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946134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高危评估与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高危评估与处理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基本知识基本知识143评估要点评估要点2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减压术后的护理减压术后的护理定义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筋膜室内的是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肌肉和神经神经因急性因急性缺血缺血而而发生发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创伤引起四肢骨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创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面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临床表面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种骨科严重并发症

2、病因病因v内容物体积增加内容物体积增加-缺血后水肿缺血后水肿-损伤:挫伤损伤:挫伤/ /挤压挤压伤伤/ /烧伤烧伤-出血出血v骨筋膜室容量减少骨筋膜室容量减少-包扎、固定过紧包扎、固定过紧-严重局部压迫、长严重局部压迫、长时间时间室内压力升高室内压力升高组织血供受损组织血供受损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24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症状症状:早期:疼痛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为肢体固定和早期:疼痛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为肢体固定和 一般处理而改善一般处理而改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体征:体征:v肢体肿胀(最早):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发亮、肢体肿胀

3、(最早):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发亮、张力大,水泡张力大,水泡v压痛:肌腹压痛:肌腹v被动牵拉痛(重要):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被动牵拉痛(重要):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疼痛,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出现疼痛,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v神经:感觉减退、主动活动无力、感觉消失神经:感觉减退、主动活动无力、感觉消失v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表现晚期表现5“P”征征vPainPain疼痛疼痛vParesthesiasParesthesias感觉异常感觉异常vPallor-Pallor-苍白苍白vParalysis-Paralysis-肌肉瘫痪肌肉瘫痪vPulselessPulsele

4、ss-无脉无脉 没有足够血液供应,肌肉在没有足够血液供应,肌肉在2-42-4小时小时开始损伤,神经损伤在开始损伤,神经损伤在3030分后开始。分后开始。1212小时后有不可逆转神经损伤危险小时后有不可逆转神经损伤危险好发部位好发部位前臂:掌侧、背侧前臂:掌侧、背侧小腿:前侧、外侧、后侧小腿:前侧、外侧、后侧手部、足部手部、足部高危因素高危因素v早期诊断缺乏认识:对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早期诊断缺乏认识:对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症状缺血的早期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误认为持续性剧烈疼痛,误认为是骨折的一般表现。是骨折的一般表现。v肢体包扎过紧肢体包扎过紧。v滥用镇痛剂滥用镇痛剂v长时间过紧地捆

5、扎止血带长时间过紧地捆扎止血带1. 早期诊断缺乏认识:由于该综合征多继发于损伤、骨折。医护人员对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误认为是骨折的一般表现。1. 早期诊断缺乏认识:由于该综合征多继发于损伤、骨折。医护人员对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误认为是骨折的一般表现。. 检查不仔细:医务人员对多发性创伤未作全面系统的检查,特别是对严重多发性创伤,只重视对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的诊治,忽略了四肢骨折及时有效的处理及动态观察,待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或意识清醒后才发现好、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此时肌肉神经的损害已到了较严重的程度。组织损害将不可逆转。3.肢体包扎

6、过紧:四肢骨折高危人群高危人群v肢体受重物砸伤,挤压伤的病人肢体受重物砸伤,挤压伤的病人v肢体血管损伤的病人,如股动脉损伤肢体血管损伤的病人,如股动脉损伤v石膏或者夹板固定不当的病人石膏或者夹板固定不当的病人如何判断骨筋膜室综合征?如何判断骨筋膜室综合征?v创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创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v被动牵拉试验阳性被动牵拉试验阳性v感觉活动异常感觉活动异常v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评估要点评估要点v1.1.患肢皮肤颜色:红润、青紫、暗红、黑色、患肢皮肤颜色:红润、青紫、暗红、黑色、苍白苍白v2.2.患肢肿胀情况:患肢肿胀情况:度、度、度、度、度、测周径度、测周径(皮

7、尺)(皮尺)v3.3.患肢疼痛情况患肢疼痛情况: :早期持续性进行性剧烈疼痛、早期持续性进行性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被动牵拉痛v4.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缓慢、迅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缓慢、迅速评估要点评估要点v5.5.患肢动脉搏动:正常、减弱、无患肢动脉搏动:正常、减弱、无v6.6.患肢感觉:患肢感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存在或消失触觉、两点辨别觉存在或消失v7.7.患肢运动:轻度、中度、重度受限患肢运动:轻度、中度、重度受限v8.8.患肢皮温:温暖、凉,皮温仪测量患肢皮温:温暖、凉,皮温仪测量v9.9.固定效果:过紧、过松、合适固定效果:过紧、过松、合适 注意:有两项或以上异常为高危状

8、态,需注意:有两项或以上异常为高危状态,需要量每要量每1-21-2小时评估一次。小时评估一次。 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遵嘱使用镇痛药及脱水药,观察脱水剂治疗效遵嘱使用镇痛药及脱水药,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并及时做好筋膜开窗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并及时做好筋膜开窗术的准备术的准备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vRest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 休息休息 冷敷冷敷 减压减压 抬高抬高RICEv脱水疗法,密切观察脱水疗法,密切观察骨筋

9、膜室综合征护理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要点v专科观察专科观察v伤口评估伤口评估v患肢体位护理患肢体位护理v心理护理心理护理v功能锻炼功能锻炼v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专科观察专科观察v严密观察局部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局部症状和体征v患肢血液循环恢复情况患肢血液循环恢复情况v皮温皮温v足背动脉足背动脉v肿胀肿胀v疼痛疼痛v麻木麻木v足趾(手指)活动情况足趾(手指)活动情况伤口评估伤口评估v大小大小v渗液量渗液量v颜色颜色v异味异味v伤口培养伤口培养v建议伤口照相观察进展建议伤口照相观察进展患肢体位护理患肢体位护理v评估患肢动脉供血或静脉回流情况,判断肢体评估患肢动脉供血或静脉回流情况,判断肢体是动脉供血不足

10、还是静脉回流受阻是动脉供血不足还是静脉回流受阻v动脉供血不足:动脉供血不足:缺血性表现,皮肤颜色呈苍白缺血性表现,皮肤颜色呈苍白色,抬高肢体后更为明显,指压肢端后观察甲色,抬高肢体后更为明显,指压肢端后观察甲床充盈情况,松压床充盈情况,松压5 5秒钟甲床仍呈苍白或瘀紫秒钟甲床仍呈苍白或瘀紫色。色。v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皮肤呈青紫色,指压肢端后观皮肤呈青紫色,指压肢端后观察甲床充盈情况,松压察甲床充盈情况,松压1 1秒钟甲床马上呈紫秒钟甲床马上呈紫红色。红色。患肢体位护理患肢体位护理v动脉供血不足:动脉供血不足:选择患肢与心脏同一水平选择患肢与心脏同一水平v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选

11、择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选择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15-15-3030度度功能锻炼功能锻炼v肌肉舒缩锻炼肌肉舒缩锻炼v关节屈伸锻炼关节屈伸锻炼v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后期可逐渐进行负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后期可逐渐进行负重运动重运动总结总结v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的骨科并发症,可危及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的骨科并发症,可危及生命生命 特别注意别在特别注意别在盲期内盲期内误事:所谓盲期是指误事:所谓盲期是指比较懈怠的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如:术后麻醉比较懈怠的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如:术后麻醉恢复期;术后使用镇痛泵期间;伤后或术后恰恢复期;术后使用镇痛泵期间;伤后或术后恰在晚上期间;正处于全身伤情重、昏迷、休克

12、在晚上期间;正处于全身伤情重、昏迷、休克或同时有其他部位损伤等,使注意力转移时。或同时有其他部位损伤等,使注意力转移时。v明显缺血明显缺血6h6h即可造成不可逆损害,故不能观即可造成不可逆损害,故不能观察等待过长时间,要以察等待过长时间,要以30-60min30-60min为观察间隔为观察间隔总结总结v早期发现(最早期、最有价值的症状是患肢末早期发现(最早期、最有价值的症状是患肢末梢感觉异常,有蚁行感和麻木感,因为神经对梢感觉异常,有蚁行感和麻木感,因为神经对缺血最敏感)最重要缺血最敏感)最重要v重视肌力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意义:观重视肌力观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意义:观察指(趾)的主被动活动情况方便、有效、保察指(趾)的主被动活动情况方便、有效、保险险v尽早彻底切开减压是关键尽早彻底切开减压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