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65336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匆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匆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匆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匆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匆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匆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匆匆〉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 刘燕教材简析: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 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朗读感悟之后,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网络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 运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还可以拓展学生

2、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 利用网络资源适时的引入朱自清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资源,帮助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光匆匆,生命易逝,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共同探讨一个严肃的人生命题 “人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没有虚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共同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等网站上查看有关朱自清的资料,了解朱自清。2、

3、学生课前在网上收集有关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分类整理,然后小组合作制作成演示文稿, 上传到三人行班级网站的班级网盘中,共同分享。工具和资源工具和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班级网站,远程教育等相关网站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镜激趣,谈话引入。一、情镜激趣,谈话引入。1、以学生生日创设情境,猜猜她是谁?(学生演示自己的(学生演示自己的 PPTPPT文稿)文稿) 。2、看了她的成长足迹,你感受到什么?3、引出课题,交代学习内容。二、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潜心感悟、品评文本。1、 、默读课文,画出你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段落,用心的读一读,写下自己的体会。2、个性感悟,汇报交流,感受时

4、光匆匆预设一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谈感受。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2、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融进去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赛读。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相机补充资料:林清玄的与时间赛跑片段。(教师课件出示)(教师课件出示)师生对读。联系自己,说说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当你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再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生再读第一段。3、感受语言美有同学说这段文字很美,能具体谈谈吗?变换形式,感受诗一般的语言。 (教师课件出示:将第一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将第一自然段文字竖排出示。文字竖排出示。 )学生诵

5、读;指名读;师生评价小结语言特点;男女生配乐诵读。预设二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品评: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是不是每一次追问都有答案呢?学生试着来回答: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深深地生命的痕迹呢?或者说怎样的人生才没有虚度, 才算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呢?用你最佩服的人做例子来给大家说明。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普通人的身上谈。(教师相机引出朱自清,(教师相机引出朱自清, 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班级网站中的作者简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班级网站中的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资料)介或写作背景资料)生结合资料联系课文

6、谈感受。生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预设三略读第二、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说话:还可以把日子比作什么?指名读第二段。2、时光是怎样从我们的身边溜走的呢?联系第三自然段谈谈。教师小结,指导背诵。 (教师课件出示我会背和说话练习。师生(教师课件出示我会背和说话练习。师生合作读,学生说话训练。合作读,学生说话训练。 )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再次默读全文,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2、总结写法。学习鉴赏和评价。(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班级网站(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班级网站中相关的评论文字)中相关的评论文字)试着说说本文的特点。四、抒发感受,

7、积累运用。抒发感受,积累运用。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说说受到什么启发?2、 (学生打开我们的班级网盘)(学生打开我们的班级网盘) ,自由选择一个有关时间的 PPT文稿欣赏,再说说自己的感受。3、 (学生打开“班级论坛”中“关于时间我想说”的帖子)(学生打开“班级论坛”中“关于时间我想说”的帖子)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写好以后发布,大家互相学习、分享。4、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学生互相学习,再全班交流:你喜欢谁写的话?五、分层作业 ,课外延伸。(学生打开班级网站(学生打开班级网站 “今日作业”“今日作业” ) , 看作业。 两项作业选做一项。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全集网站,

8、选出一篇认真去读读。写出自己的体会,并上传到“三人行班级网站”上自己的空间里,让大家分享。2、可以自己继续搜集资料,也可以阅读其他同学空间里的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在我们班级网站的论坛里相互交流。板书: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教学反思:“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会还你一片精彩! ” 匆匆一课的教学,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一,有效的课前预习,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 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

9、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 与作者产生共鸣。特别是学生分组完成的PPT 文稿,在教学时学生不仅互相学习,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受。二、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时设计了“情镜激趣,谈话引入”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 而后, 在学生读书过程中,突出的两个教与学的“点”。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在感受“日子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学生先从林清玄的文章里感受时间的匆匆, 在说说去年的自己和今年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去读,

10、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你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情绪?在互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 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这是学生精彩的说话训练:“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欢声笑语中淌过;闲聊的时候,日子从闲聊的嘴边滑过; 敲击键盘的时候, 日子又从键盘上溜过”三、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品读,我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

11、关键词在文中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 读中悟情,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如学习第四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时有的学生就发现, 六次追问, 作者有的问题只问不答。 于是,我引导学生再用自己敬佩的人做例子说明“怎样的人生才没有虚度,才算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呢?” 有所感悟之后再读,就很容易知道,作者只问不答,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这样,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12、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很好。四、有效应用网络及其资源,体现新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1、突出重点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 懂得珍惜时间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中,紧扣这一中心,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 班级网站资源和其他相关互联网资源,为学生的品读、感悟提供帮助,力求体现新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和时间赛跑等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学习之前就上网收集整理有关时间的资料,上传到班级网站,在学完课文以后,加深感受;在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之后, 我又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班级网站的论坛了,及时的交流, 共同分享。课后的作业也是一个运用网络学习的延伸,有意识的

13、渗透信息意识。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特别感兴趣,主动参与, 促进学生学习。特别是学生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感受,通过网站,学生互相交流,效果很好。2、突破难点这篇课文孩子读第一遍就知道是告诉我们珍惜时间,关键是怎样使孩子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悟。 教学时,我一方面引导孩子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级网站,补充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相关评论等,学生在阅读后,加深了感受,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难点。3、突显亮点本文在语言上是很有特点的, 特别是文章的开头很有诗意。 教学中,我将第一段变换形式, 以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

14、课文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的意境,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朗读得入情入境。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当让,如何能更好的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也是在尝试,所以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教学中,我仍然对学生不太放心,对学生放手不够,所以学生自己操作时时间不够,体会不深。学生自己阅读资源后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其次,教给学生整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关键。的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为教与学都提供的帮助。但是,学生往往在收集了信息后,不能根据需要取舍,为学习服务;教师提供补充资料,学生不能好好地运用资料来理解学习内容。我想,不是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才去教学生,而是应该在平时的每一次教学中都应当渗透整理信息, 使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