取采取省官互迁省官互迁省官互迁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等形式加以控制。等形式加以控制。等形式加以控制。14苍松优选4 4 4 4、行省

14、制度的意义:、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制度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15、的开端。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5苍松优选时代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秦汉秦汉郡、县郡、县( (道道) )二级制二级制魏晋魏晋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隋隋郡、县二级制郡、县二级制唐唐道、州道、州( (郡、府郡、府) )、县三级制、县三级制宋宋路、州路、州( (府、军、监府、军、监) )、县三级制、县三级制元元省、路省、路( (府府) )、州、州( (军军) )、县四级制、县四级制明明省、府省、府( (直隶州直隶州) )、县、县( (散州散州) )三级制三级制清清省省、道、府、道、府( (直隶厅、州直隶厅、州) )、县、县( (散厅、州散厅、州) )四级制四级制民国民国省省、行政

16、区、县、行政区、县( (市市) )三级制三级制现代现代省省(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市、市( (地地) )、县、县( (市市) )历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历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地图册地图册P516苍松优选下列四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下列四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17苍松优选(2009浙江文综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地方机地方机构示意图构示意图”,请依据,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唐代 B宋代宋代 C元元代代 D明代明代18苍松优选

17、秦秦东汉东汉 唐朝唐朝宋宋元朝元朝明朝明朝清清从汉至元从汉至元地方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治制度的特点:A.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B.B.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C.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D.D.地方权力分散。地方权力分散。E.E.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监督、考核。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监督、考核。历历代代地地方方建建制制郡郡县县制制州州郡郡县县道道州州县县路路州州县县行省行省制度制度废行省,废行省,设三司设三司省省道道府府县县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18、演变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9苍松优选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比较点比较点比较点比较点分封制分封制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行省制行省制异异异异盛行盛行盛行盛行时代时代时代时代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几乎盛行于整几乎盛行于整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个封建社会个封建社会个封建社会确立盛行于元朝确立盛行于元朝确立盛行于元朝确立盛行于元朝影响至今影响至今影响至今影响至今与与与与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政府政府政府政府关系关系关系关系独立性很大,独立性很大,独立性很大,独立性很大, 权力与地位权力与

19、地位权力与地位权力与地位 可世袭可世袭可世袭可世袭地方地方地方地方行政机构、由行政机构、由行政机构、由行政机构、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直接任免皇帝直接任免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长官直接对构,其长官直接对构,其长官直接对构,其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中书省负责中书省负责中书省负责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影响影响影响影响一定时期有作用;一定时期有作用;一定时期有作用;一定时期有作用;但从长远看破坏但从长远看破坏但从长远看破坏但从长远看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国家统一和社会国家统一和社会国家统一和社

20、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仅在当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而且影响后世,作用更明显。而且影响后世,作用更明显。而且影响后世,作用更明显。而且影响后世,作用更明显。同同同同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发挥过积极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发挥过积极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发挥过积极结果:在一定时期内都

21、发挥过积极影响影响影响影响20苍松优选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理藩院理藩院理藩院理藩院东北东北蒙古蒙古新疆新疆西藏西藏西南西南清朝理藩院清朝理藩院21苍松优选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改土归流” ”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 丽江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司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丽江土司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22世世470470年。雍正元年(年。雍正元年(17231723年)改年)改土归流,从此木府结束在丽江统治。土归流,从此木府结束在丽江统治。 土土:土司,世袭。:土司,世袭。流流:流官,朝廷委派,:流

22、官,朝廷委派,有一定任期的官员。有一定任期的官员。22苍松优选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l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层分子。层分子。层分子。l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16531653年,顺治册封五世达赖为年,顺治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171

23、31713年,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年,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额尔德尼”1727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协同管理西藏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协同管理西藏17931793年,乾隆建立金瓶掣签制年,乾隆建立金瓶掣签制, ,掌握大活佛认定权掌握大活佛认定权23苍松优选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边疆政策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东北东北蒙古蒙古新疆新疆西藏西藏西南西南稳稳稳稳定定定定和和和和巩巩巩巩固固固固了了了了国国国国家家家家疆疆疆疆域域域域,奠奠奠奠定定定定了了了了近近近近代代代代中中中中国国国国的的的的版版版版图图图图24苍松优选25苍松优选1(1)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制

24、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为后影响: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关系:继承与发展)关系:继承与发展重大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重大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多民族国家;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表现: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表现: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认识:整体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认识:整体趋势:地方权力不断

25、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地方行政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稳定;地方行政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26苍松优选2(1)机构:)机构:A地:岭北行省,地:岭北行省,B地:宣政院。地:宣政院。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阔。(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较好地解决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较好

26、地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历史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历史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制的开端。(3)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关系。27苍松优选【思考【思考1】 将下列官职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归类,将下列官职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归类,并提炼其中的历史信息。并提炼其中的历史信息。 丞相(秦)丞相(秦)刺史(西汉)刺史(西汉)五均司市师(王莽时期)五均司市师(王莽时期)羁縻府州都督(唐)羁縻府州都督(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军机大臣(清)军机大臣(清)1、刺史、刺史2、丞相、丞相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4、五均司市师、五均司市师5、军机大臣、军机大臣6、羁縻府州都督、羁縻府州都督28苍松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