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94789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性病学第一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 盛盛 晚晚 香香 第一章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 dermato venereology )是一门涉及)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面广、整体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联系。定义:定义:皮肤病学(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和性病学(venereology)皮肤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主要研究发生在皮肤上及其相皮肤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主要研究发生在皮肤上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关疾病的学科。内容:

2、内容:内容:内容:包括正常皮肤包括正常皮肤及及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及皮肤、皮肤、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 性病学(性病学(venereology) 定义:定义:性病学主要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性病学主要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 内容:内容: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但实际以上这一概但实际以上这一概念仍难以涵盖其全部内容。念仍难以涵盖其全部内容。 作为皮肤性病学工作者不仅仅着眼于研究皮肤作

3、为皮肤性病学工作者不仅仅着眼于研究皮肤性病,还应重视内科疾病以及众多经常影响皮性病,还应重视内科疾病以及众多经常影响皮肤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研究;而且还应关注精神肤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研究;而且还应关注精神心理卫生的研究。心理卫生的研究。 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n n世界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历程世界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历程世界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历程世界皮肤性病学的发展历程n n印度有关皮肤病的记载已有印度有关皮肤病的记载已有印度有关皮肤病的记载已有印度有关皮肤病的记载已有30003000多年的历史,与我国多年的历史,与我国多年的历史,与我国多年的历史,与我国情况类似。情况类似。情况类似。情况类

4、似。n n埃及公元前埃及公元前埃及公元前埃及公元前16001600年的历史文献中既有不少有关皮肤病年的历史文献中既有不少有关皮肤病年的历史文献中既有不少有关皮肤病年的历史文献中既有不少有关皮肤病的记载。的记载。的记载。的记载。n n18181818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世纪中叶以前:由外科医生承担由外科医生承担由外科医生承担由外科医生承担18181818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许多内科医生开始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许多内科医生开始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许多内科医生开始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许多内科医生开始注意观察和记录发生于皮肤的疾病,这样延续到于皮肤的疾病,这样延续到于皮肤的

5、疾病,这样延续到于皮肤的疾病,这样延续到19191919世纪,成为内科学的世纪,成为内科学的世纪,成为内科学的世纪,成为内科学的一个分支一个分支一个分支一个分支19191919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世纪末:对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的研究成为内对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的研究成为内对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的研究成为内对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的研究成为内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n n20202020世纪初:世纪初:世纪初:世纪初:皮肤病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临皮肤病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临皮肤病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临皮肤病学成为

6、一门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临床学科床学科床学科床学科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n n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14141414世纪:甲骨文记载世纪:甲骨文记载世纪:甲骨文记载世纪:甲骨文记载“疥疥疥疥”“”“”“”“疕疕疕疕”“”“”“”“癣癣癣癣”“”“”“”“疣疣疣疣”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汉代张仲景:汉代张仲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唐

7、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明代陈实功:明代陈实功:明代陈实功: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外科正宗明代韩懋:明代韩懋:明代韩懋:明代韩懋:杨梅疮诊治方杨梅疮诊治方杨梅疮诊治方杨梅疮诊治方最早记载梅毒最早记载梅毒最早记载梅毒最早记载梅毒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简史 上世纪上世纪上世纪上世纪50505050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 50505050年代以后,尤其是年代以后,尤其是年代以后,尤其是年代以后,尤其是80808080年代以后我国皮肤病学在皮年

8、代以后我国皮肤病学在皮年代以后我国皮肤病学在皮年代以后我国皮肤病学在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免疫学、职业性皮肤病等方面肤组织病理学、皮肤免疫学、职业性皮肤病等方面肤组织病理学、皮肤免疫学、职业性皮肤病等方面肤组织病理学、皮肤免疫学、职业性皮肤病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皮肤病已达到有了长足的发展,皮肤病已达到有了长足的发展,皮肤病已达到有了长足的发展,皮肤病已达到2800280028002800余种余种余种余种 近年来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性传播疾病等方近年来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性传播疾病等方近年来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性传播疾病等方近年来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性传播疾病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

9、先进水平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章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是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最大的器官, , 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16%16%。皮肤覆。皮肤覆盖整个体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盖整个体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与体腔粘膜相移行。道与体腔粘膜相移行。 总面积:总面积:成人:成人:1.51.52.02.0 新生儿:新生儿:0.210.21 厚度:厚度: 0.50.54 4(不包括皮下组织)不包括皮下组织) 眼睑最薄、足跖最厚。眼睑最薄、足跖最厚。皮沟:皮沟:皮沟

10、:皮沟: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形成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形成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形成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形成皮嵴:皮嵴:皮嵴:皮嵴:由皮肤凹陷隆起形成,顶端有汗孔的开口由皮肤凹陷隆起形成,顶端有汗孔的开口由皮肤凹陷隆起形成,顶端有汗孔的开口由皮肤凹陷隆起形成,顶端有汗孔的开口皮野:皮野:皮野:皮野:由较深的皮沟划分成菱形。由较深的皮沟划分成菱形。由较深的皮沟划分成菱形。由较深的皮沟划分成菱形。颜色:颜色:颜色:颜色: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而不同。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而不同。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而不同。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而不同。有毛区:有毛区:有毛区:有毛区:

11、头皮、面、躯干、四肢、体表等。头皮、面、躯干、四肢、体表等。头皮、面、躯干、四肢、体表等。头皮、面、躯干、四肢、体表等。无毛区:无毛区:无毛区:无毛区: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 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 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第二节 皮肤的组织学表表 皮(皮(epidermia) 属复层鳞状上皮。属复层鳞状上皮。n n包括:

12、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和树包括: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非角朊细胞)组成(黑素枝状细胞(非角朊细胞)组成(黑素C、朗格罕斯朗格罕斯C、Merkel C )一、角质形成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占表皮80%以上)以上)n n来源:来源:来源:来源: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形成角蛋白,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形成角蛋白,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形成角蛋白,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形成角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n n分层:分层:分层:分层: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 (由内向外由内向外

13、由内向外由内向外) ) 分为五层分为五层分为五层分为五层基底层(基底层(stratum basale)n n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长轴与真皮之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长轴与真皮之间的交界线垂直。间的交界线垂直。n n胞浆嗜硷性,胞核呈卵圆型,偏下,核仁胞浆嗜硷性,胞核呈卵圆型,偏下,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常见。明显,核分裂相常见。n n电镜下:电镜下:胞浆内有无数游离的核糖胞浆内有无数游离的核糖体,还有肌动蛋白、辅肌蛋白、张体,还有肌动蛋白、辅肌蛋白、张力微丝。每天力微丝。每天1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有次序地向上移动产生以上各裂,有次序地向上移动产生以上各层细胞,故称为层细胞,

14、故称为生发层生发层。 表皮通过时间表皮通过时间(28天天):从基底层:从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上层移行至颗粒层上层(14天天),至角质,至角质层而脱落层而脱落14天天 。 棘层棘层 (stratum spinosum)n n 48层;呈多角形,核较大呈圆形层;呈多角形,核较大呈圆形,细胞间细胞间桥呈棘刺状,相互连接形成桥呈棘刺状,相互连接形成桥粒桥粒,细胞向,细胞向上上 渐趋扁平底层也有分裂渐趋扁平底层也有分裂 功能。功能。n n 电镜下:电镜下:胞膜处桥粒更明显胞膜处桥粒更明显 。胞浆内可见。胞浆内可见0.10.3m长形颗粒长形颗粒,主要为膜被颗粒、板主要为膜被颗粒、板层颗粒、角质颗粒和层颗粒、

15、角质颗粒和Odland小体。小体。 颗粒层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1 13 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胞核和细胞器溶解,最有层梭形或扁平细胞,胞核和细胞器溶解,最有层梭形或扁平细胞,胞核和细胞器溶解,最有层梭形或扁平细胞,胞核和细胞器溶解,最有特征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形态不规则的透明特征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形态不规则的透明特征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形态不规则的透明特征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形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角质颗粒。角质颗粒。角质颗粒。 电镜下:电镜下:电镜下:电镜下:无包膜、电子密度大的颗粒,直径无包膜、电子密度大的颗粒,直径无包膜、电子密度大的颗粒,

16、直径无包膜、电子密度大的颗粒,直径nmnm,颗粒成份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主要含有一种高度磷颗粒成份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主要含有一种高度磷颗粒成份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主要含有一种高度磷颗粒成份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主要含有一种高度磷酸化的蛋白,富有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精酸化的蛋白,富有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精酸化的蛋白,富有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精酸化的蛋白,富有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和精氨酸。使这种蛋白呈碱性,故称角质碱性蛋白。氨酸。使这种蛋白呈碱性,故称角质碱性蛋白。氨酸。使这种蛋白呈碱性,故称角质碱性蛋白。氨酸。使这种蛋白呈碱性,故称角质碱性蛋白。 透明层(stratum lucid

17、um)n n23层,较扁平、层,较扁平、 无核、境界不清、嗜酸无核、境界不清、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蛋白结合 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成为成为 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仅见于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仅见于掌跖。掌跖。角质层(角质层(straum corneum)n n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 核的细胞、细胞核的细胞、细胞器基本消失。器基本消失。电镜下:胞质电镜下:胞质为充满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为充满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质蛋白。下方角质层可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质蛋白。下方角

18、质层可见桥粒,而上方角质桥粒消失见桥粒,而上方角质桥粒消失 ,故易松解,故易松解脱落。脱落。n n 桥桥 粒:粒:细胞间桥的相应物称为桥粒。细胞间桥的相应物称为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成分。电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成分。电镜下呈盘状,直径约为镜下呈盘状,直径约为0.20.5um,桥粒,桥粒处相邻处相邻 胞膜内侧各形成板状致密结构,胞膜内侧各形成板状致密结构,称为附着板;称为附着板;胞浆内的张力细丝附着于附着板上,再胞浆内的张力细丝附着于附着板上,再折回胞浆而成发夹状。折回胞浆而成发夹状。 二、树枝状细胞二、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 来源外胚叶的神经嵴。

19、约在胚胎期来源外胚叶的神经嵴。约在胚胎期50天移至天移至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也可见于粘膜、眼色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也可见于粘膜、眼色素层和素层和 软脑膜等处。数量与部位、年龄有软脑膜等处。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在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及关,在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及会阴等处较多。会阴等处较多。 染色:染色:n nHE染色,胞浆透明,胞核较小;银染色染色,胞浆透明,胞核较小;银染色或多巴染色显示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或多巴染色显示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伸向邻 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借助突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借助突起可与大约起可与大约1036个角朊细胞接触,形成个角朊细胞接触,形成表皮

20、黑素单位。表皮黑素单位。功能:功能:n n输送黑素颗粒至角朊细胞。黑素能遮挡输送黑素颗粒至角朊细胞。黑素能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三、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来来 源:源:n n骨髓及脾骨髓及脾 染染 色:色:HE染色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及染色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及ATP酶染酶染 色阳性,可见树枝状突起。镜下可色阳性,可见树枝状突起。镜下可见细胞核呈扭见细胞核呈扭 曲状,有深切迹;胞浆内可见曲状,有深切迹;胞浆内可见杆状或网球杆状或网球 拍状的拍状的Birbeck颗粒颗粒(Langerhans颗粒颗粒)。 功功 能:能:n n是免疫

21、活性细胞,参与免疫,是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免疫, 吞噬和吞饮作吞噬和吞饮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同种异基因刺激作用。用;抗原呈递作用;同种异基因刺激作用。四、梅克尔细胞(四、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n n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呈短指状,胞质中含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电镜下梅克尔细胞借助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固定于基底膜,不随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基底膜带 n nPAS染色,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有染色,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有0.51的红染带,示有中性粘多糖,称为基底的红染带,示有中性粘多糖,称为基底膜带。膜带。HE染色难以辨认。染色难以辨认。n n胞膜层胞膜层 约约

22、 8nm厚,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厚,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可见半桥粒。细胞膜,可见半桥粒。n n透明层透明层 厚约厚约3540nm的电子透明带。具有连接和固定作用。n n基底板基底板n n又又称称致致密密层层,是是型型胶胶原原主主要要成成分分,为为真真正正的的基基底底膜膜,3545nm厚厚是是基基底底膜膜带带的重要支架。的重要支架。n n网板网板 是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产物,是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产物,与真皮无明显界限。与真皮无明显界限。真 皮(dermis)n n来来源源:中中中中胚胚胚胚叶叶叶叶,分分分分为为为为乳乳乳乳头头头头层层层层和和和和网网网网状状状状层层层层, ,真真 皮皮

23、属属于致密结缔组织,包含纤维、基质和细胞于致密结缔组织,包含纤维、基质和细胞n n 胶原纤维胶原纤维 乳头层内,细小、不成束、排列不规则乳头层内,细小、不成束、排列不规则乳头层内,细小、不成束、排列不规则乳头层内,细小、不成束、排列不规则 方向不定;方向不定;方向不定;方向不定; 网状层内:网状层内:网状层内:网状层内:较粗、呈束、主要呈水平方向排列。较粗、呈束、主要呈水平方向排列。较粗、呈束、主要呈水平方向排列。较粗、呈束、主要呈水平方向排列。 染染染染色色色色:HEHE染染染染色色色色呈呈呈呈浅浅浅浅红红红红色色色色,电电电电镜镜镜镜下下下下为为为为7070140nm140nm的的的的胶胶

24、胶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原原纤维粘合而成。原原纤维粘合而成。原原纤维粘合而成。 功能:功能:功能:功能: 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网状纤维n n分分布布:乳乳状状层层附附属属器器、血血管管和和神神经经周周围围及及基底膜带的网板处基底膜带的网板处染色:染色: HE染染色色难难以以显显示示,银银染染成成黑黑色色,故故又又称称 嗜银纤维。直径嗜银纤维。直径4065nm。功能:功能: 对附属器、血管及神经起支架作用。对附属器、血管及神经起支架作用。 弹力纤维n n分布分布 n n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

25、。 染色染色 HE染染色色难难以以辨辨认认,醛醛品品红红染染成成紫紫色色,直径直径13。 功能功能 使皮肤具有弹性。使皮肤具有弹性。基质n n为无定形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蛋为无定形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多糖、水、电解质、血浆蛋白等。白多糖、水、电解质、血浆蛋白等。细胞细胞n n成成纤纤维维C、肥肥大大C、巨巨噬噬C、淋淋巴巴C和和其其它它白白C,以以及及朗朗格格罕罕斯斯C、真真皮皮树树突突C及噬黑素细胞。及噬黑素细胞。(三)皮(三)皮 下下 组组 织织 位位于于真真皮皮下下方方,与与真真皮皮无无明明显显界界限,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限,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皮皮下下组组织织由由疏疏松松

26、结结缔缔组组织织及及脂脂肪肪小小叶叶组组成成,又又称称皮皮下下脂脂肪肪层层。其其厚厚薄薄因因身身体体部部位位及及营营养养状状况况而而异异。此此层层内内还还有有汗汗腺腺、毛毛囊囊、血血管管、淋淋巴巴管及神经等。管及神经等。(四)皮 肤 附 属 器 n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指(趾)甲等。1. 毛发分类:分类:长毛:长毛: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 短毛: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及外耳眉毛、睫毛、鼻毛及外耳 道毛。道毛。 毳毛:毳毛:分布于全身汗毛分布于全身汗毛 n n结构:结构:n n毛干:毛干: 毛根:毛根: 毛球:毛球:

27、毛乳头毛乳头:包含有结缔组织、神经末包含有结缔组织、神经末 梢及毛细血管梢及毛细血管,为毛球提供营养。为毛球提供营养。 毛基质:毛基质:靠近乳头处,是毛发和毛靠近乳头处,是毛发和毛 囊的生长区。并有黑素细胞。囊的生长区。并有黑素细胞。横断面 皮皮质质:是是几几层层梭梭形形已已角角化化的的上上皮皮细细胞胞,无细胞核,有黑素颗粒。无细胞核,有黑素颗粒。 毛毛小小皮皮:外外层层是是一一层层排排列列成成叠叠瓦瓦状状的的已角化的扁平上皮细胞。已角化的扁平上皮细胞。 髓髓质质:中中心心为为髓髓(末末端端无无髓髓),是是23层层部部分分角角化化的的多多角角形形细细胞胞,含含黑黑素素颗颗粒粒n n头发头发:n

28、 n 生长期生长期:34年。每日生长年。每日生长0.27 0.4mm。 退行期:退行期:数周数周 。 休止期:休止期:34月。月。睫毛和眉毛:睫毛和眉毛: 生长期仅个月,故较短生长期仅个月,故较短。n n毛囊毛囊 n n 漏斗部漏斗部漏斗部漏斗部:毛囊口至皮脂腺的开口。毛囊口至皮脂腺的开口。 峡部:峡部:皮脂腺的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皮脂腺的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 茎部:茎部:毛球顶端到峡部底端。毛球顶端到峡部底端。 球部:球部:毛囊下段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毛囊下段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 结构:结构:内毛根鞘内毛根鞘(由内向外):鞘小皮赫(由内向外):鞘小皮赫胥黎层、胥黎层、 亨勒层。亨勒层。 外毛

29、根鞘:外毛根鞘: 相当于棘层和基底层;相当于棘层和基底层; 结缔组织鞘(相当于基底膜带):结缔组织鞘(相当于基底膜带): 内层为玻璃样膜;内层为玻璃样膜; 中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中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2. 皮脂腺n n 除掌跖及指除掌跖及指(趾趾)屈侧外屈侧外,分布全身。分布全身。 n n 皮脂溢出部位:皮脂溢出部位:n n 头、面、胸背上部。头、面、胸背上部。n n 位位于于立立肌肌和和毛毛囊囊夹夹角角之之间间,立立毛毛肌肌收收缩缩时时n n 可促进皮脂的排泄。可促进皮脂的排泄。n n开口:开口:n n 有毛区开口于毛囊;有毛区开口于毛囊; 无毛

30、区开口于皮肤。无毛区开口于皮肤。n n腺体:腺体:n n 呈泡状,无腺腔,外层为扁平或立方形呈泡状,无腺腔,外层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周围有基底膜带和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周围有基底膜带和结缔组织包裹。腺体细胞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腺体细胞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胞浆内脂滴胞浆内脂滴逐渐增多逐渐增多,最终破裂而释出脂滴最终破裂而释出脂滴,经导管经导管排出。故属全浆腺。排出。故属全浆腺。n n导管导管: n n 属复层鳞状上皮。属复层鳞状上皮。3. 小汗腺: n n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分布全身。蒂外,分布全身。以足跖以足跖(600/cm2)、腋、额较多,背部

31、、腋、额较多,背部(64/cm2)较少。较少。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 其分泌受交其分泌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感神经系统支配。n n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单层,盘绕如球形):透明细胞:透明细胞:为分泌汗液的主要细胞;为分泌汗液的主要细胞; 暗细胞:暗细胞:分泌粘蛋白,回吸收钠分泌粘蛋白,回吸收钠氯等氯等汗管汗管:在表皮中呈螺旋状上升,直在表皮中呈螺旋状上升,直接开口于表皮。接开口于表皮。4. 顶泌汗腺n n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 围、会阴围、会阴部及肛门周围。部及肛门周围。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少数直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少数直接开口

32、于表皮。接开口于表皮。分泌部分泌部:为一层立方或柱状分泌细胞,为一层立方或柱状分泌细胞,分泌主要受性腺影响。分泌主要受性腺影响。n n导管部:导管部:n n分泌方式分泌方式:n n一般认为属顶浆分泌,但也可能有一般认为属顶浆分泌,但也可能有顶浆、局浆及全浆分泌三种形式,顶浆、局浆及全浆分泌三种形式,目前尚无定论。新鲜的分泌物为无目前尚无定论。新鲜的分泌物为无臭的乳头液,排出后被某些细菌如臭的乳头液,排出后被某些细菌如白喉杆菌分解,产生具有臭味的物白喉杆菌分解,产生具有臭味的物质(短链脂肪酸及氨)。质(短链脂肪酸及氨)。5. 甲n n甲板甲板(甲半月)(甲半月)甲床甲床甲床之下甲床之下甲母甲母甲

33、生长区甲生长区甲根甲根甲廓甲廓(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 肌肉和神经1. 血管血管n n皮下血管丛皮下血管丛 真皮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 乳头下血管丛乳头下血管丛2. 淋巴管:淋巴管: 常规染色不易辨认,毛细淋巴管起源于真皮常规染色不易辨认,毛细淋巴管起源于真皮乳头的结缔组织间隙,在乳头下及真皮深乳头的结缔组织间隙,在乳头下及真皮深部,分别汇合成浅、深淋巴网,经皮下组部,分别汇合成浅、深淋巴网,经皮下组织流向淋巴结。织流向淋巴结。3. 肌肉肌肉:n n平滑肌平滑肌n n立立毛毛肌肌、阴阴囊囊肉肉膜膜、乳乳晕晕的的平平滑滑肌肌和和血血管壁中的平滑肌。管壁中的平滑肌。 横纹肌横纹肌面部表情肌和颈部的

34、颈阔肌。面部表情肌和颈部的颈阔肌。 4.神经n n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感觉神经(1)(1)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到表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到表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到表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梢:主要分布到表皮下及毛囊周围;感受痛、温、触觉和振动觉。皮下及毛囊周围;感受痛、温、触觉和振动觉。皮下及毛囊周围;感受痛、温、触觉和振动觉。皮下及毛囊周围;感受痛、温、触觉和振动觉。(2)(2)末端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末端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末端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末端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n n MerkelMerkel感受器感受触觉;感受器感受触觉;感受器感受触觉;感受器

35、感受触觉;n n RuffiniRuffini小体感受热觉小体感受热觉小体感受热觉小体感受热觉; ; n n meissnermeissner小体感受触觉。小体感受触觉。小体感受触觉。小体感受触觉。(3)(3)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 Vater-PaciniVater-Pacini小体小体小体小体 感受感受感受感受 压觉;压觉;压觉;压觉;KrauseKrause小体:感受冷觉。小体:感受冷觉。小体:感受冷觉。小体:感受冷觉。n n运动神经:运动神经:面神经:面神经: 支配面部横纹肌;支配面部横纹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n n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n n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及顶泌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及顶泌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n n支配小汗腺的分泌细胞支配小汗腺的分泌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