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66277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城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城计》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城计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2、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3、学习掌握对比映衬的手法,体会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课文学习,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想象力。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难点: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学方法:朗读、研

2、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 三国演义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生动地讲述了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将们斗勇的故事,一个个的英雄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空城计 ,感受一段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略一下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空城计” ,三十六计之一,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状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即“疑中生疑” 。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把

3、诸葛亮的形象推向巅峰。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 “与人寡合” ,因“遭时多故” ,东奔西走, “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等。 他写过杂剧, 有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3、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 95 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 35 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

4、睿大惊, 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 此时魏将孟达欲反, 遣人密报孔明, 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 15 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 2500 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却。4、学习生字:遁(dn)隐匿(n)骇然(hi)笑容可掬(j)麈尾(zh)抚掌(f)纶巾(gun)鹤氅(chng)懿(y)言讫(q)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

5、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 6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 :故事的开端,主要写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第二部分(2) :故事的发展,写诸葛亮临危不惧,巧施空城计。第三部分(3、4) :故事的高潮,写司马懿中计,反衬诸葛亮神机妙算、计高一等。第四部分(5、6) :故事的结局,写诸葛亮释计,着重通过对话和对比描写表现他知己知彼,足智多谋。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 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赞颂了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智大勇、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

6、、 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明确: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二、分析诸葛亮的形象:1、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1) 、 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 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 ?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 ?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明确:学生找出有关句子,教师点拨( “忽然” “十余次”突出了事态紧急而突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十五万” “二千五百”显示力量对比悬殊,从而突出军情万分危急。众官的

7、表现烘托了形势之严峻。 )教师板书: “军情紧急”及“侧面” 。(2) 、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明确:学生找出有关句子,教师点拨(诸葛亮临危施计,真可谓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对诸葛亮的外貌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孔明举止悠闲、轻松自得,展现了他的勇气和谋略。 )教师板书: “处变不惊”及“正面” 。 (3) 、 高潮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明确:(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

8、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课文中对孔明的外貌动作描写是通过司马懿的眼光来表现的, 侧面刻画了孔明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统帅风度。面对此景,司马懿由不信,继而大疑,最后下令撤军,中计。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板书: “镇定自若”及“侧面” 。)(4) 、结局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 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明确: 诸葛亮计后分析了司马懿退兵的原

9、因及魏军的动向,他已算出司马懿所思所为,先人一步,棋高一招。众官骇然是反衬。 (教师板书: “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2、文中描写诸葛亮写到他的几次笑,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诸葛亮的这“三笑”有什么不同?明确: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第一次的笑是为了迷惑敌人,这是故作坦然,镇定自若的笑,是一种假笑。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第二次的笑是见魏军远去,脱险之后胜利的欢笑,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想: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第三次的笑是对司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这是成功之后的开怀大笑,是自豪的笑。想: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

10、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也。(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3、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描写诸葛亮,主要运用了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诸葛亮:处乱不惊,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胜人一筹,临危不惧。三、分析司马懿形象: 1、司马懿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刻画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明确:从“笑而不信” 、 “看毕大疑” 、司马父子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狡诈谨慎、刚愎自用的人。写司马懿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超智慧。用司马懿与诸葛亮进行对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归纳本文的写法:对比映衬。2、想

11、象情景: “懿看毕大疑” ,他疑的是什么?揣摩一下他的心理?明确: 这怎么是一座空城?难道城中有埋伏?我与诸葛亮交战多年,非常了解他的用兵之道,他是不会冒这个空城之险的,我须退兵才是上策。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谨慎多疑的。四、教师小结:同学们,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本文不仅能让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还能获得智慧的启迪。这和作者波澜曲折、富于变

12、化、摇曳多姿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他塑造的谋臣武将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幕,其中尤以诸葛亮最为出色。在历史上,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没有故事情节,就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小说不仅可以勾勒人物的轮廓, 还可以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发展变化。二、

13、品味语言:1、揣摩。学生找出文中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其作用。明确: “皆尽失色” :表现众官面对险境吓得脸色大变,写尽慌张惊恐之态,渲染危急气氛,更为后文诸葛亮的镇定施计、从容指挥作映衬。“吾自有计” :这是诸葛亮为安抚军心而说的话,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姿态。2、精读。扣“简洁明快,通俗不失典雅”的语言特点,朗读相应的语句。3、联想。由诸葛亮布置空城计使战争劣势转化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成语或诗句吗?明确: “置之死地而后生”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写作特色:1、本文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2、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

14、的手法。四、合作探究:诸葛亮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失败原因是什么?明确: 诸葛亮弄险成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 但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事先想到了,故此能险中取胜。司马懿虽是魏之名将,并与诸葛亮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五、拓展延伸:“空城计”的成功使我们受到那些启示:1、发现自己的优势 ,了解自己的劣势。诸葛亮: 优势: 扬长避短, 以智取胜(智取有利)劣势: 兵少、 将寡、 城小 (知己知彼) ;司马懿优势:兵多、将广、以力取胜(力战有利)劣势:犹豫不决、贻误战机(知己不知彼) 。2、发挥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3、扬长避短,实现目标。六、教师小结:文章对比映衬用得好。军力之比突出西城之险,众官之乱衬出孔明之稳,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与多疑自负。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就很高的历史小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小说。擅长描写战争, 空城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希望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体会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无限魅力。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八、板书设计:13、空城计孔 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空城计:出奇不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