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70548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和血细胞-生理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血液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内环境稳态保护和防御功能保护和防御功能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浆血浆(plasma) 血细胞血细胞 (blood cells)红细胞红细胞 (erythrocyte)血小板血小板 (thrombocyte)白细胞白细胞 (leukocyte)一、一、 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30003000转转/ /分分 离心离心3030分钟分钟全血全血离心后离心后血浆血浆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积百分比。正常值正常

2、值 男:男: 4050 女:女: 3748 新生儿新生儿 :55(一)血浆(一)血浆血血浆浆水水(9192)O2、CO2溶质溶质(89)电解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白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球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小分子物小分子物质质(2)白蛋白白蛋白 肝脏产生肝脏产生 球蛋白球蛋白 主要由肝脏产生主要由肝脏产生肝脏疾病,导致肝脏疾病,导致白白/球比下球比下 降降 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激素结合延长激素半衰期与激素结合延长激素半衰期载体运输功能载体运输功能参与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参与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微生物营

3、养、缓冲血浆营养、缓冲血浆pH (二)血细胞(二)血细胞红细胞红细胞 (erythrocyte, RBC)白细胞白细胞 (leukocyte, WBC)血小板血小板 (thrombocyte, platelet)血血细细胞胞 全身血液的总量。全身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人约相当于体正常成人约相当于体重的重的78。即每公斤。即每公斤体重有体重有7080ml血液。如血液。如体重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ml。 失血量失血量10%, 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很快恢复;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很快恢复; 失血量达失血量达20%,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

4、症状; 失血量达失血量达30%或更多,可能危及生命。或更多,可能危及生命。 二、血量二、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一)比重: 血液:血液:1.0501.060,主要取决于,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红细胞的数量。的数量。 血浆:血浆:1.0251.030,主要取决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的含量。的含量。 红细胞:红细胞:1.0901.092,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的含量。(二)血液的粘滞度:(二)血液的粘滞度: 以水的粘滞度为以水的粘滞度为1计,计, 血液:血液:45,主要取决于,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数量, 血浆:血浆:1.62.4,主要取

5、决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的组成和含量,的组成和含量, 血浆粘度增大的常见原因是血浆因子血浆粘度增大的常见原因是血浆因子或或免疫球免疫球 蛋白的含量增多。蛋白的含量增多。(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 1、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的概念: 溶液含有的溶质颗粒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通过溶液含有的溶质颗粒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通过半半透膜透膜的能力。的能力。 溶液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量数量成正比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另一些物质则不

6、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这种膜可以是生物膜,也可以物理性膜。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 由血浆中晶体小分子物质形成,由血浆中晶体小分子物质形成,80来自来自Na +和和Cl -,占总渗透压的,占总渗透压的99.6。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由血浆蛋白分子颗粒形成,主要由由血浆蛋白分子颗粒形成,主要由白蛋白白蛋白形成,占总渗透压的形成,占总渗透压的0.4。3、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晶体渗透压: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细胞内外水平衡。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胶

7、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血管内外水平衡。水平衡。4、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如:如:0.85%NaCI溶液(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的葡萄糖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高渗或或低渗低渗溶液溶液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张溶液。 “张力张力”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透压 如:如:0.85%NaCI既

8、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1.9尿素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尿素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四)血浆(四)血浆pH值值 正常人的血浆的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值约为7.357.45。血。血浆浆pH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NaHCO3 / H2CO3的比值。的比值。 其它缓冲对有其它缓冲对有 : KHCOKHCO3 3/H/H2 2CO3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蛋白质 Hb Hb钾盐钾盐/Hb/Hb 氧合氧合HbHb钾盐钾盐/ /氧合氧合HbHb K K2 2HPO4/KHHPO4/KH2 2PO4PO4 Na N

9、a2 2HPO4/NaHHPO4/NaH2 2PO4PO4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都是血液的固有组分,血液与免疫系统联系密切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都是血液的固有组分,血液与免疫系统联系密切固有免疫固有免疫 又称非特异性免疫,由遗传获得,不针对某一类抗原具有特异性。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防御功能。 包括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和免疫分子(补体)。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又称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或接受免疫效应因子后获得的可专一性地与某种抗原物质起反应的防御功能。 包括体液免疫(B淋巴细

10、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活化的T淋巴细胞)。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造血(hemopoiesis),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发生变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发生变迁: 1、胚胎发育早期,由胚胎发育早期,由卵黄囊卵黄囊造血;造血; 2、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肝、脾造血;造血; 3、胚胎中期以后胚胎中期以后骨髓骨髓开始造血;开始造血; 4、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到婴儿出生时,几完全依靠

11、骨髓骨髓造血造血 ; 5、成人只有成人只有骨髓骨髓造血有意义。造血有意义。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血细胞生成部位的迁移(二)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二)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 造血过程造血过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s) )阶段,细阶段,细胞可进行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胞可进行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 (committed progenitor) )阶段,细胞阶段,细胞只能向特定方向分化。只能向特定方向分化。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前体细胞前体细胞( (precursors) )阶段,已形成各系的幼阶段,已形

12、成各系的幼稚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为各种具有功能的终稚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为各种具有功能的终末细胞。末细胞。二、红细胞(二、红细胞(erythrocyte, RBC)(一)形态和数量(一)形态和数量 1、形态:形态:双凹圆碟形,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平均直径约78m2、数量:数量: 红细胞数量:男红细胞数量:男 4.01012 5.51012/L 女女 3.51012 5.01012/L 新生儿新生儿 6.01012/L 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男男 120160g/L 女女 110150g/L 新生儿新生儿 200g/L贫血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

13、于正常浓度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能力称为变形,在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能力称为可可塑变形性塑变形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红细胞内的粘度、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红细胞内的粘度、红细胞膜的弹性和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膜的弹性和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

14、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红细胞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血沉: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通常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简称血沉。 正常值:男性正常值:男性 015mm/h, 女性女性 020mm/h红细胞下降缓慢,说明它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红红细胞下降缓慢,说明它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15、红细胞沉降率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细胞沉降率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现象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现象 红细胞沉降率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红细胞沉降率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加快,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风湿热等)加快,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互相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互相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起来,红细胞叠连起来,其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其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减小,因而,因而磨擦力减小,下沉加快。磨擦力减小,下沉加快。 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决定于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血浆的性质

16、,而不在,而不在于红细胞自身。一般血浆中白蛋白增多可使红细胞沉于红细胞自身。一般血浆中白蛋白增多可使红细胞沉降减慢;而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红细胞沉降降减慢;而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红细胞沉降加速。加速。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和一般细胞相比较,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和一般细胞相比较,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这一特性,称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这一特性,称渗透脆性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可用来表示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可用来表示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渗透脆

17、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液的抵抗力小,易破裂。小,易破裂。 临床上以临床上以0.35%0.42%NaCI溶液作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若红细胞在高于若红细胞在高于0.42% NaCI溶液中即溶液中即开始破裂,表示其脆性大;在低于开始破裂,表示其脆性大;在低于0.35% NaCI溶液中才开始破裂,表示其脆性小。溶液中才开始破裂,表示其脆性小。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和CO2HbO2Hb + O2CO2+H2O H2CO3 HCO3- + H+红细胞碳酸酐酶红细胞碳酸酐酶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氨基

18、甲酰血红蛋白CO2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原料原料Fe2蛋白质蛋白质合成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成熟因素成熟因素合成合成DNA的重要辅酶的重要辅酶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叶酸Fe2+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叶酸、叶酸、VitB12缺乏时,缺乏时,DNA合成减少,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成减少,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铁铁 (iron)铁铁合成合成Hb20-30mg/d衰老衰老RBC 释放占释放占95%食物中吸收食物中吸收1mg(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19、血2. 叶酸叶酸 (folic acid)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参与参与DNA合成合成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辅酶辅酶维生素维生素B12()()l每天需要量:每天需要量:200gl体内体内储存量:存量:520mgl缺乏时缺乏时34月后出现贫血巨幼红细胞性月后出现贫血巨幼红细胞性3. 维生素维生素B12 (vitamin B12 )l每天需要量:每天需要量:25 gl体内体内储存量:存量:40005000 gl缺乏时缺乏时35年后出现贫血巨幼红细胞性年后出现贫血巨幼红细胞性l吸收吸收:依赖于内因子(胃黏膜壁细胞产生):依赖于内因子(胃黏膜壁细胞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

20、oietin,EPO): 促进晚期红系组细胞的增值,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促进晚期红系组细胞的增值,并向原红细胞分化。是机体红细胞生成主要的调节物。是机体红细胞生成主要的调节物。 性激素:雄激素性激素:雄激素 刺激刺激EPO产生产生 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红细胞生成 雌激素雌激素 降低降低EPO效应效应 抑制红细胞生成抑制红细胞生成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系祖细胞向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ntin, EPO) EPO的生成在肾间质细胞(的生成在肾间质细胞(90)和肝脏()和肝脏(10)(三)红细胞的破坏(三)红细胞

21、的破坏 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天,无分裂能力。,无分裂能力。 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90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释放出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释放出的铁和氨基酸被重新利用,胆红素被排除体外。铁和氨基酸被重新利用,胆红素被排除体外。 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10%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受损,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受损,释放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进而被肝脏摄释放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进而被肝脏摄取,血红素经代谢释放出铁,胆红素被排除体外。取,血红素经代谢释放出铁,胆红素被排除体外。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

22、球形。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三、白细胞(三、白细胞(leukocyte, WBC)(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1、数量:数量: 正常值:成正常值:成 人人(4.010.0)109/L 新生儿新生儿(12.020.0)109/L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新生儿成年人;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新生儿成年人;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均增高;每日下午早晨;女性在月经、妊娠和分娩激动等均增高;每日下午早晨;女性在月经、妊娠和分娩期增多。期增多。 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一般增多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异常一般增多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异常增多

23、见于白血病。增多见于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麻疹、主要见于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麻疹、粟粒性结核等。另外还见于放射性损伤、化学品中毒、脾功粟粒性结核等。另外还见于放射性损伤、化学品中毒、脾功能亢进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能亢进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分类和分类计数分类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白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0.5%5%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0%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作变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作变形运动,凭

24、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此过程称为管壁进入组织,此过程称为渗出渗出。 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为特性,称为趋化性趋化性。 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到这些物质的周围,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浆内,这称为入胞浆内,这称为吞噬吞噬作用作用。 每类白细胞都具有某些酶类,如蛋白每类白细胞都具有某些酶类,如蛋白酶、多肽酶、淀粉酶、脂酶和脱氧核糖核酶、多肽酶、淀粉酶、脂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酸酶等。(二)生理特性和功能(二)生理特性和功

25、能1、颗粒细胞颗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高度的化学趋向性,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高度的化学趋向性,较强的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较强的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功能功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吞噬病原微生物(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2)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3)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成熟的成熟的嗜碱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经趋化因子诱导可嗜碱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经趋化因子诱导可 迁移到组织中。

26、迁移到组织中。 可释放肝素、组胺,参与速发型变态反应。可释放肝素、组胺,参与速发型变态反应。2、无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1)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杆吞噬作用: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杆 菌等致病物。其吞噬能力远远强于中性粒细胞。菌等致病物。其吞噬能力远远强于中性粒细胞。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其碎片。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其碎片。 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执行特异免疫功能执行特异免疫功能 T细胞细胞细胞免疫细胞免

27、疫 B细胞细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NK细胞细胞机体天然免疫机体天然免疫(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了解不多,粒细胞的生成受集落刺激因子调节。了解不多,粒细胞的生成受集落刺激因子调节。(四)白细胞的破坏(四)白细胞的破坏 寿命较难准确判断寿命较难准确判断四、血小板四、血小板(thrombocyte, platelet)(一)形态、数量和功能一)形态、数量和功能 1、形态形态 梭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梭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3m,受刺激时伸出伪足受刺激时伸出伪足2、数量数量 正常值正常值(100300)109/L 少于少于5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于多于

28、1000109/L 易发生血栓易发生血栓3、功能、功能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1、黏附黏附 (adhesion)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过程。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过程。参与血参与血小板粘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小板粘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GP)、内皮下胶原纤维和血浆、内皮下胶原纤维和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因子(vWF)。 血管壁胶原血管壁胶原 纤维暴露纤维暴露 vWF与胶原与胶原 纤

29、维结合纤维结合 血小板膜蛋白与变血小板膜蛋白与变 构构vWF结合结合vWF变构变构 2、释放释放(release)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或血小板分泌血小板释放或血小板分泌(platelet secretion)或释放或释放(platelet release)。 释放的物质:释放的物质:ADP、ATP、Ca2+、血、血小板因子、血栓烷小板因子、血栓烷A2、5-羟色胺、纤维蛋羟色胺、纤维蛋白原,白原,vWF,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4和和5等。等。3、聚集聚集(aggregat

30、ion) 血小板彼此之间相互黏着的现象。血小板彼此之间相互黏着的现象。 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 快,可逆快,可逆 第二聚集时相第二聚集时相 慢,不可逆慢,不可逆 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 ADP、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羟色 胺、血栓烷胺、血栓烷A2、组胺等。、组胺等。 病理性致聚剂病理性致聚剂 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 药物等。药物等。 聚集机制:聚集机制: 需要纤维蛋白原、钙离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需要纤维蛋白原、钙离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的参与的参与 4、收缩收缩 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使形成的血凝块回缩与血小

31、板的收缩蛋白有关,使形成的血凝块回缩 5、吸附吸附 血小板表面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在发生血小板表面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在发生粘附时,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粘附时,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理止血。(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受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的调节。节。TPOTPO主要由肝脏以恒定的速率生成并释放。主要由肝脏以恒定的速率生成并释放。(四)血小板的破坏(四)血小板的破坏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714天,在脾、肝、肺组织被吞噬破坏。另天,在脾、肝、肺组织被吞噬破坏。另外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