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66483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5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第三章古代教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古代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秦朝的教育秦朝的教育法家: 法家学说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的治国之道法家的治国之道 1 1、制定法律:、制定法律: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百姓者也。”法的作用是约束百姓的行为。而君王拥有权势可法的作用是约束百姓的行为。而君王拥有权势可以惩罚违法之人,可以奖赏顺服王法的人。以惩罚违法之人,可以奖赏顺服王法的人。 2 2、循名而责实: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人,、循名而责实: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人,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君王只关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君王只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至于怎样完成工作要求,是臣子本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至于怎样完成工作要求,是臣子本身的事,不需

3、要君王指导。君王要做的只是:完成任务有赏,身的事,不需要君王指导。君王要做的只是:完成任务有赏,完不成任务受罚。能者居上位,无能者淘汰。完不成任务受罚。能者居上位,无能者淘汰。 3 3、因此,总的说来,法家并不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将大众改造、因此,总的说来,法家并不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将大众改造成新人。而是通过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权术与成新人。而是通过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权术与威势,统治臣民。威势,统治臣民。 评价: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他

4、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好利恶害”的,所以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措施: 1、统一文字 秦朝统一六国后,由于各国文字很不统一,严重阻碍了统一政令的推行,也阻碍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因此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 2、严禁私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

5、,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3、吏师制度 为了达到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政府规定教育内容限于法令,直接目的是使人成为知法守法、服从统治的顺民。第二节第二节 汉朝的教育汉朝的教育 鉴于秦灭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以道家的“清静无为”为指导思想,在统治政策上,尽量减少对百姓日常生活、生产事务的干预,任其发展,停止不必要的土木工程和军事活动。这种政策顺应了汉初急需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民渴望从频繁的战乱中摆脱出来过安定生活的客观要求。一、汉初的教育:1、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汉高祖刘邦初轻儒者,

6、后在陆贾等名臣的劝谏下,逐渐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下求贤诏,征召贤士、封官赏禄,让各学派知识分子都有参与政治的机会。2、允许开办私学 汉朝建国伊始,政治尚不稳,未能顾及建立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官学未创办,私学实际上承担了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任务。3、废除“挟书律”允许人们自由收藏、携带、讨论诗书,鼓励私人将图书献给国家或借给官府抄录。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汉武帝即位时,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也出现安定局面。汉武帝渴求一种新的政治指导思想。历来强调“文事武备”的儒家学说和汉武帝的政治愿望相契合,于是应时代需求登上历史舞台。董仲舒董仲舒 汉代

7、思想家,政治家。 其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尤其是“独尊儒术”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这些都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统治。(一)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汉初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宽松的政策,虽然给各学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各学派之间互相争雄,势必危及政治思想的稳定。2、兴太学以养士 政府直接操控教育大权,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二)学校教育的发展 太学 中央官学 鸿都门学 宫邸学 官学 郡国学 地方官学 县道邑校汉朝学

8、乡庠校系统 聚序 私学 书馆 经官1、太学太学 元塑五年(前124年),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也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教师:博士,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同时部分保留原来作为咨询官吏的职能。选拨方法和条件严格,具有封建道德风范,在博通儒学和其他载籍的基础上,对其中一经有深刻造诣,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管理者:中央掌管文教事务的官员为太常。博士推一德高望重者为首领,成为仆射。学生:正式太学生:由太常选拨京都或京郊内年龄18岁以上,仪状端正者50名。非正式的特别生:从地方上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学生。到东汉时期开始规定一定等级

9、的官僚子弟享有进入太学接受教育的特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儒家经典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初期为个别或小组教学后为“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次第相传,博士教授高业生,再由高业生教授低业生。考核形式考核形式:“设科射策”:教师出题学生答题教师评分学生前途学生前途:进入仕途2、鸿都门学校鸿都门学校 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宦官集团和官僚集团斗争激烈,为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与官僚集团抗衡,宦官集团便投汉灵帝所好,怂恿灵帝办鸿都门学,利用教育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教育内容为诗、赋、书画。 意义: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是教育的一大改革;其次,它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型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

10、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3、地方官学“文翁兴学文翁兴学”: 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到达成都后,深感蜀地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到达成都后,深感蜀地偏僻,文化落后,便选择属下聪颖吏员偏僻,文化落后,便选择属下聪颖吏员10余人,余人,到京师向博士官学习,学成后回到蜀郡,给予不到京师向博士官学习,学成后回到蜀郡,给予不同的官职。与此同时,文翁还在成都设立学官,同的官职。与此同时,文翁还在成都设立学官,教授年青人,儒家思想很快在蜀地发展起来,对教授年青人,儒家思想很快在蜀地发展起来,对改变当地的文化风俗起了重要影响。史称这一事改变当地的文化风俗起了重要影响。史称这一事件为件为“

11、文翁兴学文翁兴学”。汉武帝即位后对。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十分赞赏,诏令各郡国仿效,地文官学从此在十分赞赏,诏令各郡国仿效,地文官学从此在各地慢慢发展起来。各地慢慢发展起来。第三节第三节 隋朝的教育隋朝的教育 一、执政者的重视及其相关政策一、执政者的重视及其相关政策 隋文帝:执政初期对教育事业有所重视,隋文帝:执政初期对教育事业有所重视, 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建立学校,号召人们学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建立学校,号召人们学 经习礼。经习礼。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国子寺和国子祭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央设置国子寺和国子祭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

12、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后因教师教训不笃、学生学业不勤,加之隋文帝不后因教师教训不笃、学生学业不勤,加之隋文帝不悦悦诗诗书书而重佛教,便大兴佛寺而废学校。而重佛教,便大兴佛寺而废学校。 隋炀帝:复开庠序,学校再隋炀帝:复开庠序,学校再次得到发展,中央和地方官次得到发展,中央和地方官学规模超过了隋文帝时期,学规模超过了隋文帝时期,后因隋炀帝傲慢而不听劝谏,后因隋炀帝傲慢而不听劝谏,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穷兵黩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致使国内

13、各种矛盾日益武,致使国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学校也随之衰落下去。激化,学校也随之衰落下去。第四节第四节 唐朝的教育制度唐朝的教育制度 一、儒、佛、道三者的地位一、儒、佛、道三者的地位 隋唐统治者根据儒、佛、道三者的关系,制定了隋唐统治者根据儒、佛、道三者的关系,制定了以儒为主干,佛道为两翼的政策,同时根据政治以儒为主干,佛道为两翼的政策,同时根据政治的需要和主观爱好,不断调整三者的关系,以达的需要和主观爱好,不断调整三者的关系,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当然,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学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当然,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学教育体系仍然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核心。教育体系仍然是隋唐时期封建教育的核心。 为什

14、么儒、佛、道会占如此重要的位置?为什么儒、佛、道会占如此重要的位置? 就三者特点而言,儒家要求人们安于现就三者特点而言,儒家要求人们安于现状,遵守既定的三纲五常,成为统治阶级状,遵守既定的三纲五常,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良臣顺民。需要的良臣顺民。 佛道以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为依据,以佛道以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为依据,以升西天为诱惑,要求人们行善弃恶,忍受升西天为诱惑,要求人们行善弃恶,忍受现世的苦难,追求来世的幸福。现世的苦难,追求来世的幸福。 道教讲究修道、积德、清静、无为,以道教讲究修道、积德、清静、无为,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目的,要求人们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目的,要求人们学道修炼。道修炼。二

15、、执政者的重视及其相关政策二、执政者的重视及其相关政策唐高祖恢复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唐高祖恢复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唐太宗极为重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唐太宗极为重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颁布了统一教材,并发展了医学、领导、颁布了统一教材,并发展了医学、律学律学唐高宗继续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了学校教育唐高宗继续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了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把书学、律学和算学划归了的管理体制,把书学、律学和算学划归了各个专职行政机构,实行对口管理各个专职行政机构,实行对口管理 武则天崇信佛教轻视儒学,频繁变动教育制度,武则天崇信佛教轻视儒学,频繁变动教育制度,用人不当,造成教育事业的极大创

16、伤用人不当,造成教育事业的极大创伤 唐中宗复位后,回复唐初的教育体系唐中宗复位后,回复唐初的教育体系 唐玄宗时期,整顿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唐玄宗时期,整顿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学校教育得到极大发展。唐玄宗颁布繁荣,学校教育得到极大发展。唐玄宗颁布求儒学诏求儒学诏,鼓励人们读经习礼,涵养德性。,鼓励人们读经习礼,涵养德性。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二、学校设置二、学校设置1 1、中央官学、中央官学 领导机构为国子监,属下有六学一馆:国子学、太领导机构为国子监,属下有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及广文馆。此外学、四门学、书学

17、、算学、律学及广文馆。此外在中央各专指行政机构中附设医学(含医科、针在中央各专指行政机构中附设医学(含医科、针科、按摩、咒禁、药园),卜筮,音乐、舞蹈、科、按摩、咒禁、药园),卜筮,音乐、舞蹈、艺术,天文,历数,漏刻,兽医艺术,天文,历数,漏刻,兽医2 2、地方官学、地方官学发展兴盛但水平较低发展兴盛但水平较低3 3、私学、私学唐朝明文鼓励私人办学。唐朝明文鼓励私人办学。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学习诗歌也成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学习诗歌也成为私学和家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私学和家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三、科举制度三、科举制度1 1、科举制度是什么?科举制度是什么? 科举是历代科举是历代封建封建

18、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隋朝大业元年(大业元年(605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5 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2 2、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有何关系?、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有何关系?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拨人才选拨人才的制度,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产生以的制度。科举制

19、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是脱节的,所以科举制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是脱节的,所以科举制的诞生将选士制和育士制紧密联系起来。的诞生将选士制和育士制紧密联系起来。 二者互相促进和制约: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二者互相促进和制约: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等指导者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法等指导者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 如果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并举,则两者都能为巩如果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并举,则两者都能为巩固封建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反之则一损俱损。固封建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反之则一损俱损。3 3、科举制有何影响?、科举制有何影

20、响? 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制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将选士大权归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它相对提高了官员的文化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它相对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打破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素养,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打破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使平民有了参政的机会,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局面,使平民有了参政的机会,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 使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使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 使选拨人才较为公正客观使选拨人才较为公正客观第四节第四节 西欧中世纪教育西欧中世纪教育 欧洲自公元欧洲自公元5005

21、00年至公元年至公元15001500年的一千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 一、一、一、一、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早期( 511511世纪):宗教教育的盛行世纪):宗教教育的盛行世纪):宗教教育的盛行世纪):宗教教育的盛行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 ,甚至甚至“黑暗黑暗”的时期

22、的时期, ,并且把造成这种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黑暗”和和“文化倒退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基督教会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基督教会 。”(一)教会学校(一)教会学校 中世纪早起,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中世纪早起,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学校全部被垄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学校全部被取缔,取缔,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教会学校是唯一的教育机关。1、僧院学校最主要、水平最高的教会学校。学生分两类,准备充当僧侣、一律住宿的“内学”,和不准备当僧侣、走读的“外学”。2、主教学校学生:贵族和高级僧侣子弟,培养高级僧侣3、教区学校学生:一般居民的子弟,主要学习识字、宗教知识等。(二)

23、骑士教育 国王国王采邑制采邑制 公爵、伯爵公爵、伯爵 男爵、子爵男爵、子爵 骑士骑士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骑士七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弈棋、吟诗)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从

24、出生从出生77、8 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庭中接,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母亲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的教育;受母亲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的教育; 7 7、8 8岁以后,进入礼仪教育阶段岁以后,进入礼仪教育阶段,贵族子弟按照其,贵族子弟按照其等级被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等级被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这种教育有主妇。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这种教育有时也包括学习识字,拉丁文法等。但更多的是学习吟时也包括学习识字,拉丁文法等。但更多的是学习吟诗、下棋、唱歌、奏乐等技艺,同时学习赛跑、角力、诗

25、、下棋、唱歌、奏乐等技艺,同时学习赛跑、角力、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的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士。这样的训练一直继续到武士。这样的训练一直继续到1414、1515岁。岁。 14 14 、15 15 21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重点是学习“骑士骑士七技七技”,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这一阶段如果发生,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这一阶段如果发生征战,侍从要以生命保护主人和主妇。征战,侍从要以生命保护主人和主妇。 年满21岁时要举行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授职典礼非常隆重,内容很多,通常先举行宗教仪式,候选骑士在洁身斋戒以后,穿礼

26、服去教堂,接受牧师的祈祷和祝福,然后进行宣誓。誓词内容包括服从教会、尊敬神甫、保卫领土和邦国,愿为主人洒尽最后一滴血等。宗教仪式之后,还要跪受领主的祝福。领主以刀拍其左肩,祝其勇猛,拍其右肩,祝其果敢,再用刀指其头顶,命其忠心不贰。礼毕,接受骑士的象征物剑或其他武器,正式成为骑士。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骑士教育对文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者大有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人在。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

27、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慷慨豪侠。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交往慷慨豪侠。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品质的骑士很少。二、中世纪晚期(二、中世纪晚期(1114世纪):世俗教育的发展世纪):世俗教育的发展(一)中世纪大学(一)中世纪大学 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以医学著称)、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以医学著称)、波

28、伦亚大学(以法学著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波伦亚大学(以法学著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著称)神学著称) 在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教师团体和在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组成的学生团体组成的“组合组合”。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在中世纪,社会秩序混乱,人们若不参加一个团体,受的。在中世纪,社会秩序混乱,人们若不参加一个团体,受到团体的特殊保护,那么,他们的权利、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到团体的特殊保护,那么,他们的权利、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中世纪大学往往是国际性质都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

29、中世纪大学往往是国际性质的,学生(包括部分教师)来自欧洲各地,既没有大学所在的,学生(包括部分教师)来自欧洲各地,既没有大学所在国的公民权,也得不到大学所在城市民法的保护,因此,组国的公民权,也得不到大学所在城市民法的保护,因此,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团体,以保护各自的权益,就成为十分必要织起来建立一个团体,以保护各自的权益,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事。的事。 学校类型(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分):一、波伦亚大学为代表的“南方型南方型”学,学校的一切权力都掌握在学生手中。不论是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还是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均由学生决定。因而,“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学生大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30、法国(巴黎大学除外)等欧洲南部地区的大学,一般都是“学生大学”。二、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北方型”大学。而在英格兰、苏格兰、瑞典和丹麦等欧洲北部地区的大学中,则由教师掌管学校的事务,因而被称为“先生大学先生大学”。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通常是由各大学教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敕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文学院的主要课程是七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普里西安的文法。法学院课程分为民法和寺院法。民法的主要内容是罗马法,寺院法的教材是古氏法令。医学院主要研究加伦、希波格拉底和阿威森纳等人的医学著作。神学院的教材主要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和圣经,等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辩论(二)城市学校 所谓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其中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等。 管理:管理:大多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负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城市学校大多注重读、写、算以及其他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