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孔颖达是谁历史上的孔颖达是谁历史上的孔颖达孔颖达(574 年-648 年 10 月 10 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 ,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 75 岁孔颖达的生平简介孔颖达自幼学习勤奋,很有才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新唐书·儒学上·孔颖达传》)曾师从于当时著名经学家刘焯,学成之后,便居家兴办私学,以教书为业隋炀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今河南新阳)博士,后又被任命为太学助教隋末,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于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其时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入唐后,太宗平王世充,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授国子博士。
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 632 年),擢升国子司业岁余,迂太子右庶士,乃兼国子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皆从颖达之说,又与魏征撰《隋史》 十一年(公元 637 年)又与朝贤修订《五礼》 ,所有滞疑咸咨决之贞观十二年(公元638 年),升为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因年老辞官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病逝,终年七十五岁孔颖达的历史评价孔颖达在经学上的最大成就是奉诏编纂《五经正义》 ,为经学的统一和汉学的总结做出卓越贡献如前所说,中国儒学从西汉开始便流派众多,师说不一当时《诗》分齐、鲁、韩三家, 《书》分欧阳、大小夏侯, 《礼》有《仪第 1页 共 2页礼》 、 《礼记》 ,其中《礼记》分大小戴, 《易》分施、孟、梁邱、京, 《春秋》既分公、谷二传,公羊又有颜、严之学经学史上称这些分歧为“师法”后来经师又在师法的旗号下更生异说,于是又分出“家法”,再由家法中分出各种专家之说就像树干分枝,校又分枝,枝叶繁茂,渐失根本,经义难明故有“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之叹”后来古文畅兴,纠葛更生 《诗》有毛传与齐鲁韩争雄, 《易》有高费与施孟争胜, 《春秋》有左传异军突起, 《礼》又出现《周礼》与分高低, 《书》又得壁中古文十六篇。
其间经本有无,卷国残全文字今古,师说歧异,种种分歧,更扰得经学讲坛迷雾重重历史上的孔颖达是谁第 2页 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