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70404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脂和血粘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血脂与血粘度一、血脂二、脂蛋白代谢三、血粘度四、血脂血粘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内内 容容一、血浆脂质一、血浆脂质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胆固醇胆固醇三酰甘油三酰甘油能量储存能量储存能量储存能量储存能量产生能量产生能量产生能量产生甾体激素甾体激素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胆酸胆酸胆酸胆酸血脂中性脂肪mmol/Lmg/dL n理想水平理想水平5.26.22401.1.胆固醇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1mmol/L38.68mg/dL)n细胞膜、神经髓鞘和大脑皮层细胞膜、神经髓鞘和大脑皮层的重要成分,与细胞功能以及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n 可增强人体免疫功

2、能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抵抗细菌、病 毒的入侵,增加抵抗力。n 可转化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 D,促进 蛋白质和钙磷代谢。n 合成黄体酮、雄激素和雌激素黄体酮、雄激素和雌激素,与青少年 性征发育有关,并调节生殖功能。n 合成胆汁酸胆汁酸,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自身稳定:自身稳定:n食物中摄取约300500毫克/天,自身合成约700从900毫克/天,两者相互调节,保持胆固醇浓度的相对稳定 。n长期进食高脂饮食或当因肝脏代谢功能紊乱而不能正常调节时,就有可能导致血胆固醇浓度持续升高。 n摄入不能过多,保证顺利排出。 合理搭配饮食,减少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

3、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吸收,增加排出。mmol/Lmg/dL n理想水平理想水平1.72.3 2002.2.三酰甘油三酰甘油 (Triglycerol,TG) (1mmol/L88.68mg/dL)生理功能:生理功能:n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供给和储存能源)。氧化1克脂肪产生的能量约为9千卡,比氧化1克糖提供的能量大一倍多。n全身各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固定和保护内脏、 维持体温并使体形丰满。n肝脏不仅可以摄入从脂肪组织中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还可利用糖类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三酰甘油分泌到血液中。自身稳定:自身稳定:n 当机体脂类代谢紊乱(肥胖病、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减退、肾

4、病综合征等)或摄入过多脂肪 或糖类,均可导致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增高。 n 部分来自食物脂肪转化,部分由体内自身合成, 再输送到全身各组织。二、脂蛋白代谢二、脂蛋白代谢1.1.脂蛋白脂蛋白 (Lipoprotein, Lp)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0.950.951.0061.0061.021.021.101.101.151.151.201.202020404060608080500500直径直径(nm)(nm)5 51010VLDLVLDLHDL2HDL2乳糜微粒LDLLDLHDL3HDL3CMCMIDLIDLLp(a)Lp(a)CMCM残粒残粒各类脂蛋白颗粒的密度及体积密度密度 (g/ml)

5、b(g/ml)bn一类能与血浆脂质结合的蛋白质, 为构成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份。2.2.载脂蛋白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 n主要功能 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 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结合的以配体; 激活某些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ApoApo分类分类分类分类 生生生生 理理理理 功功功功 能能能能 AI AI 激活激活LCAT, LCAT, 使使FCFC酯化酯化; ;参与参与RCTRCT AII AII 抑制抑制LCATLCAT活性活性 AIV AIV 激活激活LCAT;LCAT;参与参与RCTRCT B B100100 介导介导LDLLDL与与LDL-RLDL-R结合的配

6、体结合的配体 B B4848 为为CMCM合成和分泌所必需合成和分泌所必需 CII CII 激活激活LPLLPL CIII CIII 抑制抑制LPLLPL活性活性 E E 作为配体与作为配体与LDL-RLDL-R和和ApoE-RApoE-R结合结合 CETP CETP 介导介导CECE与与TGTG交换,参与交换,参与RCTRCT AIAI 激活激活LCAT, LCAT, 使使FCFC酯化酯化; ;参与参与RCTRCT B B100100 介导介导LDLLDL与与LDL-RLDL-R结合的配体结合的配体 CIICII 激活激活LPLLPL B B100100 (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

7、体(LDL-R)(2)残粒受体残粒受体(apoE-R)(3)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R-A)3.3.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 (Lipoprotein Receptor) (1)脂蛋白脂酶(脂蛋白脂酶(LPLLPL)(2)卵磷脂卵磷脂: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CAT)3.3.脂代谢酶脂代谢酶 (Lipid Enzyme) HDLHDL代谢代谢:胆固醇逆转运:胆固醇逆转运(RCT)(RCT) VLDL-IDL-LDLVLDL-IDL-LDL代谢代谢:由肝合:由肝合成成VLDLVLDL, , 再转变为再转变为IDLIDL和和LDL,LDL,并并被肝或其它器官代谢的过程被肝或其

8、它器官代谢的过程CMCM代谢代谢:饮食摄入的饮食摄入的ChCh和和TGTG在小肠中合成在小肠中合成CMCM及其代谢过程及其代谢过程脂蛋白代谢外源性代谢内源性代谢 1. 外源性代谢途径外源性代谢途径: CM代谢 (半寿期 1小时)TG,CETG,CETG,FC,PL,FFATG,FC,PL,FFA肠肠壁壁细细胞胞ApoE-RApoE-RFCFCHDLHDLCMCMCMCM残粒残粒残粒残粒激活激活LPLLPLFFAFFA第第 3 步步第第 1 步步第第 2 步步B100VLDLCTGCEEVLDL-R脂肪组织与肌肉B-RE-R组装组装SR-ALPL激活ADHDL FFA肝外细胞LDL-RLDL-R

9、E EIDLB100TGCEE ELDLB100TGCEStep 1Step 2Step 3LPL FFACM残粒GLU脂肪动员CM残粒LDL转运C CB100CE肝脏合成TG2. 内源性代谢途径内源性代谢途径: VLDL、IDL、LDL代谢CECETPCE巨噬细胞 肝外绝大多数组织分解代谢胆固醇的能力是有限的。 需要 将胆固醇运回肝脏, 以防在其中过多地聚积。3. 胆固醇逆转运途径胆固醇逆转运途径: HDL代谢代谢LiverLDL-RSR-BILCATFCCEN-HDLM-HDLCETPCETGLDLVLDLIDLCell新生新生 HDL成熟成熟 HDLLCATLCAT高乳糜微粒血症高乳糜微

10、粒血症高高LDL血症血症正常血浆正常血浆55 45抗凝剂抗凝剂血细胞血细胞离心离心血浆血浆自然自然凝固凝固血块血块血清血清n细胞比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n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n血浆粘度n温度、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影响等1.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主要取决于:抗凝剂抗凝剂血细胞血细胞离心离心血浆血浆45n正常情况下各种血细胞表面都带负电,同性相斥。血浆中增高的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可以吸附在红细胞表面,把相邻红细胞桥联起来形成聚集体。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的聚集性 良好的变形性可使红细胞在流动过程中减少摩擦力,特别是通过管径小于自身的微血管时,可拉长

11、变细,易于通过。n 人长期不运动,红细胞易在静脉中聚集。高脂 血症会引起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同样会 引起红细胞聚集。n主要由血浆中大分子 物质决定,包括各种 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影响 最大(纤维蛋白原可形成链状分子结构, 使红细胞相互聚集,形成缗钱状)。血浆粘度血浆粘度n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等n烧伤、严重脱水等情况下的血液浓缩n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血细胞比例相对增大2.2.血粘度增高的常见原因血粘度增高的常见原因(1 1)血细胞数量增高)血细胞数量增高n结构异常所致,如镰状细胞贫血、遗传性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等。(2 2)血细胞变形性减弱)血细胞变形性

12、减弱n不仅直接增加血液粘度,而且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更使粘度增高。n 由于结构异常或ADP释放增加及血小板抑制物PGI2清除加快等,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3 3)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血细胞聚集性增加(4 4)高血脂或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糖n剧烈运动、发热、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5 5)其他)其他n新生儿血液粘度较高,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n成年男性比女性略高,女性在月经期增高。n老年人由于血管壁弹性减退管腔变窄,使细胞易于贴紧靠拢,加之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改变以及血浆所含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增高,血液黏度也往往较高。n一天之内一般清晨血液粘度升高,上午8时达 高峰,

13、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3时之间最低。(6 6)生理性变化)生理性变化n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n 午饭后犯困。(饭后大脑血液供应不足)n 下蹲困难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回心 血液减少加之过于粘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n 阵发性视力模糊,转动颈部时更易发生。 (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n 静脉抽血或注射针尖易因血液凝集而阻塞。3.3.高粘血症早期症状高粘血症早期症状n 多饮水。水是粘稠血液的速效稀释剂,最理 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淡茶水。 n 饮食平衡。粗粮细粮、肉食蔬菜合理搭配,少吃甜食动物内脏和动物脂肪。 n 适当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多食富含卵磷脂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

14、果。 n 适量运动,戒烟。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粘度的药物4.4.血粘度增高的防治血粘度增高的防治 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粘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1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LDLLDLLDLLDL 修饰的修饰的LDLLDL刺激内皮细胞表达刺激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 MCP-1)1)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 内膜内膜

15、内膜内膜单核细胞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MCP-1MCP-1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内膜内膜内膜内膜单核细胞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MCP-1MCP-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修饰的修饰的LDLLDL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内膜内膜内膜内膜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 修饰的修饰的LDLLDL使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刺激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刺激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

16、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内膜内膜内膜内膜单核细胞黏附分子黏附分子巨噬细胞摄取巨噬细胞摄取修饰的修饰的 LDL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摄取修饰的巨噬细胞摄取修饰的LDLLDL形成泡沫细胞形成泡沫细胞正常脂纹纤维斑块阻塞性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心梗心梗卒中梗塞梗塞年龄10 20 30 40 50 60临床沉默期临床沉默期临床沉默期临床沉默期病变随年龄增加而进展病变随年龄增加而进展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粒n溶解产物对内皮细胞有毒性n可被动脉壁内的巨噬细胞摄入,形成泡沫细胞。n对其它脂蛋白成分的影响,可以使LDL和HDL中的胆固醇脂减少及体积变小。n可诱发高凝状态,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2

17、富含富含TG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单核细胞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CP-1MCP-1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内膜内膜内膜内膜泡沫泡沫细胞细胞HDL 促进胆固醇外流促进胆固醇外流3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单核细胞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CP-1MCP-1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细

18、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内膜内膜内膜内膜泡沫泡沫细胞细胞HDL抑制抑制LDL氧化氧化LDLLDLLDLLD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血管腔单核细胞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修饰的 LDLLDL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CP-1MCP-1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内膜内膜内膜内膜泡沫泡沫细胞细胞HDL 抑制黏附分子表达抑制黏附分子表达n血液粘度的变化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4 4血粘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血粘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n盛夏时节出汗多喝水少

19、,血粘度普遍增高,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导致血小板、纤维蛋白质与血管壁接触机会多,易发生心脑血管堵塞,造成心肌梗塞、脑血栓、脑出血、心肌缺血等疾病发生。n为了预防血粘度过高,可从饮食、起居和药物等方面控制血粘度升高。n饮食方面要提倡低脂肪饮食,因为血脂升高可加重血粘度升高。要多吃蔬菜,如西红柿、茄子和芹菜等,这些蔬菜都有降低血粘度的作用。n起居方面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不要过早起床。老年人在中午气温高时少出门,适当午休,睡眠要充足。锻炼身体时不要做剧烈活动,以防止血粘度升高。n对血粘度较高者或有血栓史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地服用适量的抗凝血药物,并适量增加水分的摄入,如淡盐水、白开水、蔬菜汁或水果汁,尤其是出汗较多时,更应及时补充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