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621619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目录1:能源2:可再生能源3: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1,2,3,44:各国的再生能源政策2能源任何一个社会都要管理能源的使用。在工业化国家里,能源资源的发展是成为发达社会的先决条件。自从工业革命后,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多,同时也有潜在严重的风险。能源效率依赖安全和价格等的问题也令人关注。自然界中,能源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热,化学能,电,辐射等。许多这些形式可以很容易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大多数现有的能源来于太阳。现代能源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再生能源可替代能源和核电。3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持续不断地补充的自然过程中得到的能量来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谨来

2、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现今人类实际使用再生能源远远低可被彻底开发的潜力: 2008年全球有19%的能源需求来自再生能源,其中13%生物能,3.2%水力,来自新再生能源有2.7%。在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全球水力占15%,来自新的再生能源者占3% 另一方面,近年来世界上有些国家也意识到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大力鼓吹,风电从1990年来即每年有30%的成长速度,至2010年底全球装机容量已达175 GW。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对人类带来的警讯,为减少化石能源依赖,便转而求救于核能发电,但是2011年311的日本福岛核灾以后,许多国家原本的

3、扩核计划,都受到质疑,让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4数字地热可满足全世界5倍的能源需求。2850单单是太阳光就可以满足全世界2850倍的能源需求。200风能可满足全世界200倍的能源需求。3水力可以满足全世界3倍的能源。20生质能可以满足全世界20倍的能源。55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1 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转成电能,风力发电机由丹麦进入商业运行,起始于70年代后期的石油危机,高度进口能源将危害国家发展,大力推动风力发电。 风机在1980年后至今有大的进步。由于风的能量与其速度为2的立方比(8倍),所以风速增加一些些,其能产生的能量就大得许多。一般而言,风机的发电量每年在1500-3000满发小时

4、之间。 风力发电从00年至07年长5倍,每年以30%成长当中,最近数年来,中国风机安装数量激增。6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2水力 因为水比空气密度高800倍,即使是慢慢流的水都可以产生很大的能量。虽然水力发电,在种种再生能源中历史最为悠久,但相关技术仍然有不少更新的潜力。德国南部的水力发电厂,因技术更新而明显提高效率;意大利及英国经由海流而产电的计划也都已步入能大规模产电的阶段。7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3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也包括以生物可降解的废弃物(Biodegradab

5、le waste)制造的燃料。但那些已经变质成为煤炭或石油等的有机物质除外。生物质能8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4 地热能是由地壳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哩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地热能9各国的再生能源政策 世界各国在认识到再生能源好后,也去推广其使用,基于各国的背景及考量,也采取不相同的政策,达成不同的效果,大体区分有三种政策工具: 1:固定电价 采用固定电价收购再生能源的方式,例子有西班牙,法国,奥地利,中国,加拿大安大略省等。2:招标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上述“固定电价” 难以接受,所以从1980年来苦心积虑地设计了风电场的招标,总有人来投标,也常有人得标,可是得标的容量与实际兴建的容量差别很大3:税收抵免 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