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3章章 消费与储蓄消费与储蓄l(1)掌握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l(2)理解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法l(3)了解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本章要点本章要点l消费是GDP中大而相对稳定的部分l现代消费行为理论将人的一生消费与一生收入联系起来这些理论提出,来自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是小的l经验证据表明现代理论与简单的凯恩斯“心理经验法则”都有助于解释消费l美国的储蓄率低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储蓄率重要事实重要事实l消费占总需求的60%以上,比其他领域合在一起的还要多l消费的波动相对小于GDP的波动所以: 消费构成消费构成GDP的大部分;消费相的大部分;消费相对稳定l现代消费函数理论认为人们一生的消费是与一生收入相联系的,但是本年消费与本年收入之间的联系是相当薄弱的理论分歧理论分歧l不同消费理论之间的争论被看成是对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值是高还是低的争论l早期凯恩斯“心理经验法则”模型认为MPC的值高l基于理性消费者决策的现代理论,有时指出MPC的值非常低l长期收入波动引起消费变动,但是短期的高峰不会引起消费变动;也就是,长期MPC的值高,而短期MPC的值低。
l现期消费与滞后消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l现代消费理论能够解释以上这两个现象l早期凯恩斯理论着眼于使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相一致13.1 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恒常收入理论l现代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一生的决策l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一生中面对收入变动,选择如何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l恒常收入理论集中注意预测消费者一生可望得到的收入水平l这两个理论基本上已经融合在一起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l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人是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为的是在他们整个一生中,以最好的可能方式配置其消费l不依赖于(基于心理经验法则的)单一价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基于最大化行为)的生命周期理论,其意义就是出自恒常收入,暂时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l关键假定是绝大多数人们选择稳定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在一个时期大量储蓄,而在下一个时期挥霍无度,而是在每一时期大致消费同样的水平l在这个最简单的过程中,假定人们每年设法消费的数量相同l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出自恒常收入的MPC大,而出自暂时收入的MPC小,相当接近于零l生命周期理论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出自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出自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因而也是非常小的。
理由是出自财富的支出,与出自暂时性支出一样,散布到生命持续的年限中l出自财富的MPC用来将资产的价值变动与现期消费联系起来l生命周期假说可以将人口学与消费联系起来,有助于将消费和储蓄行为与对人口的考虑,特别是对人口的年龄分布联系起来恒常收入理论恒常收入理论l如同生命周期假说那样,恒常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与现期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的估计有关系l消费支出紧扣长期收入基本上等同于生命周期理论l恒常收入就是以已知的现存财富水平与现在和未来赚取的收入,维持个人在其有生之年的稳定消费率l根据LC-PIH,消费应该比收入更平稳,因为出于暂时性收入的支出分散于许多年l这种预测基本正确,特别是收入的真正大量高低起伏的尖峰脉冲,只激起消费的适度反应l与此相反,传统消费函数预言,消费尖峰脉冲应该与收入尖峰脉冲相适应13.2 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现代分析法分析法l现代型的LC-PIH强调收入不确定性与消费变动之间的联系并且采用更加规范的方式分析消费者最大化l根据这个新型式,收入的意外变化引起消费的变动l如无意外之事,本期消费应与上期的消费一样l一生效用是各个时期的效用总和l一生预算约束是各个时期的消费总和。
l其消费选择的最优路径是使各个时期的边际消费效用相等l在考虑不确定性之后,实际上消费者无法实施边际效用相等原则,因为未来边际效用在t期无法确定l消费者只能将今天的边际效用等同于她对t+1期的边际效用的最好猜测,因此修改过的原则是将今天的边际效用等同于明天边际效用的将今天的边际效用等同于明天边际效用的期望值l边际效用函数是看不见的,但在此简单的例子中,只有函数的自变量相等,函数才会相等,因此该原则可以修改为消费的期望值相等l期望值也看不见l霍尔将理性预期理论应用于此问题,认为观察到的消费可重写为预期消费加上意外预期消费加上意外l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意外确实是无规则的,即随机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l这就是霍尔著名的随机漫步模型传统模型的回击传统模型的回击l经验证据认为传统经验法则消费函数与LC-PIH都有助于解释消费行为l实际消费行为既显示过度敏感性,又显示过度平稳性l过度敏感性:消费对可以肯定的收入变动,反应太强烈l过度平稳行:消费对意外收入变动的反应微不足道l可以将LC-PIH与传统消费函数结合起来的方式以检验过度敏感性由此得到的消费变动方程为 ΔC=λcΔYD+(1-λ)ε 其中ΔC—消费变动 ΔYD —现期收入变动 ε—消费预期的随机误差 λ与(1-λ)分别为按传统模型行动和按LC-PIH行动的人口百分比 l该方程的实证研究结果为:ΔC=0.486ΔYD,即显示出:消费行为的一半是由现期收入而 不是恒常收入解释的。
流动性约束与缺乏远见流动性约束与缺乏远见l为什么像LC-PIH这样精致的一个理论会失于解释这样多的消费行为?l第一种解释认为当恒常收入高于现期收入,LC-PIH预言消费者不能借款以提高消费水平,即存在流动性约束l第二种解释认为,消费者往往只顾眼前,即完全不能像LC-PIH假定的那样有远见l这两种因素在现实中往往难以真正区分开不确定性与缓冲库存储蓄不确定性与缓冲库存储蓄l实际经验表明,除了生命周期假说所认为的人们储蓄主要是为退休储备资金这一动机以外,还有为子女提供遗产的动机,以及因预防不确定性而通过储蓄建立缓冲库存的动机13.3 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消费行为的深层方面l利率提高对储蓄可能有正效应,或者负效应l一般来说,研究结果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微小,而且难以觉察l国民总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l提高美国储蓄率的一个方式就是降低政府预算赤字l企业储蓄包括留存盈余,即未分配给企业主的利润金额在内企业的收入不支付给企业主,而是将这些资金再投资于企业之中时,企业进行了储蓄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l第一,美国政府有着巨额赤字,而许多其他政府没有赤字l第二,有大量老龄人口的人口学因素,解释了其余的差别。
l第三,在美国借款比大多数其他国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