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66065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1.1 劝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获得教养的途径求学之道劝学(节选)背景助读知识梳理作为孔子的继承人,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着一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圣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是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语言质

2、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多数是荀子的作品,小部分是其门人的著作。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荀子:该书共二十卷,三十二篇,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书中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人性恶”也是其著名观点。“劝学”:“劝”是“劝勉、勉励”之意,“劝学”就是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共有1

3、5节,本课选的是第1、3两节和第6节的前半部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4.晓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知识梳理6.记特殊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含被动用法)介词短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后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后置)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利”“强”后置,用“之”提示定语后置)固定用法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背景助读知识梳理7.积名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4、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一理思路,明观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述的?提示论点:学不可以已。角度:学

5、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2.第一段论证了什么问题?其论述分哪几个层次?提示学习的意义。第一层论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第二层论证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品性。3.第二段论证了什么问题?其论述分哪几个层次?提示学习的作用。阐明“学”和“思”的关系,后阐明借助学习,可弥补不足。4.课文最后一段论证了什么问题?提示积累的重要性。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目标二品语言,析内涵1.赏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内涵和艺术。提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学习非常重要,不能停止;二是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能停止的。措辞上有针对性,直指人们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

6、“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提示劝人们学习做人(知明而行无过矣)。着眼于品德的养成,提高品德修养(积善成德、神明、圣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提示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

7、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今日我们也讲究终身学习,你是怎样看待荀子这一观点的呢?提示观点一:社会发展在科技,科技发展在教育。今天我们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人们重视学习和发展。对每一个人来说,终身学习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就会停滞不前,落后于时代。荀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观点二:积累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做事三分钟热度,只会一知半解,略知皮毛

8、,就不会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华,从而也就不会有所成就。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观点三:荀子在文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看,他的观点与今天倡导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路是一致的,重视品德修养,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多层设喻摇曳生姿本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为了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

9、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比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10、”。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学以致用请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运用比喻手法,从“生命”“真情”“青春”“信念”“个性”等话题中选取一个,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示例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高歌猛进。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不是铺金布银,而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技法赏鉴生命如一条奔涌的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尽力展示着自己的波澜壮阔。它汪洋恣肆,挟卷一切,在人们的惊羡中一泻千里,融入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它还必须承受独自流淌的孤独,它必须冲破眼前的一切险阻,它必须体验一路上的恐怖。这一过程,跌宕起伏,坎坷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