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94744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伶官传序 欧阳修 自主赏析课前自学预案雠仇仇恨雠仇仇恨 人为之事,人力人为之事,人力 推其根本。用作动词推其根本。用作动词 绳索绳索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归顺归顺与与“所所”结合,意为结合,意为“回到哪里去回到哪里去”返回,回去返回,回去归还归还容易容易改变改变轻视轻视交换交换 禀告禀告告诉,告知告诉,告知向天地或祖先祭告大事向天地或祖先祭告大事告发,揭发告发,揭发给给和和结交结交 名词作状语,向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推究名词用作动词,推究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兴兴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2、判断判断 被动被动 省略省略 一、作家剪影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二、资料存盘动荡岁月的“人事”之失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封建

3、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人),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把这件事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伶官传中,欧阳修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私修正史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官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在已有薛居正等主编的五代史以后,欧阳修为什么独出心裁,重编出

4、一部体例和写法不一样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欧阳修传对此作了简约说明:“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欧阳修撰写此书,是为了抨击他认为的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序的相关知识序(书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三、意旨探微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5、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课堂探究学案1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参考思路】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述事理的?【参考思路】全文通过把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二段“盛、衰”“得、失”并举,第三段“盛、衰”“得、

6、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3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作进一步议论,为什么? 【参考思路】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

7、。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4本文又是一篇史论,与六国论相比,在写作上有何异同?【参考思路】相同点: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得不力求振作,为收复失地和统一全国而斗争中,北宋王朝不得不力求振作,为收复失地和统一全国而斗争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两文都运用了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两文都运用了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借

8、古讽今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借古讽今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形式相同,都采用了文章的结构形式相同,都采用了“总总分分总总”的结构的结构论点提出论点提出开门见山,观点鲜明开门见山,观点鲜明不同点:论据论据选取选取六国论六国论选取的是战国时期韩、魏、楚等六国贿赂秦国最终选取的是战国时期韩、魏、楚等六国贿赂秦国最终导致灭亡的事实导致灭亡的事实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选取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夺取天下又失去的事实选取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夺取天下又失去的事实写作写作意图意图六国论六国论的目的是通过六国灭亡的事实,讽谏北宋王朝不要的目的是通过六国灭亡的事实,讽谏北宋王朝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

9、而盛之道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盛之道伶官传序伶官传序的目的是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的目的是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励精图治语言语言风格风格六国论六国论语言生动形象,气势充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生动形象,气势充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随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不仅使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随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跌宕,雄奇遒劲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语言委婉酣畅,平易自然,始于惋惜,尽显委婉语言委婉酣畅,平易自然,始于惋惜,尽显委婉韵致,而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长句与短句,错落韵致,而疑问句、

10、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长句与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酣畅淋漓有致,读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酣畅淋漓一唱三叹酣畅淋漓伶官传序的语言特色赏析本文语言质朴生动、纯真自然,句式骈散错杂、灵活多变,既有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一唱三叹、委婉含蓄,显示出独特的美感。主要特色有:1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就提出论点,既而落到立论的根据上,再转入“晋王三矢”的叙事,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将全文的语势

11、稳稳地落在结尾的反问上。全文至此,戛然而止,给人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感。2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词,也不堆砌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3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

12、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都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课后巩固练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

13、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解析:C本:推究。答案:C解析:其:副词,表祈使语气;代词,代庄宗。于:表被动;表“藏”的处所,可译为“在”。答案:D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解析: B“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答案:B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_(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译文:_答案:(1)以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誓,泪水流下沾湿衣襟,(那场面)是多么衰颓啊!(2)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的。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