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70804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通过案例,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挑战自我点点落实重点难点探究重点难点个个击破随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体验成功教材活动指导回归教材答疑解惑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2.整体性的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整体性的表现(

2、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基础知识导学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大气圈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不同的、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2.成土母质的作用(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和植物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答案气候物质基础矿物养分元素物理性状答案(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土壤中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因素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对母质的作用表现为选择吸收苔藓高等(3)生物水热性

3、质与强度间接有机最活跃绿色植物风化作用类植物植物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稳定的因素。答案(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积极影响:培育高产耕作土壤,如土消极影响:造成土壤(5)人类活动再分配水稻退化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和改善。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答案自然资源不可更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返回答案【思考】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会对其他环境要素产生什么影响?答案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

4、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的出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活动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重点难点探究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退耕还林、还草基岩裸露A._;B._;C._;D._;E._。答案题图放大(2)该区域

5、最有可能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D.塔里木盆地(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答案答案 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C题图放大反思归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湿热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其各自的整体性表现如下表:西北内陆地区海南岛位

6、置40N以北,距海远20N以南,四周被海洋包围整体性特征干旱湿热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地表水缺乏丰富地质日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作用微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弱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植物气候干旱、植物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剧烈,岩石崩解破裂,形成戈壁、沙漠终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属于热带季雨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终年高温多雨,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或

7、红壤(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个较小的区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图:植树造林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们可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

8、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探究点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具体体现是_。(2)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有机质腐殖质氮素题图放大答案(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4)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_、_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_的过程。答案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气候地形

9、长期发育反思归纳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土壤的其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

10、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探究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探究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D.水土流失加剧答案 DBCA答案(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资源和_资源。(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上游_;中游_;下游_。乱砍滥

11、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厂,致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答案整体水土地(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答案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衡量,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答案反思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下表。影响原因措施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影响周围其他

12、环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它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表形态变化C.海陆变迁D.人类活动123457986B答案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

13、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答案解析由图示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该地的大气环流形式没有变化,海陆分布状况没有发生变化,但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地形的隆起,使该地出现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从而导致该地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123457986对点训练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36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123457986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

14、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解析答案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123457986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和“珠三角”地区。解析答案123457986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

15、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解析答案解析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C123457986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答案解析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

16、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C123457986对点训练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123457986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解析答案123457986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

17、砾石压土解析答案123457986综合提升9.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循环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注入土壤中的_增加。(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侵蚀、_等严重问题。(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答案更新水分土壤物种灭绝相互联系的整体制约返回123457986教材教材P71活动活动提示1.覆盖草皮的土堆沉积在土堆边缘的泥土较少。2.可以就地取材,比如用稻秆来覆盖进行实验,可证实的原理是植被对于土壤的保护作用。3.斜坡上的土壤如

18、有覆盖物,则土壤保护较好。4.教材活动指导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教材教材P73活动活动提示1.成土母质指风化物,不具备肥力,不能生长植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的长期作用下,可转化为土壤。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较薄。教材教材P75活动活动(上上)提示1.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

19、,较肥沃。2.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教材教材P75活动活动(下下)提示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因素如下图: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3.黄土性状:土层深厚,有直立性,富含矿物养分,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成因: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教材教材P77活动活动提示南方丘陵地区因地形崎岖,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南方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