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71586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湖南省益阳市一中湖南省益阳市一中2011.6第三课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多彩的消费 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第三课一、教材知识清单一、教材知识清单(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1.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 就越大。因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 ,增加 。 (2)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 ;反之,人们会 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2、会 ;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 收入收入消费量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加大节制降低提高2.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 ,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 ,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类型(二)消费类型1.我们最常见的是 的消费,此外, 和 也越来越多。2.按照消费的对象,消费可分为 消费和 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特点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可以分开;而劳务产品的消费往往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分为 、 和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逐渐增加,意

3、味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 上涨降低提高增加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有形商品 劳务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三)消费结构(三)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 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 的发展、 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2.恩格尔系数。 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 , 。 各类消费经济收入食品支出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1.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

4、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跟风随大流。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 。 2.2.求异心理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要 。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3.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要反对 引发的消费。 4.4.求实心理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很多因素。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我们要坚持求实心理主

5、导的消费。 具体分析辩证分析攀比心理(五)做理智的消费者(五)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 。这一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限制消费。 2.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有主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二是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三是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 的倾向。 3.保护环境,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 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消费(表现为“5R”),主要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 。以艰苦奋斗为

6、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精神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性艰苦奋斗 生态文明 二、考情考向分析二、考情考向分析(一)考情分析(一)考情分析 综合分析,近几年课改区高考试题在本课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命题形式在选择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非选择题的形式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命题方式多以图表、数字等作为背景材料,难度大,综合性强,能力层次要求高。恩格尔系数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2.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家庭消费的特点及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消费

7、结构变化的原因及意义;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考向分析(二)考向分析 1.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和稳定物价的意义;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角度,说明目前针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的作用。 2.运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3.从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来分析当前的汽车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状况。 4.从消费类型的升级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说明建国60多年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考点知识梳理三、考点知识梳理 1-31-3考 点考纲要求考查角度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

8、型消费结构理解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图表题形式分析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描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等角度考查。考考点点一一:影影响响消消费费的的因因素素1.1.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收入是消费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基础和前提 物价变动会影响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的购买能力 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收入差距 2.2.主观因素主观因素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

9、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拓展拓展】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看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看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增增加加收收入入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树立观念考点二:消费类型考点二:消费类型 依据类 型特 点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具体产品。如彩电、食品等。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服务。如家教、家政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

10、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出让。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层次较低,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注意点生存资料消费不等于衣食住行消费,应具体分析。发展资料消费不等于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资料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劳务消费。【拓展拓展】区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区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消费类型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所有权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还完贷款为止,所有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使用权获得该商品的使用权

11、和所有权。获得该商品的使用权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适用情况大部分商品。大宗商品或服务,一次性付款超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的商品。2.2.正确认识贷款消费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 1)贷款消费的特点)贷款消费的特点:一是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机构之间形成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款付息。二是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这是因为,这些消费品的价格高,超出了某些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但由于这些消费者当前需要这些消费品,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 (2 2)贷款消费的作用(影响)贷款消费的作用(影响) 第一,从消费

12、者个人的角度看,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之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凸显出来;从实践上看,我国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重要作用;贷款消费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都有积极的作用。 (3 3)贷款消费应注意的问题:)贷款消费应注意的问题:贷款消费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不少家庭和青年人在消费中已经把贷款消费作为一种选择。那么,在贷款消费过程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13、在贷款消费时,要讲信用,按时还贷。要认真办好各项手续,以便在借贷双方发生纠纷时,有规范的手续文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考考点点三三:消消费费结结构构1.1.含义:含义: 2 2、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 3 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组合和比例关系。它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总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会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会逐步增加。 含义:含义: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联系: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联系: 考考点点四四:消消费费心心理理、消消费费行行为为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

14、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行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理智的消费者做理智的消费者基本特征基本特征科学评价科学评价【拓展拓展】各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比较各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比较 消费心理特 点评 价利弊态

15、度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社会也不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展示个性,也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代价大,社会不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拓展拓展】各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比较各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比较 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不实用,对个人社会也不利炫耀性盲目性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态度弊利评 价特 点消费心理【拓展拓展】科学的消费观的比较科学的消费观的比

16、较 内容要求注意点意义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是动态的,并不否定贷款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与勤俭节约的消费是一致的避免了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滞后性,是一种理性消费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要避免盲目跟风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物质、精神消费要协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绿色消费“5R”主旨:保护夏飞着健康和节约资源核心:可持续性消费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致的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

17、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戒奢以俭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弘扬国家自立自强,个人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财富有利于个人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四、高考真题回放四、高考真题回放 0101.(2008年高考江苏政治14题)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解析】恩格尔系数表明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恩格

18、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题目中恩格尔系数的连年下降,表明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量的减少,B项错误;题目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不能反映居民的消费是否过度到了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为主的程度,D项不正确;A项明显错误。 城市甲乙丙人均工资(元/月)286040003300CPI130160110 0202.(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03题)CPI是用于衡量某一固定消费品集合价格水平的指数,CPI越大表明物价水平越高。上表列出了某年份我国三个城市的人均工资与CPI。若考虑物价因素,三个城市人均实际工资水平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A.乙丙甲 B.乙甲丙 C.

19、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本题考查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相关知识。表中所列的人均工资是名义上的工资,其购买能力还要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从物价水平(CPI)与名义工资的比较来看,本地的实际工资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30、乙25、甲22,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0303.(2008年高考广东文基02题)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解析】优质大米价格高,但销售状况依然良好,显然不是

20、考查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因为一般来说,商品价格高,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故C项不选。而BD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不选。此题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此类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对于价格虽高但质量好的产品有较旺盛的消费需求,故选A项。 0404.(2009年高考江苏政治08题)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考核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属收入范畴

21、,“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属消费范畴。随着前者增加而有后者结果,正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即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0505.(2009年高考上海政治03题)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1977电影票,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小黄的行为属于 A.生产活动与交换活动 B.交换活动与分配活动 C.分配活动与消费活动 D.交换活动与消费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再生产过程的有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1977电影票”这一行为是交换的行为,“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这是消费活动。因此D项当选。材料中没有直接涉及生产

22、与分配的内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0606.(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第38题第1小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

23、,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二材料二: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11.569.5945.48624.5200511.185.5849.13483.420007.812.5858.6

24、2383.619955.371.4458.80311.219903.91.857.79268.91985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通讯支出(%)食品支出(%)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年=100)年份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答案】(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30年来“三农”问题为

25、热点背景材料,考查经济、政治和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旨在描述事物,从图表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食品支出逐年下降,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周年上升,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在回答该问时,一定要从表格中的材料出发,把数字转换成文字。 0707.(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第37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表2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5.413.78.710.120095.213.28.28.620085.815.89.612.42007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26、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年份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答案】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晌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五、社会热

27、点追踪五、社会热点追踪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举行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举行 【背景资料】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于2009年11月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拉开帷幕。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16日发表共同宣言,表示将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设定的消除饥饿目标,并强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至关重要。由于近两年全球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大大加速了世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恶化。一方面,危机造成世界粮食计划署资金短缺,2009年得到的资金仅为预算的一半,现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世界饥饿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国外汇款、出口收益、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援助减少的问题

28、,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就业和收入减少,而粮价更是居高不下。此外,粮食安全形势恶化也并不是因为农作物收成不好,而是因为一些国家的高粮价和低收入双重困境限制了穷人获得粮食的途径。 【命题切入1 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为什么会日益恶化?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为什么会日益恶化? (一)从(一)从经济生活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角度分析 (1 1)生产不足影响粮价和消费)生产不足影响粮价和消费。受2008年下半年的国家粮价下滑及2009年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2009年国际粮食生产总量下降,供给不足引起粮价上涨和消费水平下降。 (2 2)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会引起需求

29、量减少,抑制消费。一些国家的高粮价必然会降低居民的购买力,从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导致饥饿现象。 (3 3)收入影响消费)收入影响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小。书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发展资金不足,居民可支配收入严重缩水,导致人们的粮食消费能力下降,影响基本生活。 (4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受金融危机、各国粮食政策变动的影响,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恶化。(二)从(二)从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角度分析 (1 1

30、)事物的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的。由于气候、需求、生产等因素与国际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2009年下半年世界粮价持续上涨,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恶化。 (2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转化。2008年的粮价下滑,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价在2009年下半年上涨。【命题切入2 2】如何化解世界粮食危机?如何化解世界粮食危机? (1 1)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因此要加大粮食生产力度)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因此要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国际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在保证粮食耕种面积

31、的前提下提高粮食单产量,以增强粮食供给能力。 (2 2)提高居民收入,平抑粮价是主要途径)提高居民收入,平抑粮价是主要途径。各国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抑制粮价过快上涨,以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3 3)就我国而言)就我国而言,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与供给,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为化解世界粮食危机作出更大贡献。 (二)从(二)从政治生活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角度分析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要加大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援助承诺,共同努力化解世界粮食危机。 (2)就我国而言,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2、,切实履行好发展经济的职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三)从(三)从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角度分析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世界粮食危机的化解既需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需要尊重粮食生产与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找出解决粮食危机的有效办法。【试题设计试题设计】 1 1.世界粮农组织在2009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估计将达到10.2亿,这将创下197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无声的饥饿危机”正在对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产生影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你认为引发“无声的饥饿危机”的经济原因有 粮食耕种面积日益减少

33、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不少国家战乱频繁 国际金融危机消减了不少居民的收入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故正确;但消费最终是由生产决定的,粮食耕种面积的减少,会使粮食生产产量下降,最终使有效供给不足,从而影响消费水平,故正确,属于政治原因,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项。 2 2.“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免于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自立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前提。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我国政府为防止粮食危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应采取那些政策措施。 【答案】坚持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稳定耕地面积,以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杜绝粮食浪费,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以稳定粮食需求。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采取平衡粮食供求关系等多种措施,平抑粮价的过高上涨,以保证居民的粮食消费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只要答案是联系发展粮食生产的,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