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血液护理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760921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lood血液护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blood血液护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blood血液护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blood血液护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blood血液护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lood血液护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lood血液护理总结(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loodblood血液护理总结血液护理总结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液属于血液属于液态结缔组织液态结缔组织。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血浆血液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男性:正常男性:40%50% 女性:女性:37%48%意义:反映血液中血细胞数值的意义:反映血液中血细胞数值的相对值相对值。贫血:贫血:严重脱水:严重脱水:(二)血量(二)血量(blood volume)血量:循环系统中存

2、在的血液总量。血量: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正常成人血量为正常成人血量为体重的体重的78 循环血量:心血管系统,大部分循环血量:心血管系统,大部分 储存血量: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储存血量: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 小部分小部分人体血量人体血量一次失血一次失血全血量的全血量的10 血压正常血压正常一次失血一次失血全血量的全血量的2030 危及生命危及生命输血!输血!二、血浆(二、血浆(blood plasma)血浆的主要成分:水(血浆的主要成分:水(90%以上)、血浆蛋白、以上)、血浆蛋白、非蛋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白含氮化合物、电解质电解质等。等。血浆蛋白: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3、血浆蛋白: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清清蛋白蛋白(白白蛋白)蛋白) *(盐析法)(盐析法) 球蛋白球蛋白:1 ,2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主要由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主要由肝脏肝脏产生产生( 球蛋白除外)球蛋白除外) A/G比值比值A/G比值比值:白蛋白:白蛋白 (albumin)与球蛋白与球蛋白 (globulin)的比值。的比值。正常值正常值:1.5:1 2.5:1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检查肝功能。:检查肝功能。 肝硬化:肝硬化:A/G比值比值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组织液水分组织液水分 水肿水肿(四)血浆酸碱度(四)血浆酸碱

4、度 正常血浆正常血浆pH值:值:7.357.45 pH7.45:碱中毒:碱中毒 pH7.35:酸中毒:酸中毒 缓冲对缓冲对血浆缓冲对: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20:1)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 Na2HPO4/NaH2PO4红细胞缓冲对:红细胞缓冲对:KHCO3/H2CO3 钾盐钾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 RBC)(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形态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直径:无核、双凹圆碟形、直径78m,内含,内含淡红色的淡红色的Hb*数量数量: 红细胞(个红细胞(

5、个/L)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g/L) 男性男性 (4.0 5.5)1012 120160 女性女性 (3.5 5.0)1012 110150扫描扫描电镜电镜 贫血贫血 (anaemia )贫血:贫血:RBC数量或数量或Hb含量低于正常值含量低于正常值我国诊断贫血的指标:我国诊断贫血的指标:男性:男性:Hb120g/L女性:女性:Hb110g/L(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1) 可塑变型性可塑变型性 影响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变形能力的因素: 与表面积和体积呈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正相关;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

6、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正相关。(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2)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定义:红细胞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容易下定义:红细胞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沉的特性。通常用通常用血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来表示。血沉: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来表示。正常正常 男:男:015mm/h; 女:女:020mm/h

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快慢取决于血沉快慢取决于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血浆成分改变血浆成分改变特征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 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临床联系: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临床联系: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妇女在月经

8、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血沉可明显加快。 (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概念概念:红细胞膜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红细胞膜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抵抗力抵抗力,脆性,脆性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 功能功能:运输:运输O2和和CO2; 缓冲血液中的酸碱变化缓冲血

9、液中的酸碱变化(三)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三)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1. 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生成部位: 红骨髓红骨髓发生:发生: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原RBC早早幼幼RBC中幼中幼RBC晚幼晚幼RBC 网织网织RBC成熟成熟RBC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胞体逐渐变小;:胞体逐渐变小; 胞核从有到无;胞核从有到无; Hb从无到有到增多从无到有到增多 红细胞的生成条件红细胞的生成条件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射线、抗癌药射线、抗癌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充足的造血原料:充足的造血原料: Fe2+ :缺乏:缺乏缺铁性贫

10、血;缺铁性贫血; 蛋白质:缺乏蛋白质:缺乏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必要的成熟因子:必要的成熟因子:VitB12和叶酸和叶酸 缺乏时缺乏时DNA合成合成,RBC分裂能力分裂能力, RBC停留在幼稚阶段停留在幼稚阶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合成部位合成部位:肾(主要),肝:肾(主要),肝 主要作用主要作用:促进骨髓造血;:促进骨髓造血; 促进成熟促进成熟RBC入血入血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组织缺氧:组织缺氧肾合成、释放肾合成、释放EPO RBC数量数量 肾严重病变肾严重病变合成合成EPO肾性贫血肾性

11、贫血雄激素: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促进肾产生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促进肾产生EPOPOPO2 2 RBCRBCHbHb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主)(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雄激素雄激素 T3T3生长素生长素 2.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RBC的平均寿命:的平均寿命:120天天RBC衰老时,细胞膜脆性增加,容易破损而被衰老时,细胞膜脆性增加,容易破损而被肝、脾处的巨噬细胞吞噬肝、脾处的巨噬细胞吞噬临床意义:脾功能亢进临床意义:脾功能亢进RBC破坏破坏 脾性贫血脾性贫血 二、白细胞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一)白细胞的分

12、类和数量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有粒细胞有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7%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无粒细胞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正常正常WBC总数:总数:(4.010.0)109 (二)白细胞的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1.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 吞吞噬噬、水水解解细细菌菌及及坏坏死死细细胞胞,是是炎炎症症时时的的主要反应细胞主要反应细胞。2.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

13、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二)白细胞的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3.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A 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反应。(二)白细胞的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4.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进进入入组组织织转转变变为为巨巨噬噬细细胞胞后后,其其吞吞噬噬力力大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 -巨噬巨噬 细

14、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 功能。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5.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参参与与机机体体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 :对对“异异己己” 构构型型物物, 特特别别是是对对生生物物性性致致病病因因素素及及其其毒毒素素具具有有防防御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 T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B B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三、血小板三、血小板 (platelet, PLT)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的碎片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的碎片(一)血小板的形态

15、和数量(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无核,呈双面微凸扁盘状形态:无核,呈双面微凸扁盘状 *数目数目:(100300)109/L(二)血小板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1. 黏附黏附 2. 聚集聚集 致聚剂(生理性,病理性)致聚剂(生理性,病理性) 时相(可逆聚集,不可逆聚集)时相(可逆聚集,不可逆聚集) 3. 释放释放 4. 吸附吸附 5. 收缩收缩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2、促进凝血(含血小板因子)、促进凝血(含血小板因子)3、对血管壁的修复支持作用、对血管壁的修复支持作用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

16、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出血时间:临床上把小血管破损,血液自行流:临床上把小血管破损,血液自行流出到自行停止所需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出到自行停止所需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长短可反映出血时间长短可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的状态。正常值:正常值:13min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2.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3. 血液凝固(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止血栓的形成) 第三节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 (bl

17、ood coagulation)*定义定义:血液由:血液由可流动的液体状态可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转变成不能流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纤维蛋白原(可溶)纤维蛋白原(可溶)纤维蛋白细丝(不溶)纤维蛋白细丝(不溶)生理意义:防止血管损伤后造成大量出血。生理意义:防止血管损伤后造成大量出血。(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血浆与组: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称。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凝血因子(除因子凝血因子(除因子外),均为蛋白质,大部外),均为蛋白质,大部分在血液中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

18、在,需经分在血液中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需经过激活,才具有活性。过激活,才具有活性。(二)凝血过程(二)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XIIXIIaXIXIaXXa接触异物接触异物IXIXaCa2+VIIIPF3Ca2+VPF3Ca2+IIIVIICa2+组织损伤释放组织损伤释放IIIVII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II凝血酶凝血酶 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

19、单体XIIIXIIIa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X(内源性内源性)(外源性外源性)凝凝血血酶酶原原激激活活物物形形成成凝凝血血酶酶形形成成纤纤维维蛋蛋白白形形成成(二)凝血过程(二)凝血过程Ca2+7/21/202452血清血清 (blood serum )定义定义:血液凝固一段时间后,血凝块可逐渐回:血液凝固一段时间后,血凝块可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被消耗的凝血因、某些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及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子及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

20、的物质。(三)抗凝和促凝(三)抗凝和促凝抗凝血酶抗凝血酶: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脂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脂蛋白蛋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封闭因子封闭因子 VII,IXa,Xa的活性中心的活性中心肝素:肝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与抗凝血酶与抗凝血酶 III 结合,增强其对凝血酶的亲和力;结合,增强其对凝血酶的亲和力;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反应。广泛用于体内、体外抗凝广泛用于体内、体外抗凝凝血因子失活凝血因子失活二、抗凝系统二、抗凝系统蛋白质蛋白质C :由肝

21、脏合成:由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在凝血过程中被激活。以酶原形式存在,在凝血过程中被激活。作用机制:水解灭活因子作用机制:水解灭活因子a和因子和因子a,抑制,抑制因子因子与凝血酶原的激活。与凝血酶原的激活。*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Ca2+: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枸橼酸钠枸橼酸钠:与血浆中的:与血浆中的Ca2+结合生成可溶性络合结合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输血时的抗凝剂)物(输血时的抗凝剂)草酸盐草酸盐:与血浆中的:与血浆中的Ca2+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化验室常用的抗凝剂)(化验室常用的抗凝剂)粗糙面粗糙面:易激活因子:易激活因子并加速血小板并加速血小板 释放释放PF3温热

22、温热:加快凝血过程的酶促反应:加快凝血过程的酶促反应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纤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解产物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物纤溶抑制纤溶抑制物物()(+)三、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一、血型一、血型*血型血型 (blood group):是指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是指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抗原的类型。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ABOABO血型的发现血型的发现 1900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年,奥地利医学家LandsteinerLands

23、teiner将将2222位同事的正常血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结果出现了凝集和不凝集两种情况。他将这液交叉混合,结果出现了凝集和不凝集两种情况。他将这2222人的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研究,他终于发人的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研究,他终于发现人类的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现人类的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 3中:中:A A、B B、C C(即(即O O型)。型)。19021902年,年, LandsteinerLandsteiner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的两名学生把实

24、验范围扩大到155155人,人,发现有发现有4 4人的血清与人的血清与A A、B B、C C血型的红细胞均不发生凝集反应,血型的红细胞均不发生凝集反应,但其红细胞可被但其红细胞可被A A、B B、C C血型的血清所凝集,当时这血型的血清所凝集,当时这4 4人的血人的血型被命名为型被命名为D D型(即型(即ABAB型)。型)。1927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上述年,经国际会议公认,上述血型系统被命名为血型系统被命名为ABOABO血型系统,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血血型系统,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型系统。 LandsteinerLandsteiner为此于为此于19301930年被授予

25、诺贝尔生理学奖。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奖。(一)(一)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抗原抗原 (antigen)一般是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与一般是大分子胶体物质。具有与正常自身组织细胞不同的特殊化学基团正常自身组织细胞不同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并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并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包括形成免疫淋巴细胞和免疫球的免疫反应,包括形成免疫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蛋白(抗体抗体)。抗体抗体 (antibody):指机体内的淋巴系统细胞在抗指机体内的淋巴系统细胞在抗原物质激发下,所合成的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原物质激发下,所合成的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功能的球蛋

26、白(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一)(一)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产生后可与抗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产生后可与抗原结合。原结合。抗体与相应抗原在机体内结合后,可以被吞噬、抗体与相应抗原在机体内结合后,可以被吞噬、排泄而将排泄而将抗原抗原清除,或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清除,或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故常用以防治某些疾病。故常用以防治某些疾病。 在另一些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在另一些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能损伤合物,能损伤组织组织、细胞细胞,引起变态反应或免,引起变态反应或免疫性疾病等不良后果。疫性疾病等不良后果。 1、ABO血型系统的分类血型系

27、统的分类抗原抗原凝集原凝集原 A凝集原凝集原 B凝集原凝集原 存在于红细胞膜的表面存在于红细胞膜的表面抗体抗体凝集素凝集素 抗抗A凝集素凝集素 抗抗B凝集素凝集素 存在于血浆中,天然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存在于血浆中,天然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在同一个体血液中,相对抗的凝集原、凝集素在同一个体血液中,相对抗的凝集原、凝集素不会同时存在!不会同时存在!抗抗A血清血清抗抗B血清血清抗抗A血清血清抗抗B血清血清抗抗A血清血清抗抗B血清血清ABO血型的判定血型的判定抗抗A血清血清抗抗B血清血清A型血型血B型血型血O型血型血AB型血型血(二)(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膜上人类红细胞膜上Rh抗原有抗原有

28、C、c、D、d、E、e几种,其几种,其中以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抗原的抗原性最强。Rh阳性阳性含有含有D抗原的抗原的RBC (汉族汉族99)Rh阴性阴性不含不含D抗原的抗原的RBC特点特点:血清中不存在血清中不存在“天然天然”抗体。当抗体。当Rh+的的RBC进入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的抗体。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同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1)血型相合,)血型相合,交叉配血交叉配血避免在输血过程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中出现RBC凝集反应。凝集反应。(2

29、)在缺乏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将)在缺乏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将O型血型血少量的、缓慢地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少量的、缓慢地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3)切勿太快、太多,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切勿太快、太多,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反应。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把供血者的:把供血者的RBC与受血者的血清相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主侧),再将受血者的混合(主侧),再将受血者的RBC与供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次侧),称为交叉配血。的血清相混合(次侧),称为交叉配血。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输血最理想输血最理想主侧凝集主侧凝集不能输血不能输血主侧不凝,次侧凝主侧不凝,次

30、侧凝紧急情况下,紧急情况下, 可缓慢少量输血可缓慢少量输血Thank you!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等)(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等)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的N称为称为非蛋白氮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其中),其中1/31/2为为尿素尿素氮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血液血液NPN BUN人体血浆和组织液中电解质的含量(

31、人体血浆和组织液中电解质的含量(nmol/L)正离子正离子 血浆血浆 组织液组织液Na+ 142 145K+ 4.3 4.4Ca2+ 2.5 2.4Mg2+ 1.1 1.1总计总计 149.9 152.9负离子负离子 血浆血浆 组织液组织液Cl- 104 117HCO3- 24 27HPO42-/H2PO4- 2 2.3蛋白质蛋白质 14 0.4其他其他 5.9 6.2总计总计 149.9 152.9 铁的来源铁的来源内源性铁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被吞噬后,:衰老红细胞被吞噬后,Hb分解释放分解释放 约约25mg/日日外源性铁外源性铁:来源于食物(多数以:来源于食物(多数以Fe3+形式存在,形式存在,须经胃酸作用还原成须经胃酸作用还原成Fe2+后才被吸收)后才被吸收) 约约12mg/日日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